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色列媒體報道,特朗普突然叫停對胡塞武裝的打擊,以色列事先毫不知情。這一舉動揭示出美以在伊朗、人質談判及中東戰略上日益擴大的分歧。下面是文章正文,立場不同,僅供參考借鑑,請注意甄別。
特朗普近日突然宣佈,美國將停止對葉門胡塞武裝的空襲。雖然美方強調此舉是基於胡塞方面承諾不再襲擊美艦,但以色列對此明顯感到意外和不安。儘管以方官員強調這項決定“與以色列無關”,但以色列內部普遍認為,美國未提前通報這一決定,反映出兩國在中東安全事務上的裂痕正不斷擴大。
特朗普認為,只要胡塞停止對美方目標發動襲擊,美國就“可以接受”。他在宣佈中甚至沒有提及以色列,只是簡單地轉述胡塞的承諾:“他們說,‘請別再炸我們了,我們也不會再攻擊你們的船。’他們不想再被炸。”他補充說:“這不是協議,只是他們表達的意思,我也預料到了。”不過,胡塞方面隨即否認曾作出類似承諾,稱紅海及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將持續,直到加沙戰爭結束。

以色列政府顯然是事後才得知這一決定,因此對其具體含義、以及胡塞是否真的準備停止攻擊感到疑慮。據熟悉內情的訊息人士透露,如果胡塞方面暫停攻擊,以色列也不會主動還擊,但以方判斷胡塞仍保有不小的導彈能力。
此時正值特朗普準備展開中東訪問行程,而以色列並不在行程安排中。根據目前披露的資訊,特朗普將於5月13日至16日訪問沙特、卡達和阿聯酋。以色列官員稱,尚未收到特朗普將順道造訪耶路撒冷的任何跡象,但不排除“臨時決定”的可能性。以色列對這一“被跳過”的安排感到沮喪,這種被忽視的感受讓人聯想起奧巴馬2009年首次中東之行避開以色列的歷史場景。

葉門薩那機場被襲
與此同時,以色列戰略事務部長羅恩·德默將於本週三前往白宮,希望在特朗普出訪前進行磋商,緩和兩國間的緊張氣氛。據以方人質家屬透露,他們在與美方官員的接觸中得知,美國目前正施壓卡達,力促其接受埃及提出的人質協議框架,但卡達被以方視為“攪局者”。目前的關鍵障礙是,哈馬斯堅持全面停火,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仍強調必須“全面擊敗哈馬斯”,兩者立場難以調和。特朗普政府希望在總統訪問期間能促成協議,但前景仍不樂觀。
更引發以色列擔憂的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近日被解職,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部分原因是他曾就可能對伊朗動武與內塔尼亞胡保持密切聯絡。這一做法被認為與特朗普政府希望透過外交方式重新與伊朗談判核協議的政策發生衝突,也與白宮內部持更謹慎態度的官員立場不符。內塔尼亞胡辦公室否認與沃爾茲討論過伊朗問題,但並未否認其親信與沃爾茲之間確有接觸。

特朗普宣佈美國將停止對胡塞武裝的打擊
除了內塔尼亞胡本人今年2月和4月的訪美,德默也曾多次赴美,與特朗普高階幕僚會面,這些動向在美方內部引發猜疑,認為以色列正在試圖遊說華盛頓採取對伊朗更激進的軍事姿態。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甚至曾親自叫停一項原本準備與以色列聯合實施的對伊朗核設施打擊計劃。
“兩派之爭”:特朗普政府內部路線分裂,拖累以色列布局
特朗普政府內部目前存在兩大對立陣營。一派是傳統的共和黨鷹派,如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和前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他們主張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展示硬實力,包括對烏克蘭、亞洲和伊朗採取更積極的軍事介入。另一派則是“美國優先”陣營,代表人物包括副總統J.D.萬斯和特朗普之子小唐納德·特朗普,他們主張撤回海外干預,把重心放在國內事務上。這個陣營對以色列並無明顯的戰略依賴,雖然部分成員出於宗教情感同情以色列,但整體不支援美國被拖入與伊朗的衝突中。
在這種內部路線鬥爭中,以色列越來越被視為“戰爭派”的一員,有可能推動美國陷入不必要的中東衝突。沃爾茲的被撤和“美國優先”派的上位,使得以色列在特朗普政府內部的影響力明顯下降。副總統萬斯在選舉前就曾公開表示,與伊朗開戰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這一言論,預示著以色列試圖將美方拉入對伊衝突的努力,將面臨更多政治阻力。
儘管美以之間仍維持表面上的協調與溝通,但核協議、敘利亞撤軍、美土關係回暖等多個議題正在持續製造摩擦。以色列正逐步意識到,在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中,想要保持以往那種戰略默契,可能並不容易。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