高質量英語演講&專訪影片哪裡看?
請您點選上方“精彩英語演講”,並“設為星標”
全網最新的英語演講&專訪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在整個AI行業和投資行業的聚焦之下,英偉達拿出了一份靚麗的財報。
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的釋出,NVIDIA的市值再創歷史新高,盤中一度逼近1.2萬億美元,最新報收1.16萬億美元,相當於8個Intel、7個AMD。

過去5年,在黃仁勳的帶領下,英偉達股價一路飆升12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圖形晶片生產廠商,牢牢霸佔了市場70%的份額,在英偉達的帶領下,GPU的效能提升了25倍,也給行業帶來了一次次革命。
矽谷的頂級華人創業者,雅虎楊致遠、YouTube陳士駿、zoom創始人袁徵,多數都已退出一線舞臺,而黃仁勳掌舵20年,不斷超越對手,擴張版圖,一直活躍在一線。
《哈佛商業評論》將他評為2019年全球表現最好的CEO,CNBC主持人將他比作當代的愛因斯坦,就連競爭對手也私下稱他為“天才”。 黃仁勳被頻頻推上神壇,但他的成功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由一步步經營,一次次戰鬥鋪就。

英偉達CEO黃仁勳GTC 2020主題演講
本文部分轉載自精英說公眾號。
作為一名身懷絕技的華人工程師、滿腔熱情的科學家,集創業者、創新者及企業家於一身的IT英雄,低調的他以一個普通華人的身份,成就了一個經典的美國夢。
16歲考入大學,30歲創辦自己的IT公司,38歲就擁有5.07億美元的身家,黃仁勳無疑是許多渴望創業成功的學子的偶像,但在這些令人豔羨的身份標籤背後,卻也暗含著難以想象的挫折與艱辛。

從最初遭受的嘲笑、資金的匱乏,到隨後第一款產品的無人問津及至少遭遇過5次幾乎被行業踢出局的困境,在公司狀況最慘時,黃仁勳一度想到跳樓。
但在艱難困苦之中,黃仁勳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最終堅持到了絕地反殺的這一天,他說:“如果失敗沒有擊倒你,那就能讓你成長。”
從“壞孩子”中成長起來的少年
從小到大,黃仁勳都一直是一個好鬥的人,在一次次戰鬥中擊敗對手,早已成為了他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1963年 2 月 17 日的臺北,這裡是黃仁勳出生的地方,父親是化學儀器工程師,母親是幼兒英語教師。9歲那年,父親因工作調動,舉家搬到泰國。
為了讓家中的兩個兒子得到優質的教育,父親將他和哥哥送到美國的舅舅家,希望他們在那裡好好深造。
飛機落地後,兩個孩子一臉茫然地站在芝加哥機場,不知道如何轉機。哥哥只得讓弟弟看著行李,自己則到處比劃著問人。

然而,由於舅舅家經濟困難無力負擔兩人的生活,父母只好四處輾轉,最後將兩兄弟送到一所鄉村寄宿學校。
說是寄宿學校,但其實更像一個收留壞孩子的集中營。
300多個學生,大多身上帶有刀。每天,哥哥在附近的農場幹活掙錢,而弟弟黃仁勳則在放學後打掃學生宿舍,清掃廁所。時間一長,他跟別的孩子一樣,開始爬牆上樹、偷吃糖果甚至抽菸。
黃仁勳的室友比他大7歲,是一個全身刺青、帶有刀疤的傢伙。為了自保,他把課餘時間都拿來給最好鬥的“大哥”補習功課。

後來黃仁勳回憶,這段看似“波折”的插曲卻對他一生產生了很大的幫助,讓他學會了堅強和適應環境。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兩年,直到1974年,黃仁勳的父母移民到美國,一家人得以團聚,黃仁勳的生活才開始走上了正軌。
在新的環境中,黃仁勳也很快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課:專注與競爭。
在學校裡,黃仁勳開始展露出對乒乓球的興趣,他很喜歡這項運動,幾乎每天放學後都要去附近的俱樂部打球,成績不錯的他還被當地的《運動畫報》報道過。
13歲那年,黃仁勳第一次有機會打美國乒乓球錦標賽,但比賽失利後,他意識到是自己太過散慢,“我回去之後就不停地反思,後來發現自己輸就輸在不專注上。”
後來,黃仁勳改變了自己的散漫個性,刻苦訓練球技,15歲時拿到了美國乒乓球比賽雙打的第三名。

黃仁勳在少年時期就已養成的不斷反思、時刻校正的特質,很大程度上成就瞭如今的他,回憶起自己幾十年來所做的商業決策,他也用“考慮周全”來評價自己。
16歲那年,黃仁勳透過高中聯考進入俄勒岡州立大學,主修電子工程。透過4年的學習,黃仁勳不僅收穫了紮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足以成為一名優秀工程師,還開始了迄今為止的第一次戀愛,5年後,兩人結婚。當時的黃仁勳剛剛20歲。
當時的女友Lori是他實驗室的夥伴,為了贏得對方的芳心,他許諾Lori,自己會在30歲之前成為一家公司的CEO。

艱難起步的創業期
艱難起步的創業期
1983年大學畢業後,滿懷夢想的技術青年黃仁勳直奔工程專業的前沿陣地——矽谷,當時的計算機產業方興未艾,英特爾還是小字輩,微軟剛把MSDOS賣給IBM。
在矽谷,黃仁勳成功應聘AMD公司,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
雖然當時的AMD與英特爾都遠不如今天知名,但已經都是美國數一數二的半導體(晶片)公司。在為AMD工作期間,黃仁勳有機會接觸到晶片業的前沿技術,但更有價值的還是在一堆博士中間,聰明的黃仁勳發現了自己存在的諸多不足,因而必須進一步深造。

1985年,在為AMD效力兩年之後,黃仁勳跳槽到另一家電腦晶片製造商——LSI Logic。在LSI,黃仁勳主動要求從工程部轉到銷售部,最後成為整合晶片負責人。新的崗位讓他學會了如何將產品開發與市場推廣進行結合。
黃仁勳後來回憶,那是他做出的最佳職業選擇。
“我逐漸學會了產品的設計開發如何與市場結合,因為我意識到,消費者不關心你從哪家商學院畢業,你們公司有什麼團隊,他們只關心一件事,就是你的產品對他有什麼好處。”
工作期間,黃仁勳結識了SUN公司的兩個工程師——克里斯和普雷艾姆。三人經常到矽谷高速旁的一家咖啡館相聚,暢想未來。

1993年,正值而立之年的黃仁勳已經在LSI Logi幹了8年,在兩個好友的鼓動下,三人一拍即合創辦了NVIDIA,並由黃仁勳擔任總裁兼執行長,立志打造一個圖形晶片帝國。
據說,黃仁勳把第一天上班的時間定在2月17日,那一天也就是他30歲生日,於是,就這麼兌現了自己30歲時擁有公司的諾言。
NVIDIA成立初期,顯示卡與音效卡整合在一起,尚未形成專門的獨立晶片市場,圖形晶片市場接近於一張白紙。三個年輕人心氣很高,認為這是絕佳的領跑機會,他們決心打造一款牛逼的產品,掀起一場業界革命。
1995年,NVIDIA推出了第一款產品NV1。黃仁勳賦予這款產品不拘傳統的風格,它不僅可以做圖形處理,還能播放音樂,甚至插上操縱桿變成遊戲機。
但NV1不僅沒能掀起業界革命,甚至沒有得到世人的認可。由於堅持自立標準,使用四邊形成像(QTM)技術,而摒棄當時漸成主流的多邊形成像技術,NV1僅獲得帝盟等少數廠家的支援,基本上沒有在行業內激起太大的水花。
這讓NVIDIA嚐到初戰即敗的苦果,在最困難的時候,公司的資金只夠維持30天的運轉。由於第一批的風險投資已經花得所剩無幾,為了生存,黃仁勳不得不痛苦裁員,從100多人縮減到30多人。
在NVIDIA舉步維艱時,日本遊戲巨頭世嘉伸出橄欖枝,對方支付了700萬美元定金,希望NVIDIA幫自己研發一款重量級武器來對付任天堂和索尼。
然而,這筆錢雖然拯救了NVIDIA,卻沒能扭轉格局。
即便有了這700萬美元,NVIDIA同樣差一點消失,因為首席技術官普雷艾姆一意孤行。隨著世嘉日漸意識到QTM的技術缺陷,一氣之下便放棄了合作,NVIDIA頓時傻了眼,NV2最終也淪為一款失敗之作。
時間轉眼到了1997年,比NVIDIA還晚成立一年的3Dfx憑藉Voodoo,已經震驚世界,將顯示晶片業帶入了3D世界。市場上更湧現出近百家顯示卡公司,其中從事顯示卡晶片開發的公司不少於50家。
此時,已經4歲的NVIDIA仍在死亡線上徘徊。
雖然處境艱難,但對於自己的目標,黃仁勳始終保持著一種高度敏銳的直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絕地反殺,突飛猛進
絕地反殺,突飛猛進
如果說過去4年,NVIDIA及整個顯示晶片業見識了黃仁勳的頑強求生,那麼接下來的4年,黃仁勳即將向世界展示他的靈活、精明與兇狠。
在經歷了兩次失敗後,痛徹心扉的黃仁勳決心走出技術的迷圈,向市場學習。
首要之舉,就是換掉首席技術官,請來多次獲獎的技術天才戴維-柯克博士,併為他組建了一個在當時堪稱豪華的研發團隊,同時破釜沉舟,組織了一個在顯示晶片業非常龐大的研發團隊。
期間,NVIDIA開始面向主流標準,開發最高階的圖形晶片,悄悄地與最領先的3Dfx展開王者之爭。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圖形處理的任務越來越繁重。黃仁勳預判,計算機需要一種專門的圖形處理器(GPU)來分擔CPU的壓力。
按照業內許多人士的說法,黃仁勳眼力十足,很早就預見了一種新的計算方式將會帶來蓬勃發展的市場,從而提前多年重新對他的公司進行了定位。
創業中,黃仁勳延續了青少年時期的專注品質。他一直專注於自己所選擇的領域,儘管面臨諸多誘惑,可是多年來卻從未偏離軌道。
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工作鬆懈過,都是從早忙到晚,回到家吃完晚飯,接著工作,累到不行才睡覺,野心這個詞在黃仁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1999年8月,NVIDIA推出GeForce 256。作為全球首款GPU,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圖形晶片的格局。
隨後,黃仁勳提出令對手膽寒的黃氏定律:顯示卡晶片的效能,每6個月提升一倍。該定律與著名的摩爾定律相仿,但進化速度卻是後者的3倍!
這種近乎瘋狂的產品更新速度,讓很多跟不上節奏的廠商紛紛離場,NVIDIA則繼續鞏固了自己作為行業領袖的地位。

1999年,NVIDIA在納斯達克上市。三年後,其晶片出貨量突破1億片,成為歷史上成長最快的半導體公司。憑藉出色的戰績,黃仁勳的身價暴增至5.07億美元,擠進了《財富》雜誌評選出的全美40歲以下最富有的人。
就這樣,黃仁勳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顛覆了整個顯示晶片業,沒有人能想象,就在不遠的1998年初,Nvidia的顯示晶片出貨量只有100萬枚。
在困難時期,黃仁勳從沒有懷疑過自己,而是最終堅持到了絕地反殺的這一天,他說:“如果失敗沒有擊倒你,就能讓你成長。”

專注和投入換來豐碩果實
專注和投入換來豐碩果實
生活中的黃仁勳極度低調,胳膊上有刺青、一身肌肉,大多數時候穿著他最愛的黑色皮衣,遊離在公眾的視線之外。
對於很多人來說,第一次關注到黃仁勳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是因為《財富》雜誌在2001年推出的《40歲以下的40位富翁》。
在這項榜單中,黃仁勳作為僅有的兩名華人,以5.07億美元的身價排在第12位,而在他之後的第13位則是大名鼎鼎的邁克爾·喬丹(身價3.98億美元)。
另一位上榜的華人是雅虎創始人楊致遠(以7.21億美元排在第8名),作為當之無愧的華人IT英雄,黃仁勳在矽谷乃至全球IT界的影響力,絕不在楊致遠之下。
在媒體的報道中,黃仁勳在管理著將近1.1萬名員工的同時,迄今還保持著加班看檔案看到深夜的工作節奏。
在NVIDIA的24年,無論是聽員工的報告,或者是查閱下屬翻譯的檔案,他從來沒有過一絲懈怠。主管彙報工作時,他會對PPT進行抽查,讓高管講一下某一頁PPT某個小標題的內容。如果黃仁勳聽到了他不喜歡的內容,就會立即行動,將負責人叫到辦公室,提高做事的效率。
他信奉“沒有人是老闆,專案就是老闆”的信條,這種務實的信念,實際上解決了所謂“辦公室政治”的難題。
2017年,NVIDIA公司入選Glassdoor“2017最佳工作場所”的榜單,引用一位員工的話來說——“在NVIDIA工作,從來都不會無聊”。

在影像晶片的領域,他一直帶領著NVIDIA走在最前方,作為行業先鋒不斷進行著探索,並且時刻調整自己的方向以便更好地適應市場;而對於不滿意的專案,他會隨時將它槍斃或者立即更改研究方向。
黃仁勳的大膽不僅體現在工作上,對於競爭對手的評價也是毫不留情。對於英特爾的戰略不清晰以及其在技術大會上的演講,黃仁勳都直接表現出了無法理解和嗤之以鼻的態度。
而對於老對手AMD,他更是直接表示,已經很久不看他們的戰略動向了。除此之外,對於包括蘋果、微軟在內的很多大企業,黃仁勳也從未口下留情。
也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NVIDIA也繼承了他這種簡單直接的性情,從而更加專注於自己的領域,執行力果斷而迅速,才可以不斷地超越對手。

目前,英偉達佔據了GPU市場70%的份額,在AI風口,GPU出色的運算能力再次推動了英偉達業績和股價的飛昇。
至今,NVIDIA覆蓋了越來越多的領域,從無人駕駛到深度學習再到虛擬現實,都有它的身影。奧迪、特斯拉藉助NVIDIA來實現無人駕駛;谷歌、百度藉助NVIDIA來進行影像和語言識別;連目前看到的VR硬體,也大多采用了NVIDIA晶片。
如今的NVIDIA,早已坐穩了世界顯示卡霸主的寶座,更被稱為與英特爾、高通、谷歌、Facebook爭奪人工智慧主導權的AI王者。


作為一個從失敗中不斷掙扎,
隨後以衝刺的速度奔向勝利的人,
黃仁勳從失敗中不斷總結糾正自己的錯誤,
並且始終堅持自己的理念
黃仁勳分析自己也分析對手
保持自己的優勢並攻擊對手的弱點。
他堅信這樣的NVIDIA無論在何時,
都可以一直處於不敗之地並創造出更好的產品,
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利益。
黃仁勳的不斷努力,不斷嘗試,
和永遠積極進取的態度
最終締造了一個晶片帝國的神話。
往期精彩英語演講集

防止未來失聯
請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備用號
想第一時間接收英語演講文章&影片?把精彩英語演講設定為星標就對了!操作辦法就是:進入公眾號——點選右上角的●●●——找到“設為星標”點選即可。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精彩英語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