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政策對中國移民與留學生的全面衝擊:深度解析與應對指南

靠譜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美國華人雜談

作者 | 華促會
全文共 6874 字,閱讀大約需要15分鐘
本文系作者原創,授權“美國華人雜談”獨家釋出。轉載需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請使用網站Justicepatch.org檢視完整文章及更多內容,為防失聯,請透過郵件訂閱網站,或關注我們的電報頻道:https://t.me/piyaoba

2025年1月20日,川普政府第二任期拉開帷幕,其上任首日簽署的一系列行政命令為移民政策設定了強硬基調,對包括中國移民和留學生在內的非公民群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政策不僅改變了簽證、身份和執法的規則,還透過製造不確定性和恐懼,試圖動搖社群團結。
2025年4月29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舉辦了一場講座記錄,由華人權益促進會(CAA)聯合移民律師事務所的專業人士進行。演講嘉賓包括經驗豐富的移民律師Zachary Nightingale與Olivia Lee,其中Zachary Nightingale是範德豪特律師事務所執行合夥人,Olivia Lee在Minami Tamaki LLP任移民與國籍業務組合夥人,在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移民事務諮詢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
本文重點整理了兩位律師對川普2.0時期移民政策的深入解讀,為目前留學生和其他移民最關切的問題提供了專業解讀和詳盡的應對建議。文末我們附上了簡短圖表摘要,方便您儲存和分享。
川普2.0的移民政策是什麼?
川普政府第二任期以“國家安全”、“公民身份保護”和“反入侵”為名,推出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全面收緊移民體系。講座中,移民律師Olivia Lee詳細列舉了2025年1月20日簽署的五項關鍵命令,揭示了其對非公民的深遠影響:
  1. 撤銷拜登政策:廢除家庭團聚和難民安置,擴大快速遣返,恢復“公共負擔”條款。
  2. 限制出生公民權:父母為非法居留者或臨時簽證持有者,其子女可能被認定非公民,訴訟將在2025年5月15日最高法院審理。
  3. 加強執法:要求14歲以上非公民登記指紋,限制人道主義假釋和臨時保護身份。
  4. 嚴格簽證審查:導致F1簽證撤銷和SEVIS身份終止,可能重現“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
  5. 針對特定群體:啟用《外敵法案》,以“國家安全”為由拘留或驅逐特定國籍非公民。
華促會聯合執行主任潘偉旋(Vincent Pan)進一步分析了這些政策的深層邏輯:“這些命令揭示了一個以恐懼為核心、以混亂為手段的治理思維模式。它們試圖破壞整個社會的團結基礎,不是隻攻擊某一群體。”他警告:“即使你現在合法,只需一紙命令,你也可能在一瞬間失去身份。”
對中國移民和留學生的啟示:這些政策構成了一個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國學生和工作者需警惕簽證審查、身份終止和旅行限制的風險,提前規劃並諮詢專業律師。
哪些國籍更容易被“優先針對”?有無看似隨機的規律?
聽眾提到中國、印度、韓國、伊朗、土耳其的非公民近期易被針對,詢問是否存在“看似隨機”的執法規律,尤其在臨時限制令(TRO)後。Olivia Lee回應:“TRO暫停了部分學生驅逐,但國籍針對性仍存在。”
Lee表示:“中國、印度、韓國因學生和專業人士多,易被資料庫比對‘捕捉’。伊朗、土耳其因地緣政治被標記‘高風險’。有跡象表明某些國家確實遭遇“更高程度的審查”。她進一步指出,在川普第一任期期間,政府曾推出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明確聚焦中國的科研人員與學者。律師們看到的現實是:中國籍學生和學者在申請移民福利時也遭到更多質疑,甚至有很多人被錯誤地起訴,最後無罪釋放但卻付出巨大代價。這項政策雖然已經被正式終止,但其影響和邏輯仍可能在當前的審查機制中延續
潘偉旋指出,無論是系統性的政策,還是個別邊檢官員的行為,這些都顯示出:特定國籍和族群正在被結構性地區別對待。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些政策是在透過用極其負面的語言來塑造對特定國家和群體的敵意敘述。所以反對這種立場的社群應該組織起來,開展反擊。
建議:
  • 中國學生警惕學術活動被誤讀,諮詢律師。
  • 若遭遇盤查,記錄執法細節,加入TRO相關訴訟。
什麼是F1簽證撤銷和SEVIS身份終止?
F1簽證撤銷和SEVIS身份終止是川普2.0時期國際學生面臨的最直接威脅,尤其對中國學生影響顯著。Olivia Lee在講座中詳細區分了這兩者的定義和後果。
Olivia Lee澄清:“F1簽證撤銷由國務院執行,取消簽證貼紙,影響再次入境。SEVIS身份終止由ICE操作,取消合法身份,影響學習和工作。”Zachary Nightingale比喻:“SEVIS像銀行賬戶,身份終止就像是你的銀行賬號被凍結了,雖然錢還在,但卻讓你無法使用存款。”
觸發原因包括以下:
  • 執法接觸:Lee表示:可補充原文中指出“被終止的SEVIS記錄往往使用模糊理由,如‘serious adverse policy consequences’”“被逮捕、收到傳票、被指控或定罪,甚至作為家庭暴力受害者被記錄,都可能觸發。”Nightingale補充:“政府透過刑事資料庫與F1學生資訊比對,鎖定任何‘接觸記錄’,包括輕微違法、行政錯誤,甚至‘航空登機黑名單’。”
  • 政治活動:Lee指出:“參與校園抗議或其他政治活動可能被視為‘嚴重不利政策影響’,觸發身份終止。”Nightingale進一步說明:“持簽證者因政治參與被特別針對,終止往往基於非常武斷和隨意的因素。”
  • 資料庫問題:Nightingale透露:“政府承認他們運行了姓名比對程式,類似警察檢查駕照時的背景調查。這不是基於指紋,而是姓名和身份證資訊,範圍極廣,包括未被起訴的逮捕記錄或已解決的移民問題。”
SEVIS身份被終止後怎麼辦?
截至2025年4月,約4700名學生受影響,其中中國學生為第二大群體(印度學生佔50%以上)。Lee描述了後果的多樣性:“後果因學校政策而異。一些學校禁止學生上課或使用宿舍、健康服務;其他學校允許繼續就讀,但OPT工作許可通常被終止。”她特別強調:“OPT學生通常無法繼續工作,這對職業規劃影響巨大。”
Nightingale補充了更嚴重的後果:“學生收到郵件通知身份取消,內容警告‘若無合法身份,必須離境,否則可能被強制遣送到非祖國國家’。這是一種恐嚇策略,製造恐慌迫使學生自行離境。”他質疑:“這會不會真的發生?我無法肯定,但它無疑是在利用恐懼脅迫移民。”
全國範圍內,律師已提起50餘起訴訟,挑戰ICE的非法行為。Nightingale表示:“我們認為ICE無權單方面終止SEVIS記錄,程式武斷,缺乏正當程式。”在加州北區聯邦法院,法官釋出臨時限制令(TRO),禁止對訴訟學生採取驅逐或剝奪工作許可等行動。截至4月29日,99%的受影響學生恢復了SEVIS身份
OPT期間身份斷檔怎麼辦?
即使SEVIS身份被“恢復”,OPT期間若出現“身份空檔”,可能會被認定為非法失業,對未來簽證或綠卡申請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Olivia律師提醒,移民身份問題常常是“層層疊加”,一處記錄異常可能引發多項連鎖風險。如果你正處於OPT,務必保留完整的僱主記錄、工卡、郵件等檔案作為證明。
Nightingale警告:“恢復的記錄存在‘身份空檔’,可能影響未來簽證或身份申請。沒有全國統一修復機制,學生需考慮訴訟維權。”他透露:“舊金山法院合併了六七起案件,法官質疑政府行為合法性,迫使政府在聽證會前恢復部分記錄。但這只是‘第一幕’,訴訟遠未結束。”
建議:
  • 立即諮詢律師:若曾與執法部門接觸或參與政治活動,儘早確認SEVIS狀態。
  • 避免離境:即使簽證有效,離境可能因資料庫記錄被拒入境。
  • 參與訴訟:目前沒有統一修復機制,部分身份雖被恢復但留有斷點。若受影響,可加入集體訴訟,確保記錄無空檔。
外國人登記新規是什麼?如何應對?
新規規定:14歲及以上非美國公民,在入境美國30天內若未完成指紋採集等登記,必須主動提交外國人登記表格(Form AR-11)。
即便你小時候採過指紋,年滿14歲後繼續停留,也要重新登記。
例外情況包括:
  • 外交簽證持有者(A/G類);
  • 停留不滿30天者;
  • 已持有移民局特定批准檔案者(如I-797)。
Lee指出:“常見混淆點包括14歲以下申請簽證但現年滿14歲的學生是否需重新登記。官方表述模糊,但建議重新登記。”她警告:“有刑事記錄或執法接觸史的學生,登記前需諮詢律師,避免觸發審查。”
建議:
  • 確認登記義務:檢視簽證申請或入境記錄,確認是否已採集指紋。
  • 儘早登記:使用移民局網站最新表格,避免因技術問題延誤。
  • 諮詢律師:如有複雜背景,律師可評估登記風險並指導流程。
隨身攜帶檔案的要求是什麼?
《移民與國籍法》第264(e)要求18歲以上非公民攜帶I-94、護照、綠卡等,地址變更需10天內通知USCIS。Lee表示:“川普政府重新啟用此休眠法。”
注意事項:
  • 不強制出示:Lee澄清:“法律未要求在執法檢查時出示檔案,但建議攜帶以防萬一。”
  • 謹慎選擇檔案:Nightingale警告:“無證移民應避免出示標有‘聯邦限制使用’的身份證或外國護照,以免暴露身份狀態。”
  • 練習應對:Lee建議:“模擬執法場景,練習說‘我選擇保持沉默’,增強心理準備。”
建議:
  • 隨身攜帶護照、I-94卡和I-20表格,確保檔案齊全;
  • 更新地址資訊,避免違反10天通知規則;
  • 組織培訓,提升應對執法檢查的能力。
旅行限制和入境審查有哪些新變化?
截至2025年4月8日,尚未實施新旅行禁令,但《紐約時報》報道稱,川普政府可能針對“黃色名單”(10國)和“綠色名單”(22國)實施簽證限制。Zachary Nightingale警告:“南蘇丹已被列入限制名單,顯示政策的隨意性。中國可能未明確列入,但基於國籍的審查隨時可能發生。”
他分析:“這類似關稅策略,製造不確定性以換取政治籌碼。名單國家多為穆斯林或非洲國家,或與美國關係緊張的國家,如朝鮮。”Olivia Lee補充:“所有旅行者應為機場更嚴格的安檢做準備。”
入境審查與電子裝置檢查
Lee描述:“行政命令要求對非公民‘最大程度審查’,導致二次審查(Secondary Inspection)增加。學生可能被帶入單獨房間,接受詳細盤問,行李和電子裝置被檢查。”Nightingale強調:“CBP有權在沒有搜查令或合理懷疑下檢查裝置,拒絕配合可能導致裝置扣押或入境被拒。”
Nightingale進一步指出:“審查不是為安全,而是找‘破綻’。例如,申請簽證時漏報實習經歷,可能被指‘虛假陳述’,導致拒籤。”
建議:
  • 謹慎規劃:暫時儘可能避免國際旅行,優先選擇美國國內行程;
  • 輕裝旅行:僅帶必要裝置,備份資料並加密;
  • 知識儲備:訪問 EFF.org(電子前哨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官網。瞭解保護你的資料與隱私的具體資訊;
  • 密碼保護:關閉人臉或指紋解鎖,設定強密碼;
  • 積極準備:準備應對二次審查,練習冷靜回答問題;
  • 記錄細節:記錄執法人員姓名、警號及事件經過;
  • 撤回申請:若可能被拒入境,主動說“我希望自願撤回入境申請”,避免加速驅逐記錄。
面對移民執法時有哪些權利?
基本權利
Olivia Lee詳細介紹了非公民面對ICE或CBP時的權利:
  • 詢問是否被拘留:冷靜詢問“我是否被逮捕或拘留?”若未被拘留,問“我可以離開嗎?”如果允許,平靜走開。
  • 保持沉默:無需回答出生地或入境方式的問題,可說“我選擇保持沉默”。可用“瞭解你的權利”卡片表明立場。
  • 拒絕搜查:除非有搜查令,可說“我不同意搜查”。若被強行搜查,記錄細節但不反抗。
  • 聯絡律師:被拘留後有權要求與律師通話,提供G-28表格證明律師關係。
  • 不簽署檔案:避免簽署不明檔案,如I-407(放棄綠卡)。
  • 記錄細節:記錄執法人員姓名、警號、事件時間地點,報告給律師或華促會等你信任的機構。
綠卡持有者的額外權利
Lee強調:“綠卡持有者是‘被承認入境’的人,CBP無權拒絕入境。有權要求移民法官聽證,僅需證明身份,無需說明入境目的。”Nightingale補充:“不要交出綠卡或簽署I-407,即使CBP施壓。練習說‘我不會回答問題,請聯絡我的律師’。”
建議:
  • 記住一個重要電話:Nightingale建議:“記住緊急聯絡人電話,提前告知他們‘如果我打電話,就是出事了,請聯絡律師’。”
  • 無證移民尤其需避免出示外國護照或‘聯邦限制使用’的身份證,以免暴露身份。
  • 準備“瞭解你的權利”卡片,隨身攜帶(在本文中我們提供了相關卡片:入境美國被搜查、盤問乃至拘留怎麼辦?瞭解你的權利!);
  • 與信任的同學或導師建立緊急聯絡機制;
  • 學生社團可組織模擬執法場景培訓,練習拒絕搜查或要求律師,提升群體意識。
如何透過社群團結應對政策挑戰?
歷史與現實的啟示
潘偉旋迴顧了歷史上的排外政策:“1882年的《排華法案》將中國人視為永久外來人,剝奪公民身份。二戰期間日本裔美國人被拘禁,大蕭條時期墨西哥裔被驅逐。這些政策以種族和國籍為依據,威脅所有非公民。”他指出:“今天的中國學者和學生因‘中國倡議’被懷疑,佛羅里達和德州恢復外國人土地法,限制中國公民擁有財產。這些是舊模式的新版本。”
潘強調團結的重要性:“威脅的系統是相互關聯的,回應也必須多方位。單一群體行動易被孤立,多族裔團結能改變可能性。”他舉例:“舊金山移民社群爭取到語言服務和反驅逐保護,這些勝利源於集體組織,而非孤立行動。”
行動策略
潘提出五點建議:
  • 瞭解權利:“像這樣的講座至關重要,瞭解你的簽證和身份處境。”
  • 尋求指導:“不確定時,找律師諮詢,不要猜測或獨自行動。”
  • 組織動員:“與CAA等有信譽的組織合作,參與政策倡導。”
  • 公民參與:“透過集會、藝術、媒體發聲,匿名分享故事挑戰分裂敘述。”
  • 投資社群:“多族裔團結不僅是理想,更是生存策略。真正的保護來自長期信任。”
Nightingale補充:“高校需發揮作用。5000名教授聯名譴責政策攻擊,能產生輿論壓力。跨校合作籌措法律援助資金,是下一步方向。”
對中國留學生的建議:
  • 加入學生組織,參與移民權益倡導;
  • 與其他族裔學生合作,擴大影響力;
  • 匿名分享經歷,打破誤解和汙名化。
哪些資源可以幫助中國留學生?
法律資源
Olivia Lee推薦:
  • 國家移民法律服務目錄(National Immigration Legal Services Directory):按郵編查詢低費用或免費律師;
  • 美國移民律師協會(AILA):選擇AILA成員律師,確保專業性;
  • 灣區緊急響應網路:24小時熱線支援;
  • 華促會資源:關注“美國華人雜談”或“美國華促會”微信公眾號,獲取中文資訊。
隱私保護
Nightingale建議:“訪問電子前哨基金會(EFF.org),獲取裝置隱私保護指南,學習如何在邊境保護資料。”
校內支援
Lee提出:“建立校內應急流程,確保學生和教職員工在移民問題時獲及時援助。推動高校領導發表宣告,譴責政策攻擊。”Vincent Pan補充:“高校需在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受攻擊時發聲,跨校合作籌措法律援助資金。”
對中國留學生的建議:
  • 儲存AILA和CAA的聯絡方式,隨時求助;
  • 參與校內培訓,提升法律意識;
  •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最新政策更新。
未來趨勢與長期應對是什麼?
Nightingale預測:“訴訟遠未結束。政府可能推出‘新政策’,表面合法但繼續非法行為。我們需推動全國性禁令,確保無身份空檔。”他強調:“集體訴訟複雜且耗時,區域性組合起訴更高效,但學生需積極參與。”
Vincent Pan呼籲:“下一次選舉即將來臨,地方立法者和社群需反擊誤導性敘述。移民不是‘罪犯’,絕大多數被遣返者無犯罪記錄。”他建議:“透過藝術、媒體和政策跟蹤,爭奪公眾輿論,挑戰分裂性話語。”
Olivia Lee總結:“政策變動頻率極高,每日都有新挑戰。選擇精通移民法和聯邦訴訟的律師至關重要。”Nightingale補充:“不要指望政府自動糾正,訴訟和社群團結是保護自己的唯一途徑。”
川普2.0的移民政策以恐懼和混亂為工具,對中國移民和留學生構成了嚴峻挑戰。F1簽證撤銷、SEVIS身份終止、外國人登記和旅行限制威脅著學業、職業和生活。然而,正如Vincent Pan所說:“你不是孤身一人。你是更大故事的一部分——包含痛苦與排斥,也充滿勇氣、尊嚴與改變。”
通過了解權利、尋求專業指導、參與多族裔團結,中國留學生可以在不確定性中找到力量。Olivia Lee的提醒言猶在耳:“保持冷靜,瞭解你的權利,找到可信賴的律師。”Zachary Nightingale的警告振聾發聵:“沒有制度性修復,我們必須主動維權。”讓我們透過團結保護自己,透過連線守護彼此,共同建設一個配得上我們共同人性的未來。
免責宣告:本文基於講座內容整理,僅供資訊參考,不構成法律建議。請在採取行動前諮詢合格移民律師。政策可能隨時變化,建議關注可靠資源。
川普2.0移民政策速覽與中國留學生應對指南(簡版)
2025年初,川普政府第二任期迅速推行多項收緊移民政策,包括簽證撤銷、身份終止、外國人登記和入境審查強化等。這些政策對中國留學生和移民群體帶來顯著衝擊。本文為你整理關鍵問題與應對建議。
❓ 常見問題解答(FAQ)
Q1:我聽說很多F1簽證被撤銷,是真的嗎?       ✅ 是的。自2025年3月底起,已有超4700名國際學生被撤銷簽證或SEVIS身份終止,部分為中國學生。原因包括執法接觸、資料庫匹配或參與政治活動等,政府並未提供明確解釋。
Q2:簽證撤銷和SEVIS身份終止有什麼區別?   簽證撤銷影響的是你能否再次入境美國;          SEVIS身份終止則意味著你在美失去合法身份,無法繼續學習、工作或使用校內服務,是更嚴重的問題。
Q3:身份被終止後我該怎麼辦?       保持冷靜,立即聯絡有聯邦訴訟經驗的移民律師。已有全國性訴訟行動,有可能恢復身份或提出索賠。
Q4:OPT期間身份“斷檔”會影響將來簽證或綠卡嗎?     ✅ 會。哪怕SEVIS恢復,期間出現的“非法停留”可能被記錄在案,建議保留僱主證明和諮詢律師是否應參與訴訟。
Q5:我需要進行“外國人登記”嗎?   如果你14歲以上、在美停留超過30天且未採集過指紋,必須登記。建議儘早辦理,避免違反新規。
Q6:我現在需要隨身帶哪些證件? 護照、I-94、I-20(或綠卡/EAD卡)及移民局批准函。建議掃描備份並妥善儲存。
Q7:如果在機場或街頭被ICE攔下,我有哪些權利?   你有權保持沉默、拒絕搜查、要求律師並拒絕簽署任何不明檔案。背熟一位緊急聯絡人電話也非常重要。
Q8:未來我還能出國旅遊或回國探親嗎? 可以,但須謹慎。如有執法記錄或身份異常,建議諮詢律師評估入境風險,並備好電子裝置隱私保護方案。

關注我們,不再失聯
電報頻道t.me/piyaoba

檢視更多精彩文章,請前往正義補丁網站justicepatch.org

相關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