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廣告
摘 要
BC省近期發現兩隻鹿感染了一種恐怖的病毒。

BC省政府表示,在克蘭布魯克(Cranbrook)以南的庫特尼地區的兩隻鹿樣本中,檢測到兩例慢性消耗性疾病(CWD),俗稱“殭屍鹿”。
第一個樣本來自一隻被捕獲的成年雄性騾鹿。第二個樣本來自一隻在路上被撞到的成年雌性白尾鹿。診斷結果於2024年1月31日由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參考實驗室確認。
任何發現鹿、麋鹿、駝鹿或馴鹿出現體重減輕、流口水、協調性差、蹣跚或明顯生病無明顯原因的情況的人,被要求向舉報偷獵者和汙染者的專線(1 877 952-7277)或BC野生動物健康計劃報告。
不少人可能在想“殭屍鹿”究竟是什麼?
一聽到名字,大家可能想到了電影《釜山行》裡的畫面……

一輛車撞向了一頭野鹿,豈料被撞倒的野鹿不但沒死,還抽搐著站了起來,從它的眼睛看,顯然已經感染了某種病毒……隨後,這種病毒便開始在人類之間擴散……
不過,大家暫時不用恐慌!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說法,“殭屍鹿”病是一種朊病毒導致的“慢性消耗性疾病”(CWD),會對鹿、馴鹿、梅花鹿、駝鹿、麋鹿等動物造成影響,迄今為止尚無人類感染該病的報道。
這種疾病會導致鹿的體重減輕、跌倒,並出現精神萎靡和神經系統症狀。北美、加拿大、挪威和韓國等地的鹿身上都發現過這種病毒。

因為症狀看起來跟影視作品中的“殭屍”相似,所以人們也稱CWD為“殭屍鹿病”。
這個病並不是現在才發現的,人類已經發現超過半個世紀了。
CWD最早於1967年在科羅拉多州被發現,但是當時並沒有確認病原體是什麼,十幾年後研究人員透過屍檢發現,這些鹿大腦的病變類似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SE),但也沒有發現特定的病毒或者細菌。
直至1982年,UCSF的研究人員Stanley Prusiner發現朊病毒後(後因此發現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CWD的病原體才被確定為朊病毒中的一種。
在加拿大,直到1996年才首次在薩斯喀徹溫省的一個麋鹿養殖場被檢測到。
CFIA的最新資料顯示,此前在阿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的麋鹿和白尾鹿中發現了“殭屍病”。
2022年,曼尼托巴省也報道了這種疾病。
根據CFIA的說法,CWD透過動物之間的直接接觸或從受汙染的環境傳播,比如土壤和植被可能被尿液、糞便或動物屍體汙染。
CFIA表示,目前尚無已知CWD傳播給人類的情況,但人畜共患病和跨物種傳播仍存在科學不確定性。
對朊病毒有所耳聞的人,可能會想到瘋牛病,是的,瘋牛病同樣是朊病毒導致的疾病,曾經只在牛身上傳播。
當人類開始被感染後,情況迅速惡化給國民、政府和經濟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人類瘋牛病(也稱變異型克雅氏病)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在出現症狀後,患者大約只能再存活一年左右。
去年,卡爾加里大學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CWD(“殭屍鹿”病)同樣有可能傳播給人類,甚至可能在人際間傳播,類似於瘋牛病。
研究人員透過從感染的鹿中分離出CWD並注射到“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得出這一結論。
經過數年的時間,這些小鼠患上了CWD。
不過,該研究強調,目前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現階段不必感到過度恐慌。
不過,喜歡食用野味的人士,可能需要特別注意該病毒!

BC省政府表示,尚無直接證據表明這種疾病可以傳播給人類,也沒有人類患病的報告。但為了防範潛在的傳播或疾病風險,加拿大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們:不要食用感染CWD的動物的任何部分。
不吃來路不明,未經監管機構檢驗檢疫的肉,只購買有合法來源的動物及動物製品。
BC省政府還表示,為了應對發現這一疾病,已經制定了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監測和應對計劃,以降低疾病在BC省傳播的風險。
根據監測和應對計劃,省級野生動物獸醫在慢性消耗性疾病諮詢委員會和區域工作組的支援下領導應對工作,這些工作組包括原住民、利益相關者、慢性消耗性疾病專家和其他合作伙伴。
來源:溫哥華港灣
更多文章推薦
廣告

廣告
















版權宣告:若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絡我們
小編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嚴謹負責的新媒體
微訊號: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