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給加拿大下“七日死令”

全文2132,圖片7張,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當地時間6月27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暴跳如雷:“基於這項令人震驚的稅收,我們特此終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立即生效”。他口中的“震驚稅收”,指的是加拿大即將於三天後正式實施的數字服務稅。
特朗普批評加拿大是在“模仿”歐盟的做法,認為這是對美國的“直接且公然的攻擊”,並撂下狠話:七天內,加拿大將收到一份全新的關稅清單

加拿大這項數字服務稅(DST)也不是什麼臨時起意。早在2022年,特魯多政府就開始醞釀,2024年6月正式立法透過,規定從2025年6月30日起,對全球年收入超7.5億歐元且在加拿大年收入超2000萬加元的跨國企業徵收3%的稅。最扎心的是:這稅還帶追溯效應,賬算得賊細,一路追到2022年1月的營收。
最先被加拿大點名的,自然是亞馬遜、谷歌、Meta、優步、愛彼迎這幾位美利堅科技“財神爺”。預計未來五年,這筆稅將為加拿大帶來59億加元,而光是追溯部分,就可能讓美企痛失20億美元。

然而,特朗普的憤怒並非源於“不知情”——真相恰恰相反。早在2022年,加拿大就已釋放出明確訊號:數字服務稅勢在必行。只是由於華盛頓的持續施壓與技術性拖延,開徵日期一再被推遲,直到去年正式立法透過。6月26日,加拿大財政部長商鵬飛明確宣佈30日正式開徵,留給美方的緩衝期已歸零。
按常理說,美加兩個市場之間的稅收爭議,應透過《美墨加協定》(USMCA)設定的磋商程式解決——協定中白紙黑字寫著“75天內必須談判”。但特朗普政府的回應卻是“繞過所有渠道,直接發推斷談”,這不僅是一種策略的選擇,更是一種對規則赤裸裸的蔑視。
特朗普此舉的時機精準得令人咋舌:距離加拿大開徵數字服務稅僅72小時,距離他設定的與全球貿易伙伴談判的“最後期限”也只剩11天。與其說是“驚聞此事”,不如說是一場提前策劃好的公關劇本——把加拿大抬上祭壇,用於敲打其他徵收數字稅的國家。
而就在特朗普發飆的前一刻,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才剛剛在國會成功刪掉了一個授權總統對數字稅國家徵收報復性關稅的條款。你品,你細品——白宮裡早就門兒清,但總統卻還在演“震驚臉”,以對加拿大的報復添油加醋。

亞太基金會副總裁維娜·納吉布拉道破其中奧義:“製造危機氣氛,再設定限期施壓對方就範”,這是特朗普式談判的經典手法。此番“七日倒計時”,既可作為談判籌碼,也便於後續“變臉轉向”,一如他在美墨邊境牆、伊朗核協議、乃至TikTok交易中反覆上演的套路。
表面上是“政策衝突”,實則是赤裸的政治算計——尤其考慮到特朗普背後龐大的科技金主名單。亞馬遜、Meta、谷歌等美企不僅是DST的第一納稅人,也是不少共和黨政客的競選提款機。2025年2月,特朗普簽署備忘錄,要求貿易代表辦公室重啟對DST國家的調查,就是對這些金主的一次“及時回應”。

在劍指加拿大的同時,特朗普並未放過另一個“老對手”——歐盟。“這顯然是在效仿歐盟,而歐盟目前也正因類似問題與我們協商中”。他這一番話,看似隨口一提,實則別有用心,用一句話完成了對歐盟與加拿大的“捆綁指責”。此舉有三層含義:
其一意圖挑撥加拿大在DST政策上的確參考“歐洲經驗”,特朗普此言正是在當眾挑明這點,用“同流合汙”的話術離間加歐。
其二蓄意威懾今天加拿大遭雷霆制裁,明天歐盟就可能接到“下一份關稅清單”。
其三分層步步緊逼不直接對抗核心強國,而是先從“外圍國家”下手,製造寒蟬效應,實則是“先殺雞,再嚇猴”。
正如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雷切爾·齊姆巴所言:“這場斷談,更像是對歐盟的間接恐嚇”。美國不需在每一場稅務爭端中親自出擊,只需精準打擊一個“倒黴蛋”,就能對全球國家施加寒意。

面對美國突如其來的“談判終止”殺招,加拿大政府方面只能重申將繼續談判並尋求緩和局勢。
加拿大並非最早開徵數字稅的國家——法國、英國、印度、西班牙都在更早時間實施類似政策。然而它成了美國這場反撲風暴中的“第一個受害者”。
為何?
原因無他:地緣近、經濟綁得深、政治反應可控——這正是特朗普想要的“最合適靶子”。
對特朗普而言,加拿大不是“問題的起點”,而是解決問題方式的一部分——一個被用來傳遞訊號的“中間地帶”國家,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打造選戰舞臺的“道具之一”。
若加拿大退讓,白宮可大書特書“總統親征,成果豐碩”,科技金主也將回報豐厚;若加拿大拒絕讓步,則正好引爆選民民粹主義情緒,把關稅成本包裝為“捍衛國家利益”的代價。

如此,美加關係的未來走向存在三種可能情景
一是短期妥協,加拿大在關稅威脅下同意修改數字稅設計,換取美國取消部分貿易限制;
二是長期對抗,雙方陷入以牙還牙的互徵關稅迴圈,導致北美供應鏈重組;
三是制度迴歸,爭端最終回到USMCAWTO框架下解決。
目前看,第一種情景可能性最大,但即便達成臨時妥協,美加關係的結構性矛盾已難以彌合。

特朗普的"七日通牒"砸向加拿大時,所謂的"美加特殊關係"終於露出了真面目——華盛頓將渥太華當作政治施壓的靶子。
面對加拿大,特朗普下一次會發布什麼內容,加拿大是否還能重返談判桌,目前尚不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段百年鄰居情誼,最終成了美國單方面的練兵場。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