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是紀念倫敦爆炸襲擊20週年,然後就是當年倫敦公寓慘烈大火事件的詳細調查報告終於有了眉目。然而,當細節與真相公之於眾後,人們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目前,越來越多的媒體在關注這份報告,我們今天也來深挖一下。
1
時隔多年,當年情景依然撕心裂肺
8年前的6月14日,英國時間0點54分,倫敦西部肯辛頓的24層高層公寓樓——格蘭菲爾大廈(Grenfell Tower)燒起了猛烈的大火。

這場大火一燒就是兩天兩夜,一共燒了六十個小時,223人逃生,71人遇難,一人在治療後依然傷重去世,70人受傷。
遇難者裡年齡最大的是84歲的老婦人,年齡最小的是一名剛剛出生的嬰兒。

部分遇難者的照片
這場火災是二戰後英國發生的最嚴重的家用住房火災,沒有之一。
公寓樓於1960年代末設計建造,乾淨整潔,採光很好,平時鄰里也比較和睦。

公寓大廈在火災前的樣子

公寓大廈火災前後的對比
誰都想不到,在這樣一個陽光祥和的公寓裡,一場大火竟殘酷地奪走了這麼多人的生命。這樣一起極度嚴重的災難事故當然也引起了全國全民規模的問責!英國上下一定要讓這場災難的責任人被繩之以法。
然而,雖然這場大調查由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火災發生後的第二天就下令進行調查(她承諾:不遺餘力調查!),但結果直到近期才出爐。
這場曠日持久的調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長達1700多頁的報告一經發出,又是看哭了無數人,真的太揪心了。

調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處理火災當晚的事件;第二階段調查更廣泛的情況。
第一階段聽證會於2018年6月至12月在倫敦市中心霍爾本區舉行。第一階段調查結果報告已於2019年10月30日釋出。
第二階段聽證會於2020年1月28日在帕丁頓開始。2020年3月16日之後的聽證會因疫情而暫停。
調查委員會於2024年9月4日釋出了第二份也是最後一份報告。2025年2月,全部調查結束。
2
那些在“史無前例”大火中慘死的生命
整個報道當然非常龐大而複雜,我們今天只節選其中一些攝動人心,直擊普通人靈魂的部分。
出生於衣索比亞的Uber司機Kebede在臨近午夜時分完成工作回到格蘭菲爾大廈4樓的16號公寓家中。他已然租住此處25年,已經有了不少積蓄,正準備買下這套房。
他洗漱睡覺,然而卻在0點50分左右被警報驚醒,原來是廚房裡的冰箱著火了。他叫醒室友並撥打了火警電話。他還叫醒了4樓的其他鄰居,讓鄰居們快逃。做完這些,他又回到自己房間,穿好衣物,切斷電源,門關並赤腳逃出公寓樓。
Kebede帶了手機出來,該手機為整個調查貢獻了重要證據,調查人員透過手機裡的內容理清了一些時間線索。Kebede最終被認定無罪,無需為這場世紀大火負責。

最起初起火的廚房照片:

由於倫敦的高層建築每週都會四五次小火情,所以消防員們起初只認為這是常規出火警,因此只派出了四輛消防車。
此刻,樓中的297名居民大部分還在沉睡著。

最起初的起火點
當晚,消防隊值班的最高級別長官名是Michael Dowden,他便成為救火行動的指揮官。

凌晨1點09分,消防員Charles Batterbee和Daniel Brown已抵達16號公寓,他倆在濃煙中找到最先起火的廚房並噴水,可水一瞬間就變成了蒸氣。
Batterbee表示:“我感到胳膊上,從手肘到手腕,再到頭部和脖子後全有灼熱感。我此前從未感受過此等烈度的熱。”
不過,他們兩個人仍然成功撲滅了廚房火勢,裡面的濃煙也漸漸消散。
如果事情只到這裡就結束了,那就像倫敦高層的每一個小火災一樣結束了。然而不幸的是,這次火情跳出了所有先例和預判。
0點15分,格蘭菲爾大廈22樓,在航空部門上班的32歲程式設計師Naomi Li正在床上等著在馬來西亞出差的丈夫的電話。此刻,某種塑膠起火的氣味從開啟狀態的臥室窗戶湧進了室內。
Naomi Li後來說:“那氣味讓你認為一定出了什麼問題”。

Naomi Li和她的男友
然而,她檢視窗外病魔發現不正常情況,直到她又去了表妹Lydia房間才看到對面大樓的窗子映出了她所在大樓的橙色火焰。
Naomi立刻打火警,然而接線員讓她留在樓中,只因起火點距她還有18層的距離呢:
“你呆在原地就好,消防員正在滅火”
按慣例,消防隊對這種情況都會給“待在原地”的指導,因為高層建築的設計能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控制住火勢,給消防員滅火的時間視窗。所以居民留在室內是安全的。
誰都不知道,這次的情形完全不一樣。
01點21分
上文提到的最先抵達現場的兩名消防員發現火勢已然蔓延到廚房窗外,所以 Brown將身體探出窗外,同事Batterbee抓住其肩帶,這就使他可以對大廈外牆面板噴水。
兩人距離兩塊燃燒的面板僅一米半之遙,卻發現水噴過去並無絲毫效果。這情景令兩人感到驚恐。

Brown表示:“我能看到火情在垂方向蔓延,然而無法將水噴到建築外層面板下。我也沒辦法將這些面板敲掉,同時不清它們下面的狀況。那時我還不曉得這些面板稱為包層(Cladding)。”
沒錯,重大問題就出在這個包層上!
原來,這次災難發生的數年前,格蘭菲爾公寓樓的每層皆安裝了外部隔熱包層和防雨包層。
包層雖為薄鋁板,但內芯材料為可燃塑膠!這也正是讓這麼多人在痛苦和絕望中死去的罪魁禍首!

也正是因為這個斷命包層,火勢才以人們始料未及的速度侵襲整個建築。火勢有多迅猛呢?
每過60秒,大火便侵吞一層!
看完了災難的主因,我們給大家摘抄幾段可以說是慘絕人寰的細節。這並不是為了煽動情緒,而是讓更多的人知道這樣的事情,對未來的火災(及火災的誘因)引起足夠的重視。
凌晨1點24分,居住在11層,自家廚房被燒著的居民Nadia Jafari帶著有心臟病和糖尿病的父親從電梯逃生,其他鄰居們也擠進電梯裡。
但電梯在10層便停住了,大家一片慌亂,有人想逃出去,多數人則因為外邊的濃煙而選擇留在電梯內。
好在電梯再次啟動並順利抵達了1樓,然而,Nadia卻發現自己的父親沒有跟下來,他一定是慌亂中在10樓那裡跑出了電梯。
她想返回去找人,卻被火警攔住,再見到她父親時已然陰陽兩隔。

Nadia的父親

後來聽證會上的Nadia
凌晨2點20分左右,12歲的傑西卡躲在23樓一間房子裡,她一直跟消防控制室接線員薩拉保持通話,講述著現場情況。
薩拉反覆鼓勵傑西卡堅持住,然而卻聽到傑西卡的呼吸越來越不順暢。
糟糕的是,那天薩拉控制室裡的電視碰巧有故障,她無法從電視裡清楚地看到著火現場的直播影片。否則她是有可能改變策略而讓傑西卡離開房間逃生的。
幾分鐘後,傑西卡已經無法說話,薩拉無論怎樣詢問,電話對面也沒有應答。
傑西卡遇難,消防員在23樓找到了她的遺體,還有23位居民也在這層樓遇難。

傑西卡
上文提到的Naomi Li由於一直得到的是接線員讓她留在房內的建議,所以一直沒有從樓梯逃生。直到火勢已經無比兇猛的最後一刻,接線員才讓她和鄰居們逃跑:“從樓梯間逃跑是你們唯一的機會。”
Naomi Li幾乎是在樓梯間踩著鄰居們的屍體下樓,才在6樓遇到了救援人員。而她的鄰居們由於選擇留下而不是跟她逃亡,所以在稍後全部遇難。

Naomi Li夫婦
最慘烈的死亡毫無疑問是Zenay母子。
Zenay痛哭著對接線員說:“我的孩子死了!我想跟我的兒子一起死!”
接線員勸她不要放棄。然而,由於大廈11樓以上樓層已達一千度高溫,所以上峰決定禁止消防員進入11樓以上搜救。可接線員不忍說出實話,只能繼續安慰Zenay說消防員正在去救她。
開始時,Zenay仍然帶著希望回覆接線員,後來她的聲音就越來越微弱,於是電話裡便保持著可怕的安靜,然而10分鐘後,接線員突然聽到Zenay發出極度淒厲的慘叫聲,有一分鐘之久,然後便沒有了聲音。
接線員分析,Zenay一定是先失去了意識,昏迷過去了,然後又被大火活活燒醒了,在極度的痛哭中殘忍地忍受了一分鐘之久才死去。
一分鐘,在我們的人生中極為短暫,可對於Zenay和接線員Batcheldor來說,又是怎樣地獄般的煎熬?
其他慘烈的情況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講述了。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報告出爐後,網友們對整個事件的看法以及後面的追責和起訴問題。
3
評論與追責
看完了如此慘烈的事故,我們來看幾條評論:

這幾位網友說得確實有道理,這個血淋淋無比慘烈的火災其實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我們可以看到,當晚消防局檢測室裡的電視機都是壞的,接線員自己都根本沒有看到火場的即時情況,卻在指揮著12歲的孩子以及其他住戶“原地等待”。
雖然接線員也是按依據過往經驗得來的固定流程來處理,可是在後面情況突變、急轉直下的情況下仍然照本宣科,導致了更多人的死亡。
尤其是Naomi Li的案例中,她可以說是剛一起火就打了火警電話,有相當充裕的時間來撤離,但接線員活活拖了她兩個多小時,直到最後一刻,她得到接線員建議撤離的指示,才踩著鄰居們的屍體僥倖逃生;但是,與她同一層的鄰居們因為決定不跟她逃走而全部遇難。
有時候,在很多緊急情況下,“權威指導”也並不可信,還是要自己根據情勢,甚至直覺,來做出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決定。
在後來的聽證會上,不止一位現場火警講述“那樣的嚴峻情況前所未見”,很多消防員用了“恐怖絕望”這樣的形容詞,可在臨場,火警指揮官也並沒有及時改變策略,直到最後才調整方案,但已經完全來不及了。
除了“臨場”方面的評論外,還有一條評論格外引人注目,這個評論點出了很多人並沒有關注到的點:

沒錯,也就是說,對於新移民聚居的公寓樓,從承包商到政府都顯然並沒有對於高檔社群那麼“上心”,當然,承包商那邊已經不能說是“不上心”了,而乾脆就是黑心。
這些人來到英國,本來是想要過上更安全、更穩定、更富足的生活,卻以痛苦而絕望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72名遇難者中,有很多都是整個家庭一起在絕望中窒息而死或是更痛苦地被火燒死的。
這份長達1700頁的六年公開調查報告“闡述了政府和私營部門的一系列失職如何導致格倫費爾塔成為死亡陷阱”。
最後,我們言簡意賅的總結一下報告得出的三大最終結論:
1, 建築承包商用黑心材料;
2, 政府在2016年就已經查明瞭存在黑心材料問題,但一直沒有采取預防危險的行動(比如立刻拆除這種材料板);
3, 火警們的臨場指揮有問題,沒有根據嚴峻形勢而趕緊改變策略,而是依然照本宣科,延誤了寶貴的逃生時間。
目前,很多相關人員在陸續歸案,但到最終的開庭判決仍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後續新聞我們也會及時跟進。
——End——
文:熱帶耿直
英倫大叔(ID:UK07788915668)
轉載請聯絡公眾號後臺
圖片及新聞資訊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英倫大叔”,獲取最新最快的英國資訊。
往期精彩回顧:
英倫大叔,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公眾號
致力於傳遞最新最快的英國新聞與政策解讀,
為海外華人提供簽證、教育、創業類相關資訊
歡迎關注英倫大叔,及旗下各平臺賬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