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標化焦慮」的中國學生,SAT1500+不敢申美本

現在,託福沒有110分,SAT成績沒有1500分以上,AP考試沒有超過6門的高分,很多學生在衝刺Top10和藤校時,都會感到自己“底氣不足”。
作者:Ava;本文來源:公眾號“Letsight”(ID:letsight530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近幾年,不僅通貨膨脹,標化分數也在膨脹。
隨著美國大學陸續恢復標化,留美申請提交標化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儘管一些大學依然實行標化可選政策,提交標化成績的比例只增不減。
也正因如此,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陷入了一種“標化焦慮”,而且這種焦慮逐漸低齡化,就連初中生就已經把雅思捲到8分。
圖源:小紅書
注:雖然“標化”主要指的是被譽為美國高考的SAT、ACT這樣的標準化考試,但本文把託福、雅思等語言測試、AP等國際課程也納入討論範疇。
一、標化成績水漲船高
近日,U.S.News釋出了2023fall “SAT錄取分數最高”的32所大學榜單。
資料顯示,這32所大學的新生SAT平均分普遍在1490-1550分之間,相較於2022fall明顯上漲。
比如,2022fall排名第一的是芝加哥大學,SAT 均分1545分;2023fall的“分控捲王”由MIT、杜克、JHU共同奪得,分數為1550分。
另外,普林斯頓、斯坦福、耶魯、賓夕法尼亞、布朗、達特茅斯、卡耐基梅隆、聖路易斯華盛頓,從2022fall的1517-1528分,漲至2023fall的1540分。
從24fall各大學公佈的新生畫像中可以看出,標化分數持續飆升。
上一申請季MIT錄取學生的SAT中位數為1520-1580,ACT中位數為35-36。其中排名前25%的學生幾乎全部獲得了滿分。
24fall耶魯大學依然實行標化可選,但超過76%的受訪新生選擇提交考試成績。提交分數的學生的SAT分數中位數為1550,而ACT分數中位數為35。
另外還有AP,作為美本申請的重要學術證明,近年來學生選擇的考試門數也越卷越多。
普林斯頓大學校報The Daily Princetonian曾對Class of 2027的部分新生進行一個調查,在AP課程數量上:
8.8%的新生選了15門及以上的AP課程,
10.5%的新生選了13-14門AP課程;
13.8%的學生選了11-12門AP課程,
16.1%的學生選了7-10門AP課程。
總的來說,將近一半的普林斯頓大學新生學習了10門以上的AP課程。
對比2026屆新生AP選課的情況,78.5%的新生參加了AP課程,這些新生中有近70%的人考了超過5門AP,接近1/4的學生甚至考了10門以上AP。
由此可見,無論是SAT、ACT分數,還是AP的考試數量,美本申請能夠卷的考試基本上都捲了起來。
二、標化成績可以預測成功?
名校推崇SAT高分,不僅僅是為了招生,背後另有原因。
年初《紐約時報》釋出了一篇名為《The Misguided War on the SAT》的文章,其中提到,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和大學招生官認為,標化考試的取消可能是個錯誤。
不少藤校校長和招生負責人都表示,標化成績是學生學術能力的直接反映。
雖然GPA也是衡量學生學術表現的重要標準,但近年來,由於國際學生數量增加,GPA出現了“膨脹”的趨勢,這意味著不同學校之間的GPA水平可能並不具有可比性。
因此,標化成績比GPA更能真實地體現學生的學術能力,也更能準確預測學生在大學階段的表現。
美國社會人口資料平臺曾進行過一項涉及八所常春藤高校的研究。
結果表明,標化成績不僅能預測學生在大學階段是否能取得好成績,還能預測他們是否能進入頂尖研究生院,甚至影響畢業後是否能被理想公司錄用。
而如果用GPA來預測這些因素,準確性則較低。
達特茅斯學院今年1月也釋出了一項研究,指出學生在大學階段的成績與高中階段的GPA關聯度並不大,因為大部分高中生GPA都能輕鬆拿到“A”。
而相較之下,標化成績與大學成績的相關性更高。
調查顯示,那些沒有提交標化成績或標化成績較低的學生,通常在大學階段很難取得高分。
對於頂尖名校來說,無論是處於招生的公平性考試,還是保證學生未來的成功成材率,標化考試都是一個重要的篩選途徑。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大學開始恢復標化提交政策,原本標化可選時代鬆一口氣的家長和孩子又再次緊張了起來。
三、標化焦慮症
五年前,當新SAT剛剛推出時,1500分被認為是一個絕對的高分。
如果學生拿到1500分的SAT成績,只要其他部分沒有明顯失誤,他幾乎可以進入美國Top 20,或者至少進入Top 30的大學。
隨著近年來,大家對新SAT考試的瞭解深入和學生整體水平的提升,1500分已經不再是稀有的高分,而成為了“標配”。
根據我們的觀察,申請藤校的中國學生中,大多數人的SAT成績都在1550分以上。
而那些SAT成績在1500分左右的學生,往往只能進入美本排名35-50名的學校,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Top 30。
這種現象正是分數膨脹帶來的後果。例如,紐約大學從2019年的SAT中位數1480分漲到了1540分。
現在,託福沒有110分,SAT成績沒有1500分以上,AP考試沒有超過6門的高分,很多學生在衝刺Top10和藤校時,都會感到自己“底氣不足”。
有些學生和家長對高分產生了“依賴”,他們認為:“SAT拿到1570分還不行,得考到1580分以上;分數越高越好”。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學生和家長因為周圍的壓力而陷入“高分焦慮”,甚至出現了“孩子考了1500+,還被親戚嘲笑”的情況。
圖源:小紅書
託福備考從七年級就開始卷,考出了110分還不夠,還要爭取到117分。
這一股“卷標化”的風潮甚至影響到了國際學校。
最近,上海平和學校的一份家長會PPT截圖引發了廣泛討論,內容顯示該校設定了高一上學期的標化目標為託福100-105分,高一下學期為105-110分,同時開始備考SAT;
高二上學期的目標是SAT 1450,高二下學期要求達到1500+,託福110+,且各科小分不低於25分…
圖源:小紅書
雖然是學校給學生的標化考試規劃建議,但是卻被很多家長解讀為進入高一就需要考出託福100-105分。
圖源:小紅書
尤其在一些培訓機構和留學機構的影響下,這種低齡卷標化的焦慮情緒越來越嚴重。
四、標化高分不是萬能
儘管近年來我們不斷感受到“沒有標化高分就不行”的壓力,但也經常看到高分學生被名校拒絕的案例。
去年有一則非常轟動的新聞,一名SAT1590分的亞裔學生,其中數學部分取得到滿分,高中時4.65的平均成績。
他申請了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6所頂尖名校,最後紛紛被拒。
當時,公眾對拒絕原因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平權法案》對亞裔學生錄取的影響。
但實際上,對於中國學生申請美國本科的情況來說,高分學霸被名校拒絕並非個別現象。
《紐約時報》曾刊登過一篇文章《Princeton University admissions officers once wrote Asian applicants had 'very familiar profiles'》,文章提到,藤校的招生官直言,亞裔學生的申請材料常常“似曾相識”。
例如,很多目標是Top 30或藤校的學生,通常都有“GPA 3.9+、SAT 1500+”的硬性指標,以及類似的科研或競賽經歷。
這導致了他們在申請中面臨激烈的競爭和“同質化”的問題。
美國大多數大學採用的是Holistic Review方法,意味著招生官不僅僅看單一的學術成績,而是會綜合考量申請者的整體表現。
但是相對於活動、文書等其他看不見摸不著的標準,實打實的標化成績讓家長和孩子感到充分的安全感,這其實就是用“小鎮做題家”思維去申美本。
如今美國大學越來越傾向於招收那些能夠展現出綜合能力的學生,即使一些學生標化成績不是最出色,但他們的經歷、文書等別具一格,那麼更受青睞。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申請人的SAT成績很高,但高中GPA表現平平,或者在學校的學術背景和挑戰性課程上沒有突出表現。
那麼招生官可能會認為高分SAT並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術能力,甚至可能認為是“刷分”或者造假的結果。
雖然標化高分是進入美國頂尖大學的一項重要參考,但它絕不是萬能的。
美國大學看重的並不僅僅是學生的學術能力,還包括課外活動、個人品質、社會責任感等多方面的素質。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美本申請環境下,全面發展、獨特的個人經歷和多樣化的能力才是獲得錄取的關鍵。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熱文推薦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新增好友, 申請加入
  • 出國留學導師微訊號:guanjia333
  • 學齡前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2
  • 小學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23
  • 初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31
  • 高中群管家微訊號:guanjia00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