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個單位,老二和老大的關係會怎麼樣?

雖然4月11日上漲了,但老夫上一篇文章《抱歉,我先當逃兵了 —- 徹底退出股市》不後悔。我這次是徹底、完全地退出了。股市以後怎麼樣,我已經無所謂。
我不是不看好未來的股市,其實我對未來股市怎麼走也不知道,只是感覺我已經不適合再在這裡待下去了,就這麼簡單哈。
今天我想談談在同一個單位,老大和老二的關係會怎麼樣。
這裡的“單位”,既可以是一個公司,也可以是一個行業,甚至是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因為道理都是相通的。
而且,這裡的“單位老大”,必須是真的老大,而不是還有上級單位管著。否則,老大並不是真老大,老二也未必是真老二。如果雙反在“上面”都有人罩著,雙方可能誰也奈何不了誰。尤其是老大,做事還得考慮“上面”,說明他根本不是老大,因此在我這裡就沒有討論的意義。
直接先給第一個結論吧:
老大和老二的關係,可以很好。

比如,趙匡胤和趙普在年輕時已經結下深厚的友誼,雙方相互之間都有很深的信任,因此配合得親密無間。雖然老趙以後當了皇帝也對趙普有所提防,但總體來看,老趙是厚道人,趙普做事也拎得清,所以兩人的關係總體一直都不錯。
為什麼這倆人關係那麼好?
因為雙方都滿足了對方的需求。
趙普沒有根基,需要系統內一個有根基的大佬罩著。年輕時的趙匡胤是柴榮面前的紅人,軍隊還有一幫鐵桿兄弟。有這樣的人罩著自己,趙普當然盡心竭力。趙普知道趙匡胤是自己的大樹,所以也不做非分之想。
另一方面,趙匡胤是武將,需要有人給他做繁瑣的行政事務,給他出謀劃策。恰好趙普在這兩方面都很強,所以他也需要趙普。
再給第二個結論:
老大和老二如果互有所求,都能照顧大局,關係也不會很差。
比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是飲料界的老大老二。雖然他們競爭激烈,但他們都知道,維護一個合理利潤的大環境對雙方都有長遠的好處,所以雙方都不會打慘烈的價格戰,而是共同維護這個市場。
即使有一段百事變成了老大,也很注意維持生態。因此,兩樂的關係一直都不算差。當然,表面上他們還要維持貌似激烈的競爭,這是為了把戲做足,讓消費者都來喝可樂。
但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兩家都知道維護大環境是最重要的。只要大環境不差,客戶足夠多,雙方長期都有肉吃。
另外,無論是老大還是老二,都希望對方長期存在。因為就怕上來一個不懂得維護大環境的老三,無論這個老三會取代老二還是老大,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作為對比,各位可以看看1990、2000年代我國的彩電行業。
彩電業的老大曾經是長虹,但它為了消滅對手,在1990年代中期打起了慘烈的價格戰。倪潤峰“倪二桿子”,最後把長虹弄到鉅虧,幾十年不能恢復元氣。而排名老二的康佳以及後來的TCL,後來的日子也長期不好過。
無論是長虹、康佳還是TCL,似乎都不知道維護大環境的重要性。當然,這裡面的首要責任在長虹。
那麼為什麼長虹、康佳、TCL之間的關係很差呢?
因為他們都覺得,對方都是對手乃至敵人,對自己“沒用”。
長虹顯然覺得康佳、TCL、創維之流,影響了自己的“霸業”,根本不是維護行業環境的夥伴,而僅僅是對手。雖然在沒有形成“寡頭市場”前,任何市場都存在你死我活的激烈搏殺,但90年代我國彩電業還是太過慘烈。長虹在已經是市場絕對老大的情況下還想壟斷彩管,胃口實在是太大了,簡直不給其他廠商活路。這隻能讓整個彩電市場的生態極度惡化。而長遠來看,這不僅對其他彩電廠商不利,對長虹也是不利的。
歷史上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日本戰國時期,德川家康慢慢混到了老二的位置,但他和老大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關係都很好。和織田的關係好是因為兩個人是結夥打天下,最後織田成了老大,他成了老二。
而他和豐臣秀吉的關係貌似不錯,是因為在織田死後,豐臣繼承了織田大部分家當,成了新老大。但豐臣對德川始終非常忌憚,德川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德川處處幫助豐臣維護大局,這讓豐臣覺得保留德川對自己還是有好處的,因為豐臣也沒有絕對的力量壓制其他諸侯。最後,豐臣秀吉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德川家康,就是想在自己死後希望德川能盡力輔佐他兒子。
雖然豐臣的想法最後落空,但他生前拿德川確實沒辦法 —- 德川的表現讓他挑不出毛病。儘管豐臣是老大,但做事也不能不講道理,否則他的統治早就不穩了。最後豐臣家族被德川家族取代,要怪就只能怪豐臣秀吉活得太短,他兒子也太不爭氣。或者說,德川家康這個老狐狸太能活了

總之,老大和老二如果互有所求,都能照顧大局,尤其是老二對老大“有用”,關係也不會很差。
既然這裡說到了“用處”,那就引出了第三個結論:
如果老大覺得老二對自己沒用,雙方就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比如在一個單位或公司,老大即使和老二的關係沒那麼好,為什麼要留著老二?
因為老二在公司裡還有一大幫盤根錯節的關係。在很多時候,老二不僅是業務能手,還可以幫助老大維持全域性的穩定,而這對公司、尤其是對老大,是有利的。
相反,如果老大這時想除掉老二,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傷筋動骨的影響,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明智。
比如,楊秀清如果甘心當東王,盡心輔佐洪秀全,老洪可以一直在皇宮裡裝神弄鬼,天天採陰補陽。從太平天國的歷史來看,馮雲山死後,楊秀清輔佐洪秀全從勝利走向勝利,洪還是相當滿意的。
但是後來我們知道,雙方的關係變了。
這當然是因為楊秀清已經不甘心再當老二,而洪秀全也覺得這個老二已經對自己毫無用處,或者說,害處已經遠遠大於益處。於是,雙方變成了你死我活的關係。
老洪動作快,除掉了老楊。
如果老洪動作慢一些,以後老楊也完全可能除掉老洪的。至少可以長期架空老洪,就像曹操架空漢獻帝一樣。時間久了,依然是取代。
所以我這裡要重複一遍:如果老大覺得老二對自己不再有用,雙方就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你死我活,水火不容。
至於最後是誰除掉誰,就看雙方的力量強弱和動作快慢了。
在二戰前期,德國是歐洲的老大,它覺得蘇聯對自己還有用,因為德國還需要對付英法,而蘇聯也不想被英法當槍使。另外,德國需要蘇聯的資源,蘇聯也需要德國的技術,所以雙方互有所求。
但當希特勒覺得蘇聯的胃口越來越大、而德國已經越來越強,迫切需要開啟新局面時,德國覺得蘇聯對自己已經沒用了,或者說負面作用遠遠大於正面。於是,從1940年冬開始準備對蘇聯的戰爭。
當然,從思想根源來看,希特勒一直都把蘇聯當成最大的敵人,把蘇聯當成拓展德意志人“生存空間”的的廣闊空間。但從發動戰爭的具體原因來看,是因為隨著時勢的變化,德國覺得蘇聯已經不再有用,反而成了自己的絆腳石和威脅。
二戰之後,美蘇成了無可置疑的老大老二。它們之間只有一次差點打起來,就是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
其實美蘇雖然是對手,但相互之間也互有所求,因為把對方當做敵人,可以更好地團結自己的小弟。雙方在一系列國際事務上雖然也有矛盾,但基本上互給面子,就是明證。
但是,赫魯曉夫把導彈派到古巴,觸犯了美國的底線。在美國看來,蘇聯這個老二已經對自己毫無用處,再這麼忍下去,連古巴這種撮爾小國都能威脅自己,自己在西方乃至全球的威信就要掃地,顯然絕不能忍。
幸虧最後赫魯曉夫讓步了 —- 這種讓步,在蘇聯人看來是恥辱 —- 但畢竟讓步了,於是戰爭沒有爆發,美蘇又進入對抗但還是互有所求的狀態。
一個秘聞是:在肯尼迪貌似無比強硬的外表下,其實還有最後一層讓步。就是實在不行,美國可以撤出在土耳其的導彈,以換取蘇聯導彈退出古巴。
這可能是美國最後的讓步了。
但如果赫魯曉夫夠硬,連這個都不答應,難道美國還會繼續讓步?
也有可能。比如美國繼續從東南歐撤出自己的勢力。但如果到這一步蘇聯還不讓步,戰爭肯定爆發了吧。
以上已經陷入越來越細節的討論,偏離我們的主題很遠了。讓我們還是回到第三個結論吧:
如果老大覺得老二對自己不再有用,雙方就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此時,老大能不能一直讓步呢?
不可能。
因為如果老大一直讓步,甚至退成了老二。那麼以前的老二、現在的老大就會覺得,自己之前的強硬是對的。
於是,老二隻會對老大變本加厲。
與其如此,老大當然會在自己仍然是老大時,儘量除掉老二。
所以,此時如果老二還不退讓,還不拿出讓老大覺得有可以利用的重大價值,雙方的關係就是你死我活。
那麼接下來,經過多輪較量,無非是兩個結果:
1、老二幹掉老大,成為新的老大。
比如五代十國時的李存勖幹掉了朱梁王朝,建立了後唐。
2、老大幹掉了老二。
不管怎樣,到了後期,因為雙方都用了全力,損失都很大,所以就算對方想求饒,謀個體面的退場,也不可能了。
老鄧文章,幾天一篇。天南海北,侃侃而談。設為星標,置頂方便。交流想法,參與留言。好文分享,一鍵三連。
關注本號,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