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營收利潤增速持續放緩,拼多多或再投千億扶持商家

強勢調整,“高質量發展”取代財務資料快速增長
文|施然
新電商拼多多已經連續3個季度營收利潤增速放緩。3月20日,拼多多釋出2024年年報及四季度財報,營收利潤增速創新低。
據財報資料,拼多多2024年四季度營收增速從年初的131%下滑至24%,當季總營收1106.1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298.5億元,同比增速17%,2024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是 202%。
不過,全年來看,拼多多依然保持高增長。財報顯示,拼多多2024年營收3938.36億元,相較上年的2476.39億元實現59%的增長。拼多多全年實現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1124.35億元,相較上年的600.27億元漲幅高達87%。
整個2024年,拼多多的主戰略是“高質量發展”,重點是扶持並改善商家生態,同時給消費者讓利。這一發展戰略也直接拉低了拼多多的營收和利潤增速。最近,有媒體訊息稱,拼多多將平臺將再投入千億人民幣助力中小商家高質量轉型,構建商家、使用者、平臺共贏的電商生態。
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CEO(執行長)趙佳臻在財報中總結,過去一年,拼多多持續投資於平臺生態系統。利用公司的數字化能力,持續回饋消費者,並支援優質商家,構建了一個包容性的生態系統,為所有參與者創造價值。
繼續“後撤”
2024年是拼多多強勢調整的一年。2024年二季度,拼多多管理層對外表示,公司利潤下降不可避免、高收入增長不可持續。當季拼多多營收同比增速86%,此後的三季度是44%,四季度是24%。這三個季度中,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同比增速分別為125%、61%及17%。
釋出二季度財報當日,拼多多股價單日跌幅約29%。2024年下半年,拼多多股價跌幅超過30%。
拼多多營收和利潤增速放緩背後,是內因和外因雙重作用。
2024年,拼多多加大對中小商家的扶持力度,透過費用減免、流量傾斜等措施改善平臺生態,犧牲了部分營收增速。
2024年8月,拼多多啟動“百億減免”計劃,宣佈一年內將減免商家100億元交易手續費。透過降低技術服務費、取消保證金、邊遠地區包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拼多多希望能為中小商家提供更好成長的土壤。當時,趙佳臻表示,“過去幾個季度,電商行業的競爭不斷加劇,我們將堅決地走高質量發展道路,扶持優質商家,打擊劣質商家,加大投入持續最佳化平臺的生態環境。”
2024年8月上旬,拼多多推出“推廣服務費退返權益”,消費者在發貨前進行全額退款的訂單,平臺會自動返還商家推廣軟體服務費對應金額的推廣紅包,且無需商家發起申訴。8月中旬,拼多多推出“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凡是參與百億補貼、秒殺、平臺大促、9塊9特賣、潮流好價、多人團等站內活動產生的商品訂單,使用者發起退款後,平臺即按比例退回先用後付訂單1%的基礎技術服務費,其他訂單0.6%的基礎技術服務費。隨後,拼多多進行升級,直接將先用後付技術服務費打了6折。
同期,拼多多宣佈商家店鋪的基礎保證金將從1000元下調至500元,新入駐的個人店鋪、企業店鋪初始化保證金也將下調至500元。目前,首批享受該政策的商家已覆蓋近70個類目,部分商家完成了提現。拼多多提供的資料顯示,數百萬商家因此受益,尤其是多店鋪經營的商家,經營成本將顯著降低。
2024年9月,拼多多釋出“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計劃未來一年投入100億元資源包,成立專項團隊深入100個農產區、產業帶,優選具備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藉助平臺的數字化能力,對新質商家進行產品、營銷、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鏈路扶持,並透過新質商家的帶動效應,推動農產區、產業帶實現產業升級,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中國的產業帶在過去30年的規模不斷擴大,但也帶來了“競爭模式單一”、“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四季度,拼多多的“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繼續深入全國各地的農產區、產業帶,對商家進行產品、營銷、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鏈路支援,培育了一批具備商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新質商家、新質品牌,並透過新質商家的帶動作用,幫助產業帶突破“同質化競爭”的發展頑疾。
外部因素相對簡單——電商行業已經高度成熟,增長放緩在所難免。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2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2%,較2023年下降3.8個百分點,且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首次下降,從31.8%降至30.9%。根據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網路發展統計報告》,2024年12月,中國網路購物使用者規模9.74億人,同比增長6.7%,低於2023年的8.2%。
花更多錢在刀刃上
過去一年,拼多多聚焦高質量發展戰略,在平臺生態和產業縱深上持續發力,將“減免、扶持、治理”的多重措施貫徹至平臺運營、商家經營、產業轉型、物流升級等各個環節,試圖推動平臺及產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廣東省惠東縣曾是國內女鞋產業的領頭羊。1981年,惠東縣第一家女鞋製造廠開工,到2023年,據惠東縣政府資料,當地共有5600多家鞋企,從業人員16萬人,年產鞋超9億雙。
但惠東縣的製鞋廠一度因市場變化陷入停擺的邊緣。2023年冬天,拼多多聯合當地商家依託平臺的資料分析能力,研發了女性使用者更加青睞的加絨勃肯鞋,並對傳統的女鞋供應鏈進行了改造。
一開始,鞋廠老闆老陳還不能理解“勃肯鞋”的流行原因,他從事女鞋行業多年,堅持傳統女鞋審美,偏愛精緻的高跟鞋。但他不會拒絕訂單。他交付了第一批勃肯鞋後,馬上在拼多多平臺上賣成“爆款”,他立刻讓工廠所有員工和產線都轉向生產勃肯鞋,依然供不應求,他很快又開設了一家新工廠。
老陳兩家鞋廠,不到100名的工人,一年生產了超過140萬雙勃肯鞋。這股熱度帶動的不止是老陳的工廠,上游的皮料行業也隨之起勢。老陳說,他的工廠和皮料工廠裡的員工們,一度擔心會失業,但現在平均月薪都已經過萬元。
除了對商家和產業帶的扶持,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商品也是電商平臺的“社會責任”之一。
過去2年,水果界的“頂流”之一是脆蜜金桔,這款金桔打破了過去大家對於金桔“酸澀”的印象,個頭更大,皮薄無籽,且水分足,清甜不酸澀。
早在2014年,廣西融安人就選育出了脆蜜金桔。但受掛果率、種植成本影響,脆蜜金桔一直不是當地果農的選擇。果農李宏明回憶,同樣一畝地,種植油皮金桔(融安金桔第一代品種)能收七八千斤果,種滑皮金桔(第二代品種)能收五千斤果,但脆蜜金桔連兩千斤果都收不到。儘管脆蜜金桔品質更好,但售價是常規金桔的5倍,一直未能開啟銷路。
(廣西融安的脆蜜金桔,圖片來源:拼多多)
2023年,拼多多金桔賣家肖友菊決心主攻利潤更高的脆蜜金桔,一有空就滿山頭找果,直接把車開到果園,當面現金轉賬,有多少收多少。優質農產品一直是拼多多重點扶持物件,拼多多啟動百億扶持計劃後,脆蜜金桔第一時間入選。
在“百億補貼”流量加現金扶持下,原價四斤一百三四十元的脆蜜金桔能便宜近四十元。“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賣得很輕鬆。”肖友菊說。
2023年,肖友菊拼多多店鋪的日訂單量達到了上萬單,僅脆蜜金桔就有一千五百多單。這之後,“去拼多多賣脆蜜金桔”成為共識,不少融安人都開始在線上賣金桔。2023年,融安網店的數量突破2.3萬家,帶動金桔線上交易額達21億元。
有了更好的商品、更實惠的價格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讓更多平臺使用者享受到“電商紅利”。現實挑戰是,當東部沿海城市的快遞收貨週期進化成“當日達”“次日達”時,甘肅甘江村的村民卻經常面臨“顯示地區不支援發貨”“發貨補快遞差價”等情況。即便成功下單,也要等好幾天才能到貨,還要走到鎮上的取貨點拿。
同時,甘江村有地理資源優勢,本地種植的蘋果、櫻桃和草莓品質很高,但也受到基礎設施限制,很難賣出去。
2024年9月,拼多多“百億減免”計劃宣佈,全額承擔商家發往西藏、甘肅、青海、寧夏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也就是說,商家發貨到偏遠地區只需承擔第一程費用,與發到江浙滬等地成本幾乎無差別。
先感受到變化的是本地村民,村民謝瑞玲現在網購日用品幾乎都能享受“包郵”,且不少商品2天就能收到。本地賣家也享受到了新政策,甘江村蘋果商家張鵬飛發現,不用支付超額快遞費用,就能把水果賣到更多地區,不僅擴大了市場,還增加了整體利潤。
2024年以來,拼多多先後推出“百億減免”“電商西進”“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一系列新舉措。據拼多多公佈的資料,“百億減免”累計為超千萬的商家實現提質增效,僅“推廣服務費退返”一項就為商家每年降本數十億元;“電商西進”帶動西部地區的訂單量同比實現雙位數增長,併為偏遠地區的近億消費者實現了“全面包郵”的電商普惠;“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的首批專案先後助力上千個農牧產區、產業叢集逐步轉向“新質供給”的發展階段。
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上表態稱,拼多多作為連線產業帶、商家和消費者的重要橋樑,從一系列對新質供給的扶持政策入手,透過實打實的費用減免,為商家的運營降本增效。“鼓勵商家更多地投資於產品和服務,是(拼多多)推動平臺進入一個以質量驅動增長的新階段。”
陳磊強調,2025年,拼多多還將繼續踐行這一發展戰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