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瑪巴洛沙韋的常見問題

上一篇釋出後,留言區有不少讀者提問,有幾條其實比較典型,乾脆統一說一下。
典型的提問之一是:沒去醫院之前怎麼確定自己得的是甲流呢
這一波甲流的感染,最典型的特點是高燒非常急,比如,可能兩三個小時之內體溫就會超過 38.5℃ 甚至更高。
這個特點如果符合了,

尤其是在當下這個時間點

,那基本就是甲流。有的槓精肯定會說,那萬一是別的病呢?你就說有沒有可能是別的病毒吧?有沒有可能是細菌感染吧?我只是提醒一下,活人不會被尿憋死。情況危急,你還是去醫院,或是打急救電話,別跟我抬槓了。



為什麼我說

這一波高燒了沒必要去醫院

,很多人完全不能理解,反直覺。因為沒燒之前沒什麼感覺,一旦燒起來勢頭太快,跑醫院去又扛不住折騰。而且,醫院裡做不到那麼快招待你。現在發燒門診是飽負荷運轉的。
要注意我強調的時間前提,只針對這一段時間。如果是平時,你該去醫院就去。
還有個問題是,按照現有的診斷機制,去了醫院,也不會很快檢測出是甲流。前置應急流程沒做得那麼好。實際上,從哨點醫院送檢的統計看,這一波發燒超過 99% 都是甲流。
有網友說,如果自己買檢測試劑呢?能檢測出來陽性當然算「運氣」好,但這玩意兒的問題是,可靠性沒那麼高,多半都是陰性。如果你又不會使用機率思維的話,就不會判斷了。
以上只是從患者角度出發的視角。從醫生的角度肯定就不會這麼想了。當然你更應該相信專業醫生,而不是相信我。

提問二:那 5 歲以下兒童怎麼辦
2023 年的 1 月,羅氏製藥宣佈,歐盟已批准瑪巴洛沙韋(速福達用於 1 歲及以上人群的無併發症流感治療以及流感暴露後預防。
中國的審批進展,2023 年 3 月,羅氏製藥宣佈流感創新藥瑪巴洛沙韋(速福達)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用於治療既往健康的成人和 5 歲及以上兒童單純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或存在流感相關併發症高風險的成人和 12 歲及以上兒童流感患者。
那麼,請思考,1 歲到 5 歲的中國兒童可以使用瑪巴洛沙韋治療無併發症流感以及以及流感暴露後預防嗎?
瞭解了這些資訊之後,自行決定自己承擔責任
提問三:兒童用藥應該注意什麼
這個藥是和體重相錨定的。
從藥代動力學上看,年齡不是臨床意義的協變數。翻譯成大家可以懂的話,舉例說,患者是 4 歲還是 5 歲半,其實沒差異。差異在於體重。
首先看包裝規格,如果一盒兩片,每片 20 毫克,一共 40 毫克。體重在 40 千克到 80 千克的患者,用量是 40 毫克。80 千克或以上體重的患者,服用量是 80 毫克,也就是標準的兩盒。
5 到 12 歲患者,體重超過 20 千克,用量 40 毫克。如果體重小於 20 千克,則每千克用量是 2 毫克。比如,體重 10 千克的兒童,那麼用量應該是標準劑量的半片。
提問四:孕婦可以吃瑪巴洛沙韋嗎‍‍
沒有針對孕婦的臨床實驗研究資料。所以給就沒有答案。
體溫五:哺乳期可以吃瑪巴洛沙韋嗎
沒有針對哺乳期患者的臨床實驗研究資料。所以給就沒有答案。哺乳期用藥的問題主要得考慮患者用藥後代謝到乳汁,進而可能會影響受哺乳的兒童。
對於提問四和提問五,要考慮到獲益和風險的權衡。更好的策略是避免孕婦或哺乳期女性被感染。
至於一歲以下兒童是否可以用?沒有臨床試驗資料。
提問六:為什麼我國不像歐盟那樣批准瑪巴洛沙韋用於 1 歲及以上人群呢
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臨床實驗資料,或是以缺少臨床試驗資料這個理由而卡住不批。一款創新藥的適應症範圍一旦擴大,會影響很多同類產品的市場,比如瑪巴洛沙韋一定會影響奧司他韋的市場
至於這背後可能有什麼陰謀或貓膩,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好了。
提問七:這個藥為什麼賣這麼貴?一盒才兩片,算下來一片就要 100 多塊。
我也認為羅氏製藥這家公司不太懂中國患者的消費心理學。強烈建議重新設計一下,一盒 8 片,一片 5 毫克含量,加起來也是 40 毫克。然後讓成年人患者一次吃 8 片。心裡頭就舒服很多了。
藥賣得貴不貴,主要是看解決了多大的問題。以我為例,我一般這麼評估:離我附近的醫院,打車去,單程 30,來回一共 60。掛個號 15,醫生得給你開化驗單吧?得給你開點退燒藥加點中成藥吧?幾十塊能搞定不?至少得幾百塊乃至上千吧?在醫院裡這個過程,最快也需要半小時時間。整個過程,最低也要一個小時,就算我的時薪工資再低,也不會低於 200。以上,最少最少也需要 300 塊的成本。
這麼算一下,我寧願選一盒 240 可以解決我問題的,也不去額外遭罪。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會這麼想。
有的人說,還是打疫苗便宜啊。那當然,問題是,你之前打了麼?
提問八:羅氏為什麼自己左手打右手跟自己競爭?瑪巴洛沙韋和奧司他韋都是羅氏的藥。
有的網友或許並沒有發現這一點,瑪巴洛沙韋和奧司他韋(達菲)都是羅氏的藥。
奧司他韋則最初是由吉利德公司研發,羅氏製藥負責商業化生產。奧司他韋 1996 年首次合成,1998 年獲得美國專利。瑪巴洛沙韋最初是由日本藥企鹽野義製藥研發出來的。2016 年,羅氏製藥與鹽野義達成合作,進行瑪巴洛沙韋的研發和商業開發。羅氏製藥有點像騰訊在遊戲領域的做法。
從研發時間上看,兩款藥相差幾乎 20 年。圍繞奧司他韋的爭議性一直不小,沒有足夠可信的資料說明可以降低住院率以及降低併發症。這也是羅氏為什麼推出瑪巴洛沙韋,用我們可以理解的話來說:這款新藥更為先進。
製藥領域,創新藥幾乎都會好過傳統藥物,這是基本發展規律,否則哪有進步可言?也只有那些抱殘守缺的社會里,才會覺得所謂「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能比高科技加持的創新藥好。反正我是沒看到幾個還守著算盤不放的。
藥企推新藥的另一個主因當然是出於利益考慮。羅氏在國內奧司他韋的專利授權給了中國的幾家藥企,由這幾家藥企開拓市場。所以,嚴格來說,新藥的推出也不算自己跟自己競爭。
最後說一下,現在的醫療環境下,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藥物,安全、有效、便宜,幾乎是不可能的三角。希望安全又很有效,但往往不會便宜。大多數患者,常常是一項都得不到。有人說,像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這樣的藥物難道不是既安全,又有效,還便宜嗎?這需要你具備這樣的認知。否則的話,去看門診,有多少醫生這麼給你開藥?不要忘了「老舅定律」的普遍性。
免責宣告:這篇內容是從患者視角出發的互動交流,請自行甄別資訊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本文提及的藥品名字以及關聯公司之間,不存在商業目的。
關注老舅公眾號,不迷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