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減脂時因為學做防彈咖啡,意外解鎖了1個“萬金油”

我那會我研究減脂,看到椰子油本身含豐富的MCT(中鏈脂肪酸)
所以當時就嘗試用椰子油做防彈咖啡代替早餐
我一般是用草飼黃油+1小勺椰子油放進熱咖啡裡,用那種高速攪拌器攪,飽腹感強喝著還挺香。

有時候在外面也饞這口,還入過那種現成瓶裝的,熱水一沏就成,是方便了但味道差的老遠。
而且1瓶小10塊,1周花的錢頂我1大瓶椰子油了,太不划算了。
除了喝咖啡放,我還用椰子油炒雞蛋或者抹面包,淡淡奶香,又沒有黃油那麼膩。

用的蕞多的還是西式料理,比如奶fufu的椰香咖哩雞,之前我總指著多加椰乳增椰香,但椰香與咖哩的味道太不好掌握平衡了,不如我放2勺椰子油吃著香。(低卡又好吃,我家芊幹2碗飯都說不膩人)
除了我比較推薦的吃法,我閨蜜也有些不錯的點子,我也給收集彙總過來了,你們可以參考這看哈:
👉首先,用在吃上的花樣
炒雞蛋、煎三文魚or其它肉類
普通小勺放1勺就行,隨便煎煎就很香,椰香的味道也不會很衝。
拌蔬菜沙拉、拌酸奶
我減脂期每天都吃蔬菜沙拉,不想那麼素的時候,放一勺尖,特別有食慾,不知不覺又能多吃一盤菜。

椰子油煮米飯
我閨蜜還有個小技巧,就是
煮米飯的時候,往裡面加幾滴椰子油,煮出來的米飯特別香,口感滑溜溜的還不粘鍋底和飯勺

椰香防彈咖啡
這個防彈咖啡,我更多的是嘗試代替早餐去喝,我自己
感覺比單喝美式更有飽腹感,但我並不是每天都這麼喝,還是要跟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搭配著來。

烘焙蛋糕、麵包(代替玉米油更有風味)
做餅乾、戚風蛋糕我閨蜜都會
代替黃油少放一點,做出來的餅乾吃著一樣酥香,還不膩口。  
雖然它煙點比較高,炒菜也行,但我個人是不太建議頓頓都用它的。
⚠️芊媽劃重點❗️我再補充下,我選的時候會重點看椰子油裡面月桂酸和MCT成分的含量
因為不管是做防彈咖啡還是漱口護髮,這2項含量高我選的優先順序就越高
‼️我也有看到,椰子油裡面飽和脂肪酸含量是很高的,過量吃是不太好的。
雖然我沒有去考證,但我個人不會吃太多,千萬別為了攝取某一種成分,就把所有用油都替換成它。
椰子油肯定是有它的好處,但其實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神乎其神,很多時候,理性對待就可以了。
我也是當做調劑口味,用它做些有風味的菜而已,讓我天天頓頓的吃,我也接受不了。
👉其次,護髮/保溼身體乳/漱口等更多用法
像我家,吃還真不是佔大頭,我是用它比較多,正好也給你們分享下↓
之前我不是一直掉髮麼,掉髮時我會用防脫洗髮水。
但當掉髮已經救回來的時候,我也不用一直用(畢竟比普通洗髮水貴些)我會穿插進行價效比更高的基礎維養
比如用1瓶更平價的精華油,但有育發證的,再用1瓶防脫髮的精華,這樣交替省錢了,但不影響維穩。
我也會把椰子油可以當做維養(畢竟便宜大碗),跟護髮素混合穿插著用。
我一般各種方法都會嘗試,找蕞省時省力的,很多方法中看不中用,堅持不了一兩次。我也不會去選。  
還有就是別麻煩,很多麻煩的那種。
像我就是,護理頻率大概一週一次,用5ml椰子油+日常護髮素,抹在髮尾套個保鮮袋待一會,髮梢會特別光亮水潤。 
另外,我一閨蜜她頭屑比較嚴重,洗頭前她用椰油按摩頭皮,用了一段時間,她說對頭屑也有緩解。   

不過我確實沒有頭屑的困擾,我閨蜜的情況你們可以當做參考。
包括我一直喜歡用輕薄的身體乳,冬天皮膚太乾,往身體乳里加一點點椰子油,不油膩還更滋潤

還有椰子油漱口法,我閨蜜特別喜歡這麼用。
尤其是早上剛醒沒刷牙之前,她含10ml多漱那麼一小會,覺得整個口腔清新不少
而且像牙縫深處的汙垢,是親油不親水的,可以試試含油漱口(還有個小妙招:可以把液體椰子油倒入冰格里,早晚含一塊,拿取方便多了,省的每天開蓋現挖)
我口腔一直比較健康,所以我用著倒沒什麼太大的感覺。
但透過我觀察漱口之後,吐出來椰子油變白的顏色程度,我去做了下功課,可以這麼理解:透過漱口,月桂酸含量越高的,“乳化”越充分,吐掉的椰油變白越明顯。

我一罐油各種用,用個大半年是沒什麼問題的,真是我心中“萬金油”一樣的存在了。

但椰子油的用法遠遠不止這些,你們可以自己再開發哈。(比如,我還看到有給寵物在飯里加一點的或者外用塗抹,我是沒試過,你們想試試的話可以問下寵物白大褂)
但是,不管我之前研究的怎麼細,一上來就能選到好的了,也很難,也是一步步踩這坑過來的。
現在我用的這瓶是有機的,325ml一大罐,才大幾十,一直用它就沒再換過。(每瓶獨立有機碼 防偽溯源)
如果椰子油懶得研究了,也可以入芊媽同款👇長按圖片識別下圖

如果自己選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先過濾掉哈

我之前入椰子油都是盲買,當時也沒那麼多用途嘛,看著進口+冷榨,覺得不錯就入。
用的多了,就感覺總是不那麼可心,才開始掉回頭重新選。
所以這次我把功課做的很透,而且這裡面確實有一些坑得特別注意(比如辨別它的黃麴黴毒素,至少千萬別有風險)
想入的妞,也可以好好看下,我總結的這些經驗標準:
  • 首先,就是椰子油的分類
  • 那在冷榨椰子油中應該怎麼看呢?
  • 我心目中特別的加分項
👉

首先,就是椰子油的分類

冷榨、精煉和分餾,這些都是物理方式榨取出來的椰子油。

比如冷榨的溫度是不超過50°C,幾乎不破壞成分。  
精煉的,它是經過了80°高溫物理祛味,所以它是沒有椰香味道的,成分也有一定流失

分餾椰子油呢,也是最佳化處理過的,無色無味,一般當基礎油比較多(它的分子更小更好吸收,但它幾乎不含我想要的關鍵成分月桂酸)
所以考慮到咱們之前那些用法,我肯定是選冷榨椰子油。

👉那在冷榨椰子油中應該怎麼看呢?

即便都是冷壓榨,原料

的選擇上也有巨大的差別。

要選原材料是新鮮椰肉而不是椰蓉,否則會特別影響它的椰香的口感和營養成分。(選不好椰子油會有酸敗的味道,我後面說)
首先就是外觀一定要往澄清通透的上選,不要一眼明顯淡黃的。

哪怕它凝固了,都像冰塊一樣有透感,而不是像豬油。  
像那種有明顯的黃的,還真有可能是工藝不到位或者說不是椰肉榨取,甚至是二次榨取。(一定要謹慎選擇)

對口味呢也有影響,之前我閨蜜入過那種 酸味特別重的椰子油,她講話,油像是被高溫的機器過了一遍似的,總覺得有股“熱機油”味。

那同樣都是冷榨椰子油,又是什麼因素影響的呢?

首先就是,鑑別椰子油的品質,關鍵看這3個指標
一、水分和酸價
椰子油裡殘存的水分太高,很容易變質,還會加速油脂的水解,變酸。(水分促進微生物生長,酸價隨著高)
即便我閨蜜堆入級椰子油,她都沒覺得“酸”是有問題的。(因為經驗不多根本不會有感覺有問題)

一般國標酸價標準值是≤3,我目前吃的這瓶是0.22。
我找到閨蜜常吃的那款是0.29(高酸價表示油脂可能部分水解,酸價太高酸敗味更重,就不能吃了哈)
二、過氧化值,反應了油脂的氧化程度
像其他食用油一樣,時間長了油脂也會氧化,再明顯點,就是咱們老說的哈喇味。
這瓶檢測報告裡數值是0.0025,遠低於標準要求。
如果你們想仔細選1瓶,就看這3個指標就夠了,越低越好
👉

我心目中特別的加分項

這是我心目中加分選項,沒有也是ok的,首先就是中美歐有機認證

,並不多見。

關鍵是有機還並沒有貴多少

,多加十幾,就能選到有機的,不值麼~

另外,這些認證的檢測報告裡,我還注意到這麼一項:黃麴黴毒素b1,是未檢出(容易存在發黴變質的玉米、堅果裡,毒性很強,可以自行查下哈)

而閨蜜家其它品牌的椰子油,是剛好符合限值。

像海南那些小作坊,採摘下來的椰肉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天氣熱加上淋雨,很容易汙染。
資質不全衛生不達標,根本沒人來把關,所以標註“土榨”或者沒有任何標籤的,三無產品的,一定別入‼️

我寧可不吃也不敢入那種。

我現在吃的這瓶,他們家是有大片的有機陽光椰林,品牌方說,從原產地進口到中國只需15天

不像其它小工坊,為了節省運輸成本,印尼進口椰蓉加工,海運過來都發酸了。

所以相比其它品牌大量生產的那種,因為它運輸成本太高了,它的產量不高。
如果椰子油懶得研究了,也可以入芊媽同款👇長按圖片識別下圖

如果自己選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先過濾掉哈
END

另外,我每週也會在圈裡分享分享我最近的家居、收納、裝修(對,我又開始裝修了

)以及我的小日子。

感興趣的妞,可以長按識別👆加芊媽小助手,她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同步我髮圈的內容~~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閨女的暖姜保暖內衣褲1套才50+,比閨蜜買的便宜那麼多,但一樣好(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我減脂時因為學做防彈咖啡,意外解鎖了 1 個“萬金油”(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