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他們的生活卻剛剛開始:不想接觸人,簡直太內耗

防走丟,大家也可以在“事兒君看世界”找到我

關注起來,以後不“失聯”~

夜貓子不一定是超級內向的人,但超級內向的人極大機率是夜貓子(the Nocturnals, Night owls)。
最近,心理學家們在綜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後得出推論:
“所有人類都需要社交聯絡”這個心理學的核心假設,或許不完全正確。
因為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發自內心地享受獨處,享受離群索居,且從未因遠離人群而降低任何幸福感。
因為過於內向而選擇當了夜貓子的,正是這樣的一群人…

(夜晚降臨)
當夜幕降臨,其他人開始睡意漸起,進入夢鄉時。有一群人的生活卻剛剛開始。
他們有的開始工作,有的駕車外出兜風,還有的跑進24小時商店盡情購物…

(夜貓子出沒)
在夜貓子們的世界裡,沒有擁堵,沒有排隊,沒有嘈雜和喧囂,而當太陽昇起的時候,夜貓子們便紛紛回到家裡,開始睡覺…
內向者們選擇晝伏夜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避開人群,享受獨處。
華盛頓26歲的夜間保安Chris Hengen就是其中的典型,他主動上夜班,就是為了當一個滿足自己的內向需求。
他說:
“我跟人相處時不會生病,只是這對我來說消耗太大……”

(主動上夜班的人)
不少心理學家在反思“所有人都需要社交”這個設定時,把根源追溯到了12000年前。
遠古時代人類數量較少,當時的社交圈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那時候,人類大多數時候都和親戚待在一起,隨著農耕的發展,人口基數的擴大,人類才逐漸開始和陌生人交流,但機會仍然有限。
人類真正頻繁和陌生人打交道,應該是在工業革命之後,逐步建立起現代社會的雛形。

(夜貓子一個人去購物)
這樣的環境下,大多數人類不可避免地要接觸陌生人,上學讀書,等車排隊,醫院看病,超市購物…
那些生來就渴望獨處的內向者們,從小就被迫處在社交圈裡,直到成年以後才有機會選擇離群索居的生活。
而選擇在夜晚活動,是這些人為數不多“找回自我”的機會。

(夜貓子享受夜晚)
伊利諾伊州的Daniel Herman也是這樣的人,他主動選擇上夜班,就為了當“真正的自己”。
Herman從小上學就渴望獨處,不喜歡跟同學待著,他一直以為自己不正常。
到了高中,為了治好自己的毛病,他開始喝酒,一旦喝多了,整個人放鬆後就能跟其他人互動了。
用他的話說:
別人喝酒是為了買醉,他喝酒時為了變成“正常”。
直到長大成人之後,Herman終於有了獨處的自由,不僅能選擇獨居,還能選擇上夜班,這讓Herman無比珍惜現在的時光。
當然,除了遠離人群,許多內向的人熱衷當夜貓子的主要原因還有另外一個:
聽見內心的真實想法。
一位美國作家坦言,夜晚是內向者最有創造力的時刻:
“當世界沉睡了,我的創意之火才開始點燃。”
內向者是如此熱衷於當夜貓子,就連國外知名論壇reddit上,也提出過這樣一個熱門話題:
內向的人都傾向於當夜貓子?

引得眾多網友紛紛現身說法。
“我喜歡早上,因為那是我獲得最好睡眠的時候…”

“是的,我喜歡夜裡工作,白天睡覺。”

“我永遠想上夜班。我喜歡在夜裡醒著,白天睡覺。人們在夜裡也更安靜。”

“作為一個內向者,我年輕時就被理所當然推向了夜班。三班倒能給你更多時間幹自己的事。就像你說的,我想多半是因為夜裡比白天人更少,更愛敬。剛起床的清晨也很不錯,因為世界才開始活動。”

或許正如心理學家們的推測,內向的夜貓子們正在向世界證明: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社交聯絡…
Re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ght_owl
https://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22/02/ultra-introverts-nocturnal-lives/622856/
https://introvertspring.com/why-many-introverts-are-night-owls/
——————–
各位小夥伴們
微信公眾號規則又進行了調整
事兒君也不得不跟大家求個三連
希望大家多多點選“在看
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
與大家繼續分享每個開懷大笑或拍案驚奇的好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