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真棒】:“爸爸真棒”是一個K12原創教育平臺,致力於理性、深度、有啟發的融合教育探索。

大年初二劍橋放榜,總計469枚牛劍預錄取Offer創造了歷史新高。
277封劍橋:其中深國交33封劍橋全國第一,光華劍橋27封第二,廣東碧桂園學校12封位居第三。劍橋最熱門的專業Top3:數學、工程和自然科學。
192封牛津:上海光劍全國第一,18封牛津;其次為深國交和廣東碧桂園學校,分別為8封、7封。牛津最熱門專業是數學、工程和化學。
整體來看,上海地區總計177封Offer蟬聯中國牛劍最強城市,其次是廣東101封和北京43封。

與之相對的,則是美本的全線爆冷。今年早申哈佛國內全軍覆沒;上海不僅哈佛、普林斯頓0錄取,賓大、達特茅斯等也僅外籍學校有1人錄取。
春節期間弗吉尼亞大學、佐治亞理工、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等EA放榜,均相比於往年有大滑坡,比如佐治亞理工今年EA錄取33人,而2024年有55人,下降四成。弗吉尼亞大學也從去年的72人下降至今年的61人。
英國暴熱美國降溫,我們家孩子到底該如何規劃留學國家?我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適合。
比如英國本科不能更換專業,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更靈活;比如英國整體學費相對較低且3年讀完本科,而美國需要4年,這些都在衡量的範圍內。另外還有包括家庭的規劃等等。今天我們就邀請了一位在英國G5讀本科,美國藤校讀碩士的廣東女孩安久久同學,來分享她親歷的英美留學就讀體驗。
安久久
IB國際課程43分
英國倫敦UCL本科BSc Geography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MA Climate and Society
我認為,英本美碩是我做過最合理也是最適合我的留學規劃。
三年的英國本科讓我更快的完成了本科的學業,在英國的大學學習模式下養成了,獨立自主的學習方法,更加懂得個人規劃和時間管理。
接著選擇了美國常春藤聯盟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美國的學習模式更加緊湊繁忙,學習內容更廣泛更實操,加上我一年三個term的碩士課程讓我在同樣4年的時間拿下了本碩文憑,也拓寬了自己的國際視野和生活經歷。

同時我選擇的兩所大學都位於英國和美國的繁忙大都市,很多人都問我,那你更喜歡倫敦還是紐約,更適應英國還是美國?
下面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分享我個人對英美留學的體驗。


其實我個人並沒有一開始就長遠的規劃好英國本科到美國碩士,一切可以說是命運的安排。
在高中時我就選擇的是IBDP國際課程,本來就是一個世界通用的、鍛鍊自我學習能力的專案。我認為這也為我之後能夠在全世界的大學中任意選擇起到了fundamental(打好基礎)的作用。
本科時期主要想要申請的方向就是英聯邦,最後選擇了在英國倫敦也是看中UCL的綜合排名和地理位置優勢。
我是一個願意走出舒適圈,想要嘗試不同的人生留學體驗,所以離家遠一點也沒關係。同時我也喜歡在大城市的生活,喜歡步行/公共交通就能到達一切的感覺。再加上英本三年的留學時間也很有吸引力。最後我也很慶幸自己本科時期選擇了倫敦,選擇了UCL。
在申請研究生的時候我其實也是主要申請英國方向,可以說是誤打誤撞來到了美國。因為英本UCL的背景,在英國可以繼續向上申請的學校並不算多!當時是申請了英國G5的5所大學和一共8個專業,在這之外才開始考慮要不要申請一些除了英國以外的大學。然後才把目光看向美國。
由於我很熱愛我的專業方向,加上我喜歡城市的生活,同時英碩申請還沒有考GRE,我的美碩申請變得非常侷限。結果誤打誤撞,只申請了額外多一所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碩士。我最後研究生申請期間收到了三所大學的offer,分別是英國UCL、LSE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權衡之下,同時我也希望看看別樣的風景,最後來到了美國紐約開啟我的研究生生活。

* 我的分享完全基於我個人經歷,不同的英美大學和文理科專業不同都有差異
01
英美課程&考試比較:
英國大學作業很少?考試拿高分巨難!
美國更像國內IB學校
我覺得英國和美國最大的一個學習方式上的不同就是自學vs課程規劃學習。
在英國UCL本科期間,課程少學期短,雖然都是相同的Lecture + Seminar的模式,但是英國的教授不太會佈置課後作業,主要是佈置課後Reading讓同學自主閱讀,Readings往往跟課堂內容或Seminar討論相關。並且Seminar都是兩週一次,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時間安排,更多是靠自覺閱讀和學習。
我在英國的考試模式更多是寫Essay為主(文科),更是考察同學平時的閱讀積累和自主學習後產生的獨立思考或個人觀點。帶有非常強的主觀意識,也考驗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如何自己獨立在ddl前完成一篇1500-2000字的論文。
同時英國的成績評估考核方式更加單一,一門課往往是一篇100%的Essay或者是2-3種結合的評估方式完成一門課的成績結算。
並且英國的打分標準會更加嚴格,40分及格70分優秀,讓剛從國內出來的同學有一定的落差,並且在換算分數GPA的時候並不佔優勢。在家裡考試/寫論文的時候是非常自閉和孤獨的,需要學會沉浸並享受獨自學習的過程。
我依舊記得我在一個星期裡寫完了五篇一共1萬字的論文,不過熬過ddl又是新的開始!



■ 左邊美國vs右邊英國課程評估方式
對比我的美國哥大碩士課程,我常常說,有點夢迴高中的感覺。
美國跟國內IB學校的教學模式更加相似,在Lecture(大課)結束後基本每週都會佈置課後作業,更多是計算、簡答題的試卷型別,考察學生這節課的學習成果。不過,Seminar(小課)也會佈置Readings(閱讀書目)或者主題討論,期待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觀點或者想法。
美國的教授、TA和學生的關係也會更加緊密些,可能因為每週都有作業的原因,每次的Office hours都人滿為患,大家一起問問題完成卷子。
除了每週的作業外,還有很多零碎的學習任務,比如Quiz(小考)和Discussion board(學術討論),平時都要花時間完成,所以學習壓力會相對重一些。

■ 期末小組創意影片拍攝
美國的考試期也會更多,有Midterm和Final(期中期末考),意味著這個階段會有更大學習和考試壓力。一門課裡有很多種評估方式,甚至Participation(課堂參與)都會算上10%的總成績,各樣的考核結合在一起意味著每一件事情都要認真完成。

■ 期末個人彙報Presentation
不過美國的給分標準相當寬鬆,90分以上就是A-,所以每項作業不怎麼會扣很多分,更加有成就感。同時美國更加喜歡小組合作和Presentation(演講彙報)的考核方式,這也就意味著更多的時間成本要花在學校課程本身,而並非更多的時間自己學習沉澱。這也就鍛鍊同學的社交能力,人際合作能力,以及個人表達能力。在美國的大學中我會更加自信,因為他正需要你的個人展現和表達去完成課業。
此外,美國的校園氛圍也更加濃厚,有強烈的校園歸屬感,來源於各種周邊、美式體育活動、以及哥大紅磚綠頂的校園建築。

■ 哥倫比亞大學vs康奈爾橄欖球比賽
02
英美生活對比:
紐約比倫敦更“冷漠”?
英國適合享受,美國更適合生活
在我眼中,倫敦是一座浪漫又迷人的城市,他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歷史背景。
英國的人更加友好熱情,更加講禮貌,時不時把sorry掛在嘴邊。雖然英國的天氣非常不好,陰雨天居多,但是每當天氣放晴的時候我又會重新愛上這座城市。
倫敦優雅又時尚,能做的事情很多,有的時候出門逛逛公園都讓人心情變好。在倫敦能玩的事情也很多,天氣好的時候超級適合City walk,週末去周邊城市Day trip也輕輕鬆鬆。
同時他位於歐洲,放假了直接飛去歐洲旅遊度假,讓我非常想念。包括在本科時期的Field trip(實地考察旅行)課程都是去歐洲(西班牙、荷蘭、希臘)等目的地,非常方便。

■ 大二在西班牙海島進行海岸地理考察
其實離開倫敦後,我還挺想念在倫敦的日子,但是說不上來懷念的到底是什麼,可能是說走就走的歐洲,也可能是泰晤士河上吹來的微風,也有可能是海德公園的陽光。
當然,我想我懷念的是那段自由的留學時光吧。

■ 倫敦海德公園的陽光
來到紐約以後,這座鋼筋混凝土的城市讓人覺得渺小和孤獨。
在紐約的人們都很忙很冷漠,好像總在趕著去幹些什麼。但是紐約的天氣很好,基本上每天都是藍天白雲,雖然中央公園面積很大,但是日常如果不往那邊去的話,見不到綠色的公園和合適的建築綠地比例。
而且紐約太大了,享受生活便利和優先的同時,你必須先學會接納大都市的孤寂。紐約的環境也更加差一些,大家都說有一股“紐約味”,可能是鋼筋混凝土混雜著流浪漢和街頭垃圾的味道吧!

■ 曼哈頓的天際線
但我為什麼說美國更加適合生活呢,因為移民大國的華人非常多,中國背景下的生活、美食、文化都得到了更好的接納和融合。
紐約的美食特別多,中國外國的都是,在Chinatown你可以吃到正宗的燒鴨和抽屜現拉的腸粉,同時文化入侵帶來的是與國內沒有差別的中國超市、各種國內同款生活服務。

■ 紐約法拉盛現拉腸粉
最直觀的美食區別就是,在UCL只有一個很難吃的食堂,但在哥大卻有五六個學校大食堂和很多個小咖啡廳(有正餐的那種),校門口還有一條街的餐廳和餐車供同學們選擇,輕輕鬆鬆在校園內解決午飯。而在英國人人都是大廚,被迫在家自己給自己做飯。
我個人覺得來到美國以後,自己下廚的機會都少了,一是因為學習任務重了沒太多時間做飯,二是因為外面吃的也很好!

■ 哥大門口的餐車之一
美國人的效率更高,生活更加便利。超市是開到晚上11點的,樓下還有24小時便利店,週六周天也都是正常營業的。紐約地鐵是24小時的,公交巴士是準時準點的。開通wifi路由器是第二天就會寄到的,Amazon的快遞是可以第二天送達的。
這一些生活的小事,都是日常中讓人幸福安心的滿足感。
03
留學成本對比:
美國比英國貴20萬每年!
總體而言,留學成本是美國>英國,紐約>倫敦,碩士>本科。
碩士的學費保守估計在紐約的留學生都需要準備100萬每年。對比在倫敦的三年本科,大概是60-80萬每年。
僅針對我個人而言,在紐約的學費和生活費比在倫敦的時候都上升了不少。首先碩士的學費就會更加昂貴,再加上哥大也是美國top的高學費大學,在紐約的留學成本就大大提升。
雖然UCL的學費也在年年高漲,不過對比我三年前的學費開銷,在紐約碩士比倫敦本科的學費翻了個倍(每年)。
租房而言,倫敦和紐約作為國際大都市,租房都是最頂的級別。對比起來,紐約的房租更加昂貴,生活費更高。同時通勤成本也更大,如果想住的環境比較好比較新的房子,價效比又比較高的話,基本在曼哈頓島上都不太能滿足(需要通勤半小時到一小時)!大部分同學都是在校外租房,很少能夠申請到學校宿舍(大部分保留給本科生,且要靠運氣抽籤)。
此外,在美國大部分的租房是不帶傢俱的,這也意味著成本上升,還要花一筆錢購置傢俱,同時也考驗了自己拼裝傢俱的能力。由於成本較高,大部分租房的同學會合租,並且發明了“廳臥”,就是在客廳再隔斷出一個臥室分攤房租,這樣一個2b2b的房子基本會住3個同學(當然這個都是私下商量協定的,只是比較普遍)。這點是在倫敦不會出現的。
不過紐約的公寓硬體設施會更好,因為都是高樓公寓居多,相對較新且配套完善,空間面積也會更大一些,更像國內的租房公寓體驗會更好。同時美國的公寓樓大多是大樓直租,直接跟Leasing office(租賃辦公室)約看房、籤合同,有租房中介但更多是起到一個溝通和掌握房源的作用。

■ 美國留學生經典地板開局
倫敦的租房成本相對較低,同時也有比較多的選擇:學校宿舍、學生公寓、社會租房。本科時期,大一的同學會保證分配到宿舍,但是各有參差也是憑運氣抽選。大二大三也有機率繼續申請住在宿舍,不過大部分都會自己出來租房。
倫敦市區對比紐約比較小,所以就算住的比較遠,半小時左右通勤時間都能住到價效比不錯的房子,選擇很多。並且倫敦租房會需要透過租房中介,中國外國的租房中介都有,很少會直接跟房東或大樓籤合同,相對來說更加麻煩一些,需要跟中介約看房、保修、溝通等(各個房源各不相同)。
不過倫敦總體來說租房質量會相對差一些。除非住在頂配豪華的公寓樓,大部分的社會租房條件一般,居住空間較小。倫敦租房會有Town house、老一點的房子/公寓,特別是在市區離學校近一點的房子都比較老舊,往往伴隨著隔音差、火警響、可能漏水等租房問題。
當然豐儉由人,具體的學費以各專案各學校的官網為準。

■ 哥大的校園氛圍
04
安全問題來說
不論倫敦還是紐約,
其實都各有風險!
作為很多家長和同學比較擔心的問題,我個人體驗下來是,都不太安全!但其實也都還過得去!
在倫敦更多要擔心的是偷手機偷錢包,入室盜竊等偷盜行為,以及偶爾會發生的暴力社會事件。不過自己多留意都還是可以避免的,我在倫敦三年只被偷過一次手機。
在紐約則是會有更多的流浪漢,更加混亂的治安和社會事件等都需要注意。不過這些都還沒有上升到日常生活的程度所以也可以放心。
不過紐約的街頭要比倫敦更加髒亂臭,這是我來之前沒有想到的,雖然倫敦的街頭也會有垃圾堆積,但跟紐約比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05
關於找工作、畢業簽證、工籤?
英國對於留學生畢業簽證會更加包容,
美國則相對更加難留
英國是只要是畢業的學生可以留在英國辦理psw畢業簽證,本科或者碩士畢業只能辦理一次。兩年內可以留在英國,不需要一定有工作,可以是打工、兼職、全職、自主創業、或者找工作的狀態都行。對留學生來說這個政策還是比較友好的,具體申請流程和內容以官方為準。但是兩年後留下則需要找到公司sponsor工作簽證了。
我個人感覺英國的就業機會較少,崗位比較有限,更多看運氣找工作留下。不過英國有個相對友好的政策是在英持工作簽證5年或者任意簽證10年即可換綠卡,比較有保障,堅持即可獲得勝利。
美國的畢業簽證則是opt,分為stem和非stem專業,前者為3年後者為1年。擁有opt的同學可以在時間內留在美國工作,但只有3個月的過渡期待業狀態,opt期間必須有公司支援或者掛靠才可以合法留下。之後則需要公司sponsor工作簽證並且抽籤獲得綠卡,非常被動且隨時可能要離開。
不過美國作為移民大國很多人都想要留下獲得身份,同時美國地大物博,綜合下來機會還是比較多的。並且美國高校校內的工作機會也比較多,在校期間也歡迎同學們打工或者兼職。
比如校內的工作機會包括Teaching Assistant(助教)和Research Assistant(研究助理)也有不少。我目前在哥大也找到了一份Research Assistant的兼職,能有一筆工資收入也是不錯的體驗。當然這些都因人而異,在找工作方面也有不少努力和運氣成分。
(以上內容均為我個人理解,具體的實際情況、政策要求以官方為準)
06
總結一下:
什麼樣的學生更適合美國or英國?
我個人覺得,如果同學的自主能力更強、善於閱讀自學、能夠適應下雨天,英國會更加適合。英國要求同學的閱讀寫作能力更高,有更好的自主管理規劃的能力,更加適合“i”人的學習方式。只需表達出學習成果和達到評分標準即可,更多是學術上的教學和內容。
美國則更加吸引“e”人的學習模式,要求小組合作Presentation自我表達,更多的任務和活動需要安排進學習規劃中,挑戰同學的時間管理能力。要求在一定的學習成果的同時,更多的表達自我和經驗積累。
除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外還會有更多社會實踐、實操型別的知識內容學習。更加適合在國內高強度課程安排和適應寫作業而非寫論文的同學。
當然學習能力強的同學不拘於環境,優秀的人在任何學習條件下都能適應,所以都因人而異啦!

「 寫在後面的話 」
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會有不同,可能能複製同樣的留學目的地,但各自路上的風景和追求都不相同。我的故事也還在繼續,希望每位同學在留學的過程中都能找到自我,享受沿途的風景,最終收穫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FindingSchool
到底應該什麼時候面試?
都有哪幾種面試方向可以選?哪種最好?如何預約?
面試官喜歡問什麼問題?
面試的時候應該穿什麼?
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在面試中超常發揮?
面試中有沒有什麼禁忌?
面試之後怎樣跟學校繼續保持溝通?
……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為大家準備了《2025美高面試寶典》,裡面會從預約面試階段、面試準備、面試當天注意事項,到面試後跟學校跟進的過程……為進行大家詳細的分析和介紹。
請您關注我們公眾號
掃碼新增FindingSchool小助手
免費領取《2025美高面試寶典》
(備註:面試寶典)


更多留學教育資訊點選關注Finding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