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遞|頂級VC合夥人出現離職潮,一級市場正在殘酷的新老交替

圖片來源:Unsplash

成為風投合夥人本應是一份終生職業。然而在2024年,由於初創企業長期低迷以及風投公司角色的廣泛轉變,幾十位投資者從一些聲名顯赫的公司辭職或被迫離職。
根據彭博社報道,僅在過去一個月,Matt Miller 宣佈將在效力紅杉資本十多年後離開;Lux Capital 的合夥人 Bilal Zuberi 開始籌備新基金;而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合夥人 Sriram Krishnan 則計劃與白宮合作,為 AI 政策提供建議。
與此同時,今年中國的風險投資市場也經歷了眾多人事調整。比如,紅杉中國重要合夥人郭山汕於2024年10月正式創辦新的投資機構Entropy Management,原今日資本合夥人戴麗丹近期正式加入小紅書負責戰略工作。去年年底,原始碼資本也經歷了一系列合夥人調整。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正籌備新公司,如曾在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任職的 Ethan Kurzweil,以及 Index Ventures 的關鍵人物 Mike Volpi。今年還有一些資深風投退出日常工作(例如 Founders Fund 的 Brian Singerman),或更換工作單位(如 Keith Rabois 加入 Khosla Ventures)。
種種跡象表明風投行業的離職現象愈加普遍。風投公司 Equal Ventures 的聯合創始人 Rick Zullo 稱:“最近幾周幾乎每天都有來自這些數十億美元基金的離職訊息。”國家風險投資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董事會成員 Elizabeth “Beezer” Clarkson 也表示,自去年以來合夥人離職率逐步上升,近幾個月更是加速。部分投資者選擇撐過經濟低谷後退休,另一些則對運營大型基金感到束縛。
NEA 風投公司執行主席 Scott Sandell 表示:“如果一家機構無法募集到同等規模的基金,減少員工是合理的。” 他補充稱:“如今的融資環境顯然比2021年艱難得多。”

離職原因與行業變化

與年輕的初級交易員頻繁跳槽不同,資深風投合夥人往往能長期持有職位,享受豐厚的薪酬和投資回報。然而經濟低迷迫使公司作出艱難決定,有時不得不與表現欠佳的合夥人分道揚鑣。
Zullo 將離職者分為兩類:一類是“真正的明星投資者”,厭倦了風投行業逐漸向資產管理方向發展;另一類則是疫情期間零利率環境中入行的投資者,他們缺乏實戰經驗,因而被淘汰。
此外,市場壓力加劇了團隊內部的摩擦。一些投資者指出,在經濟與政治環境愈發複雜的選舉年,這種緊張關係更為顯著。
Hustle Fund 聯合創始人 Eric Bahn 表示:“當資金流動變得更少、更難,合夥關係自然會經受壓力測試。”

新興公司崛起

高層的離職對新興投資者來說可能是好訊息。Ken Chenault Jr. 是 General Catalyst 前合夥人,他本月剛推出了一個6200萬美元的早期基金 Benchstrength。他認為,大型基金的崛起為更多專注初創公司的小型靈活機構創造了空間。
一些知名人物也開始自立門戶。例如,Volpi 招募了兩名前 Index 成員,共同創立早期基金 Hanabi Capital;而 Kurzweil 與其他兩位風投共同發起了 Chemistry,一個3.5億美元的早期基金。
儘管有一些新基金正在籌集資金,但市場競爭激烈。Bahn 警告道:“首次募集基金的團隊可能會面對現實的嚴峻挑戰。對於新興管理人來說,這是一場非常艱難的市場考驗。”
根據 PitchBook 資料,2024年僅有9家風投公司佔據了全行業融資總額的50%。相較之下,所有新興基金合計只籌得14%。
Benchstrength 聯合創始人 John Monagle 指出:“如果基金無法增長,或者基金規模縮減,就可能出現裁員。”
來源:
[1] Venture Capital Partners Are Leaving Big Firms in Droves,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12-23/why-vc-partners-are-leaving-firms-like-a16z-founders-fund-and-more
歡迎掃碼加群參與討論
———END——–
我們相信認知能夠跨越階層,
致力於為年輕人提供高質量的科技、資本和商業內容。
青投創新,新型科創產業服務平臺,以科技、人才、資本為核心,透過內容出版、資料支援、產業諮詢、科技轉化等業務,為科技人才創業專案提供孵化及加速賦能服務,助力國家科技興國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