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縱橫丨中國綠色創新釋放更多紅利

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10週年,也是中國宣佈“雙碳”目標5週年。從綠色低碳出行到“綠”電點亮生活,近年來,中國加快綠色創新,將綠色發展理念厚植經濟社會生活,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同並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近段時間,多家外媒聚焦中國綠色“黑科技”,解析中國綠色創新成果,探討中國經驗如何助力全球共建綠色家園。
“中國的綠色創新貢獻了關鍵解決方案”
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釋出的《2024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近五成企業已開展或計劃開展綠色創新,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企業已開展綠色創新的比例達到30.9%。
“電動汽車曾面臨充電效率低的痛點、難點,如今已被中國科技企業突破——中國研發出了可在5分鐘內為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的系統,為電動汽車提供續航動力。”《紐約時報》近日發文稱,在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等清潔能源技術領域,中國已形成顯著的領先優勢。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專利數量也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中國安裝的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已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總和。“如今,從南美洲到非洲,到處都有中國企業在當地建設電動汽車和電池工廠,掀起一股清潔能源熱潮。”
“從綠色氫能、負排放解決方案到智慧電網,中國依託工業規模和技術實力,在推動關鍵清潔能源技術突破方面形成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技術或將重塑中國經濟和地球的未來。”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日前發文稱。
文章表示,在科技創新領域,國際上普遍存在創新“死亡谷”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研發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導致實驗室裡的創新成果難以走入現實生活。而中國的工業和技術實力有可能改變這種局面。從主導光伏板生產到引領電池製造業發展,中國證明了創新轉化的能力。“中國的綠色創新貢獻了關鍵解決方案。國際社會透過深化與中國的合作,進行協同開發、推廣新興的清潔能源技術,有望將綠色轉型轉化為切實可達的未來。”文章說。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站發文表示,近年來,中國加速綠色創新,在氫能、碳捕集等領域取得突破。中國企業以更高性價比攻克光伏元件、動力電池及電動汽車的生產技術,已主導這三類產品的全球供應。這些技術成果正快速應用於全球電力生產與公路運輸系統,成為脫碳程序的關鍵推動力。
“中國向綠色發展大步邁進。”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彼得·巴克表示,中國向低碳經濟轉型,加速奔向“雙碳”目標。他舉例表示,中國正在加快城市交通的電氣化實踐。截至2023年,中國電動公交車、電動計程車、電動城市配送車分別達到約55萬輛、42萬輛和100萬輛,展現了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解決方案方面快速應用的能力。
技術創新正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英國氣候政策網站“碳簡報”發表報告稱,2024年,清潔能源產業為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份額達10%,特別是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產業表現亮眼。報告稱,清潔能源產業對中國經濟貢獻約為13.6萬億元人民幣,規模堪比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全年GDP。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的文章援引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分析表示,清潔能源產業賦能中國經濟發展這一研究結論意義重大,表明綠色創新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對全世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
廣西賓陽古辣100兆瓦漁光互補專案。
“中國把‘雙碳’目標切實融入國家規劃中”
“黑科技”迅猛發展背後,是多年如一日的戰略定力。
“中國提出的‘雙碳’目標並非止步於願景,而是切實融入國家規劃中。”亞塞拜然媒體“AnewZ”發文表示,2024年7月底,中國宣佈已提前6年實現2030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目標。目前,中國在清潔能源投資、技術創新和戰略部署方面均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躋身可持續發展和能源轉型程序的前列。
國際能源署釋出的2025年版《世界能源投資報告》顯示,中國作為全球創新者的地位不斷鞏固,得益於中國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當前,中國在全球清潔能源支出中的份額已從1/4上升至近1/3。報告稱,中國在減少對油氣進口的依賴和在新技術領域發揮主導作用方面表現突出,在中國的對內對外的能源投資中,越來越多份額流向了清潔能源和相關製造業。
《日本時報》的分析文章稱,中國重視綠色科技創新,已將綠色技術創新納入國家創新體系。中國在綠色技術供應鏈中的領先地位,是政府戰略支援、規模經濟驅動的創新效能、面向未來的產業生態鏈共同發力的結果。
南非《獨立報》的評論文章表示,中國很早就將太陽能、風能等納入發展議程,推動清潔能源技術發展。中國抓住清潔能源發展機遇,為減少汙染和碳排放邁出關鍵一步,成為綠色科技領域全球領導者。2023年,中國的新增太陽能裝機容量、風電裝機容量以及儲能容量都大幅增長,增長態勢不僅鞏固了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也大幅降低了全球太陽能和風能技術的成本。
新加坡《海峽時報》文章稱,中國憑藉多年投入,在全球清潔能源技術領域佔據領先地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製造商。中國的綠色產能有效降低了綠色技術價格,使更多國家能負擔得起這些創新技術,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紅利。
“越來越多新興經濟體對中國綠色科技展現強烈興趣”
多家外媒表示,中國的綠色創新正在助力全球南方國家綠色低碳轉型,塑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未來。
“中國低成本的太陽能電池板正在幫助照亮辛巴威的農村社群。在墨西哥和泰國等國家,中國電動汽車作為城市街道上經濟實惠、清潔的交通工具也越來越受歡迎。”世界經濟論壇網站近期的分析文章稱,中國綠色技術的快速發展有助於降低全球綠色能源成本,使更多人有機會獲得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越來越多新興經濟體對中國綠色科技展現強烈興趣,計劃規模化引進相關技術成果。”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近日的新聞節目上,美國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的分析師表示,中國的清潔能源技術為發展中國家的低碳轉型提供了高適配性的解決方案。
《紐約時報》近日的文章表示,中國持續供給優質新能源產品,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物美價廉”的中國方案對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至關重要。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近日發表的文章稱,中國在清潔能源技術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並構建了從關鍵礦產到終端產品的全供應鏈。透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為全球綠色能源專案開闢融資渠道,這條“綠色絲綢之路”不僅符合中國利益,也回應了全球南方國家對新技術的迫切需求。以非洲為例,中國企業正憑藉高性價比方案大力推動非洲的電氣化,提升這片大陸電網覆蓋率。
文章表示,中國依託智慧電網等技術嘗試推動能源合作數字化,併成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首選供應商。基於自身製造業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中國將長期保持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裝置生產國地位,中國綠色技術有望為全球大部分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在全球氣候治理變得越發政治化、碎片化的背景下,中國的綠色創新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英國《金融時報》稱,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通過出口與投資,中國的綠色能源優勢正幫助發展中國家邁向更清潔的未來,助力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轉型和氣候目標。
來源 :海外網
今日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