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卡尼完勝當選加拿大自由黨魁!接棒特魯多成總理!承諾廢碳稅+中產減稅+報復美國關稅

+++
+++
加拿大自由黨今日正式選出新任黨魁。投票只進行了一輪,馬克·卡尼就以85.9%的壓倒性優勢當選。這位前加拿大央行和英格蘭銀行行長將在幾天內成為加拿大下一任總理。
本次黨魁選舉備受關注,不僅關乎自由黨的未來走向,也可能對加拿大政壇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這一結果在意料之中。
此前人們就普遍認為作為加拿大前央行行長的馬克·卡尼最有可能獲勝,因他在黨團和內閣支援率以及籌款方面都遠遠超過競爭對手。
他還成為保守黨領博勵志攻擊的焦點,這標誌著官方反對黨已經確定了他們預期的新對手。
此外,根據加拿大選舉局最新的財務資料,這位前央行行長籌集的資金比其他人多出近$300萬,捐贈者數量是其他人的近10倍。

在最終結果公佈前,特魯多進行了演講。

這是他作為自由黨領袖兼總理的最後一次演講,也標誌著他作為加拿大自由黨領袖近 12 年的任期結束。特魯多強調了該黨在過去十年中取得的成就,並展望了未來。“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感到無比自豪”,他在演講中這樣表示。

特魯多說:“我為我們過去 10 年為中產階級以及為加入中產階級而努力奮鬥的人們所做的一切感到無比自豪。”
特魯多告訴歡呼的人群“我們有責任確保加拿大繼續成為地球上最好的國家!”
“加拿大永遠不會加入美國!”91歲的加拿大前總理Jean Chrétien(讓·克雷蒂安)也在現場發言,他曾於1993年-2003年期間擔任加拿大總理。
他感謝特魯多的領導,並表示“加拿大沒有崩潰”——暗指保守黨領博勵志過去的評論,並表示儘管受到批評者的攻擊,但加拿大的人均債務在七國集團中最低——比美國低五倍多。
隨後,大會現場宣佈了選舉結果,現場1600名觀眾向卡尼致以熱烈的歡呼。

卡尼不是第一位未經選舉就宣誓就職的總理,1984年2月29日,時任加拿大總理皮埃爾·特魯多宣佈辭職。同年6月16日,當時沒有席位(即未經選舉)的約翰·特納在第二輪投票中擊敗讓·克雷蒂安,贏得了加拿大自由黨領袖的競選。
兩週後,6月30日,約翰·特納宣誓就任總理,接替老特魯多。
關於馬克.卡尼
現年59歲的馬克·卡尼曾先後擔任加拿大央行行長(2008-2013年)和英格蘭銀行行長(2013-2020年)。
(路透社)
卡尼來自西北地區的史密斯堡,但在阿爾伯塔長大。他先後就讀於美國名校哈佛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在紐約高盛公司開始了他的投資銀行家生涯,之後回到加拿大,擔任聯邦財政部高階職位。
在競選啟動儀式上的講話中,他談到了自己在經濟領域的經驗,回憶起自己曾處理過兩次重大經濟危機:一次是在加拿大,2008年經濟衰退期,另一次是在英國,協助度過了英國正經歷脫歐後的動盪時期。
卡尼將自己定位為中間派候選人,也同樣想和特魯多保持距離。他指責特魯多及其團隊常常忘記經濟,政府花費太多,而投資卻很少。
關於馬克·卡尼的承諾

新黨魁的當選意味著自由黨未來的政策方向可能有所調整,馬克·卡尼在競選期間承諾的核心政策包括:

碳稅:卡尼承諾,如果當選將廢除現行的消費者碳稅,取而代之以綠色激勵措施,鼓勵民眾選擇環保選項,例如購買節能汽車或改進房屋保溫措施。他表示,這些激勵措施的資金將由大型汙染企業承擔。 
美國關稅:在應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宣佈對加拿大商品加徵25%關稅的問題上,卡尼表示,如果需要報復性措施,他將考慮限制對美國的電力出口。 
經濟危機:卡尼強調,他將專注於重建加拿大經濟,使其更好地惠及普通加拿大人。他批評政府支出過多,但投資不足,表示將減少開支,提高公共部門效率。  
中產階級減稅:卡尼承諾為中產階級減稅,取消現行自由黨政府提高資本利得稅的政策。 
增加住房供應:卡尼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新住房建設速度翻倍,併為首次購房者提供重大支援,以緩解住房短缺問題。 
平衡預算:卡尼承諾在三年內實現聯邦運營預算的平衡,控制公共部門規模,減少政府開支,同時增加對基礎設施和科技的投資。 
國防支出:卡尼承諾在2030年底之前,將加拿大國內生產總值的2%用於國防,以滿足北約的目標。
投資淨零排放解決方案:卡尼強調,對淨零氣候解決方案的投資可以創造價值並獲得回報,倡導在政策中設定明確的目標和可信的承諾。

提前大選的可能

隨著自由黨的新黨魁選出,一個更大的問題接踵而來——是否會提前大選?

根據卡尼此前的表態,大選有可能提前,因為他認為自由黨需明確授權,以應對特朗普的經濟壓力。
前副總理希拉·科普斯也表示,新任自由黨領袖可能會在未來兩週內宣佈舉行選舉。
據瞭解,自由黨競選準備已完成 70%,競選資金充足,能迅速進入選戰模式。另一方面,保守黨資金實力也非常強,2024年籌款 $41.8M,預計將立即對自由黨新黨魁發起攻擊。
這一選擇也順應民意。益普索民意調查近日顯示,聯邦自由黨自2021年以來首次略微領先保守黨。這項由益普索(Ipsos)為《環球新聞》獨家進行的民意調查還顯示,大多數(86%)的加拿大人表示,他們希望立即舉行聯邦選舉,這樣加拿大就可以擁有一位擁有強大權力來應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總理和政府。
另一種可能性是自由黨繼續執政,維持少數政府。候選人之一古爾德認為應該如此,希望維持現有國會,避免選舉風險。這種情況下自由黨可能尋求與新民主黨(NDP)合作,透過財政援助方案贏得國會支援。
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保守黨、魁人黨計劃在議會復會後發起不信任投票,可能加速選舉程序。
選舉背景
此次選舉的背景可追溯至2025年1月6日,當時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因黨內不滿和支援率暴跌宣佈卸任,正式引發這場選舉。在黨內外壓力下,自由黨需要新的領導人來應對當前國內外挑戰。
自由黨在選舉前一度在民調中落後保守黨 20+個百分點,但隨著競選的展開,支援率有所回升。近期更曾扭轉了保守黨近2年的優勢,完成了逆轉領先。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新一輪貿易戰以及美加關係的惡化,使本次選舉不僅關乎國內政策,也成為對誰能最好地應對特朗普的考驗。
本次黨魁選舉採用排名投票制(Ranked Ballot),計算方式如下:
  • 343個選區,每個選區100分,總計34,300分
  • 獲勝者需獲得 17,151分才能當選。
  • 如果第一輪無人過半,得分最少者被淘汰,選民的第二選擇票數被重新分配,直到有人贏得多數。
自由黨表示,在登記參加本次選舉的近 40 萬名選民中,最終共獲得了 151,899 張選票。
最終參選的主要候選人包括:
  • 馬克·卡尼(Mark Carney)——前央行行長,被視為大熱門,獲得最多議員支援,主張自由黨需要獲得明確選舉授權,以應對特朗普帶來的經濟威脅。
  • 克里斯蒂婭·弗裡蘭(Chrystia Freeland)——前財政部長,強調自身現任議員身份,承諾立即召集各省領導人和工會合作,以更好地應對貿易戰。
  • 卡琳娜·古爾德(Karina Gould)——前國會事務部長,主張避免立即大選,希望透過少數政府繼續執政。
  • 弗蘭克·貝利斯(Frank Baylis)——蒙特利爾企業家,曾是國會議員,強調迅速權力交接以應對特朗普關稅。
在競選過程中可以發現,候選人們正逐漸與特魯多時代的部分政策拉開距離,如對碳稅和資本利得稅改革的態度轉變,目前他們更加關注住房危機和經濟可負擔性
特魯多預計將在3月17-18日左右完成權力交接,包括組建新內閣、任命政治顧問、進行安全審查等。
資訊來源: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livestory/liberal-leadership-race-event-underway-as-party-chooses-trudeaus-successor-9.6678061
https://www.cp24.com/news/canada/2025/03/09/results-are-in-mark-carney-wins-liberal-leadership-race-follow-for-live-updates/
重要通知!!
超級生活啟用新公眾號
不錯過任何加拿大精彩資訊
立即掃碼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