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ropic下架逆向工程者程式碼,網友開始稱讚OpenAI開放

整理 | 核子可樂、褚杏娟
近期, Claude Code 迎來一次品牌危機。據報道,部分是 Anthropic 向一位試圖對 Claude Code 進行逆向工程的開發者發出了下架通知,而 Claude Code 的使用許可比 Codex CLI 更為嚴格。
據悉,OpenAI 的 Codex CLI 原始碼遵循 Apache 2.0 許可證,允許分發和商業使用。Claude Code 遵循 Anthropic 的商業許可證,限制未經公司明確許可的修改。
據報道,Anthropic 還對 Claude Code 的原始碼進行了“混淆”。Claude Code 的原始碼不易獲取。當一位開發人員對其進行了去混淆處理並在 GitHub 上釋出原始碼時,Anthropic 提交了一份 DMCA (數字千年版權法案)投訴,要求刪除該程式碼。
為此,開發者們認為這種做法還不如 OpenAI 釋出 Codex CLI 時的開放態度。“真的覺得 Anthropic 的態度非常令人厭煩。”有網友評價。
“半數程式碼是靠 Claude Code 寫的”
Anthropic 宣佈推出 Claude Code,標誌著其對於開發者群體的關注有了重大提升。除了能夠使用 Artifacts 功能執行和預覽程式碼並給使用者留下深刻印象之外,Claude Code 還更進一步,成為一款能夠直接在終端內執行的“代理式編碼工具”。它能夠修復整個程式碼庫中的 bug、解決合併衝突、建立提交和拉取請求,並回答關於架構和邏輯的各種問題。
此外,正如該公司首席產品官 Mike Krieger 所言,Anthropic 的戰略主要是謹慎“選擇賭注”。落實到 Claude Code 身上,他們採取了相當穩健的實施方案,即首先在內部發布,嘗試用它提高自己團隊的效率表現。
Krieger 在參加風險投資家 Harry Stebbings 的播客節目時表示,“經過幾個月的效果觀察之後,我們認為「表現不錯」。雖然它並不能解決所有編碼問題,也無法全面取代 IDE(整合開發環境),但在很多情況下仍然帶來巨大助益。我們希望有更多人能夠用起來。”
他補充道,“我們的產品工程師都很喜歡 Claude Code”,並提到這些工程師的核心工作集中在產品的各個層面。而且也正是在這類場景下,代理式的工作流程才能發揮最大價值。
與此同時,Anthropic 的研究工程師 Emmanuel Ameisen 表示,“過去幾個月來,我們有半數程式碼是靠 Claude Code 編寫而成。”
同樣的,部分開發人員也對這款新工具表達了讚賞。Higher Order Company 公司創始人 Victor Taelin 介紹了他如何使用 Claude Code 最佳化 HVM3(該公司用於平行計算的高效能函式執行時),並在蘋果 M4 處理器的單一核心上實現了 51% 的速度提升。
他同時透露,Claude Code 甚至為其建立了專門的 CUDA 版本。
Taelin 感嘆道,“這絕對是非同凡響。我剛剛向 Claude Code 下達最佳化 repo 的指令,它就馬上完成了。”
其他幾位開發人員同樣分享了自己在單條提示詞中取得出色編碼成果的難忘經歷。EverArt 創始人 Pietro Schirano 強調了 Claude Code 如何一口氣創建出整個“清透的”使用者介面設計系統,而且箇中包含所有必要元件。
值得注意的是,Claude Code 的執行速度也相當之快。開發人員報告稱,用它完成任務的時間跟做日常家務(如煮咖啡或者清理洗碗機)的時間大致相當。
然而,提到 AI 技術與編碼之間的交集,就肯定繞不開 Cursor。這款 AI 編碼智慧體方案最近剛剛實現了 1 億美元的年度經常性收入,2024 年的增長率超過 9000%,這也使其成為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 SaaS 產品。
Reddit 上的一位使用者比較了 Cursor 和 Claude Code,評論稱“相比之下,這款產品令 Cursor 黯然失色。考慮到 Claude-3.7 在 Cursor 和 Claude Code 中巨大的表現差異,我簡直不敢相信二者使用的是同一款基座模型。”
評論進一步提到,“我在 Claude Code 這邊沒有遇到過破壞功能的錯誤,但 Cursor 卻經常會搞出這種情況,比如搞出問題或者把大檔案給截成幾段。”
它也確實“非常昂貴”
Anthropic 的大多數(甚至是全部)產品(從 Computer Use 到 MCP,再到如今的 Claude Code)一直深受開發人員喜愛,然而相應的批評之聲也不絕於耳。
首先就是 Claude Code 非常昂貴,畢竟 Anthropic 家 AI 模型的 API 定價也始終保持在第一梯隊。
其中 Claude 3.7 Sonnet 每百萬輸入 token 要花費 3 美元,每百萬輸出 token 的開銷更是高達 15 美元。一位開發者稱其“貴得離譜”,並表示使用成本隨隨便便就會飆升到 50 甚至 100 美元,但他也認可 Claude Code 的表現確實比 Cursor 更好。
Forge 公司工程師 Matt Popovich 表示,Claude Code 的使用成本與聘請開發人員的成本基本相當。
然而,自主編碼智慧體的成本就沒有便宜的。以率先進入市場的 Devin 為例,其企業月費高達 500 美元,唯一的好處就是對組織內的使用者數量不做限制。另一位開發人員表示,Claude Code 每天會花掉他 28 美元,但這樣算來實際成本也就是跟 Devin 持平。

此外,Claude Code 還存在其他問題。GitHub 上有多位使用者指出,在 Ubuntu Server 24.02 上執行命令以自動更新 Claude 時,會干擾到系統檔案的所有權,導致使用者被鎖定且無法訪問管理員許可權。不過 Anthropic 已經提供了緩解此問題的辦法。
此外,也有部分開發者提醒說,AI 編碼智慧體還有各種不足,面前仍是一條漫長的發展道路。Rossum 公司 CTO Petr Baudis 就在 X 上發帖稱,Claude Code 在某些現實世界的工程任務上遇到了困難。
他發現該工具編寫出一些冗餘且無法審查的程式碼,而且整個生成過程花費了 55 美元。
他還補充道,“需要澄清的是,哪怕是在短短一年多之前,我們也完全無法想象 AI 能夠發展到這樣的地步。但它對於實際工程任務也確實毫無用處,畢竟純程式碼編寫甚至測試從來都不是制約軟體開發的瓶頸。”
原文連結:
https://analyticsindiamag.com/global-tech/anthropics-claude-code-has-been-writing-half-of-my-code/
https://x.com/PITTI_DATA/status/1915109827572912538
活動推薦
AICon 2025 強勢來襲,5 月上海站、6 月北京站,雙城聯動,全覽 AI 技術前沿和行業落地。大會聚焦技術與應用深度融合,匯聚 AI Agent、多模態、場景應用、大模型架構創新、智慧資料基建、AI 產品設計和出海策略等話題。即刻掃碼購票,一同探索 AI 應用邊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