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上方藍字就可關注我
最近,我將組織【數學學習】系列公益分享會。為何組織分享?誰來分享?分享什麼內容?什麼時間開始首場分享?請您繼續往下看⬇️
為何組織此主題分享
我,大學本科學的數學專業,大學期間學了什麼早已不記得,但那時訓練的思維能力卻深深影響了我這幾十年的生活和工作。
比如一個電話號碼,一個日期,一件事,只要我想記住,能幾十年不忘;一個問題能較快理出頭緒,找到關鍵環節,突破困境;聚會時玩紙牌或玩麻將,只要想記牌,都能記住,戰績也不差。
同時,發現我的這些思維模式和行為舉止,對兒子產生了影響。他小學3年級~6年級學習過奧數,初中沒上過數學補習班,初二下半學期來美國讀8年級下半學期。
他當時選擇的是紐約一所IB教育體系的學校,高中選擇了IB數學High Level課程,拿到了7分(滿分7分),SAT數學考試首考拿到800分(滿分800分)。目前,他大學攻讀航空航天專業,今年大三,他們這個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率為66%,他讀起來不吃力,成績也很好。他還主修了一個商科專業,畢業後將拿到雙學士學位。
這些年,陪著兒子讀書過程中,我發現在美國大學申請SAT標化考試中,有的孩子稍微複習一下,數學模組就能輕而易舉拿到780分~800分(滿分800分),而有的孩子補習很久,也只能考到700分,甚至600多分。
高中數學成績也是如此,我兒子高中學校,有的孩子不用課外補習或者提前學,數學在High Level也能拿到7分(滿分7分),而有的孩子依靠課外補習,很努力地學習,也只能拿到Standard Level的6分成績。
這些年,我遇見了很多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文科生和理科生在邏輯思維、思考深度、思維模式、生活情趣上呈現不同,這裡沒有好壞之分,沒有高低之別,只有不同之處。
我之前和幾位在美國專做大學申請的專業人士聊天中得知。1、在美國大學中,最難讀的是工科,其次是理科,再然後是文科。2、理工科和文科生大學成績高低無可比性,成績差異在企業錄取人才時也是心知肚明的。3、工作後理工科和文科的薪資標準有所不同,比如教育專業畢業的研究生,通常年收入在5萬美金左右。理工科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年收入在7萬~9萬美金左右。這裡未涉及大學攻讀藝術音樂類的學生。
系列分享內容有什麼
如果您正在面臨著如下困惑或挑戰,歡迎來參加我組織的系列公益分享活動

當然,孩子在數學學習方面,您有任何想了解的話題都可以告訴我。您負責提需求,我負責找答案

誰來做分享
我邀請分享的這家機構,從事數學教學多年,過往獲得的部分競賽成績如下:
➡️ 2022年有AIME和AMC滿分學員;2023年多名學生獲得AMC滿分,且AIME晉級率超50%(全球約8%)
➡️ 歷年獲得SASMO競賽滿分/賽區第一名。
➡️ 2023年獲得SIMOC (為SASMO晉級賽)全球前三名。
➡️ 2022-2023賽季獲得Math League 第三階段金獎及全球第一名;2023-2024賽季獲得Math league 第一階段超過80%的獲獎率(全球40%),第二階段金獎。
AMC :Americ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美國數學競賽)
AIME:American Invitational Mathematics Examination(美國數學邀請賽)
SASMO:Singapore and Asian Schools Math Olympiad(新加坡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SIMOC: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ath Olympiad Challenge(新加坡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挑戰賽)
Math League ,美國數學大聯盟競賽

孩子四年級,獲得SIMOC 大獎

孩子四年級,獲得Math League 金獎
什麼時間開始分享
數學學習系列分享會之【首場分享會】將在美東時間,5月22日,下週三晚20:30,即美西時間週三晚17:30,國內時間5月23日下週四早8:30,在各個【助己育兒公益群】中進行,請您提前設好鬧鐘,準時參加。
未在【助己育兒公益群】中的夥伴請聯絡我,我抱您入群,聯絡微信二維碼為下面綠色圖片。

想和世界各地的家長朋友們一起抱團取暖,共同學習,攜手進步,就掃下面的二維碼,我拉您入群吧


我已在喜馬拉雅平臺開通了【樂媽聊陪讀】頻道,釋出了多張專輯,內容不斷更新,現已有上萬次收聽量,歡迎您收聽並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