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底部閱讀原文直達天河大賭場↓↓
https://www.skyriver.com/promotions
↑↑點選獲取超值折扣↑↑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將對汽車進口揮舞關稅大棒,這一招不僅讓全球車企瑟瑟發抖,也將讓美國消費者的錢包大出血。25%的關稅新政下週生效,涵蓋所有進口轎車、輕型卡車及核心零部件,如引擎、變速箱和電子元件,堪稱一場汽車行業的“價格風暴”。然而,在一片哀嚎中,有個例外在笑傲江湖,也即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特斯拉。
據《東灣時報》報道,特斯拉憑藉在加州和得克薩斯的龐大本土工廠,幾乎獨善其身。這些工廠源源不斷地產出全美銷售的特斯拉汽車,讓它免受特朗普新關稅的直接衝擊。
相比之下,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Co.)、德國大眾(Volkswagen AG)以及美國本土的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等競爭對手卻面臨成本暴增的窘境。全球車輛預測(AutoForecast Solutions)副總裁薩姆·菲奧拉尼(Sam Fiorani)在電話採訪中直言:“贏家寥寥無幾,消費者才是最大的輸家——選擇少了,價格高了。”
CFRA研究分析師加勒特·內爾森(Garrett Nelson)在本週分析中指出,特斯拉因其本土生產佈局,成為“最不受新關稅影響”的車企。特斯拉自己也在X平臺上宣稱其車型是“最美國製造的汽車”。與此同時,福特汽車(Ford Motor Co.)也因80%的美國銷量來自本土生產,預計受衝擊相對較輕。
這場關稅風暴並非無差別攻擊。根據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USMCA),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零部件和車輛若符合協議要求,暫時可免稅,直到美國建立徵收機制。這給北美供應鏈留了一線喘息之機,但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仍怒斥此舉為“直接攻擊”。特朗普曾在首任期內重談該協定,如今卻親自拆臺,令人唏噓。

依賴進口的外國品牌首當其衝。現代汽車雖在阿拉巴馬州(Alabama)和佐治亞州(Georgia)設有工廠,並本週宣佈210億美元的美國擴建計劃,但其去年進口超百萬輛車,佔美國銷量一半以上,堪稱重災區。現代發言人強硬表態:“我們致力於透過本地化生產和創新,支援美國汽車行業的長期增長。”可據首爾SK證券分析師尹赫進(Hyuk Jin Yoon)估算,若25%關稅落地,現代及其子公司起亞(Kia)每年恐多掏10萬億韓元(約70億美元),相當於2024年兩家公司總運營利潤的近40%。這賬怎麼算都不樂觀。
日本車企也難逃一劫。全球老大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rp.)雖在肯塔基州(Kentucky)、印第安納州(Indiana)、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和得克薩斯州(Texas)有四座組裝廠,但在美銷量一半靠進口。
高盛日本分析師預測,2026財年豐田運營利潤或縮水6%。日產汽車(Nissan Motor Co.)更慘,利潤可能暴跌56%,堪稱日本車企中的“最慘王”。斯巴魯(Subaru Corp.)則表示正“考慮對策”,但高盛預計其2026年利潤將下滑23%。
底特律巨頭也沒能倖免。通用汽車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雪佛蘭Silverado皮卡(Chevrolet Silverado),從韓國進口入門級SUV雪佛蘭Trax(Chevy Trax),還有暢銷家用車Equinox。去年,這兩款車銷量均超20萬輛,是通用最便宜的產品線。
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 NV)則從墨西哥生產Jeep Compass和Wagoneer S,從加拿大進口克萊斯勒Pacifica(Chrysler Pacifica),從義大利進口道奇Hornet(Dodge Hornet)和菲亞特500(Fiat500)。
即便福特相對“美國化”,其入門級Maverick皮卡、Bronco Sport和Mustang Mach-E也都在墨西哥生產,難免傷筋動骨。
馬斯克倒是跳出來“訴苦”,近日在X上稱關稅對特斯拉影響“顯著”,後續又補充“並非微不足道”。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2024年備案,特斯拉60%-75%的零部件為美國製造,其餘多來自墨西哥。但進口零部件的具體價值不明,財務影響仍是謎。
特朗普週三在橢圓形辦公室簽署關稅令時堅稱,與馬斯克不存在利益衝突:“他從沒為生意求過我任何好處。”這話聽著耳熟,彷彿在說: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
這場關稅大戲才剛開場,車企們是哭是笑,消費者是掏腰包還是轉向國產,或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但眼下,特斯拉無疑是站在聚光燈下的最大贏家。


格律傳媒
做有格調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