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特價商品,結賬時顯示原價!連鎖超市Kroger將面臨鉅額賠償

相信很多人在超市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景,明明寫著特價商品,但是結賬的時候卻發現是原價,但這種行為是違法的。現在,美國《消費者報告》向大家展示瞭如何向超市索取鉅額賠償,而不僅僅是退貨了事。
週三,美國知名非營利機構《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 簡稱CR)釋出的一項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克羅格(Kroger)及其旗下門店中,超過一半的門店存在存在特價商品按原價結算,並且證實這不是該超市偶發現象,而是系統性氣炸消費者。
報告顯示,從2024年3月至5月,《消費者報告》在14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共26家Kroger及其子品牌門店安排了志願者開展實地購物測試,以調查貨架標籤與實際收銀價格是否一致。
調查結果令人震驚:超過150種常見商品在結賬時出現了價格偏差,其中包括Cheerios麥片、Mucinex感冒藥、雀巢速溶咖啡、鮭魚、無骨牛肉乃至狗糧等民眾日常所需品,消費者本以為享受促銷優惠,實際卻支付了全價甚至更高價格。

商業推廣

大面積高價
是系統性管理漏洞
更令人關注的是,問題並非偶發,而是反映出系統性管理漏洞。CR指出,大約三分之一的銷售標籤已過期至少10天,部分標籤甚至在幾個月前就已失效。“每件商品平均多收了1.70美元,看似微小的金額若累積起來,對家庭預算影響不容小覷。”該報告強調。
《消費者世界》(Consumer World)創始人埃德加·德沃斯基(Edgar Dworsky)在報告中評論稱:“人們應當只為廣告中承諾的價格付款,這是法律賦予的基本權利。如果消費者無法信賴貨架上的價格標籤,那就動搖了整個零售體系的公信力。”
克羅格方面在回應CR調查時表示,公司擁有定期檢查機制以確保標籤和結賬系統一致。“我們每年處理數十億筆交易,雖然我們不容許任何錯誤,但CR所作的歸納並不能反映整體狀況,”一位克羅格發言人稱。公司還強調,員工通常在顧客指出價格錯誤後會迅速更正。
提醒
購物後一定要核對價格
《消費者報告》指出,大多數定價錯誤根本未被發現,因為許多顧客並不會在結賬時逐一核對每件商品的收銀價格。“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要提醒消費者增強警覺、審查收據、並檢視銷售標籤的有效期。”CR寫道。
克羅格並非唯一被指控價格欺詐的零售商。此前,包括沃爾瑪、Vons等在內的多家連鎖店近期也遭到類似投訴。加州連鎖超市Albertsons去年10月已同意支付400萬美元,以和解一宗因高於廣告價格銷售商品而引發的訴訟。
專家指出,雖然消費者可透過主動核對收據和詢問店員糾正錯誤,但根本解決之道應來自企業端更嚴格的監管機制與透明化定價流程。當前消費者面臨通貨膨脹與生活成本高企,更需要企業履行價格誠信的責任。
隨著報告的釋出,CR呼籲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及各州監管機構加大對零售業價格欺詐行為的執法力度,並制定更嚴格的商品標籤與電子系統同步管理標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