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蛋蛋媽
來源 | 媽媽手冊

你的女兒真懂事,怎麼教的?
都說,有一個懂事的孩子,是每個父母最大的欣慰與驕傲。
但如果孩子過於懂事,你們還會覺得這是個幸福的事?
朋友靜文最近陷入一種莫名的焦慮中,起因就是源自女兒的“過於懂事”。
事情說回上週和朋友的一次野餐,當時她們一起坐在草地上談笑風生,孩子們就在旁邊玩耍。
一派其樂融融的氛圍,後來不知怎的,娃鬧起了矛盾,靜文女兒與一個夥伴因為一個氣球起了點爭執。
本來幾個孩子輪流玩氣球,可輪到靜文女兒時,上一個小哥哥卻不樂意了,吵嚷了起來。
幾個寶媽都過去調停,但沒說上幾句話,靜文女兒就滿臉通紅又面帶笑意地說:
“媽媽,我不玩這個啦,給哥哥玩吧~”。
一場娃的爭端以靜文女兒的妥協而告終,寶媽朋友都不由分說地誇讚起來:
“好懂事啊,你怎麼教的女兒”。
就是這樣一句話,悄然在靜文心裡生下一顆焦慮的種子,讓她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女兒當時通紅的小臉和不安的眼神,都讓她莫名煩躁,她想不通哪一個環節出了錯,讓女兒變得如此懂事,又謹小慎微。
以前總覺得女兒懂事是件好事,可現在懂事的卻讓她莫名地心疼與恐慌。

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和靜文有差不多經歷的,還有一位馬媽媽。
之前她在一次直播中曾坦言,後悔對女兒的管教太嚴格,以至於女兒過分“懂事”,特別聽話,特別好管,可是她內心非常膽小。
只要自己聲音大一點,女兒立刻會認錯: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
和朋友玩遊戲時,寧願委屈自己,卻連自己的心裡話都不敢表達。
女兒的這些表現,讓馬媽媽意識到,這個乖女兒已經習慣了屈服,壓抑自己的感受,“懂事”到連“不”都不敢說了。
所以,後面她也會想方設法地去掰正孩子的這種觀念。

其實管教孩子可以理解,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會行差踏錯,就要從小引導、立規矩。
但這個度,我們是否有掌握好?
一旦管教過度,極有可能會養成娃怯弱、懂事又小心翼翼的性格,這樣的結果也不是大家樂於所見。
凡事要有度,忍耐需要度,懂事也需要度,過度的忍耐和懂事只是源於性格中的膽怯和討好。
恰如肖驍所說:
“人為什麼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
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與包容,又如何能活得肆意又自由呢?

孩子過分懂事,讓人細思極恐
溫尼科特說過:如果一個人太正常,而失去了他的野性,這很可悲。
這個說法,放到孩子身上也同樣合適。
你想象一下,一個才幾歲大的孩子,就變得過分懂事,那真的會讓人“細思極恐”。
你無法不聯想,究竟是怎樣的環境,造就了他們如此懂事的性格。
因為在孩子嬰幼兒時期,他們性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源自父母,或模仿、或父母教導、或環境……都會影響他們的成長。
《不完美的她》劇中,有個小女孩蓮生,生活在複雜的家庭中,在生活的磨練下,養成了懂事、討好的性格。
媽媽的男友對她百般虐待、苛責捉弄,可她每一次都會笑著配合,再多的苦與痛都咬牙堅持。
即使為了好玩將她裝進紙盒子裡玩“捉迷藏”,即使她虛脫無力到暈倒,起來後依然會安慰媽媽:真好玩。

無數次媽媽因為男友的慫恿,想要拋棄蓮生,但她依然會對著媽媽天真地笑,只會自己一個人時偷偷流淚。

可想而知,這些笑容的背後,深藏的都是孩子難以言說的恐懼與不安。
害怕被拋棄、渴望家人的愛……所以才用懂事來討好你,祈盼你一丁點的回應。
雖說這部劇的劇情偏激、不夠普遍,但裡面滲透的卻是一個“過於懂事”孩子的形成過程,讓人心酸又無奈。
要知道,孩子不是天生就會察言觀色,也不是天生就能太過懂事,這些都是家庭環境的一點點薰陶下養成的。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活得開心且自由,那就試著多愛他們一點,多給他們一點自由成長和任性的空間。

“懂事”的烙印,影響一生成長
網上有個話題叫:那些過分懂事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恐怕一生都無法走出,這種環境薰陶下的性格習慣吧~
因為過分“懂事”的孩子,時常會因為自己做不到一些事,或者沒達到父母、他人的要求而感到羞愧。
這像是一種被訓練出來的條件反射,常形成於幼年,且會跟隨人一生,讓人逃無可逃。
記得一個朋友曾說過這樣一件事:
她以前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掌控下,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要以父母為準,逐漸養成它怯弱討好性格。
導致她長大後很難會表達自己,更學不會拒絕別人。
上大學時,因為不會拒絕,四年都是她幫舍友帶早餐,無論寒暑天; 談戀愛時,因為羞於表達,男友一再忽略她的感受,將她當成一個可以隨便對待的女孩。 後來進入職場,也因為自卑怯弱性格,一直得不到重視……
這些懂事的烙印,都深深地影響了她的生活與自我成長。
我們很難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有給到孩子很好的成長助力,這是所有家長都要認真考慮的事。

有人說,“過分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被愛的不夠。”
所以,才會想要用懂事去換取更多的愛和關注。
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給到孩子百分百的愛,在給他立規矩和引導他成長的過程中,也能給他們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
當然最重要的是,想和所有的孩子說:
你不用太過懂事, 你只需要做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盡情享受愛與美好,然後成長為更好的自己,這樣已足夠。
▍來源:本文轉載自媽媽手冊(ID:jqfans)微信公眾號,400萬寶媽關注的母嬰公眾號。作者:蛋蛋媽,育兒經驗豐富的寶媽,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陪千萬父母共同成長。
推薦閱讀:

做個合格的父母
長按識別二維碼
做個合格的父母
長按識別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