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投行和傳統“好背景”,或正在哈佛、斯坦福逐漸退去光環

過去幾年,諮詢和投行背景的申請人一直都是頂尖商學院的寵兒。這個情況持續了至少有二、三十年。但在過去3年中,我們發現哈佛、斯坦福錄取的純諮詢/投行背景的人越來越少了。
那些拿到哈佛、斯坦福面試或者錄取的申請人,大多數有著兩段或以上的工作經歷,或者在同一段工作中有多視角的數段經歷。不少諮詢/投行+Corporate(MNC/國內大廠/民營企業的也有)背景的申請人,也不是來自於金字塔尖的公司;其中專注領域的精品諮詢、IT諮詢的也不少。
這個趨勢也許說明一些問題:
1.商業環境和版圖再發生劇變
傳統的頂尖諮詢/投行正面臨新的挑戰:專案數量減少、很多新興商業實踐已經超出傳統方法論和經驗的範疇。
過去一個3年的諮詢顧問或者banker,做過舉世矚目的IPO、參與過重大併購、陪著中國客戶做了很多行業的創新或者多樣化的諮詢……這些本身就成了一個行走的小案例庫,並且能為商學院課堂帶來最前沿的見地。
但是現在,因為諮詢/投資市場的萎縮,專案的數量質量都受到了影響。這導致錄取一個純諮詢和投行背景的顧問,不再是一個安全的退路(想回BB/MBB也不是那麼容易了)
雖然在這些領域裡的人,素質仍然是一流的,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所鍛鍊到的能力和眼界,正逐漸被其它行業處在轉型、變革或創新前沿的申請人追趕甚至超越,他們能對課堂產生的貢獻也相應變少了。
2.企業一線更貼近變革前沿
另一方面,真正的商業變革發生在企業前線:他們必須時刻關注經營資料,面對銷量下滑必須及時應對,並且需要直接面對市場壓力和轉型挑戰。
在MNC和大廠的人,雖然也一樣受到業務的打擊,但是他們一刻也不能停止掙扎。這反而讓他們嘗試了更多東西,也親自實踐了商學院最關注的話題,比如尋找企業第二曲線,內部創業,業務轉型,用AI賦能或直接進入新領域(傳統能源到新能源等)。
與此同時,他們適應了更大的壓力和不確定性,不得不對業務和對自己有更多的思考。當然,也承受了加倍的痛苦。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鍛鍊和展現的適應性、主動擁抱變化的意願和能力、以及來源於一線的挑戰所帶來的洞見,也是商學院想要的應對變化的寶貴經驗。
談這個發現,不是為了打壓任何背景,而是想要和大家分享在“如何看待自己的價值”這個問題上更寬廣的角度。許多MBA申請人擔心自己的背景不夠好、經歷比較雜或跳躍、花相當多的時間與GMAT的1分2分較勁……這些“微觀”甚至絕對化的視角,讓我們過分關注個人履歷中的小缺陷,忽視了自身經歷的時代價值。
很有可能,你身上已經有了“最吃香”的背景,你自己卻不知道呢!而最你好的背景,不管環境如何改變,一直都是反應時代機會和挑戰的背景。
在過去25年中,我們不僅閱人無數,積累了深厚的輔導經驗,也陪伴了不同時代的弄潮兒。不管你是傳統諮詢投行,還是複合背景甚至是混亂背景,如果你也想獲得評估自己的背景和實力的不同視角,歡迎來和BeBeyond聊一聊。
推薦閱讀:
20位哈佛,斯坦福,沃頓面試者告訴我們的
哈佛斯坦福接連修改錄取標準:現在商學院到底想招什麼樣的人?
動盪的時代在教會我們什麼?|從哈佛案例教學法100週年談起
3枚哈佛面試!我請DeepSeek寫了一篇公告,結果震驚了
HSW本壘打:R2輪單輪共計10人獲11枚面試|收到沃頓、新增斯坦福
Wharton, Kellogg, CBS拿下!希望這些好訊息,能為R2的大家打氣!
我們用這個方法論,輔導了1000多名學員
35歲危機已過時?談談大環境下行中的機會點|上海線下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