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眾所周知,冬日的東北旅遊打卡地有兩個:一個是壯觀的冰雪建築群——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另一個就是遍佈東北的洗浴中心。
而在東北洗浴中心,除了遊客,還有更多本地人。馬上過年了,在東北,“搓大澡”是和“辦年貨”同等重要的大事兒。
如今的東北洗浴中心,變成了全國人民共同參與的“澡壇盛世”。這裡容納的不只有東北人,還有千千萬萬“南泥北運”的南方遊客。
官方統計資料顯示,進入12月後,“東北洗浴”的搜尋熱度激增,哈爾濱、瀋陽的洗浴訂單量高居全國前兩位。
在東北,識別旅遊旺季最重要的標誌是洗浴中心的行李箱。“行李箱又塞滿澡堂子了”,翻譯一下就是——“重生之我又來凡爾賽宮搓澡了”。
洗浴在東北旅遊業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屬於軟硬體都很強的傳統優勢專案。
有媒體統計,目前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範圍內,名稱和經營範圍含“洗浴”且經營狀態為開業的企業,已有3萬多家。即使只篩選註冊資本在500萬以上的,也有2000多家。
要想在這一眾洗浴中心裡脫穎而出,“面子工程”必不可少。手速快的商家在名字上就搶佔了先機,青瓦臺、凡爾賽、銅雀臺……
初次來到東北的朋友,請你們自信一點。不要被那些名字取得賊大、外表看起來像皇宮的建築嚇到,你們完全可以放心大膽地判定:
但擁有“高大上”冠名權的畢竟是少數,於是眾多洗浴中心開始在裝潢上下功夫,審美成為了決戰洗浴之巔的重要一環。
比如,有大搞時尚設計風格的——經營者利用各種元素的藝術佈局,嘗試將現代時尚與古典韻味相結合,主打氛圍感。
定製藝術品上牆,我們不能在博物館裡泡澡,卻可以在東北洗浴中心接受藝術的薰陶。
在下沉式的環形書吧裡,體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詩意畫面。
還有的洗浴中心,設計靈感來自愛琴海聖托里尼島,用通俗的話說,就是網感十足的“ins風”:手工木桌、歐式壁爐、蛋形小屋……不用去地中海,也不用去北歐,這麼近那麼美,東北澡堂滿足你。
日式的湯屋風格,咱們東北澡堂也能輕鬆拿捏。走到這裡,商家為的就是第一時間混淆賓客的記憶——我到底來的是東北,還是東京?
當然了,在東北澡堂中最常見的,還是極致奢華的歐洲宮廷風。
因為東北一些地區與俄羅斯在地緣上相近,歐洲的建築風格對東北建築產生了一定影響。
比如,遊客特別喜歡打卡的哈藥六廠,這裡金碧輝煌,被稱為東北凡爾賽宮。
哈藥六廠還真的闢出一塊地方做了個洗浴中心。平頭百姓可以去凡爾賽宮洗澡了,這是什麼檔次啊?
北京“政治中心”、上海“經濟中心”、東北“洗浴中心”。
這裡絕對沒有“嘲”的意思。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咱東北的洗浴中心,那叫一個大。
在瀋陽,佔地面積超1萬平米的洗浴中心,有三十多個。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超過10萬平米。
10萬平米是啥概念?這麼說吧,其他地方的人會用這10萬平建一個遊樂園或是商場,而東北人選擇建一個澡堂。
室外有泳池、溫泉,上百個泡池;室內可以划船、漂流,還有人造浪。
在這裡,洗浴中心從來不是隻能洗浴,這裡其實是一個名為“洗浴中心”的遊樂園。
因為你在這裡,不是賓客,而是遊客,你可以在裡面遊玩一整天。
專案之豐富與遊樂園幾乎沒有任何區別。洗浴中心裡還有溫泉、KTV、電影院。無論是做美甲,還是打遊戲,男女老少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案。
最重要專案,還是吃!常見的水果小零食肯定是要備齊的。龍蝦、螃蟹、三文魚、烤串等自助餐也都能安排上——甚至在網際網路上分享洗浴美食都可以成為一條獨立的賽道。
外面是冰天雪地,屋裡是溫暖如春,胃裡冰冰涼涼,既模糊了季節的邊界,又感受著溫度的變化。
順便說一句,東北洗浴中心有個特色專案就是“鐵鍋燉自己”。鐵鍋燉、火鍋涮——以餐飲作主題也是東北洗浴的一大特色。讓人不由得感嘆,這就是黑土地的氣魄吧,萬物皆可下鍋。
說到軟實力,就要說一說東北洗浴的靈魂——中華人體表皮汙垢學,俗稱搓澡。
東北人洗澡真的很有儀式感。通常一個完整的洗澡流程應當包含衝、泡、蒸、搓四部分——搓澡正是壓軸的“好戲”。
東北人搓澡的分類很細緻,以口味劃分,有奶搓、鹽搓、醋搓、紅酒搓等,不同的用料對應著不同的功效,這裡面隱藏著只有本地人才說得清的門道。
以部位不同劃分又可分成正面搓、反面搓、側面搓、四面搓。
想當初,東北洗浴在網上火起來的時候,很多外地遊客是不接受的,歸根究底是對東北搓澡有些“刻板印象”。隨著這幾年體驗的人多了,許多南北差異的問題都已經被輕易化解,甚至變成了網路熱梗。
首先是對大家“坦誠相見”的尷尬,提起東北洗浴,很多人的印象就只有四個字——“光腚搓澡”。
這是一條東北搓澡的鐵律,誰也無法倖免。就算是明星來了也一樣,萬一要在這個時候被認出來,也只能咬著牙承認自己的身份。
不過也有不信邪的南方小夥伴非要穿著內褲進澡堂。果不其然,被當成搓澡師傅了。
畢竟,在東北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腦筋急轉彎:池塘裡有一群青蛙,其中有一個穿著褲衩,請問:為什麼?
不過這種尷尬很好破除的,畢竟在洗浴中心沒有高低貴賤,大家都是來“去泥”的,早就有東北博主為遊客們提供指南——只有融入其中才能真正消除尷尬。
也有很多人沒有搓過澡,擔心搓澡變成一種新的酷刑,甚至早年很多影視劇中也會將搓澡展現得很“痛苦”。
要怎麼讓客人舒舒服服地把泥去了?全靠他們累積的寶貴行業經驗。
隨著體驗過搓澡的南方遊客越來越多,“搓澡特別疼”這個謠言算是被徹底攻破了。
因為很多南方人,真正在搓澡中實現了換皮,俗稱“拋光”。
在每一個被拋過光的遊客分享裡,我們都會看到1-2顆“滷蛋”,這些照片像是搓澡阿姨的賽博廣告一樣,將東北搓澡精妙絕倫的手法推廣了出去。
皮膚細膩了,膚色紅潤了。這就是東北搓澡:花最便宜的錢,給你最高階的醫美體驗。
當然了,有個傳言倒是一直未被攻破。就是東北人均E人,即使在搓澡的時候也會和你聊上幾句,再加上很多東北人都自帶幽默基因,日常和搓澡師傅的對話就和搞笑段子一樣。
搓澡的時候說什麼?對很多外地遊客來說,這仍然是懸掛在新手搓澡人心頭的難題。
你要是不知道和搓澡師傅聊什麼,那就聊那個你心中真正好奇的問題——
一生愛排名的中國人,在東北澡堂,總能找到不墊底的安全感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好奇,同樣是中國人,同樣是洗澡,為什麼南方朋友三分鐘就能在家衝完,東北人卻在洗澡這件事上投入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東北澡堂不貴,大多都是平價。東北人週週去泡澡,幾十元就可以享受到全套的衝、泡、蒸、搓。
而那種特別大型的洗浴中心,南方遊客站在門口望而卻步:這麼豪華的大門,沒有個上億身價我不敢進啊;去了之後就知道,人均200多能吃喝玩樂待一天。
東北人對洗澡的熱愛,還跟東北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東北文化緊密關聯。
東北澡堂文化甚至和東北重工業的輝煌時期也密不可分。
上世紀,作為共和國老大哥,東北的大城市裡遍地都是重工業工廠,工人們每天在鋼廠、煤廠、化工廠裡工作。廠子裡的工人,因為灰塵、汗水反覆暈染著皮膚,身上經常會有黑色的汙垢。而工廠裡的車軸,也經常有油汙,黢黑黢黑的。
久而久之,在東北,大家一般這麼形容一個人的脖子或者胳膊腿比較髒——像“車軸”。
另一方面,東北的冬季寒冷漫長,取暖是普通家庭面臨的最大問題。直到1983年底,東北地區也僅有17個城市建立集中供熱設施,而當時東北的大部分家庭都沒有浴室,也就是說,根本不可能實現人人在家溫暖洗澡的訴求。
而“車軸”一樣的脖子,也不可能是南方人那種三分鐘的沖澡就能洗乾淨的。所以去澡堂泡澡就成了東北人必然的選擇。
那個時代,單位包辦職工的一切生活需求,大型廠子裡都會有澡堂,東北人也就逐漸養成了去澡堂洗澡的習慣。
東北的大街小巷建起了更高檔的洗浴中心,從百平到幾千平都有。
而當年的工人師傅,有些因為下崗,放下了扳手,拿起了搓澡巾。於是,澡堂子還成不少東北下崗工人再就業的場所。
東北人想得開,都是為了謀生,都是勞動者,誰也不比誰更高一等。
那些原本是一個廠子的工友,在下崗後湧進了各行各業。他們的工作內容變了,日常生活也變了,唯一還能讓大家重聚在一起的,依舊是澡堂子。
在這裡,沒有工作的失意,沒有人生的酸楚,沒有天氣的寒冷,只有溫暖,這溫暖來自熱騰騰的水氣,也來自熟悉的朋友夥伴。
所以,東北人去澡堂子,並不是完全為了洗澡。它有很強的社交屬性。
這個傳統保留到今天:七大姑八大姨可以相約一起泡澡;好閨蜜的聚會地點可以是餐廳,更可以是洗浴中心;哥們兒之間想拉近感情,沒什麼能比一起搓個澡更坦誠相見了。
正因如此,東北的澡堂子早就脫離了純粹的功能屬性,它已經成為東北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曾經的東北澡堂是隻屬於東北人,相熟的朋友、同事聚在一起聊天、分享八卦。
那些出生在東北的i人小孩曾在這氤氳水汽裡,怯生生地邁出社交第一步,從此出門“大大方方地”——那是澡堂賦予他們的成長和蛻變。
這不由得讓人想到一種說法——東北澡堂是古羅馬公共浴場的精神延伸。
古羅馬的公共浴場就不是單純為沐浴建造的,它是一種綜合社交、文娛和健身活動的場所。
在羅馬時期,較大的公共浴場除了有各種溫度的浴場外,還有休息廳、娛樂廳和運動場。
而一個設施完善的古羅馬公共浴室通常包括會客室、圖書館、健身房、餐廳、花園以及商店。
當然,現在的東北澡堂早就不是隻有當地人才去的了,它搖身一變成了全國人民的快樂老家。
越來越多的娛樂專案,越來越多的遊客,讓東北澡堂成了“中國第三個迪士尼樂園”。
裝潢有特色,可以拍照;餓了渴了有吃有喝;累了醋搓敲背。每一個人都沉浸在這冰天雪地間獨有的溫暖懷抱裡,暢享著無拘無束的自在時光。
澡堂的模樣翻新了,往來的人群更迭了,可那流淌於歲月深處、紮根於東北人靈魂的溫熱情愫從未改變。
它依舊是生活的煙火,依舊是人們心尖上那一抹驅寒的暖意。
所以,當一個常年在外打拼的東北人說,想搓澡了,他的真正意思可能是——
想家了。
-END-
本文來源: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轉載請聯絡(ID:iiidaily)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