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發現了海歸“行淫之具”

昨日還誇姑爺勤快,今日見他褲腳沾了鄰家花粉,便咬定是淫賊——原來“間諜”這頂帽子,竟比王自如測評過的手機殼還易拆卸。

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遊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慾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

——《三國志·簡雍傳》

文/魯迅
董明珠女士近日發明了一件利器,名曰“行淫之具”,專捕那班“海歸派”的。凡見了西洋墨水浸過的履歷,便如見了酒坊裡的釀具一般,大喝一聲:“此物必釀大禍!”
於是乎,格力的廠門緊閉,只容得些土灶裡煨熟的“本土派”進出,彷彿神州大地上的聰明才智,盡數收容在那幾間貼著“產學研閉環”的廠房裡了。
董女士的學問頗深,竟能從履歷表裡嗅出“間諜”的焦糊味。譬如某君曾在劍橋讀書,她便要疑心此人的鋼筆裡藏著軍機圖;某女在矽谷做過實習,她更要揣測那鍵盤下埋著竊聽器。
這讓我想起古時蜀地的官老爺們——旱災時禁酒,連存著釀酒器具的百姓也要治罪。簡雍指著路上男女說“彼有其具”,倒比今日董女士高明些,至少他曉得“工具”與“行淫”原無必然聯絡,而董女士的判詞裡,“海歸”二字便成了有此罪名的證據。
更有趣的是,前些日子被董女士捧作“左膀右臂”的王自如,不也是個喝過洋墨水的?當年他對著鏡頭誇董女士“開會的樣子都幸福”,如今倒成了“昨日小甜甜,今日大間諜”。這讓我想起紹興鄉下捉姦的鬧劇:昨日還誇姑爺勤快,今日見他褲腳沾了鄰家花粉,便咬定是淫賊——原來“間諜”這頂帽子,竟比王自如測評過的手機殼還易拆卸。
董女士的算盤打得響:一面把“2萬專利”掛在嘴邊當門神,一面將格力的門窗焊成鐵桶。可惜這鐵桶裡漏風——空調銷量跌了三成,倒是那被她罵作“小偷”的小米,空調出貨量漲了五成。
這光景,倒像極了阿Q對著未莊的土穀祠吹噓“老子先前闊”,全然不顧腦後拖著的辮子已打了死結。
更妙的是她罵小米汽車“燒死人”,卻忘了自家格力鈦負債247億,公交車起火的黑料早被網友翻了個底朝天。這是康大叔自己賣著人血饅頭,偏要罵夏瑜“瘋了”——原來商戰的勝負,不在技術高低,全憑誰罵得更像正氣凜然的劊子手。
董女士常提“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可格力的海外營收才佔一成二,比不得美的、海爾。我於是悟出一個新道理:原來“愛國”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家人才都鎖進“格力班”的籠子裡,再對外邦人喊“勿偷勿搶”——彷彿那籠中鳥撲騰兩下翅膀,便算得“國際領先”了。
最絕的是那“董明珠健康家”的招牌,分明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既要借個人名頭攬客,又怕外人帶進“不健康”的洋病菌。這光景,與趙太爺不許阿Q姓趙有異曲同工之妙——原來“健康”二字,須得用董女士的肖像當護身符,再拿“間諜論”當門閂,才鎮得住場子。
末了,忽聽得格力廠區傳來一陣歌聲,原是工人們排演新曲《我媽董明珠》。這調子讓我想起未莊的社戲,只是戲臺上的閏土早丟了鋼叉,改捧“雲網批系統”的賬本。看客們嚼著茴香豆嗤笑:“董大姐防間諜防得緊,莫不是自家王自如惹得禍?”
嗚呼!當簡雍用笑話救人時,劉備尚知大笑釋懷;而今董女士舉著放大鏡找間諜,卻連笑話都成了黑色寓言。這世道啊,終究是“行淫之具”易尋,而釀酒的膽識難求了。
已開快捷轉載,文章可自由轉載

各位小夥伴,本號已被限權,為防失聯,請關注兩個原創小號,更多內幕資訊早知道。如下:
想要了解更多協和董小姐出軌細節與特權黑幕的朋友,可以關注“不正確”微信公號,在訊息框輸入“醫院”二字,即可得到肖飛原配舉報信全文。)
《樓塌筵散:令J劃父母的最後夕陽》,可點選關注“不正確”公號,在“不正確”公號輸入“計劃”領取。祝大家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