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小讀者留言表示,自己從NBC、CNN等媒體看到相關報道,確實有川普將在上任首日簽署上百行政令的新聞,然後依據此,給單位領導寫了簡報,因此認為作者的判斷並不準確,又在後臺與作者進行了一番交流。個別新讀者也認為,作者在文中對“其他專家”有所拉踩,實無必要。
那為什麼作者偶爾會在某些看似比較正式的文章中,“拉踩”、批評其他“專家”呢?這對老讀者應該不是問題,但對新讀者可能是一個問題。
首先,作者批評的不是所有專家。
事實上,有許多真正專業人士在為官方提供諮詢意見,也有許多專業人士,在為大企業提供諮詢服務,這部分智識力量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數大城市。以作者的瞭解,在地方,尤其是某些中西部地區,智識力量仍然是十分不足的,地方官辦研究機構對敏感的全球化問題難以提供及時、準確的分析,而全球化又已經讓相當多的地區捲入其中。某些地方的智識力量不足,來自上層的資訊分享又有較長的時間差,這導致網路文章對地方的影響力
其實很大。這是網際網路社交媒體時代的特點,也就是網路上充斥的各類資訊,不但能夠影響普羅大眾,其實也能夠影響相當級別的官員和許多企業家。
當前“網際網路上的專家”主要來自幾個群體:
一是傳統學研機構自願轉型為大V的,尤其是少數已經退休的網紅教授。他們成為網紅後對發言毫無顧忌,有時連基本調查都不做,還很善於煽動民眾情緒。當然也有一些年輕的網紅學者,打造個人媒體賬號,實則交給學生、助手打理,夾雜本人的知識輸出和學生、助手整理的網路資訊。
二是
傳統媒體人轉型而來。這部分網路專家的特點是,曾經接受過傳統的新聞訓練,能夠尋找到一些資訊來源。但由於已經脫離傳統媒體,並且為了生存必須追求流量的時效性,導致在稍微專業一點的問題上,難以尋找到專業依憑,經常出現錯誤。但由於傳統媒體的文字訓練,又使得非專業人士難以判斷他們文字的真偽。
三是某些專業人士轉型而來,典型的如財經、醫療專業人士打造的個人媒體賬號。總體而言,這部分增量增加了中文網際網路的專業資訊內容,但相關個體,大多難以擺脫所在群體立場。正如作者經常提到,在中文網際網路上,代表行業利益的“專家”是非常多的,但代表行業利益相關方(消費者、勞動者等)的“專家”是非常少的。如果行業利益與其他利益相關方一直能有高質量的智識碰撞,將非常有利於經濟和社會進步。但由於一方“代言人”的缺失,導致對行業利益的批評總是因個別極端事件而起,某些“網路專家”看到流量熱點後,自願臨時當起普羅大眾的代言人,但自身對事件背後的成因並沒有成熟深入的思考,最後變成網路輿論事件,官方再下場處置,矯枉過正就此發生。
所以,作者對“專家”的陰陽和批評,都是在批評上述。當然也不只是上述,個別“專家”受納稅人供養,非但不能代言民眾利益,反而抄襲剽竊作者公開觀點,最後被作者一篇文章摘掉烏紗,也是曾經發生過的。
普羅大眾總是難以理解,語言不只是思想本身,語言也是權力本身。許多時候,幾份“專家意見”就能決定億萬人的命運。真正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是不受制於其他觀念影響的自由,能實現這點,似乎比賺取億萬家財還要困難。作者對諸多“國師”、“專家”的批評完全談不上學術批評,因為根本沒有任何學術交流,作者的批評,完全是針對最不應該出錯的事實部分。如果他們連基礎事實都不去分辨了,你能想象他們未來對你的生活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嗎?
那麼這種批評有沒有用呢?答案是有用。作者這個公眾號,積聚了來自各行各業、各層級的讀者,大量上述“網路專家”,本身也是這個公眾號的讀者。作者隨手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勘誤”,有助於抑制某些低階流言的傳播,也可能讓某些“網路專家”在發言時更為謹慎。
作者能這樣做,是因為自身沒有任何行業利益糾葛,完全是基於老百姓的身份在發言。作者願意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有什麼高尚的追求,就是單純對某些食民脂民膏之人看不慣罷了。
其次,專業判斷從哪裡來。
專業判斷需要有一些基礎的專業訓練,這跟專業和行業相關。作者有幸經歷過不少行業,又喜歡窮根究底,具備收集、整理、辨析大量歷史資料的些許能力,並且樂於透過現實去不斷驗證、修正自己的判斷。基礎的專業訓練+濃厚的興趣,而不是生存的壓力或評職稱的動力,才是作者寫作這個公眾號的基礎。
具體到如何理解美國,乃至如何閱讀,作者已經寫過許多文章。許多小讀者也經常問,如何收集資料,如何瞭解一手資訊?
第一,新聞媒體並不對真實性負責,只是提供一個信源。尤其是處在當前社會大撕裂期的美國,傳統媒體的黨派屬性非常強,背後涉及美國傳統媒體的利益來源。在爭議很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大量新聞報道只是用於宣傳,這是小紅書上的tiktok難民都會告訴你的。也就是,連美國人都不輕易信任的媒體,你為什麼會去輕易信任呢?當然,新聞信源有時候很重要,它是一個線索,你看到線索之後,可以去尋找確證需要的依據,而不是把新聞信源當做結論。具體到“川普首日簽署超過100份行政令”這種新聞報道,如果在川普上任之前你去引用上述媒體的報道尚且可以理解(儘管這種資訊毫無意義但也不能算錯),但在川普上任之後還在引用,就完全無法理解了。白宮和美國國會立法的網站都是公開的,輸入幾個字元就能看到實情,為何此時還要相信媒體?
第二,專業閱讀和深度思考是獲得底層智識的唯一途徑。這個人類世界的“真知灼見”其實遠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少得多。
但看到他人真知灼見的結論,並不等於能夠切身感受和透徹理解。要將這些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讓未曾經歷的人能夠體會到,更是艱難。
有時候,真知灼見來自面對面的交流,這並非大多數人能夠獲得的。普通人可以獲得真知灼見的最佳途徑,仍然是
專業閱讀。閱讀一部“真知灼見”的著作,再從其中的腳註和索引中找到其他著作,然後儘可能多地閱讀下去,這就是基本方法。事實上,AI的語言訓練做的是同樣的事。最大差異在於,AI只是在不同語料之間推斷下一句話是什麼,而人類則會將語言與現實相連線。如果任何文字資料不能與現實相連,只是從文字到文字,那就毫無現實意義可言。這種文字垃圾充斥人類歷史,也是導致象牙塔越來越封閉的重要原因。
所以,捎帶批評“專家”,是作者一個忍不住的習慣,甚至不少文章,正是為了批駁某些觀點才去思考和寫作的。閱讀這些批評,是免費閱讀這個公眾號為數極少的“代價”之一。在這個問題上,讀者沒有與作者談判的任何籌碼,因為作者完全不顧忌讀者數量的增減。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