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如果要說現在原生鴻蒙手機最大的短板,那或許就是微信。注意這裡我只說了「鴻蒙手機」,是因為日前在鴻蒙電腦開啟公測的微信,反倒已經是一個相當完善的「全功能版本」。據愛範兒瞭解,早在兩年前,微信團隊開發新版本桌面端微信時,採用了新的架構,考慮到包括鴻蒙系統在內的跨平臺場景,但鴻蒙手機微信則是從零到一開發的版本,因此目前功能還在補齊。如果你同時在用鴻蒙手機和鴻蒙電腦,那麼可以直接用滑鼠直接從手機中拖相應的檔案到電腦上,整個操作非常無縫自然。但如果你還在用 PC 和 Mac,可能會有所困擾,這邊推薦一個鴻蒙商店應用:AloeChat.AI,基於 LocalSend 開源專案開發,只要電腦上安裝 LocalSend,就能在同一個區域網範圍內方便互傳檔案,速度飛快。
再來看看微信之外的其他常用應用:對我來說,主要是 Apple Music、小紅書、微博、嗶哩嗶哩,還有美團、餓了麼、大眾點評這些覓食服務,以及原神等主流遊戲。這些應用的鴻蒙版狀態,剛好也代表了目前鴻蒙應用生態的幾種常見情況。首先,Apple Music 這種海外大廠應用,未來幾年內就別幻想鴻蒙原生版本了。其次,微博已經支援原生鴻蒙,但我平時更習慣用的微博輕享版還沒上線。這兩個我重度使用的產品,目前智慧透過「出境易」和「卓易通」兩個官方渠道,模擬執行 Android apk。
儘管虛擬機器能跑 Android 應用,在系統內的使用體驗自然不如鴻蒙原生應用。比如,Apple Music 無法使用系統播放控制元件進行控制,「卓易通」安裝的 Android 應用也無法跳轉鴻蒙微信進行登入。比如,同樣沒適配鴻蒙的「公眾號助手」,也是我工作中的重要工具,登入起來就頗費周章。至於遊戲,我還嘗試使用「卓易通」轉譯運行了《原神》,沒想到真的能玩——不過也僅次於「能玩」,畫質和幀率都不算優秀,並且讀條載入的時間更長了。(不過,米哈遊那邊上週釋出了鴻蒙測試服的招募公告,應該是客戶端和相關伺服器資源已經準備得八九不離十。看樣子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鴻蒙原神啟動了!)
而如果當下這個大環境格局不改變,海外應用也只能一直是不可忽視的短板,或許一直都只能靠「出境易」和「卓易通」妥協。至於那些相對更小眾的獨立 App,華為無法一一進行聯結,更多隻能是一個時間問題,把鴻蒙做大做強,才能吸引更多開發者入駐。而本月中旬的華為開發者大會,就是一次對所有開發者進行的「隔空喊話」:華為希望開發者能夠看到,鴻蒙生態准入門檻低,價值回報高,並且過程中的開發者服務順暢和到位,呼籲開發者「入股不虧」。對於那些希望打造帶有原生 AI 功能鴻蒙應用的開發者,華為還推出了全新的 HMAF 鴻蒙智慧體框架,幫助開發者打造自己的 AI 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