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Fall早申錄到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棕櫚學員Tom,是一個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
剛開始標化是申請中最弱的一環,經過3次失敗後,考出罕見的SAT滿分1600分;
-
行動力超強,帶領20個學生去鹽城做調研,參與的許多人都在今年收穫不錯的Offer;
-
ED1失利被拒後,反手拿到全美Top 6的Offer,看清美本錄取的關鍵……

配圖為棕櫚學員Tom
在Tom同學身上,你可以看到美本申請的“玄學”,但更難得的是,你會收穫穩紮穩打就能拿到理想錄取的踏實感。
優秀的孩子早晚會被看見,在此之前,要做的就是積蓄能量,靜靜等待。
{ 棕櫚學員美本錄取故事 Vol.94}
x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棕櫚學員檔案
錄取學校: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申請專業:環境研究
高中:上海某IB學校
IB:預估分41/42
託福:116
SAT:1600



棕櫚學員說
大家好,我是今年錄取到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上海棕櫚學員Tom。


在寫文書時,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你為什麼對環境感興趣?」
說實話,我一直沒能給出一個特別清晰的答案。我的興趣似乎是在閱讀了一些書籍、聆聽了幾場演講之後,逐漸萌生的。我喜歡探索新事物,享受應對不同挑戰的過程,也熱衷於將想法付諸實踐。
或許正是這些特質,讓我在高一時就決定投身環境領域。因為它充滿了未知的探索,也直面著許多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不過我的學習並不算一帆風順,初中時從體制內轉到國際高中的報復性擺爛,導致我許多學科的老本都吃完了,我也經常被告知標化將是申請中最弱的一環。但對經濟與環境的興趣讓我意識到,我需要更好的教育、平臺和資源,才能真正在所熱愛的領域產生影響。
所以我決定在高中拼了命地學,終於在十年級擠入了年級前15%。即便如此,語文上的短板導致我並沒有拿到完美到預估分。
幸運的是,在經歷了三次失敗後,我出乎意料地考出了1600分的SAT成績。


現在想想,我很感謝自己在每一次不滿意的出分後,倔強地決定與SAT死磕到底。這給了我充足的標化基礎和信心,讓我有勇氣去申請喜歡的大學。
也十分感謝父母對待我申請的態度,他們對我的預期就是“只要自己滿意,去哪裡上學都好”。
所以無論是專業、擇校、活動還是申請材料,他們都幾乎沒有任何干預。還會在我需要幫助時,積極參與活動策劃,協助我實現了許多非常有挑戰的目標。這些無疑給了我自由探索真心所熱愛的底氣,讓我很早就意識到,人生的軌跡取決於我的個人努力。


由於初中就開始自學經濟,我時常在教材中刷到芝加哥大學的學派、理論和教授。慢慢的,我發現自己十分嚮往芝大的科研氛圍和對學術的思考,於是決定在ED1階段申請。
正如我在芝大文書中的那樣——“UChicago is more than just an institution; it is a set of values – curiosity, academic excellence, and persistence – which guide me both inside the classroom and out”——它很大程度上激勵了我對科研的興趣。
但很不幸,在花了一個多月的構思寫作之後,我被芝加哥大學脆拒了。
除了感到心灰意冷之外,我也開始反思自己與芝加哥不匹配的點:也許相比於芝加哥更加理論的探討,我更適合學術與行動均衡,科研與創業共存的學校。
於是,在棕櫚導師的建議下,我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作為ED2的選擇,並針對該校的特點和專業方向進一步調整了我的申請材料,最終順利獲得錄取。
這個過程中我逐漸釋懷ED1的失敗,親身體驗到美本錄取的關鍵在於“fit”,也就是學生與學校的匹配程度。
剛開始瞭解美本申請時,我和父母印象最深的是一張金字塔圖,從上到下列出了不同水平的標化和GPA對應的學校層次。

確實,低分高錄並不常見,成績是美本申請中的重要因素。但包括我和身邊的同學在內,很多人會把同一梯次的大學混為一談,覺得只要成績達標,就能申請對應排名的學校。
然而,每所美國大學的個性都非常鮮明,都有自己獨特的學術氛圍、生活環境和優勢專業。如果忽略這些特點,不但很難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校,也很難在文書中針對性地展現自己的特質。
因此,我經常會透過文書題目倒推揣摩學校的persona和他們學生群體的共性,比如:
芝大喜歡學術創造力強、有鮮明觀點和個性的學生;JHU更青睞對科研感興趣、注重實踐的學生;賓大欣賞有宏大理想、敢於行動的人;康奈爾則看重學術與社群參與的平衡。
當然,每個申請者對學校的印象可能不同,但這些觀察確實有在申請中很好的幫助我體現與學校的“fit”。


「你的科研不夠深入」
這是我的教授母親經常吐槽我研究的一句話。
但我認為高中生做科研,一定是層層遞進的。記得我第一篇學術寫作探討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環境汙染的取捨,是一個非常基礎的理論研究。當時讀著文章結尾空洞的policy recommendation,叮的一聲,我突然意識到,這些內容對於解決實際問題似乎毫無幫助。
但正是從這個最基礎的探討開始,埋下了種子,我一步步細化深入自己的研究興趣,想辦法將想法落地,寫出了真正屬於自己且有一定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文章。
對我個人來說,我希望透過研究,在環境經濟、氣候等領域產生獨特、有應用價值,可以改變生活的成果。
這個目標對高中生來說有些overcommitment,但這個理念一直引導著我不斷深究,並促使我開展了兩條科研線——
-
能源經濟(energy economics)
在為學校課程作業寫論文時,我認識到能源是解決氣候問題的一大關鍵,而我希望可以在這錯綜複雜的現有研究中找到一小塊空缺。
終於,在與一位教授交流時,他提到:當今(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但由於過時的電網基礎設施和可再生能源的不確定性,很大部分的新能源發電無法接入到電力市場,造成了閒置生產力的浪費和更多的汙染。
於是,我嘗試論證分散式發電和儲存設施如何可以減少電網主傳輸線路的負荷並適應不確定的發電量,最終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透過數學建模和經濟理論分析,我得到了初步的成果,並得到一位教授的認可,不僅為我提供推薦信,更是給我提供了許多資料,指導我繼續這個研究。
-
環境正義(environmental justice)
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你不能跟處於貧困地區的人說,因為一些發達國家過度汙染了環境,他們將沒法使用洗衣機和電力。
於是,為了真切感受環境保護與鄉村發展的相互作用,我參觀了許多中國的鄉村。
尤其是10升11年級的暑假我踩點去了江蘇鹽城的一些村落,在那裡,我看到因為設立自然保護區而被迫放棄捕魚為生的村民們,對未來發展和漁村文化傳承的發愁。
於是,我透過與棕櫚合作,在11年級的聖誕節帶領20個學生到了鹽城,透過採訪當地居民和行政人員,並組織討論會,真切體會環境政策的現實影響。最後,許多人都透過這次實地調研收穫了科研的一手資料,並在申請季收到了不錯的Offer。
另外,透過棕櫚的教授科研專案,我成功認識了一位康奈爾大學可持續發展系的教授,和他闡述了我希望探索如何從公共政策層面制定更加公平的環境政策。在他的建議下,我把關注點從政策本身放到“治理體系”(Governance)的概念上,透過改變公共政策的制定環境和流程使得環境正義問題被考慮在內。
最終,我構建了一個定性分析框架,衡量不同治理體系的適應能力(Adaptive Capacity)及其如何平衡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需求。

■鹽城實地調研配圖,學生提供
正是這兩段科研經歷,讓我最終選擇了JHU的環境研究專業(Environmental Studies)。作為環境科學的姊妹專業,它更加側重自然系統與社會的關係,使得我未來能將兩條科研興趣繼續延續下去。
而縱觀整個高中階段,我唯一的驅動力就是對經濟與環境的熱愛和對學術的追求,而不是迫於外部壓力。
得益於此,我才有不斷與申請“硬剛”的持續動力和對自己清晰的認知!

■Tom推薦書單pdf,文末領取


回顧這三年,棕櫚給予了我無數的幫助和指導,但最讓我感激的是,他們在完全尊重我個人選擇的同時,又深度參與了我的申請過程,從校內成績、標化考試到活動規劃,都給予了細緻的監督和輔導。
比如,每當我提出一些看似“畫大餅”的科研構思時,棕櫚導師總是耐心地與我討論,不僅沒有否定我的想法,反而費盡心思幫我匹配合適的指導老師,給了我極高的自由度。




文書寫作方面,棕櫚導師們的幫助更是不可或缺。我光是主文書就修改了十多稿,導師們不僅幫我收集多方意見,甚至多次重構內容,最終成功將我的個人興趣和學術成就準確、生動、清晰地呈現出來。
我也非常欽佩棕櫚導師的專業知識,尤其是在選校階段,她們總能根據我的興趣和背景匹配到最適合的專案。像是ED2階段,我的導師強烈建議我申請JHU,並針對性調整了我的申請材料,這才有了最終的錄取。
此外,棕櫚的資源和對學生的支援度讓我印象深刻。
當我提出組織學生去鹽城實地調研的想法時,導師立刻幫我聯絡了棕櫚的市場部老師,在宣傳、招募、活動策劃和後勤上提供了關鍵的支援。更感動的是,導師們還抽出時間陪同我們前往鹽城,盡全力確保活動順利進行。這種全方位的支援,讓我感受到棕櫚對學生成長的真正重視。

■鹽城實地調研,學生提供


進入申請季後,我常常感慨——這一刻終於來了。以前我只是坐在電腦前瀏覽學長學姐申請戰績的觀眾,現在終於輪到成為主角。
但開始準備時,我意識到許多活動和專案其實可以做得更多、更好,不過申請就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過程,我只能一遍一遍跟自己說——盡人事,聽天命。
作為“過來人”,我有幾個心得體會分享給學弟學妹們。
1,校內成績和標化真的很重要!
只有當你的“硬體”達到一定水平後,美本招生官才會認真考慮你的其它申請材料。如今美本競爭越來越激烈,低分高錄已經成為“都市傳說”,甚至高分低錄都開始變得常見。我建議大家能力所及時儘早解決標化問題,這樣學業繁忙時有更多自由支配時間。
2,不要跟風做活動。
要先確立自己的目標,認識到自己的需求,再針對性的參與或者組織活動。不用過多的在策劃活動的初期就考慮獨特性和深度——只要你的活動是貼合自己的,從內心愛好出發的,那麼就是最適合你的。
同時我也建議自己多嘗試發起一些活動,承擔一些Leadership role,這在寫文書時可以有更多的感觸和素材。
3,用文書打好手中的牌。
寫文書時,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利用手中有限的“牌”,根據不同學校的招生偏好和題目,有針對性地展示自己的成就與願景,打出一手好牌,最有效的在招生官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我建議動筆前一要想清楚,這個問題到底想了解你的什麼?寫作過程中,則需要平衡情感、細節和總結昇華,同時不停的問自己,我的文書會讓招生官覺得難忘嗎?
4,一定一定要追尋自己喜歡的領域!
有熱情才能在持續的學習中堅持下去,才可以在活動中發展出個人特色,才有足夠的底氣傾盡全力勇敢衝刺心怡的大學。當我們足夠享受這個過程,美本申請的成功與否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最後,好的心態是申請季的基礎。當你焦慮或感到絕望的時候,無論是朋友、家人、導師或心理諮詢師,都可以勇敢張口尋求幫助。加油!


棕櫚導師說
9升10的暑假剛接觸Tom的時候,我就感覺他是一個成熟、靠譜且非常有自己想法的學生。
最開始我們確實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維持學校GPA和探索學術興趣上,但無論佈置什麼任務,Tom都會積極完成和給到非常正向的反饋,靠譜的品質和領導力逐漸展現出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件事情。
第一,10升11的暑假,Tom參加了某夏校,並且Tom的小組提出了非常好的商業想法。但期間Tom不幸感染新冠,按照學校政策,他需要隔離且立刻離開校園。
我和家長在大洋彼岸聽到訊息時慌的不行,但Tom非常理智和冷靜的一次次寫郵件向專案方爭取自己的權利。這次經歷後續也成為了很好的活動靈感和文書思路。
第二,Tom暑假去鹽城進行了田野調查,過程中發現當地的環境保護政策對民生有一定影響,提出是否可以帶領更多的同學一起研究。棕櫚給Tom看了一些過往組織的實踐活動資料,沒想到他非常快就給到一個詳盡的Workshop proposal。
棕櫚自然是全力支援,安排跟隊老師,食宿流程,計算成本,宣傳招生等,最終成功在聖誕節帶著孩子們進行了現場調研,完成了幫助當地漁民彌補失業收入的商業計劃書。
打個小廣告,參加棕櫚鹽城專案的學生錄取結果非常好,目前1個錄到JHU,2個錄到西北,1個錄到芝大。

申請過程中Tom也是十分配合,在我們近乎“變態”的要求下,一遍一遍的修改文書,不斷完善故事和科研思路的描述,從未有過倦怠的情緒。
優秀的成績,成熟的認知,突出領導力和對專業的真摯熱愛之下,拿到理想的錄取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過,ED1碰壁的時候不免有焦慮(今年chicago的錄取策略太跳脫了),但我是這樣來安慰學生和家長的:“我做了10年的申請,見過無數學生的材料,可以很自信的說Tom到底是否優秀,現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後面的結果。”
在這裡也對ED沒下車的孩子們說,不要焦慮,你們的好運氣還在後面呢!
感謝Tom同學和棕櫚導師的走心分享。
如果你也想成為棕櫚的種子計劃學員,量身定製個性化規劃和申請方案,歡迎新增Amanda老師,回覆“種子計劃”進行一對一諮詢!

—文末福利—
Tom同學推薦書單無門檻領取

{ 更多棕櫚學員的申請故事}



* 棕櫚大道所有原創文章須授權才能轉載,嚴禁未經授權的轉載、搬運,一經發現違者必究。也煩請廣大家長幫助我們監督和維權,凡告知有效資訊即可獲得留學禮包一份,感謝大家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