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圖 | 《慶餘年》劇照
問:
馮叔,我是一個工作沒多久的年輕人。我一直覺得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但感覺辦公室裡的氛圍並不是這樣的,似乎還有很多所謂的「潛規則」,比如,坐電梯得讓領導先走,公司聚餐得去領導桌敬酒,很多同事總是無腦吹捧領導,即使領導的一些想法、看法、做法都非常不靠譜,也從不發表反對意見,等等吧。都什麼年代了,怎麼職場還那樣?感覺自己在公司裡有一點格格不入。這是我的問題嗎?還是職場本就如此?
馮侖:
首先,你得區分大環境與小環境。
大環境你脫離不開,或者脫離的成本比較高,而且對大多數人而言,大環境是一樣的。
你工作、生活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或者是在伊拉克,你所處的職場環境會有天壤之別。文化不一樣、制度不一樣、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經濟發展水平、企業的運作邏輯等等,都不一樣。但只要你在中國,你就會遇到這樣的文化、制度、思維方式,或者只要在美國,你就會碰到那樣的文化、制度、思維方式……這叫大環境。
你提到喝酒,我想起一件往事。好多年前,有一次我帶著幾個同事去韓國出差,和當地一家非常大的公司的老闆吃飯。
這個老闆也帶了幾個手下。人齊了之後,他們拿出一個盆,把兩瓶白酒咣咣倒進去,裡邊還摻著一些冰,然後就開始喝。
他們的喝法很特別。從最邊上的兄弟開始喝起,抱著盆喝,一個人喝了就遞給下一個人,最後把盆傳到老闆手上。
他們的人為了讓老闆少喝,前面的每個人都死扛,都儘可能地多喝,於是,盆還沒有傳到老闆的時候酒已經沒有了。
我們這邊呢,前面的同事有點「以鄰為壑」的意思,能少喝就儘量少喝,到我的時候,還有三分之一盆都是酒。
韓國老闆就樂呵呵地看著我,覺得他自己很有面子。在韓國人的眼裡,我這就非常沒面子,因為團隊完全不能替大哥扛事。
沒辦法,我就得自己喝下去。我們也很快就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於是到第二輪的時候,同事們也感覺到確實得為大哥掙個面子,也開始玩命喝,到我的時候盆也空了。但即使是這樣,我當天最後也喝斷片了。
之後我才知道,在韓國,這種喝法叫「大哥酒」。據說,類似的事情在他們的職場中比較普遍。
這很有意思。瞭解得多了之後,我發現韓國的職場文化、韓國人對上級的態度,跟我們中國人是非常不一樣的。這也表現在他們的公司組織架構以及行動效率等方面。
韓國當代的職場文化雜糅了中國的儒家文化、日據時期形成的服從性文化,以及歐美的商業通用規則。他們對長者、權力上游的人有高度的服從性。這種服從性在韓國的經濟發展中又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延伸為韓國特有的職場文化。「大哥酒」就是這樣形成的特殊的韓國職場文化之一。
這就是一種「大環境」。如果你在韓國工作、生活,就很難擺脫。
當大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大多數人也都無可逃避,只能被動接受。比如說,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美國推翻了薩達姆。對於伊拉克人來說,就經歷了一場急劇的社會變革,這就是大環境發生了變化,這對幾乎所有的伊拉克人而言,都是一樣的。
那什麼是小環境呢?
同樣是跟領導一起喝酒這件事,在中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組織、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單位之間,差別非常大。有的地方,也會像韓國公司那樣,甚至把喝酒變成了服從性測試與誠意測試。有的地方,就只把酒當做佐餐或者是活躍氣氛的飲料。
包括你說的吹捧領導,有些公司確實有那樣的企業文化,但我也知道很多中國公司並不是那樣的。
所以,對我們而言,這些都是小環境。
對於你所處的小環境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家的行為方式,如果你可以適應,就慢慢磨合。如果實在適應不了,你也可以選擇換一個自己喜歡的小環境。換小環境的成本是有限的,更換也是相對容易的。
其次,作為職場新人,要懂得一件事:有一些所謂的職場規則、潛規則,並不見得就是陋習。
就像段子裡說的,「領導夾菜你轉桌,領導開門你上車,領導講話你先說」,這些行為並不能彰顯你的個性或者別的什麼,只會讓大家覺得你不懂事,不懂人情世故。
我之前也講過,角色意識很重要。在任何一個團體裡,哪怕是一個飯局,一個碰頭會,也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角色。如果在一個組織,一個團隊,或者臨時的一個事情裡,自己是配角,那就做好配角的角色,讓別人發揮得更好。如果是主角,那就承擔主角的責任和使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時,組織也好,團隊也好,臨時的一件事也好,才會在整體上良性運轉,從而更好地達成目標。
我見過一些剛步入社會開始工作的年輕人,為了功名強出頭,不願意經歷一段時間來做配角,上來就要自己做主角,結果往往會和社會原有的秩序發生衝突,然後受到打壓,排擠,甚至受到迫害。
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初入職場,是學習的階段,很多時候,就是得當配角。開門、讓路、讓座,這也是工作。總不能讓領導吹捧你,「你說得很對,領導們以後都聽你的。」
我也接觸過很多創業團隊。一些比較好的創業團隊,比如四五個人創業,總會有一個領頭的,這個人可能技術很強,也可能是銷售做得好,也可能非常善於管理,他就成了主角。但也總會有那麼一兩個人,看似是配角,但是總能在團隊需要的時候查漏補缺、做好配合,在關鍵的時候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樣不可或缺。
演員們有一個說法,「角色沒有大小,只有對和不對。完成得好,就是光彩。」所以,影視行業會專門評「最佳配角獎」。
如果一個人連配角都演不好,也永遠演不好主角。當不好小弟,你也當不了大哥。
📢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馮叔新書《人生的邏輯》有些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