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高層住宅的人,如今悔哭了

▣ 公號:十點人物誌(ID:sdrenwu)採訪、撰文 | Fann,編輯|芝士鹹魚、野格
俯瞰都市,坐擁繁華。在許多人的想象中,“住高層”是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本世紀初,梁朝偉曾為號稱“中國最高住宅”的上海世茂濱江花園代言。廣告中,他與周韻飾演的女主角嬉笑相擁,在高樓璀璨燈火間親密依偎。霓虹燈映照下的一對戀人,居住在城市半空,如夢似幻,令人心馳神往。
現實中,不少人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也選擇在雲端安家。然而,入住後才發現,高層風景極佳,卻伴隨著消防隱患、噪音困擾、得房率低、電梯擁堵等諸多現實難題。
近幾年,高層火災頻發,往往波及多個樓層,引發了公眾對高層住宅安全的擔憂,高樓居住隱患成為熱議焦點。
隨著樓齡增長,電梯老化、物業管理滯後,維修成本高昂等問題逐漸凸顯,居住體驗下降。一種聲音認為,曾經風光無限的高樓,或許會在時間的侵蝕下失去吸引力,最終走向衰敗,甚至淪為未來的“貧民窟”。
買高層住宅的人後悔了嗎?它究竟是理想的棲息地,還是一場難以擺脫的困局?

1

住高層,詩意與幻滅並存
清晨,陽光從窗外灑進來,小左從睡夢中被喚醒。
她住在31層的高樓,入目所及盡是壯麗的空中風景。走近窗邊,湛藍的天空彷彿觸手可及,晨曦中的城市正緩緩甦醒。“早上觀日出,傍晚賞晚霞”,高層的開闊視野為小左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詩意與樂趣。
小左位於31層的住宅視野開闊,圖源受訪者
然而,這份詩意往往在走出家門後瞬間破滅。每當她趕在上班高峰期出門,電梯總是遲遲不來。焦急的她通常要等上三五分鐘,才能擠進電梯。等待的時間越長,心中的煩躁便愈發加劇,她開始後悔當初在高層買房。
2017 年,小左和丈夫從北京離職,決定回到家鄉湖南嶽陽定居。對當地房產市場並不熟悉的他們,拜託了一位在岳陽常住的同學幫忙看房。同學建議他們優先考慮學區房,有孩子後上學方便,這類房產未來也更保值。經過一番挑選,小左和丈夫買下了這套位於31層的三室兩廳。
回憶起購房經歷,小左說,他們看過一些老舊的步梯房,但總覺得那些小區環境陳舊,住戶都是老年人,氛圍缺乏活力。相比之下,這套高層住宅有學區優勢,小區住戶也比較年輕,生活氛圍更活躍。
最打動小左夫妻的,是這套房源的開闊視野。初次看房時,小左和丈夫剛踏進房門,有一陣微風迎面拂來,三面窗戶朝向外側,像一幅巨大的畫框,將城市半空的風景“框”在其中。
上午看完房後,他們幾乎沒有猶豫,當天下午就急匆匆地交了定金,第二天便與原房主完成了房屋交易。
31層住宅採光極好,圖源受訪者
像小左一樣,32歲的方穎也曾被高層住宅的某種特質所吸引。
2015年,方穎在雲南昆明買下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位於33層。那一年,昆明乃至全國多個城市的房價持續上漲,高層住宅因土地利用率高、開發商利潤空間大而成為市場主流。購房熱潮下,許多人爭相“上車”。看著房價一天天上漲,剛工作沒幾年的方穎也決定趁早買房。
由於初入社會,她對購房缺乏經驗,需求簡單而直接:房子能儘快交付,離家人近一些。看房時,房產中介勸她早做決定,高層住宅有折扣,她看中的樓棟只剩2層、32層和頂樓33層的房源。
考慮到2樓可能存在反水問題,而頂樓不會有腳步聲或傢俱挪動的異響,再加上購房折扣的原因,方穎選擇了33層,在中介的催促下,當天便交了定金。
方穎最終選擇了位於頂樓33層的房子,圖源受訪者
本以為購房一事塵埃落定,但入住後,方穎在與鄰居的閒聊中發現,自己的房子買貴了。“當時經驗太少了,根本不懂砍價。後來才知道,同一個樓層的鄰居買房單價基本都比我的低。”方穎對那時的衝動決定有些懊悔。
小左也有著類似的感慨,覺得自己過於依賴他人的推薦,而忽視了實際的居住體驗。“那時候總覺得買房就得選新小區,對老房子根本看不上眼。”
購房前,小左的公公曾勸他們不要選高層住宅,覺得“住著不踏實”。然而,小左和丈夫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站在新房窗前,看著眼前的藍天白雲,他們滿心憧憬,期待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2
“從買房時的得意洋洋,
現在的鬱郁寡歡”
裝修完畢後,小左和丈夫迫不及待地搬進了新家。住了一段時間後,小左漸漸發現,高層生活遠沒有想象的那般完美。
首先讓小左感到困擾的是噪音問題。她家是邊戶,三面窗戶中有兩面朝向街道。每到下班高峰期,街道上車流不斷,刺耳的喇叭聲此起彼伏。與此同時,周圍的小商販開始擺攤,叫賣聲和三輪車拖貨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噪音交響曲。
小左所住的樓棟朝向街道,圖源受訪者
除了人為的噪音,高樓的風聲也讓小左感到煩惱。“地面沒風的時候,樓頂颳起了小風;地面小風,樓頂就是大風。”小左無奈地說。遇到狂風天氣,窗外呼嘯的風聲常常讓她難以入睡。
起初,小左的丈夫認為可以透過更換隔音窗戶解決問題。可即使換上了斷橋鋁窗戶,噪音依然無孔不入。幾年下來,丈夫經常被噪聲折磨得失眠,心情也從買房時的“得意洋洋”變成了如今的“鬱鬱寡歡”。
38歲的夏夏,住在成都某小區的頂層,同樣面臨著高層生活的種種不便。她當初選擇頂樓,是因為覺得樓上沒有鄰居的噪音干擾,且方便晾曬。入住後她發現,“樓上鄰居的噪音是沒了,但街道上的聲響聽得一清二楚。”
此外,夏夏還提到高層住宅的光汙染問題。對面樓頂的航空障礙燈整夜閃爍,紅色燈光透過窗戶照進房間,讓她不得不拉緊窗才能入睡。
電梯問題是另一個高層住戶常遇到的難題。小左所住的樓棟是兩梯四戶,每到上下班高峰期,等電梯時間非常漫長,好不容易等到電梯,門一開,裡面早已擠滿了人,她只能在狹小的縫隙中勉強站穩。
更讓她頭疼的是,電梯經常損壞或檢修,備用電機也時常失靈。有一次,樓棟停電導致電梯停運,小左不得不抱著孩子爬了31層樓,足足花了15分鐘,到家時已經滿頭大汗。
電梯問題引發了住戶們的強烈不滿,業主群裡怨聲載道。儘管多次投訴,物業始終敷衍了事,要麼不回覆,要麼承諾整改卻不見行動。直到2024年,業主委員會集體投票更換了物業,這個問題才有所改善。
小左最擔憂的還是高層的火災安全隱患。湖南的冬天寒冷,居民常用烤火爐取暖,這也導致了冬季火災頻發。小左所在的小區曾發生過幾次火災事故,幾年前,她住的樓棟意外起火,幸好火勢不大,物業和消防車及時趕到,才沒有釀成大禍。
小左居住的小區,圖源受訪者
但這次事故讓小左產生了深深的擔憂,如果災情發生在更高的樓層,消防隊的雲梯可能無法到達31層進行救援。每當聽到樓下街道傳來的消防車警笛聲,小左便會感到焦慮,心中湧上一種非常不踏實的感覺。
為了應對可能的火災風險,小左的丈夫特意在家裡備好了滅火器。而她的另一位住在29層的朋友,甚至購買了逃生用的安全繩。雖然這些物品未必會派上用場,但至少它們能帶來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小左家裡準備的滅火器,圖源受訪者
常居重慶的張婷表示,從她購房的那一刻起,便對高層建築的火災安全格外關注。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她在家裡安裝了嚴密的防護系統:煤氣報警器、電磁閥和主動排氣裝置,並將這些裝置聯動設定。一旦煤氣報警器檢測到煤氣洩露,電磁閥將自動關閉氣表,排氣扇也會迅速啟動,確保室內空氣流通,防止火災發生。
同時,張婷還將天然氣表安裝在通風良好的生活陽臺上,進一步避免燃氣洩露風險,入住前,她還購置了防火毯和防毒面具,以備不時之需。

張婷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火災防護措施,圖源受訪者@its Q

與低層建築相比,高層和超高層建築的火災安全隱患更為嚴重。張婷表示,每次看到火災相關新聞,她都會無比擔憂,同時她認為,“即便是住在10樓,遇到這種情況也很危險。”
3
尋找更踏實的生活
儘管做了充分的準備,高層住戶的擔憂依然揮之不去。
2023年年底,小左和丈夫萌生了換房的念頭。這一次,他們的選房思路和六年前截然不同,核心需求變成了“住得舒適、安心”。
小左夫妻看中了一套172平、位於老小區1樓的“老破大”。近年來房價持續下跌,他們以虧損10萬元的價格賣掉原先的高層住宅,換成了這個新家。
小左完成了房屋置換,圖源受訪者@小左自裝的家
搬進新家後,小左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內心踏實多了”。她坦言,火災隱患帶來的不安感消失了。即使發生災害,住在低樓層,逃生也變得更便捷。
曾經讓小左和丈夫苦不堪言的噪音問題得到了改善。新家位於小區的中間樓棟,遠離街道比較安靜。老小區的住戶以老人為主,兒童較少,小區內聽不到什麼吵鬧聲。
得房率高也是小左換房後頗為滿意的一點。她算了一筆賬:過去住在電梯房,建築面積110平,扣除公攤後,實際套內面積只有88平。而這套“老破大”建築面積172平,套內面積足足160平。“從 88 平到160平,居住面積幾乎翻了一倍。”
小左搬到了位於1樓的“老破大”,圖源受訪者
促使小左決定換房的另一個因素,是她對高層住宅前景的擔憂。高層電梯房住戶密集,小區的電梯、車庫等基礎設施逐漸老化,她認為,自己到那時可能還會面臨換房,“我怕將來房子賣不出去,砸在手裡。趁現在房價跌了,也算是不錯的換房契機。”
近些年,網路上流行起“高層住宅將淪為未來貧民窟”的說法。小左深有感觸,高層住宅難以保養,她曾居住的小區物業又極不負責,導致房屋面臨貶值風險。
事實上,高層住宅的衰落在國外早有先例。
比如美國著名的普魯特·艾格住宅區,這個由政府出資建設、為低收入居民提供住所的專案,是當時的高層住宅。然而,由於管理缺失、住戶素質參差不齊,建築物和設施遭到了肆意破壞。不到十年,這裡便淪為殘破不堪、犯罪率高的危險街區。1972年,普魯特·艾格住宅區在整治無果後被徹底拆除。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尹稚在接受《三聯生活週刊》採訪時指出,集中式大規模高層住宅在技術壽命到期時,將面臨電梯老化、管線老舊、跑冒滴漏等一系列問題,改造難度和代價極大。當維修無法解決問題時,拆除高層住宅也將成為一大難題。
從普魯特·艾格住宅區的案例可以看出,高層住宅的衰落往往源於管理的混亂和公共設施的損毀。因此,物業服務成為維護高層住宅的關鍵。良好的管理可以延長建築的使用壽命,反之,管理不到位則會導致住戶的生活質量逐漸下降。
張婷的房子位於重慶核心的兩江四岸區域,她認為,儘管一些樓盤質量差的高層住宅正在衰落,但她所在小區的樓盤質量較好,物業服務到位,因此她並不擔心未來可能的貶值問題。
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釋出了《關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專案管理 確保工程安全質量的通知》,提出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的建築,禁止建造5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在政策“限高”趨勢下,曾炙手可熱的高層住宅開始“見頂”了。
張婷購房後,重慶市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限制兩江四岸區域內的建築高度。這樣的限制使得她的房子成了稀缺資源,不僅沒有貶值,反而價格上漲。
張婷的房子所處地段很好,圖源受訪者
“拋開地段、容積率、樓盤品質不提,直接說‘高層淪為貧民窟’是站不住腳的。”夏夏表示,“高層住宅的未來價值應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她也有考慮近年賣房,因為房子所處地段較好,房價比購入時有上漲趨勢。
隨著年齡變化,人對房子的需求也在變化。小左感慨道,曾經,31層的開闊視野讓她覺得時尚且充滿吸引力,但現在,1樓的“老破大”卻成了更讓她安心的選擇。
一個明確的趨勢是,人們已不再盲目追求住宅的高度,舒適性、安全性和環境質量逐漸成為購房時更重要的考量。
如今,小左在家中抬眼望去,窗外不再是密集的城市高樓,而是一片鬱鬱蔥蔥的香樟和桂花樹。窗臺下,她精心照料的花卉散發著陣陣芳香,每天早晨推開窗,她都能感受到一份純粹的愉悅。而這一切不會再被打斷,她再也不需要等待遲遲不來的電梯,只需邁出雙腳,便能自由前往任何想去的地方。
有人說,小左從31樓搬到1樓,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但小左卻覺得,“這樣的生活,挺踏實的”。
小左現在位於1樓的家,圖源受訪者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十點人物誌(ID:sdrenwu),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絡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