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記錄每週值得分享的科技內容,週五釋出。
封面圖
入夜後,大理洱海上亮起無數魚燈,吸引魚類浮上水面,漁民趁機捕捉,消滅外來的西太公魚。(via[6])
一份谷歌離職報告
上週,我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7]。一位谷歌 SRE 工程師離職了。
她負責伺服器的運維,平時要為網站故障寫分析報告(postmortem),現在離職了,就為自己的離職也寫了一份分析報告。
她寫得非常坦率,說了心裡話,也透露了很多谷歌公司的情況。資訊量挺大的,下面分享給大家,礙於篇幅,有所刪節。
(1)我的基本情況。 2015年,我從波蘭的大學畢業,加入谷歌,來到愛爾蘭分公司,擔任 SRE 工程師。
入職時,我的職級是 L3,9個月內就晉升到 L4,一年後晉升到 L5,現在是 L6。
(2)我從谷歌得到了什麼。 在谷歌待了九年後,我在本週離職。回顧這九年,我得到了很多東西。
首先,我得到了大量的錢。
其次,我得到了工程技能,理解了複雜的大型網站系統,還擁有處理生產故障和除錯機器的世界一流的技能。
再次,我得到了領導和管理團隊的技能,以及成為一家巨型技術公司一員的滿足感。
最後,我得到了各種福利,比如辦公室、游泳池、健身房、體育課程、每週按摩、美味和健康的膳食、醫療保健等,還有好玩且舒適的異地出差和商務旅行機會。
(3)谷歌的變化。 現在的谷歌,相比我剛加入時,發生了很多變化,已經不再那麼有趣和酷炫了。
以前,谷歌的技術是頂尖的。現在,其他公司的技術水平,正在接近谷歌。
谷歌的內部預算也在削減,我們的商務旅行減少了,裁員不斷。公司還把招聘名額轉移到更廉價的地區。這對我產生了直接影響,我沒法為自己的團隊招人了。
這些年來,谷歌內部的安全制度和規章,不斷增加,越來越繁瑣。公司的內部系統,以及各種團隊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複雜。這減慢了我們的開發速度,並帶來了許多艱鉅的工程挑戰。
對於我們來說,理解公司內部系統,成了越來越大的負擔。你需要牢記無數的系統和技術細節,其中任何一個都可能對你產生影響(對於 SRE 工程師尤其如此)。新入職的員工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完全理解這些東西,這太瘋狂了。
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被會議、重複性勞動、資源不足的團隊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但同時又沒有良好的成長機會。
公司兩次承諾我,可以擴招手下的員工,但是兩次都被取消了。我覺得,現在的工作沒有充分發揮我的能力,但是在公司內部,又找不到發揮的方式。
與此同時,谷歌的高管們不提供支援和反饋,也幾乎沒有任何監督。你問他們下一步如何開展工作,他們會不知所措,讓你自己去解決。
(4)我的想法改變了。 那些曾經吸引我的東西,已經不再有很強的吸引力了。
我已經達到並且超過了自己的財務目標。
我對谷歌技術的迷戀,逐漸變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也不再那麼令人興奮。
我的興趣轉移到了其他方面。SRE 工程師跟我的興趣和性格都不太符合。我是一個樂觀和有創造力的人,但是 SRE 崗位要求穩重和保守。另外,長期夜班擾亂了我的睡眠,SRE 要求“七天24小時線上”使我很難放下工作。
我想離開 SRE 換個崗位,而愛爾蘭又沒有太多其他崗位可選擇。由於惰性和個人原因,我也沒有申請去其他地區。老實說,谷歌是一家以美國為中心的公司,只要你不在美國總部,推進任何事情都很麻煩,很容易感到孤立和邊緣化。
我在谷歌看不到大的升遷機會。我已經是 L6 工程師了,在工程領域到頂了。我對 L7 並不真正感興趣,因為 L7 更多是一種政治角色,不是工程角色,並且也很難說手下會管理多少人。如果我有機會自己領導一個大團隊,我可能願意留下來,否則我更渴望創辦自己的公司。
(5)其他想法。 回顧這九年,我感到自己很幸運。
谷歌的股票表現非常好,再加上我的快速晉升和高績效,使得個人收入很不錯。我經過仔細思考後,對這些收入做出的財務決策,也很正確,給我帶來了更多財務回報。
我在谷歌認識了大量的人,建立了許多關係。我僱用的員工也都非常可靠。
我有一些後悔沒有做的事情。最主要的就是,我本應該早點退出 SRE,申請轉移到其他國家,從一開始我就知道 SRE 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是坐等情況發生變化,結果沒有如願,現在我知道了,我應該主動尋求變化。
微軟工程師的薪資
上週,一家美國媒體[8]獲得一張電子表格,裡面是500多個微軟員工自願分享的自己的薪資資料。
這家媒體就統計了微軟各級別工程師的平均薪資。
上圖可以看到,2024年美國網際網路大廠的程式設計師的收入水平。微軟最低的59級工程師,基本工資也超過了12萬美元。這是很高的收入,跟美國大學普通的正教授差不多了。
程式設計師的收入,最主要由職級決定,職級越高,收入越高。這就是為什麼大廠程式設計師那麼看重晉升的原因。
但是,不同職級的基本工資,相差不是那麼大,收入差異主要由獎金和股票決定,高職級的績效收入遠大於基本工資。
當然,由於資料總量比較小,上表肯定不完全準確,只能作為參考。
[活動通知] 動手練習 AI 程式設計
AI 程式設計工具是眼下的熱點,大家都在探索,怎麼將 AI 用於程式設計。
明天(8月31日)下午,就有一場 AI 程式設計的動手活動,由豆包 MarsCode 官方主辦。
豆包 MarsCode 是位元組旗下的 AI 程式設計工具,具有程式碼生成、補全、智慧預測等功能。到時,位元組工程師將一對一指導大家,動手實操,透過 AI 完成你的軟體開發構想。
你可以跟小夥伴組隊報名(每隊最多3人),也可以單人組隊,在 AI 的幫助下,現場編碼完成一個小遊戲。
工程師會在現場指導和答疑,最後每組進行作品展示,評出優秀作品,領取獎品。
希望動手練習 AI 的同學,明天下午不要錯過這次免費活動的機會,活動地點在北京的抖音工區。
點選這個連結[9],或者掃描上方海報的二維碼,瞭解活動詳情並報名。如果你不在北京,可以參加豆包 MarsCode 的徵文活動[10],題材不限,獎品豐富。
科技動態
1、載人飛艇[11]
8月20日上午6時,中國的載人飛艇 AS700 從湖北荊門起飛,飛行近1000公里,於次日中午12點達到廣西桂林。
由於中間有落地休整,整個飛行時間是12小時44分鐘。
飛艇到達桂林後,從8月23日開始20天的展演。如果這段時間你在陽朔,每天中午就可以看到它在飛行。
它最大載人數10人(含一名駕駛員),飛行高度500米到2000米,最長航時10小時,最大航程700公里。
它主要用於旅遊出行,空中觀光,甚至舉辦“雲端婚禮”。由於內部是氦氣,所以非常安全。
2、新形狀義大利麵[12]
義大利麵的醬汁,需要吸附在麵條上,這樣才好吃。
一位美國網紅別出心裁,使用計算機設計了一種新形狀的義大利麵條。
據說,這種新型麵條的表面褶皺儘量最大化,以便吸附更多的醬汁,同時還要保證足夠的彈性,以便產生良好的口感。
它每包的售價高達200多元人民幣,一上市就售罄。
3、摺疊屏筆記本[13]
一家深圳公司推出了摺疊屏筆記本,具有兩個摺疊在一起的螢幕。
以前的雙屏筆記本,基本都沒有實體鍵盤,用其中一塊觸控屏當作鍵盤,或者外接鍵盤。
但是,這款筆記本別出心裁,使用鉸鏈將兩塊螢幕連在一起。
所以,它的第二塊螢幕可以反轉,放在主螢幕的背面(上圖),也可以向左翻,作為側屏(下圖)。
根據用過的人說,左側的側屏,對於使用者非常有用。但是,重心有點不穩,用力擊鍵時,側屏會抖動。
從它可以看出,筆記本這種成熟產品,還是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4、其他
(1) iPhone 16 系列[14]據報道將支援 JPEG-XL 格式的圖片,體積是 JPEG 的三分之一。
(2)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15](CNNIC)統計,截止6月底,中國註冊的域名共3187萬個,其中.cn
域名1956萬個。
同一份報告稱,中國網民的95.5%看短影片,65.2%看長影片。
文章
1、SAML 身份驗證的視覺化解釋[16](英文)
SAML 是企業常用的身份驗證協議和 SSO(單點登入)解決方案。本文解釋它是什麼。
2、現代 CSS 方式設定 table 樣式[17](英文)
本文介紹怎麼用現代 CSS,對網頁的<table>
標籤進行樣式設定。
3、如何製作 SVG 載入器[18](英文)
本文一步步講解,如何寫 SVG 程式碼,生成一個“正在載入中”的動畫圖示。
4、小寫可以減少壓縮檔案體積[19](英文)
本文解釋為什麼將大寫字母改成小寫後,檔案的壓縮體積會變小,是一篇壓縮演算法的簡介。
5、.git 子目錄內部[20](英文)
Git 倉庫的元資料都儲存在 .git 子目錄,本文解釋該子目錄裡面每一項的作用。
6、方形複選框的記憶[21](英文)
作者認為,設計師應該遵守一個約定:複選框是方形的,單選框是圓形的。
工具
1、Coolify[22]
一個開源的應用執行平臺,相當於自己搭建一個 Heroku / Netlify / Vercel 替代品,各種應用可以輕鬆在上面執行。
2、Ente Auth[23]
一個開源的雙因素認證碼管理器。
3、Marsview[24]
一款面向後臺的低程式碼視覺化搭建平臺,快速搭建中後臺管理系統。(@JackySoft[25] 投稿)
4、Notion Exporter[26]
一個瀏覽器外掛,將 Notion 內容匯出為長圖或卡片,同時保留排版格式。(@Shanshi66[27] 投稿)
5、電池的電量顯示[28]
該網站使用一個簡單的指令碼(原始碼[29]),顯示當前裝置的電池電量百分比。
6、tsimp[30]
一個 Node.js 的 TypeScript 載入器,也就是說,它可以讓 Node.js 執行 TS 指令碼。
7、xpano[31]
一個自動拼接多張照片的工具。
8、concrete.css[32]
一個簡單的、無類的 CSS 極簡框架,受到 Milligram[33] 和 Skeleton[34] 的啟發。
9、Person Diagram[35]
一個玩具應用,線上製作人口比重圖(佔總人口的比重)。
AI 相關
1、現代文轉古文大模型[36]
輸入現代漢語句子,生成古漢語風格的句子,程式碼開源[37]。(@JianXiao2021[38] 開源)
2、Linly-Dubbing[39]
AI 影片配音的開源工具,自動將外語影片改成中文配音。(@Y024[40] 投稿)
3、kotaemon[41]
一個開源的本地工具,可以指定 AI 模型,與新增的文件聊天。(@Y024[42] 投稿)
4、Watson AI[43]
一個開源的 Mac/Windows 桌面程式,透過系統麥克風,錄製遠端會議的音訊,然後用 AI 生成會議記錄和摘要。
5、Fluximg.com[44]
免費使用的 Flux AI 文生圖服務。(@youyuela[45] 投稿)
資源
1、妖怪平生錄[46]
這個倉庫收錄了遊戲《黑神話:悟空》內附的203個妖怪的圖片、小詩和故事。(@meethigher[47] 投稿)
2、Emoji Spark[48]
快速匹配搜尋 Emoji 的網站。(@0xjoanne[49] 投稿)
3、使用 Julia 語言學習微積分[50](Calculus With Julia)(英文)
一本線上閱讀的電子書,從最簡單的極限開始介紹微積分,需要計算的地方使用 Julia 語言舉例。
4、Documentaries[51]
該網站可以免費觀看英文紀錄片。
圖片
1、還原致命的原子彈實驗事故[52]
1946年,負責製造原子彈的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發生了一起致命事故。
核物理學家路易斯·斯洛廷,帶人參觀實驗室。他決定演示一下,原子彈的“關鍵元件”。
他用螺絲刀將鈹半球支撐在鈽核上。
但是,螺絲刀一滑,鈹半球落到了鈽核上方,引發了輻射反應。
他立刻用手將兩者分開,導致自己受到了致命輻射,九天後就去世了。
下面是一個英國藝術家使用各種模型材料,重新還原的事故現場。
文摘
1、73億人,一棟小樓[53]
地球的總人口,目前是81.7億。
10年前的2014年,總人口是73億。
當時有人做過計算,73億看上去是很大的數字,但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大。
如果每個人用一粒米來代表,73億粒米剛好填滿一個邊長為6.1米的立方體,大約相當於一棟兩層小樓的體積。
如果每個人用一粒沙來代表,總體積將取決於沙粒的大小。最極端的情況下,73億粒細沙剛好填滿一個2升的飲料瓶。
在地球眼裡,人就是一粒米或一粒沙的大小。每天喧鬧無比、彷彿宇宙中心的人類社會,不過就是一棟小樓,或者一個飲料瓶裡面發生的事情。
言論
1、
問:如果網速提高到 1Tb/s,網際網路會怎樣?
答:會有更多、更大、更快的廣告。
— Hacker News 讀者[54]
2、
大家都認為 Nvidia 是銷售 GPU(顯示卡)的公司,但是實際上他們是在銷售 CUDA 加速運算庫,GPU 只是非常昂貴又必不可少的獨家配件。
— Hacker News 讀者[55]
3、
我不喜歡現場聽技術演講,95%的情況收穫非常少。我更喜歡看技術演講的錄影,可以仔細思考,推薦給他人。我還可以將播放速度提高到 1.5倍或2倍,如果演講不是那麼好,這樣至少可以減少浪費的時間。
— 《我如何準備技術演講》[56]
4、
飛行器直立登陸月球非常困難,最近美國和日本的月球登陸器,都在登陸時傾倒了。主要原因是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重心稍高一點,就很容易翻倒了。
— 《為什麼直立登陸月球如此困難》[57]
5、
敏捷宣言提出四大原則,其中之一是“正常工作的軟體勝過詳盡的文件”。
這條原則造成的結果,就是敏捷開發的專案,文件普遍很簡陋。一項研究發現,敏捷開發的專案比不採用敏捷開發的專案,失敗可能性高出268%。
— theregister.com[58]
往年回顧
(完)
References
[1]
開源: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
[2]
投稿: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
[3]
《誰在招人》: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4911
[4]
郵件聯絡:
mailto:[email protected]
[5]
mailto:[email protected]
[6]
via:
https://news.haiwainet.cn/n/2024/0820/c3541083-32782962.html
[7]
有趣的文章:
https://tinystruggles.com/posts/google_postmortem/
[8]
美國媒體: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microsoft-spreadsheet-shows-pay-engineers-2024-8
[9]
這個連結:
https://www.bagevent.com/event/8901648?bag_track=ryf
[10]
徵文活動:
https://sourl.co/ZHGytq
[11]
載人飛艇:
https://www.sohu.com/a/802511112_121873449
[12]
新形狀義大利麵:
https://kottke.org/21/03/the-invention-of-a-new-pasta-shape
[13]
摺疊屏筆記本:
https://arstechnica.com/gadgets/2024/08/acemagics-x1-is-a-clever-but-delicate-approach-to-dual-screen-laptops/
[14]
iPhone 16 系列:
https://www.idownloadblog.com/2024/08/22/iphone-16-jpeg-xl-rumor/
[15]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
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a/202408/29/WS66d00abba310b35299d39168.html
[16]
SAML 身份驗證的視覺化解釋:
https://www.sheshbabu.com/posts/visual-explanation-of-saml-authentication/
[17]
現代 CSS 方式設定 table 樣式:
https://piccalil.li/blog/styling-tables-the-modern-css-way/
[18]
如何製作 SVG 載入器:
https://www.fffuel.co/svg-spinner/
[19]
小寫可以減少壓縮檔案體積:
https://endtimes.dev/why-lowercase-letters-save-data/
[20]
.git 子目錄內部:
https://jvns.ca/blog/2024/01/26/inside-git/
[21]
方形複選框的記憶:
https://tonsky.me/blog/checkbox/
[22]
Coolify:
https://github.com/coollabsio/coolify
[23]
Ente Auth:
https://ente.io/auth/
[24]
Marsview:
https://github.com/JackySoft/marsview
[25]
@JackySoft: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060
[26]
Notion Exporter:
https://notionexporter.com/
[27]
@Shanshi66: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079
[28]
電池的電量顯示:
https://deepesh-01.github.io/battery_indicator/
[29]
原始碼:
https://deepesh-01.github.io/battery_indicator/app.js
[30]
tsimp:
https://github.com/tapjs/tsimp
[31]
xpano:
https://github.com/krupkat/xpano
[32]
concrete.css:
https://concrete.style/
[33]
Milligram:
https://milligram.io/
[34]
Skeleton:
http://getskeleton.com/
[35]
Person Diagram:
https://peoplegraphmaker.com/
[36]
現代文轉古文大模型:
https://modelscope.cn/studios/chostem/ancient_Chinese_text_generator
[37]
程式碼開源:
https://github.com/JianXiao2021/ancient_text_generation_LLM
[38]
@JianXiao2021: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057
[39]
Linly-Dubbing:
https://github.com/Kedreamix/Linly-Dubbing
[40]
@Y024: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074
[41]
kotaemon:
https://github.com/Cinnamon/kotaemon
[42]
@Y024: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075
[43]
Watson AI:
https://www.guillaume.sh/watson
[44]
Fluximg.com:
https://fluximg.com/
[45]
@youyuela: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055
[46]
妖怪平生錄:
https://github.com/meethigher/black-wukong-youji/blob/master/%E9%BB%91%E7%A5%9E%E8%AF%9D%E6%82%9F%E7%A9%BA%E5%A6%96%E6%80%AA%E5%B9%B3%E7%94%9F%E5%BD%95.md
[47]
@meethigher: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063
[48]
Emoji Spark:
https://emojispark.com/
[49]
@0xjoanne:
https://github.com/ruanyf/weekly/issues/5067
[50]
使用 Julia 語言學習微積分:
https://jverzani.github.io/CalculusWithJuliaNotes.jl/
[51]
Documentaries:
https://ihavenotv.com/
[52]
還原致命的原子彈實驗事故: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30725-making-the-blue-flash-how-i-reconstructed-a-fatal-atomic-accident
[53]
73億人,一棟小樓:
https://waitbutwhy.com/2015/03/7-3-billion-people-one-building.html
[54]
Hacker News 讀者: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1332413
[55]
Hacker News 讀者: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1361597
[56]
《我如何準備技術演講》:
https://chelseatroy.com/2022/08/03/how-i-do-and-dont-prepare-a-talk-for-a-technical-conference/
[57]
《為什麼直立登陸月球如此困難》:
https://www.nytimes.com/2024/03/04/science/moon-landing-sideways-gravity.html
[58]
theregister.com: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4/06/05/agile_failure_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