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圖片報名,抓住風口(iOS使用者請用電腦端開啟小程式)
本期要點:中美科技戰,我們可以從矽谷看到些什麼?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裡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一轉眼,春節長假就結束了,相信你也已經充滿了電,重新投入到了緊張而充實的工作中了。今天我就繼續和你分享我在矽谷的所見所聞所想,希望能為你蛇年的計劃提供一些幫助。

最近,我們有機會參訪了矽谷的重要孵化器之一,Plug and Play Tech Center(Plug&Play)。
不過,與他們高管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了一個不太好的情況:由於近年來中美關係逐步走入低谷,所以雖然Plug&Play接待了很多中國企業家和投資人,但它與中國市場和企業的關係已經漸行漸遠。
儘管如此,我還是想和你聊聊Plug&Play,因為深入瞭解它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創新模式,或許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科技產業的整個創新生態。
Plug&Play成立於2006年,與前兩天我曾介紹的矽谷另一個知名孵化器Beta University有著顯著的不同。
作為全球最大的早期投資與創新生態平臺之一,Plug&Play將世界500強企業、初創企業和創新者緊密地連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創新網路。
目前,Plug&Play已與全球超過550家大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其中400多家為全球500強企業。這些企業每年支付30萬到50萬美元不等的年費,加入Plug&Play的創新生態平臺,以獲取行業趨勢洞察、初創企業資源對接及定製化加速器服務。
僅透過收年費,Plug&Play每年就能獲得1.6億美元的收入。這些錢,一方面用於Plug&Play全球50多個創新中心的運營,另一方面還用於孵化小公司和創新專案。
我們認為,這種商業模式聽起來很簡單,但背後卻蘊含著深刻的創新邏輯。
要知道,當大企業支付了年費後,就相當於買了一張門票,進入了一個全球創新的舞臺。Plug&Play平臺上長期駐紮著上萬家初創企業及數百家投資機構,形成了一個跨行業、跨地域的創新網路。
大企業可以在Plug&Play平臺上釋出自己的需求,而Plug&Play則會透過“需求釋出—技術篩選—資源對接—生態孵化”四個步驟,根據企業的需求,從自身的創新者網路中篩選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再透過競賽和對接,促成雙方的合作。據統計,Plug&Play所孵化的初創企業中,約有30%最終進入了與大企業的合作階段。
例如沃爾沃在Plug&Play哥德堡創新中心提出需求後,全球就有20家相關初創企業進行了對接。再如戴姆勒曾透過Plug&Play釋出了汽車視覺系統的需求,商湯科技最終獲得了訂單。而商湯科技隨後順利完成了B+輪融資,成為了AI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Plug&Play在全球的服務並不簡單複製矽谷模式,而是會基於區域產業特點進行本土化調整。在北美市場,他們會以先進製造與醫療科技為重點,在歐洲他們則側重於工業技術。此外,他們還推出了“創新生態研究院”與“行業白皮書”專案,為大企業提供戰略諮詢,讓他們充分了解各區域科技創新的發展情況。

在走訪Plug&Play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裡有很多來自500強企業的員工。他們當然不是來找工作的,而是長期駐紮在Plug&Play,以便搜尋那些與自家公司研發思路以及需求相契合的創新公司,並與這些企業進行深入交流,瞭解他們的技術和產品,尋找合作的可能性。這種頻繁且持續的溝通,不僅讓500強企業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創新技術,也讓初創企業瞭解到了產業的實際需求,有了與大企業合作的機會,實現了雙贏。
對於大公司來說,靠自身保持持續的創新,一直是個難題。但透過類似Plug&Play這樣的模式,依靠對體外創新的跟蹤、合作和消化,大公司完全有能力解決持續創新問題。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倡導的積木式創新的一個鮮活的例項。
從Plug&Play身上,我們還進一步驗證了另一個重要的趨勢:企業風險投資(CVC)正在崛起。與傳統的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不同,企業風險投資更加標準化、系統化,目的性更強,並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緊密結合。
透過企業風險投資,大公司能夠更加精準地獲取到與自己業務相關的創新技術,推動企業的持續創新。而初創企業將自身的業務與大公司的需求進行匹配,也更有利於初創企業儘早實現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更快地實現收入,在真實的市場中最佳化迭代自身的技術和業務模式。當然,在這個過程中,Plug&Play自身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更重要的是,Plug&Play的這種創新模式其實在全球都具有普適性。儘管因為地緣政治與行業阻力,Plug&Play可能將逐漸遠離中國市場,但這種模式值得學習借鑑。
畢竟Plug&Play本身就曾幫助過很多中國初創企業渡過了起步階段。除了剛才提到的商湯科技,2019年Plug&Play武漢創新中心還聯合東風集團,孵化出了自動駕駛企業AutoX,後者已成為全球領先的無人駕駛技術服務商之一。

我覺得,關鍵在於,要認識到創新也需要“端到端”,需要體外協作,切忌閉門造車。新的點子或黑科技變成最終的服務或產品,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因此,創新不是靠幾個牛人或者牛企業家就能實現,而是需要系統化、機制化的支援。Plug&Play告訴我們,透過創新機制,為大企業和初創企業搭建橋樑,推動雙方的深入合作和共同發展,才能有效整合資源,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
只要走出去,你就能發現很多有用的東西。所以,告訴你一個好訊息,前哨AI矽谷行已經開始招募了,我們將一起到矽谷看高科技企業,跟前沿創業者溝通交流,一起讀懂科技革命的規律,發掘屬於未來的機會,先人一步、看清未來!如果你感興趣,請點選連結報名吧!報名即將截止|王煜全帶隊,直擊矽谷AI革命前沿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更多詳細的產業分析和底層邏輯,我會在科技特訓營裡分享,歡迎關注全球風口微訊號,報名加入。
王煜全要聞評論,我們明天見。
推薦閱讀:
【科技特訓營】看懂科技產業,離不開長期觀察。線上書院模式,與王老師深度連結!為未來五年做好準備,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長按圖片掃碼報名,先人一步,看清未來


↓¥399,掌握王煜全AI產業預測精華(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點選加入,學會用AI為你工作(iOS使用者請在電腦端開啟)
此外,我們還為您準備了一份清單
“全球AI獨角獸TOP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