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移民部長吐槽:大學招了太多印度學生,以後得搞點“多樣性”!
加拿大移民部長馬克·米勒(Marc Miller)最近在安大略省布蘭普頓市的一次媒體圓桌會議上直接開懟,說加拿大的大學從印度招了太多學生,以後得讓國際學生的來源“多樣化”一點。他還強調,加拿大得把移民政策從“拼數量”拉回到“拼質量”上。

米勒這番話是在布蘭普頓市的一次活動上說的。布蘭普頓是加拿大受移民潮衝擊最大的城市之一。自從2021年特魯多政府放開移民政策後,加拿大人口猛增,過去三年裡多了290萬人,平均每個月都有8.1萬新移民進來!其中很多人是拿著臨時簽證來的。根據加拿大統計局去年11月的一份報告,現在加拿大有300萬非永久居民。
布蘭普頓的移民增長特別猛,直接成了加拿大人口增長最快的大城市。光是2021年到2022年這一年,人口就漲了89,077人,創了紀錄。不過,人多了問題也來了——房租漲得飛快,找工作的人也擠破頭!比如,2023年布蘭普頓一家中型超市招人,結果幾百號人排隊應聘,隊伍都繞了街區好幾圈。

為了應對人口暴漲的壓力,米勒去年10月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對永久和非永久移民都設了更嚴格的配額。他在布蘭普頓的活動上直接攤牌,說很多臨時居民的簽證到期後可能拿不到永久居留權,他們的“希望可能會破滅”。
米勒說:“接下來會是一段艱難的日子。要解決這個問題,可能就得讓一些人的希望落空了。”他還強調,“沒人能保證你一定能拿到永久居留權。”他補充說,解決辦法不是“因為某些人不想走就隨便給他們發籤證”。

米勒把移民激增的鍋甩給了高校、省級政府和其他“搞事情的機構”,說他們有時候用欺詐手段大量引進國際移民。他承認,“可能以前監管得不夠嚴,但過去的事已經沒法改了。”
米勒還點名批評加拿大的大學和學院,說它們太依賴印度學生了。有些時候,印度學生佔了加拿大國際學生總數的一半。他說:“高校老是從一兩個國家招學生,反覆薅這些國家的羊毛。我們希望看到學生的來源更多樣化。”
他要求高校在招生時“多動動腦子”,還建議它們“多花點錢去吸引更多國家的優秀人才”。
這次活動剛好趕上米勒辦公室釋出資料,顯示光是2024年,就有5萬名持學習簽證來加拿大的人壓根沒去學校上課!另外,加拿大還出現了越來越多學生申請庇護來逃避被驅逐出境的情況。2024年前9個月,就有1.4萬名持學生簽證的人申請了庇護。

米勒對此很不滿:“你來加拿大一年後,才說自己在老家活不下去了要申請庇護,這明顯說不通啊。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不該讓你走這個程式。”現在,加拿大庇護申請的等待時間長達三年,這期間申請人可以留在加拿大,還能拿工作許可和政府福利。
米勒說,如果國會沒休會,他就準備提個法案,讓處理學生庇護申請的速度“快一點”。
有意思的是,這次圓桌會議前幾天,加拿大剛剛因為邊境安全問題躲過了美國可能加徵的關稅。米勒提到,加拿大從美國那邊接收的非法越境者比美國從加拿大接收的多得多,但他也承認美國在邊境安全方面的擔憂有點道理。他指出,美國北部邊境經常抓到從蒙特利爾和多倫多皮爾遜機場入境的外國人。

米勒說:“這明顯不對勁,我們得把簽證發放管得更嚴一點。”
總的來說,米勒的發言反映了加拿大政府對當前移民政策的反思,尤其是在國際學生和臨時居民管理上的問題。以後,加拿大可能會更看重移民的質量和多樣性,而不是光顧著湊人數了!
新聞資訊來源:https://nationalpost.com/opinion/immigration-minister-says-canadian-universities-bringing-in-too-many-indian-students?taid=67b8c9b449d0c40001cee3fa&utm_campaign=trueanthem&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