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中國演員王星被騙至泰緬邊境的詐騙園區一事引發廣泛關注。相比前幾年,大家對“電信詐騙”及“殺豬盤”等詞想必已不再陌生。隨著熱點事件的曝光和公眾意識的提升,國內民眾對殺豬盤的警惕性有所增強,透過親友間的交流也建立起一定的防詐意識。然而,在海外,華人移民群體面臨的電信詐騙攻擊頻率卻在不斷攀升,且因處於異國他鄉所帶來的語言障礙、文化差異以及對當地系統的陌生等因素,使這一群體呈現出特殊的脆弱性。
在美國各個華人社群,年初都出現了多起“祈福黨”騙局。2025年1月初,舊金山警方針對“祈福騙局”釋出警示通告,該騙局已經導致至少7名老年人受害,竊取了超過374000美元的現金和財物。
3月27日,舊金山警察局(SFPD)又釋出公告警告華人社群,警惕針對華人的身份盜用詐騙:“受害者表示有不法分子冒充本地醫療機構工作人員、聯邦僱員,甚至自稱是來自中國各城市的警察進行詐騙。”


這份公告有提供包括中文在內的數十種語言的自動翻譯選擇。圖源:sanfranciscopolice.org網頁截圖
電信詐騙背後往往是詐騙人員在跨國運作。執法機構在處理跨國犯罪方面的固有困難,以及對多語種案件的處理能力有限,使得官方防範措施難以跟上詐騙手法的快速演變。更為關鍵的是,詐騙分子精準把握了移民群體“做良好公民”的心理弱點,常以“你已違法”或“你的身份有問題”等恐嚇手段製造緊張感,使受害者在驚慌中失去判斷力。這種利用移民群體渴望遵紀守法、不惹麻煩的心態進行的詐騙,往往是騙局“奏效”的關鍵。尤其是在社會成功營造“好移民”與“壞移民”二元對立的排外敘事下,這種對“不合規”的恐懼被放大,併成為詐騙分子手中的利器。
瞄準華人弱勢群體,冒充官方
文化適配是騙局成功的關鍵因素,尤其是移民密集區域,比如加州。根據舊金山地檢署的公告,祈福騙局主要針對華裔單語社群女性,犯罪者聲稱能解除詛咒、治癒疾病,並要求受害者將現金或貴重物品放入一個布袋接受“祈福”,並告訴受害者稍後開啟布袋以使祈福生效,結果自然是財物早已不見蹤影。儘管這種帶有神秘宗教色彩的騙局聽起來老套,但由於其巧妙融入特定文化元素,仍然能使不少人輕信受騙。根據舊金山警方的通報,這種詐騙案件從2024年11月開始,已經持續到2025年1月,受害者主要是60多歲至70多歲的老年人。地檢署已提供雙語材料供社群成員參考:sfdistrictattorney.org/victim-services/blessing-scams-information/
冒充官方機構是另一種常見的詐騙手法。在小紅書平臺上搜索醫療機構凱澤(Kaiser Permanente)時,彈出的首個關聯詞竟然是“詐騙電話”。平臺上有大量使用者分享的親身經歷帖子,透過這些使用者提供的截圖可以看到,這類詐騙電話在來電顯示欄會顯示“Kaiser Permanente”的名稱,讓使用者誤認為是醫療機構的官方來電,從而增加了詐騙的可信度。


小紅書截圖
無獨有偶,另一個醫療機構聯合健保(United Healthcare)也出現了類似的騙局。

小紅書截圖
有小紅書使用者總結稱這是專門“針對華人”的電話詐騙。騙子通常謊稱有人盜用你的身份申請保險,並已產生高額醫療費用,以此誘導受害者上當。許多受害者表示,如果用中文接聽,騙子會繼續行騙,而使用英文回應,則有可能被結束通話。進一步印證了騙局的精準針對性。
闢謠吧就此事分別聯絡了凱澤(Kaiser Permanente)北加部門和聯合健保(United Healthcare),詢問他們是否已關注到這一詐騙問題,並是否針對專門面向華語群體的騙局制定了特別應對策略,同時要求提供相關資源。
聯合健保未對此作出回應,而凱澤北加州部門僅就詐騙本身作出回覆,並未針對騙局可能特別鎖定中文使用者的情況發表意見。凱澤方面表示:
“我們瞭解到北加的一些會員和患者接到可疑電話,對方試圖套取他們的個人財務資訊。雖然此類騙局並非凱澤醫療集團所獨有,但我們還是要提醒接到此類可疑電話的任何人不要在電話中透露個人、財務或醫療資訊。凱澤醫療集團不會出於商業目的出售或提供會員的個人、財務或醫療資訊。”
此外,該部門提供了凱澤官方關於電話和郵件詐騙的頁面,以及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關於詐騙的頁面。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頁面僅提供英語和西班牙語版本,並未涵蓋中文等其他語言。
舊金山警局表示,詐騙者通常使用偽造的來電顯示,讓電話看起來像是來自醫療機構。當受害者接聽電話後,假冒保險理賠部門的騙子會詢問對方是否曾在中國接受過手術。若受害者否認,騙子便聲稱其個人資訊(如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住址等)已被盜用並用於提交虛假理賠申請。隨後,電話被轉接給另一名騙子,對方自稱是中國某城市的警察,稱要為受害者的“被盜身份”立案調查。部分案件中,騙子甚至在視訊通話中穿著中國警察制服,背景仿造中國公安局的辦公室。他們要求受害者下載Signal、Skype等通訊軟體,以文字、語音或影片進一步交流所謂的“案件”。
在美華人該如何識別各種騙局
舊金山警察局提醒社群成員保護個人敏感資訊,並保持警惕。重點提醒:官方機構絕不會透過電話索要個人資訊或金錢,任何要求轉賬的電話均一律可判定為詐騙。受害者前往舊金山轄區警察局保安,或可撥打415-553-0123請求警察上門記錄案件;粵語報案熱線:415-553-9212或1-855-737-3847;匿名舉報熱線:415-575-4444;簡訊舉報:傳送資訊至TIP411,並在訊息開頭輸入“SFPD”。
針對冒充醫療機構的騙局,小紅書使用者“Jo is taking Zzzzzz”指出:
-
保險公司或醫療機構不會直接向你索要未授權的醫療賬單費用。申請保險需多層身份驗證,未經本人同意基本不可能成功(冒用你的名字)。即使極少數情況發生身份盜用,也無需你承擔任何費用。 -
如遇身份盜用,可聯絡保險公司的申訴部門(Appeal Department)申訴所有未曾使用的醫療專案。可靠的聯絡方式可在保險卡或官網查詢,務必核對官方渠道,不要輕信騙子提供的號碼。 -
核對EOB(Explanation of Benefits)檔案。這是保險公司提供的醫療費用說明,列明就診時間、內容和地點。若未收到相關信件,需要提高警惕。
除了冒充醫療機構,常見的詐騙手法還包括冒充政府部門,如聯邦調查局(FBI)、美國郵政局(USPS),或銀行、交通及公共服務部門(如過橋費等)。騙子通常會聲稱你欠費了,並要求你點選連結輸入信用卡資訊和個人敏感資訊。遇到此類情況,不要點選連結,不要輸入卡號。如果不慎輸入卡號,請立即聯絡銀行鎖卡,以避免進一步損失。

詐騙簡訊示例。圖源:USA Today
冒充FBI特工或其他政府機構官員的正是利用機構的權威性來製造緊急感和恐懼感。詐騙者通常偽裝成政府職員,透過偽造來電顯示向受害者勒索現金或黃金。受害者通常被要求透過匯款、預付卡或加密貨幣等方式支付費用。
2023年,FBI接到超過14000起此類詐騙舉報,損失超過3.94億美元。老年人是主要受害群體,佔據了大部分損失。如果你收到類似的電話或郵件,務必保持警惕,直接聯絡FBI確認是否為官方人員,或者訪問FBI網站獲取更多資訊。
另外,FBI強調,聯邦機構不會透過電話或郵件威脅逮捕或要求付款,遇到此類情況應立即結束通話並向執法部門報告。
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公告則指出:即使你確實欠款,真正的政府官員也不會透過電話威脅要逮捕你、凍結你的賬戶或沒收你的財產。永遠不要向要求你透過禮品卡、加密貨幣或電匯支付款項的人支付。任何這樣要求的都是詐騙者。並且,不要相信來電顯示。詐騙者使用技術偽造來電號碼。不要回撥來電顯示或語音郵件中的電話號碼。 如果你懷疑該電話或郵件是真實的,請與FBI核實。
如果你遭遇詐騙,請在ReportFraud.ftc.gov網站上舉報,你的資訊會幫助調查人員打擊這些犯罪行為。
還有一些網友總結的快速甄別針對中文使用者電詐的方法,屬於民間智慧:
-
政府部門通常不會透過電話聯絡,而是會透過紙質信件通知。 -
醫療機構、金融機構等如果有重要事項聯絡,但你未能接聽,他們一般會留下語音口信。所以可以放心拒接陌生電話。 -
在下班時間接到官方電話,99%是騙子。 -
接通電話後有答錄機的“嗶——”一聲,很可能是預測撥號機。預測撥號器是一種自動撥號系統,會撥打大量電話並在有空閒客服時才轉接。如果接通後有停頓和嗶/嘟/點選聲,就是預測撥號器的特徵。
結語:
儘管針對中文使用者的電信詐騙主要以中文進行,但詐騙集團正在拓展多語種作案能力。據朝日新聞報道,今年2月,一名16歲的日本青少年從緬甸詐騙集團中被解救,他曾被迫冒充警察,參與針對八名日本人的電話詐騙活動。在隨後的一場大規模營救行動中,來自衣索比亞、肯亞、菲律賓、中國和巴西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260人獲救。路透社3月中旬的報道顯示,儘管多國已聯手數週打擊詐騙團伙,泰緬邊境的詐騙園區仍有高達十萬人在運作。據聯合國估計,這些詐騙集團每年創造約十億美元的非法收入。
尤為值得警惕的是,在當前政府日益收緊的移民政策和反移民情緒高漲的政治環境大背景下,問題正變得複雜。美國政府裁撤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決定雪上加霜,儘管該部門專注對外事務,普通美國公民可能對其瞭解有限,但USAID卻是少數積極投入資金,與打擊詐騙園區組織開展合作的歐美機構之一。在跨國犯罪集團不斷擴張的當下,無論是人口販運還是電信詐騙,我們可以預見這類犯罪行為都將繼續增長。
在科技日新月異、詐騙手段不斷更新的現實前,防範電信詐騙需要我們共同的警覺和努力,特別是在移民社群中。保持與社群的聯絡,通過了解常見的詐騙模式,提高甄別不合常理來電或資訊的能力,以及瞭解本地法律和制度,將有助於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同時,我們應養成不輕易透露個人敏感資訊的習慣,增強資料安全意識,必要時向官方求證並報告可疑行為。更長遠來看,我們還需持續推動多語言服務的倡議,填補語言和資訊差距,從根本上減少騙局得以實施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https://www.asahi.com/ajw/articles/15632059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scam-hubs-thai-myanmar-border-still-have-up-100000-people-thai-police-says-2025-03-18/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8531479
https://sfdistrictattorney.org/victim-services/blessing-scams-information/
https://healthy.kaiserpermanente.org/northern-california/pages/online-security/spotting-online-scams
https://consumer.ftc.gov/?cid=em_PSPS_PSPSMonthlyNL_20250214_Federal_Trade_Commission_email_na_na
https://www.sanfranciscopolice.org/news/san-francisco-police-department-warns-chinese-community-0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money/2025/03/18/scam-text-message-tolls/82499092007/
https://www.nbcbayarea.com/investigations/consumer/fastrak-texts-scams/3747947/
https://consumer.ftc.gov/consumer-alerts/2022/11/fbi-wont-ask-you-money-thats-scam
https://www.fbi.gov/contact-us/field-offices/portland/news/fbi-warns-public-to-beware-of-scammers-impersonating-fbi-agents-and-other-government-officials
https://www.reddit.com/r/Scams/comments/n441gc/is_there_always_a_beep_at_the_beginning_of_scam/
相關資訊:
華人權益促進會(Chinese for Affirmative Action, CAA)成立於1969年,旨在保護華裔美國人的公民和政治權利,並促進美國的多種族民主。今天,華促會在更廣泛的亞裔美國人和太平洋島民社群中代表著進步的聲音。我們主張進行系統性變革,以保護移民權利,促進語言多樣性並糾正種族和社會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