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掃碼,開啟探索之旅)

(請為澳洲華裔候選人Andy Yin投上寶貴一票)
本文參考來源:http://brisbanetimes/smh/abc/好讀周報/網路
注⚠️本文整理綜合媒體報道,無任何立場
近日,澳大利亞科學家在一項突破性研究中,首次確認了一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PFAS)的物質能夠進入人類大腦,這一發現引發了科學界對其潛在健康影響的廣泛關注!

該研究由昆士蘭大學環境健康科學聯盟(Queensland Allianc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的博士生鈴木瑪麗娜(Marina Suzuki)領導,並已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發表。
事關所有人的健康,一定要了解,並轉發給身邊的親友!

PFAS:無處不在的“永久化學物質”
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具有極強的耐熱性和防水防油特性,廣泛用於不粘鍋、防水衣、食品包裝等產品。

然而,PFAS是一類由超過14,000種化合物組成的人造化學品,因難以降解,被稱為“永久化學物”,可在環境和人體內長期殘留,可能影響健康,如干擾內分泌、影響免疫系統等,甚至可能增加某些疾病的風險。
此前的研究已在血液和多個器官組織中發現了PFAS的累積,但此次研究是首次“明確證明”這些物質能夠穿透血腦屏障(BBB),進入人腦組織。

突破血腦屏障的驚人發現
血腦屏障是一道特殊的生理屏障,主要作用是阻止有害物質進入大腦,以維持其正常功能。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部分PFAS化合物能夠突破這一屏障,並在大腦的脂肪組織中積累。

研究共同作者、悉尼大腦庫(Sydney Brain Bank)主任克萊爾·謝潑德博士(Dr. Claire Shepherd)表示:“我們一直知道這些化學物質會在血液和其他器官中累積,但此次研究首次證明它們確實存在於人腦組織中,而不僅僅是血液汙染的結果。”
研究人員分析了10名年齡在56至79歲之間的捐贈者的腦組織和血清樣本,檢測了其中43種不同的PFAS化合物。
結果顯示,其中18種PFAS出現在至少一個血清或腦組織樣本中,進一步證實了PFAS在大腦中的真實存在。

哪些PFAS更容易進入大腦?
研究發現,PFAS的化學結構可能決定了其在大腦中的累積程度。碳鏈較長的PFAS(如全氟十一酸PFUnDA)比短鏈PFAS更容易進入大腦並沉積。
PFAS越長鏈,越具有親脂性,而大腦本身是人體中脂肪含量最高的器官,因此更容易吸收這些物質。

在此次研究中,最常見的PFAS包括: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全氟己烷磺酸(PFHxS)

這些化學物質曾廣泛用於工業和消費品,但由於其潛在的健康風險,全球多國已逐步禁止使用。
在澳大利亞,這三種化學物質及其相關的500種化合物預計將在2025年7月1日正式被停用。

健康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儘管PFAS在大腦中的存在已得到證實,但其具體健康影響仍不明確。
目前,有研究表明PFAS可能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運動神經元病)有關,但相關機制仍需進一步探索。

研究人員計劃在未來進一步調查:PFAS如何穿透血腦屏障?PFAS是否會隨年齡增長而累積?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是否體內PFAS水平更高?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吉拉·摩阿萊姆-泰勒博士(Dr. Gila Moalem-Taylor)表示:“這一發現令人驚訝,也令人擔憂。因為血腦屏障通常能夠阻止大多數有害化學物質進入大腦,但PFAS卻能突破這道防線。”
她強調,雖然PFAS可能具有神經毒性,但目前仍需更多研究來確定其長期影響。

PFAS的未來監管與防護
全球範圍內,多個國家已開始採取行動減少PFAS的使用。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公約》已禁止部分PFAS的生產和使用,而澳大利亞政府也正在逐步加強對這些化學物質的監管。

此外,研究表明,自2002年以來,澳大利亞居民體內的PFOS、PFOA和PFHxS含量已顯著下降,這可能與加強管控措施有關。
儘管如此,PFAS在環境中的永續性意味著它們仍可能透過飲用水、食品和空氣持續影響人類健康。
因此,科學家呼籲採取更多預防措施,包括定期監測水源、加強產品檢測以及進一步研究PFAS對人體的長期影響。

研究的下一步
這項研究為PFAS對人類大腦健康的潛在影響提供了重要線索,但許多問題仍未解答。

研究負責人鈴木瑪麗娜博士表示:“我們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全面瞭解PFAS在大腦中的積累情況,以及它們對神經健康的具體影響。”
科學界已意識到PFAS可能帶來的挑戰,未來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將決定人類如何應對這些“永久化學物質”的長期影響。

在此之前,個人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如減少使用含PFAS的產品、關注飲用水安全等,以儘可能降低接觸風險。
這項研究不僅是一個科學突破,也為未來的環境和健康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或許能更清晰地瞭解PFAS的影響,並找到更有效的應對方案。
面對PFAS汙染,我們可以減少使用含氟防水製品,選擇天然材質的餐具和包裝,關注環保替代品,讓生活更安全、健康!

今日話題討論
– END –
本文參考來源:
https://www.smh.com.au/national/australia-first-study-finds-forever-chemicals-in-human-brain-tissue-20250226-p5lfgf.html
https://www.abc.net.au/listen/programs/the-radio-national-hour/australian-study-finds-forever-chemicals-in-human-brain-tissue/105024266
https://www.brisbanetimes.com.au/national/australia-first-study-finds-forever-chemicals-in-human-brain-tissue-20250226-p5lfgf.html
https://www.env-health.org/how-pfas-chemicals-affect-women-pregnancy-and-human-development-health-actors-call-for-urgent-action-to-phase-them-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