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小白船》定檔
🗓️7月4日全國上映
(本片廣州導演連線場見文末)
🎬影片由耿子涵導演,周美君、黃子琪主演。電影講述了少女劉嫻(周美君 飾)因母親遠赴非洲而被丟給離婚多年的父親,內心倍感孤獨的她,遇到了明媚張揚的朝鮮姑娘金明美(黃子琪 飾),青春裡一個普通的夏天,因為不期而遇的朦朧悸動,而成為她們一生難忘的刻骨記憶。

🏆影片曾入圍第76屆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並獲得第七屆平遙電影節費穆榮譽最佳導演獎、藏龍單元最受歡迎影片獎。

英國權威電影刊物《國際銀幕》評價本片:“耿子涵夢幻般的處女作《小白船》,這部中國的成長電影提供了一個層次分明的新鮮視角。”

電影《小白船》不僅聚焦女性題材,劇組也幾乎均由女性成員組成,本片由梁靜監製並擔任總製片人,耿子涵導演,鄭菁擔任製片人,王思靜擔任聯合制片人。

本期導筒帶來《小白船》導演耿子涵專訪,跟隨她的首部長片,一同2010年代初的東北,走進一段溫柔迷離的少女故事。

《小白船》劇組在第76屆戛納電影節
專訪正文
導筒:這個片子入圍“青蔥計劃”之後也蠻順利的,您是花了多長時間拍完這個片子,後期又做了多久?
耿子涵:我們2019年的冬天報名參加的“青蔥”,然後入圍了,後來就發生了疫情,等了大半年,2020年的9月份我們參加的創投會,梁靜老師非常喜歡這個專案,被樣片獨具一格的氣質所打動,七印象決定與我合作。鄭菁作為《小白船》的製片人,將整個專案的節奏進度規劃得非常好,我們從2020年的後半年開始陸續的籌備,梁靜老師作為監製給了很多意見和建議,在演員選擇及團隊搭建上給了很大幫助;最終在21年的夏天拍攝的,夏天的部分拍了28天。

導筒:那還挺有效率的。
耿子涵:必須(笑)。因為我們希望在有限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內完成。所以其實相當於是8月份殺青,我又回到北京,然後繼續剪輯。我們的剪輯師是馬修和蔡晏珊,他們一直在臺灣,所以就一直在做線上的剪輯工作。到了2022年1月份,我們又開始準備冬天的拍攝,又去了哈爾濱,然後拍了兩天。
導筒:這個電影給我感覺分不清是東北的哪裡,但其實東北三省的城市跟城市之間還是有挺大不同的。最開始以為是在延吉,因為有很多朝鮮族文化,後來我意識到如果把東北這個背景去掉,把放到南方,大家都講南方的地方話,這個故事好像也是成立的。您覺得這個故事它是有普適性的嗎?為什麼最後決定選在了東北這個地點?
耿子涵:這個說來也挺有意思。當然了,首先劉亦寧的劇本寫的是哈爾濱是她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其次對於我個人來說,我也是北方人,所以我可能對北方感覺更親切。我對哈爾濱有一些設想,因為比如說提到哈爾濱,大家會想到比較經典的《白日焰火》,有那種冰冷的環境。

但對於《小白船》來講,我們反倒想利用的是哈爾濱的多元,它有很多俄羅斯的、蘇聯的這些建築,有各種少數民族,比如說像哈爾濱的老一輩的,有情懷、有文化的人,他們的穿著很講究很精緻。它也有市井一些的人群,有快手文化,我們想象的那種東北二人轉文化也都存在。所以我覺得對於一個女孩的成長來講,多元的環境是很有意思的。因為劉嫻(女主角)跟媽媽的原先的生活是相對單調的,媽媽也把她保護得很好,後來她去了爸爸的照相館,反倒就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窗,然後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多元的文化。但拍著拍著我就發現,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人,聚焦到演員的臉。所以恐怕在片子當中,對環境的展示沒有那麼具體。

導筒:我很喜歡你剛才說的,你總是聚焦到人物的臉。你特別愛你這兩個女主角,這個能從你的鏡頭語言感受到。可不可以談一談周美君跟黃子琪?黃子琪是你的好朋友,你們兩個合作比較順利,而周美君很年輕,但是她也有非常豐富的拍攝經驗。想知道你在現場和她們合作,方法有什麼不一樣。
耿子涵:其實有。雖然周美君小,但她很聰明,心理是非常成熟的。我跟她是有年齡差,但是不體現在工作上,我完全不需要把她當一個小孩看,因為她很專業。我覺得我跟周美君,其實沒有跟黃子琪那麼熟、認識那麼久,但是我們在“青蔥”那會兒,她來參加了拍攝了我們“青蔥”的創投短片,那會兒就找到她,所以其實相當於從20年就有認識。在開拍前,我們確實跟她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就希望我們能建立一個屬於我們倆的語境,比如說她的故事、我的故事,可能我們都要互相瞭解彼此。之後在開拍前,我希望她瞭解劉嫻,能完全知道劉嫻到底是什麼樣的,把她和劉嫻的共性找到,比如說劉嫻此刻的心理的酸楚,就類似於你周美君的哪個經歷,就做一些代換。

導筒:黃子琪有需要做代換去找到金明美這個角色嗎?
耿子涵:我覺得反倒這一次跟黃子琪有在嘗試不一樣的方法。因為我跟她從2018年就拍了《明天會更好》的短片,後來2019年又拍了短片《綠幕》,我們都一直合作。然後就發現,好像我們越想越多,可能《明天會更好》的時候,正好我也想的很少,她也想的很少,反倒是一個合適的分寸。《綠幕》的時候,我們都想我們怎麼再做的更好,想複雜了,反倒有點迷失。所以這次我們就希望能擺脫掉這種複雜,其實黃子琪做了一個工作,就是她找準了一句話,關於金明美的。有一場戲是金明美在彈鋼琴,她有一句臺詞是 “我運氣不好。”黃子琪透過這句話找到了這個人物,並且完成的非常好。

導筒:她是為了這個角色學朝鮮語嗎?
耿子涵:是。
導筒:關於演員樑龍,他演這個爸爸是特別合適的,因為搞音樂的跟搞攝影的都是搞藝術的。是怎麼找到樑龍的,然後怎麼讓他來演的?
耿子涵:首先是特別早之前,編劇劉亦寧就跟我開玩笑說,看見樑龍老師就跟看她爸似的(笑),就這樣萌生了一個念頭。七印象出品的電影《沒問題》裡面就有樑龍老師出演,所以梁靜姐就從非常專業表演的角度提出了選角建議,支援我們找樑龍老師。我們就去試了試,就在望京跟他約了一個地兒見面,他就真的答應了,其實我們還挺緊張的(笑)。
導筒:在拍攝的時候你對樑龍的表演提過什麼要求?
耿子涵:對於我來講,我不希望讓樑龍老師有過多的限制,就像他在舞臺上一樣,沒有限制。
導筒:他確實挺自然的,我還發現在所有角色裡,黃子琪講朝鮮語,周美君不說東北話,梁靜其實也不說東北話,唯一一個說東北話的就是他了。雖然環境是在東北,但反而覺得他作為唯一說東北話的角色又有點突兀的感覺。你為什麼讓他保留了這個,但又沒有讓所有人在語言上統一?
耿子涵:是這樣,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在後期做聲音的階段也做了一些處理,比如說把一些相對支線的人物的聲音,重新ADR,讓整個聲音環境更加統一。劉亦寧她是哈爾濱人,她也沒有什麼口音,所以我覺得哈爾濱好像是有那麼一波人口音不太重的。劉嫻媽和劉嫻這一組人物,我希望她們保持那種特別井井有條的感覺,是做受環境影響比較小的人。其實對於我來講,劉嫻這個人物可能真正到了照相館,才算是所謂的“出生”。

導筒:這個說法很有意思,能解釋一下為什麼這麼說嗎?
耿子涵:在我最早的想法當中,包括美術上、造型上的設計,其實我覺得劉嫻跟媽媽的生活就像是在一個保溫箱,育嬰箱裡。包括她的家,我都希望是那種沒有什麼顏色的,特別乾淨,我想的是媽媽這個人可能每天會到家要消毒,洗手,噴酒精,尤其媽媽還是做醫生工作的,我就覺得她家可能是一股消毒水味。包括媽媽給劉嫻剪頭髮這類意向,都在體現她把孩子相對保護得很好,沒有讓孩子太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所以開場的喝芝麻糊,或者即便過敏也非要去嚐嚐花生,都像是她的觸角一點點伸出來,試一下,又收回去,試一下,再收回去。
導筒:你解答我的一個困惑,因為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開場要去吃花生醬。
耿子涵:其實並沒有深奧的意義,劉嫻她處在青春時期,總是會有一些奇怪的衝動。
導筒:說到父母這兩個角色,你剛才也說媽媽對孩子是保護的,爸爸稍微野一點,讓孩子看到就更豐富更多元的世界。但是從劉嫻成長的角度來講,因為劉嫻看到父母的愛情都是失敗的。父母首先就沒有一直在一起,他們中年之後又試圖嘗試新的愛情,也失敗了。為什麼大家的愛情最後都是失敗的?

耿子涵:可能更多的是從劇作結構角度出發的一個設計,但我覺得好像……雖然說起來是每一段感情都以失敗告終,我不會覺得它很傷感,或者說我不會覺得它沮喪。我覺得反倒這幾個設計,意思是生活還要繼續,於是會有這種分散。包括後來劉嫻突然就要從照相館離開,回到家,這都是生活裡會發生的一些經歷。
導筒:關於《小白船》這首歌,先前看片的時候我以為姐姐唱歌,是在回應和妹妹的情誼,因為妹妹在合唱團表演唱《小白船》。但是後來又看到presskit裡面說朝鮮語版本是離別之歌。如果有像我一樣的觀眾,不知道這首歌的典故,就把它理解成姐姐對妹妹的回應,這也是可以的嗎?
耿子涵:當然。我是覺得一定有一個回應的意思在,但是我又覺得她可能還有一種告別的意味,因為明美在中途有過一段時間的消失缺席,那個突然的消失,其實是那個人物,在那一刻不想再展露太多、或者是任何的脆弱。她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她沒有辦法在那一刻因為告別而展露脆弱,反倒要去韓國了,她又滿血復活了,新生活要開始了,她可能才會有勇氣,或者有力量去面對劉嫻,無論是回應也好,還是告別也好。
導筒:片中劉嫻在情感上的認知,她就是喜歡金明美這個型別,還是對某個特定的人產生一種依戀?你覺得這部片子裡的感情是哪一種呢?
耿子涵:因為對劉嫻來說,媽媽突然走了,把她送到一個陌生的、她認為怪異的環境,然後突然出現這麼一個漂亮的姐姐,她需要有一個“日子還得往下過,我得有個奔頭”這樣的想法,好像有這麼個人在,我能過得開心一點。

導筒:那個喜歡劉嫻的小男孩,你是怎麼設想他的呢?
耿子涵:我覺得劉嫻只是在那個時刻不喜歡他。其實在劉嫻的成長環境裡,對男性是有點陌生的,因為爸爸有一定的缺席,劉嫻想象她爸應該就覺得她爸是個怪人,是有一點陌生、有距離,或者有點恐怖。所以我覺得在那一刻,她還沒有對男性建立太多的認知。我只是覺得她不知道該如何和男性相處,反倒金明美作為一個女生,作為一個姐姐出現,是對劉嫻來講是更親切的。
導筒:《小白船》這個故事的劇本準備花了多久?
耿子涵:這個劇本打磨了兩三年,我們是中央戲劇學院的學生,顧崢老師是我們的指導老師,他一直帶我們的劇作課。因為這個故事是劉亦寧的畢業劇本,所以顧老師給了很多的幫助。
導筒:以後想自己寫劇本拍自己的故事嗎?如果要寫的話會拍什麼樣的故事?
耿子涵:最近也在構思一個愛情故事,也是一個女性的視角,一個瘋狂的愛情。劉亦寧也加入了進來,我們一起在寫。
導筒:最後一個問題,《小白船》這個故事挺私人的,劇本不是你寫的,那你是如何做到和另一個人的個人故事做到這麼貼合、將這種個人化完整表達出來的?
耿子涵:《小白船》這個片子確實有一些私人化的體驗,但其實對我來講,更多的是一種追憶青春、一個回顧青春的過程,其實我覺得不僅是我,可能包括觀眾每個人都經歷過那個時期,它有很多普遍的體驗是相似和類似的。對於劉嫻,這個故事就是她這一個夏天發生的事,也沒什麼大事,但在對於15歲的她來說是非常起起伏伏,非常波瀾的,所以我的核心思想就是把這個呈現出來。

作者:藍詹

⬆️《小白船》廣州雲路演報名
🕑 時間:2025年7月6日(週日)
19:00-19:30 簽到選座19:30-21:00 電影放映21:00-21:30 映後連線
🪧 地點:中影國際影城(CGS雷射中國巨幕中船匯店)
🎫 票價:單人36;雙人68

映後連線嘉賓(本片導演)介紹:
耿子涵,1996年生於北京,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短片《綠幕》(2021)入圍The 25TH LA Short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短片《明天會更好》(2019)入圍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競賽單元,提名最佳劇情短片。
群星匯聚的這部三大主競賽華語片,排片告急,欲看從速
▲▲▲
推廣/合作/活動加微訊號:directubeee

▲▲▲
創作不易,感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