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訊息|美參議院投票透過珀杜出任美駐華大使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86
在參議院即將就推翻特朗普關稅的提案進行第二次表決前夕,萬斯與貿易代表格里爾今日將出席共和黨政策午餐會。此次會面被視為白宮對黨內保守派進行溝通的一部分,儘管參議院多數黨黨鞭巴拉索在會前坦言並不清楚萬斯的具體議程,但格里爾很可能就近期貿易政策動向作了簡要通報。
此前一項類似提案已以51票對48票獲得透過,儘管包括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保羅(Rand Paul)、穆爾科斯基(Lisa Murkowski)和柯林斯(Susan Collins)在內的四位共和黨人與其他民主黨議員們站隊投票支援了該議案,但眾議院的共和黨領導層明確表示不會處理該案,即使透過也將遭特朗普否決。多數黨領袖圖恩表示,他預期此次投票結果與上次相似,並強調許多共和黨議員仍願給予政府更多談判空間。相比此前針對加拿大的關稅,此次爭議焦點轉向中國,巴拉索稱必須盡一切努力對抗中國。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亞馬遜因不願獨自承擔特朗普貿易戰帶來的成本壓力,而被傳出計劃在商品頁面上直接顯示關稅對價格的具體影響比例,標註在商品總價旁邊,以向消費者明確關稅負擔的來源。不過,隨後亞馬遜否認將在主站執行此項計劃,稱僅在其低價平臺Haul內部討論過類似想法,最終並未付諸實施。此前有媒體稱亞馬遜將在主站顯示關稅佔比,引發白宮發言人萊維特怒批其為“具有敵意的政治行為”,一度導致亞馬遜股價下跌2%。特朗普本人更親自致電貝索斯表達不滿,隨後表示“他迅速解決了問題,做得很對”。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隨著民主黨有望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重奪眾議院控制權,特朗普團隊正積極準備應對潛在的第三次彈劾,並已開始相關的“兵棋推演”。多位顧問認為彈劾幾乎不可避免,並視其為推動特朗普經濟議程加速落實的催化劑,特別是在延續2017年減稅政策方面。儘管目前眾議院由共和黨掌控,民主黨已有議員提出彈劾案並在基層選民中募資造勢,但黨內溫和派對是否再次推動彈劾仍持謹慎態度。特朗普陣營則認為,即使面臨彈劾,也可能反過來激發共和黨的選民動員。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新《華盛頓郵報》/ABC/益普索聯合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特朗普確實有意尋求兼併加拿大和格陵蘭,同時也嚴肅考慮了競選違憲的第三個總統任期。具體來看,62%的受訪者相信特朗普打算謀求連任,其中不到四成共和黨人認同此說法且大多數持反對態度,而約六成獨立派和近九成民主黨人相信其動機。同時,僅18%的美國成年人支援特朗普連任第三屆,即便在共和黨內,也有六成反對此舉。關於擴張領土的設想,特朗普想將加拿大與格陵蘭納入美國版圖的提議遭到壓倒性反對。調查顯示,86%的美國人反對吞併加拿大,76%反對吞併格陵蘭,反映出公眾普遍對這一系列擴張意圖持否定態度。
圖片來源於WP/ABC/益普索民調
圖片來源於WP/ABC/益普索民調
圖片來源於WP/ABC/益普索民調
受特朗普政府加徵中國關稅影響,洛杉磯港預計下週吞吐量將同比銳減35%。港口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Gene Seroka)表示,多家大型美國零售商因成本激增已暫停來自中國的所有進口訂單。鑑於該港口約45%的貨運量來自中國,預期五月將有約四分之一的到港船次被取消。儘管部分企業嘗試從東南亞改道補貨,整體進口量仍將大幅下滑。
塞羅卡警告稱,若當前局勢持續,美零售商庫存將在五至七週後告急,消費者將面臨選擇減少與價格上漲的雙重壓力。此前,中美互徵逾百項商品高額關稅,致使貿易量驟減,經濟學家已發出連鎖反應可能引發美國夏季衰退的預警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前佐治亞州參議員戴維·珀杜(David Perdue)獲參議院確認出任駐華大使,儘管他曾公開宣稱中國正“與美國開戰”。在美中貿易戰升級、關稅互徵之際,珀杜被賦予緩和雙邊緊張關係的重任。分析人士指出,其成效關鍵在於能否傳達特朗普本人的意圖,並建立可信的高層溝通渠道,儘管他曾撰文稱中國意在“摧毀資本主義與民主”,但中方可能選擇務實處理其過往言論,以換取談判緩和空間。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馬斯克領導下,政府效率部(DOGE)以驚人速度重塑聯邦政府,大幅裁員並削減部分對外援助專案,但整體聯邦支出卻與去年同一時期相比不降反增,同期增長6.3%,即1560億美元。儘管國際事務領域削減了約20億美元,教育部支出也回落至15年來最低水平,白宮也強調了改革旨在根除浪費,但大規模裁員引發了廣泛法律訴訟和共和黨內部對退伍軍人與農村醫療影響的擔憂。馬斯克無官方約束、直通特朗普的地位亦引發外界質疑。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雖然簽了很多總統行政令,但他在第二任期百日內簽署的法案數量創下數十年來新低,僅為五項,遠低於其第一任期同期的30項。這一狀況反映出即便共和黨控制著國會兩院,特朗普依舊對國會立法路徑有著明顯的迴避,轉而依賴行政命令和已有法律許可權來推動關鍵政策,包括動用1798年的《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ies Act)實施大規模驅逐,以及透過國家緊急狀態推行廣泛徵稅措施。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優先選擇繞過立法程式,集中強化總統權力,並獲得黨內廣泛支援。其簽署的五項法案中包括廢除拜登政府規制、維持政府臨時撥款,以及強制拘留非法移民的“萊肯·萊利法案”(Laken Riley Act);而即將簽署的第六項法案《下架法案》(Take It Down Act)則旨在打擊非自願的AI生成性影像傳播。分析人士指出,這種“震懾式”行政路徑背後,隱藏的是特朗普重塑總統制度權力邊界的核心企圖。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何評價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前100天?受CGTN邀請,我寫了一篇分析評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左下角“閱讀原文”檢視。
特朗普曾在2017年以“讓製造業迴歸”為口號,在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的Ames True Temper手推車工廠簽署行政命令,宣告其第一任期百日計劃。然而八年後,這家象徵“美國製造”的工廠不僅已關閉,生產線也已轉移至中國,產品標籤赫然寫著“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該廠曾供應全美85%的手推車,現今卻成了美國製造困境的縮影。
圖片來源於網路
儘管特朗普第二任期推進更激進的關稅政策以試圖重振製造業,地方就業卻在持續下滑。Ames關閉導致250個崗位消失,哈里斯堡製造業就業人數也較2023年高點減少近千人。儘管白宮宣稱吸引了超過1.6萬億美元的企業投資承諾,但製造業崗位增長依舊緩慢,2025年前三個月僅增加約4000人,佔行業總勞動力的不到0.1%。業內人士指出,特朗普的關稅加劇了成本壓力,反令企業投資受阻,訂單取消,製造裝置進口成本飆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專家普遍認為,製造業困境不僅源於海外低成本競爭,還包括自動化、基礎設施不足與聯邦削減支出。哈里斯堡市長直言,當地缺乏土地以吸引重工業迴歸。AI製造新創企業Hellbender則指出,真正需要的是政府的綜合產業扶持政策,而非單一關稅壁壘。在地緣政治和全球供應鏈緊張背景下,“美國製造”的理想在現實中舉步維艱。
阿迪達斯警告稱,因特朗普政府大幅上調關稅,其在美國市場的所有產品將漲價,儘管第一季度利潤大增,但公司因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無法上調全年業績預期。儘管已大幅削減自中國向美出口,阿迪達斯表示當前最大的壓力來自美方對包括越南、柬埔寨在內多國商品的普遍加徵關稅,部分稅率高達40%以上,公司在美幾無本土生產能力。分析人士認為,阿迪達斯雖在全球市場表現強勁,但美國關稅正使其盈利前景蒙上陰影。
圖片來源於網路
加拿大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被加拿大廣播公司(CBC)預測在渥太華郊區的選區失利,結束其長達20年的國會議員生涯。他的政黨也敗給了由馬克·卡尼(Mark Carney)領導的自由黨。這次選舉受到了特朗普政府重啟關稅戰及威脅“將加拿大納為美國第51州”的強烈影響。博勵治本人在選區內還遭遇要求改革選制的抗議團體挑戰,面對史上最長選票之一,競爭格外激烈。儘管全國得票率提升,保守黨將繼續擔任反對黨,而此役對博勵治構成重大個人打擊。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