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終於改口了!

對於俄烏戰爭,特朗普去年曾放話,將在當選後24小時內結束戰爭。而當選以來,特朗普似乎也在積極兌現諾言,一面向俄方極力示好,一面向烏方極限施壓。
美俄談判重啟,澤連斯基與特朗普隔空互懟,美俄聯手在聯合國阻擊烏克蘭……一時間,烏克蘭形勢急轉直下,許多人都擔心烏克蘭將被迫接受割地求和的悲慘結局。
然而,就昨天,形勢似乎發生了逆轉,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白宮之後,特朗普突然改口稱,他可能無法實現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和平。
特朗普說:“你們對我們很有信心,因為你們認為將會實現和平。” “你知道這有可能行不通。有可能,但為了人類,我希望它能成功。
從“24小時”到“可能無法實現”,曾經信心滿滿的特朗普,為何變得悲觀起來?有人說是馬克龍說服了特朗普,有人說這是源於特朗普善變的政客人格,但我覺得,這說到底還是特朗普終於認清了現實。
俄烏停戰,說起來輕鬆,其實難於登天。停戰,意味著有一方必須作出重大讓步,要麼烏克蘭承認領土被佔事實,要麼俄羅斯放棄部分佔領領土,而這對雙方都難以接受。
烏克蘭承認領土被佔,簽訂喪權辱國的協議,澤連斯基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俄羅斯放棄佔領領土,把吃到嘴裡的肉吐出來,必將激發國內極端民族情緒,普京形象面臨坍塌。
也正因此,澤連斯基即便面臨美援中斷的威脅,也要和特朗普硬剛,俄方在與美方首次談判中,不僅不肯放棄半點領土,反而提出更多對於烏克蘭的領土要求。
這種情況下,特朗普“調停人”的角色就顯得極為尷尬,兩邊都不討好。
當然,特朗普也可以挑軟柿子捏,繼續向澤連斯基施壓,但是要截斷對烏克蘭的援助,承擔“失去烏克蘭”的後果,這個風險,特朗普是不敢冒的,美國國內不答應,整個歐洲也不會允許。
所以,特朗普與其勉強調停,不如給自己留點餘地,這才是“可能無法實現”表態背後的動機所在。
特朗普此番折騰,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卻反而提升了澤連斯基的人氣。君不見,澤連斯基與特朗普硬剛之後,其在烏克蘭國內支援率飆升。歐洲各國首腦紛紛前往基輔,力挺澤連斯基。
曾經暗淡的烏克蘭戰爭前景,重新看到了曙光。
得承認,過去的2024年,對烏克蘭是極為艱難的一年,戰爭的僵持,使得國際社會對這場戰爭的關注越來越低,長期的消耗戰,損傷了烏克蘭的國力,烏軍面臨武器供應不穩定,兵員不足等諸多問題,在俄軍攻勢下又丟失了一些國土。
不過,烏克蘭並沒有慘到只有接受割地求和,恰恰相反,烏克蘭依然有著種種有利條件。
其一,戰爭使得烏克蘭軍事工業快速發展,目前,烏克蘭戰爭所需要的武器彈藥,三分之一可以由國內軍工企業自主生產,這個比例往後還將繼續提高,減少烏克蘭對外援的依賴。
其二,烏克蘭透過發展大力發展遠端導彈無人機,對俄羅斯戰略後方進行打擊,俄境內軍事目標,機場、油庫等不斷被烏軍導彈和無人機定點打擊,打擊規模不斷擴大,危及俄國戰爭潛力。
其三,歐洲正在全力支援烏克蘭,歐洲各國在冷戰後,固然軍備鬆弛,但包括法、德、瑞典、義大利等國,軍事工業基礎卻非常雄厚,俄烏戰爭後,歐洲軍工企業高速擴張,為烏提供了強大的支援。
其四,俄羅斯軍力固然強大,但國力卻十分弱小,是無法與烏克蘭以及背後整個歐洲對抗的。所以,長期的消耗戰之下,烏克蘭固然很困難,但其實,俄羅斯更難。
其五,特朗普說到底是個商人,不會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他親俄反烏,更多是一種表演,要他徹底截斷美國對烏援助,基本不可能,特朗普不過是想為美國爭取更多利益,讓歐洲更多為戰爭買單。
所以,俄烏戰爭的前景,並非許多人認為的那樣暗淡和絕望。特朗普所代表的自私和孤立主義,並非主流,現代國際秩序早就告別了弱肉強食,我們絕不能低估道義的力量。
魚眼觀察作者簡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