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ixabay
水是地球賦予每個生命的賴以生存的禮物。然而,最近幾年它似乎決心要消滅我們。
2021 年 7 月,河南鄭州及周邊地區遭遇“超千年一遇”暴雨,1 小時內超過 100 個西湖的降雨量突破了中國內地小時降雨量歷史極值,嚴重內澇和洪水造成的破壞至今仍是當地居民的噩夢。兩年後,幾乎是同一時間段,北京遭遇 140 年來最強暴雨,洪水湧向河北平原,河北省涿州市等地成為洪水重災區。
如今,2024 的夏天還未過半,南方多地極具破壞性的強降雨已經卷土重來:
6 月 16 日,廣東梅州多地出現大暴雨區域性特大暴雨,其中平遠縣泗水鎮 24 小時降水達 369.3 毫米,全市多地受災嚴重,截至 6 月 21 日 15 時,共造成 38 人死亡、2 人失聯。
6 月 30 日起,湖南平江縣普降暴雨,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汛情,老城區接近三分之一被淹,新城區接近一半被淹。
受超長期降水影響,江西多地出現大面積洪澇,全省已有 67 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 6.6 億元人民幣。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體面積在降雨與洪水推動下迅速增大。衛星遙感監測顯示,6 月 29 日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 3872 平方公里,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 102%。
……
近年來,創紀錄性暴雨變得更加頻繁和強烈。溫暖的大氣層可以容納更多的水分,而升高的地表溫度也會加劇水的蒸發。在越來越熱的世界裡,瓢潑大雨已經成為了地球降水的常態。百年一遇乃至千年一遇的暴雨,正在世界各地以驚人的頻率發生。
極端降水標誌著人類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地球的執行模式。數十億年前,地球上的第一場降雨覆蓋了曾是熔融狀態的地表,形成了海洋然後帶來了生命。即使是現在,當科學家們尋找地球以外的宜居世界時,也依然會追隨水的蹤跡。因為人們知道水能將一個小小的岩石球變成生命的天堂。但是,人類只用了 250 年,就將這種宇宙奇蹟變成了殺人武器。
我們使用化石燃料的歷史不到 300 年,這在地球歷史的尺度上連一瞬都算不上,但因此產生的溫室氣體卻擾亂了古老且永不停息的水迴圈。氣候變化令水分子在海洋、大氣和陸地間的流動越來越快。過去十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幅度約為 0.38 釐米,是上個世紀年增長率的 2 倍多。這不光因為地球兩極的冰川正在融化(甚至比預測的速度還要快),也因為水在變暖時體積也會膨脹。上漲的海水有可能淹沒沿海居住區,海平面每上升 1 釐米,就意味著將會有長約 1 米的海岸線沉入水下。
與此同時,在變熱的海洋的推動下,颶風也變得越來越潮溼。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即使是沒有形成颶風的暴風雨也會令人類的城市基建搖搖欲墜。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風暴淹沒了邁阿密已經陷入困境的運河網路,遠超後者能夠承受的排水量。而墨西哥的暴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件好事。這片土地最近一直深受乾旱困擾。即便如此,暴雨對當地來說也稱不上是“救星”——在過去的幾個冬天,破紀錄的降雨將美國加州從長期乾旱中拯救出來,但也產生了致命的洪水。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我們能將視野拉昇至暴雨雲層的上方,俯瞰下方這顆無盡太空中混在無數行星中的小藍點,就會覺得人類對待水這一珍貴資源的方式簡直就是宇宙之恥。天文觀測已經發現了其他星球上存在降雨的證據,但是其他世界中的“雨”是由甲烷、鐵、石英甚至沙子組成的,並非我們所知的創造和滋養生命的 H2O。
當天文學家試圖在更遠的地方——其他星系的行星大氣層中尋找水的特徵時,在他們腦海中浮現的絕不僅是類似微生物的簡單生命形式,而是一個擁有著自己的水迴圈故事並將它記錄下來的先進文明和智慧生物。如果水在地球上催生了現在的一切,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另一個星球上它也能辦到。
這樣的想法令“在某些遙遠的系外行星上探測到水蒸氣”的發現意義重大,如果這顆行星和地球一樣位於恆星宜居帶內,那麼就更加令人興奮了。但是,水的存在並不能代表生命的出現。天文學家告訴我們,我們星球上大量的水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例外。附近的其他岩石行星(金星和火星)也曾擁有自己的水迴圈,也曾出現過海洋和降雨,但這已經是它們沸騰或凍結之前的古老事蹟了。只有地球,成功保留下了這份孕育生命的禮物。
在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研究水迴圈的教授邁克爾·羅林斯(Michael Rawlins)看來,最近數年大型洪水的增加幾乎就是因果報應。化石燃料的使用令全球社會都得到了發展,帶來的全球變暖也擰開了地球這個古老蓄水庫的水龍頭。曾經是生命之源的水,在氣候變化的作用下,正準備掉過頭來吞噬我們。化石燃料不是我們生存的先決條件,水才是。然而我們好像認為這與我們未來的命運全不相關。過去,我們將毀滅性的降雨和洪水歸功於神靈的力量,但在這個時代,人類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我們才是那個把宇宙的豐饒之源變成災難的罪魁禍首。
主要來源: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24/06/mexico-alberto-florida-rain-hurricane-climate-change/678745/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科研圈”(ID:keyanquan)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訊、影片檔案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釋出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