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春運沒有限制,今年你想帶什麼回家?
此刻,你是否到家了?
過年前夕,即將踏上歸途的時刻,我們在知乎丟擲了這樣一個問題。
出乎意料地,我們收到了許多有意思的回答,於是,一隻由 552 位知友共創的短片誕生了。
在影片評論區,我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名字和真切的回覆,是他們敲下的文字,分享的照片讓這個短片得以誕生,並擁有了靈魂。這一刻,我們相信這場徵集已經完成了 TA 的使命,那就是讓「年」在不同的體感下有了相似的溫度。

或許,你還沒來得及成為更好的自己,但平凡的我們,就是家人眼中最珍貴的存在。
別忘了,我們不需要變得更好,也能好好過年。
就像答主@不周 說的,「一年年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從聽故事的人也變成了講故事的人」,從肆意享受的孩童到肩負責任的大人,身份的轉變讓我們對於「過年」的情感愈加複雜,這支短片是我們試圖找到的一個「過個好年」的答案,在這之外,另一場關於「過個好年」的討論還在繼續。
成年人如何才能過個好年?該怎麼重新定義「過個好年」?
這個問題在知乎已經有 900 多條回答,但慶幸的是,這裡沒有任何一條標準答案。
知乎答主@沈奕斐 從小到大都很喜歡過年,如果一定要說現在的年有了什麼變化,她認為那種精神上的放肆好像消失了,所以,於沈奕斐來說,過年一定要來一點放肆,無論是對待孩子還是對待自己。過年期間,她堅決不減肥,堅決不做時間規劃,睡到自然醒,熬夜看娛樂,總之,怎麼開心怎麼來。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知乎答主@嚴飛 分享了他「包餃子」的照片,不少網友打趣道,嚴飛老師說得很好,但餃子實在是有點「醜」。對於嚴飛來說,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和全家一起包一頓餃子,他認為,「過個好年」不僅僅是傳統層面上透過親友聚會來表達慶祝,而是透過梳理內心,重新找到與家庭的連線。它不僅是物理距離上的回家,更是情感與認知上的重塑。


過個好年,註定沒有標準答案。
作為一個社會年齡上應該結婚的成年女性,@十七亞 新定義的「過個好年」是不回家過年。因為除了父母的長吁短嘆,周圍長輩都會責問怎麼還不結婚讓爸媽操心。以前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現在是人人都有本難唸的經。十七亞說,先把自己顧好,才能顧得了想顧的人。
一年到頭只有在過年才能見到的親戚,大家每年都重複著類似的客套話,實在讓人覺得這都說的是「廢話」。每個人都還要表現得熱情、得體,表達著彼此的「關愛」。有些關愛還很容易被理解為對隱私的窺探和不同家長的「攀比」。這實在是一年一度的「廢話」大賽。大觀學者、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知乎答主@孟慶延 精準說出了大部分年輕人的心聲。對於「過個好年」,他沒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硬核建議。「做個孩子」、「安放牽掛」和「接受廢話」,是他的答案。他說,人生本身就是由「廢話」組成的。我們生活中說的大多數話,如果只從「有用」的角度考慮,恐怕 80% 以上的話都是「沒用」的廢話,既然廢話如此之多,我們何必對親戚間的廢話如此反感呢?
對於@桃花盡香塵 來說,過個好年就是家人的記掛和陪伴。她的大伯和大伯孃在過年前寄來了十幾斤年貨,有臘肉臘腸和米花糖,快遞員說太重了不讓寄那麼多,但大伯不同意,說「人家小孩子就是很喜歡吃這個米花糖呢!」,一句小孩子,讓@桃花盡香塵「破防」了,她說,知友們,他們說我是小孩子,一個 40 歲的小孩子!這是這個問題下,第一個「火了」的回答,目前已經 1600 多點贊。
花甲之年的@獨行者 依然對兒時的「年」心馳神往,他說,農家除夕不夜天,煙花燈籠亮全院,子夜稍息五更後,街坊互訪拜蛇年。以上不是定義,是他即將實現的設想。

對於知乎答主@見天傻樂 來說,過個好年就是一幫親戚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吃頓飯,估計有人說,誰家過年不是親戚熱熱鬧鬧的吃頓飯,這個標準是不是有點低?即便是如此簡單的願望,對他來說,隨著 2000 年最後一個親人的離世,已經變成了一種奢望……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是@南行兮 對於「過年」的理解,他的叔叔們一整年都在北京的工地上做建築工,前幾天才從北京回恩施老家,從北京到恩施,一千五百多公里的路途,他說叔叔們沒有停頓,到了恩施立馬轉汽車,要翻山越嶺,回家。因為對於他們而言。回家,就是過年。過年,就是回家。家和年,在這幾天重疊在一起,成為一個不能缺席不能遲到的節點。
明天就是除夕了,對於「過個好年」我們依然沒有找到答案,但這場討論,讓我們真實地看到了「一個年」所能承載的美好和希望,就像答主@南行兮 說的,只要還在熱烈期待著,我們就還在鮮活的活著。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內容。
題圖來源:《人在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