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果然爛尾了

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作者:晏凌羊
來源:晏凌羊(ID:qiushan08)
01
之前一直有網友讓我談談《玫瑰的故事》,那就談談吧。

《玫瑰的故事》告訴我,美成劉亦菲這樣,人生會比普通人豐富很多啊。

我們這些普通人,很難想象到美貌能給人帶來多大的機會和福利。

人們去到一個花園裡,永遠只在欣賞花朵的美麗,卻不知道花兒能那麼美,都是綠葉襯托出來的。
人類社會也是一個巨型花園。有的人做根系,有的人做枝丫,有的人做綠葉,有的人做花朵……

玫瑰的四段感情,代表了人生中四種遺憾。
第一段,純荷爾蒙支配的初戀,但迫於現實或者太年輕氣盛,遺憾分開。那時候,大家都覺得來日方長,總覺得往後的人生路上還有更好的玫瑰等著自己去採摘。

第二段,是餡餅,也是陷阱。對方在你最需要愛和關心的時候出現,你出於感動或是現實跟對方在一起,為三餐四季、柴米油鹽奔波、吵架,但對方可能根本不是你的良人,給你一身的、滿心的傷。

第三段,是靈魂伴侶,但往往這種愛戀無法長久,曇花一現。如果傅家明活得久一點,時日久了,也只是白米飯粒,不再是白月光。
第四段,原著中玫瑰是嫁給了一個大自己二十幾歲的老頭,電視劇可能覺得這種價值導向不大正確,不夠“大女主”,改成了與“年下男”在一起,寓意玫瑰已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但不管是嫁給老頭還是小鮮肉,時日久了,可能也會出各式各樣的問題。
女性劇終於不再是一個女人圍著一個或幾個男人轉的了,而是幾個男人都是給女性練愛來用的。
仔細想想,如果我們能用“我本位”的思維來考慮問題,那麼,我們邂逅過的每一個男人,不也只是我們的一個人生驛站?
他們陪伴我們走過一程,最終這條路上陪著我們的,永遠只是我們自己。
02
怎麼講呢?我覺得《玫瑰的故事》“本土化”改編得很符合現在的短劇風……
生孩子不讓打麻藥、婆婆嫌兒媳花自己的錢買鮮花、丈夫嫌自己老婆做指甲、小時候被繼父性侵過所以怕浴缸、樊勝美式被原生家庭吸血等等這種很本土化的劇情都出來了,好端端的女性群像也立不住了。
雖然我不明白為啥國產劇一定要往狗血裡編,是因為不這麼編就沒有收視率?觀眾就喜歡看這種?
當然,不得不說,《玫瑰的故事》改編得……..還是讓我這種普女都有代入感。

比如說,同樣是從一段讓我精疲力盡的感情中走出來,遇到很會哄人的前夫,想安定下來,就結婚了,忘記了“肚子餓的時候不要去逛超市,因為你會買入一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的訓言,結局自然是不會太好的。
比如,丈夫跟婆婆在自己面前說自己完全聽不懂的方言那一段,也很真實。

我爸媽、我,知道弟媳聽不懂我們老家的方言,因此,只要弟媳在,我們都會全體自覺說普通話,但前夫家不是這樣的……..

我曾經吐槽過這個問題,被某廣州本地博主噴,說我不能入鄉隨俗,居然要求老人家說普通話。
以前我一度很在意這些,想掰扯明白…..現在覺得,算了吧,拉倒吧,一切都不過是一場遊戲。合則聚,不合則散,沒力氣跟別人生氣,愛咋咋吧。

還有,玫瑰不能忍受莊國棟給她安排在法國的未來,不能忍受方協文控制她穿衣、打扮、買花還越俎代庖幫她辭職……

她的本意只是“我自己的人生,我要自己做主”而已,但我們的社會很容易把這類女性定義為強勢。
是的,別人控制你,他們不說別人強勢。

你想做自己的主,並且反抗控制你的人,你就是強勢。我上段婚姻裡,得到的最多的評價就是這個。

以前我覺得強勢是個不好的詞,但現在覺得,如果“我的生活只能由我做主”就叫強勢,那我還就強勢到底了。

03
我為國產劇不敢冒犯觀眾這點,感到有點悲哀。
亦舒的小說《玫瑰的故事》裡,有這樣一個情節:黃振華得知蘇更生結過一次婚後,說“我會原諒你”。
我們來看看蘇更生是怎麼說的:
“我有什麼事要你原諒的?我有什麼對你不起,要你原諒?每個人都有過去,這過去也是我的一部分,如果你覺得不滿——太不幸了,你大可以另覓淑女,可是我為什麼要你原諒我?你的思想混亂得很——女朋友不是處女身,要經過你偉大的諒解才能繼續做人,女朋友結過婚,也得讓你開庭審判過——你以為你是誰?你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龐大了!”
但是,為了維持佟大為作為好男人的形象,電視劇貌似把這段臺詞刪掉了?
《玫瑰的故事》,我覺得也是爛尾了。

為了製造“所有人都愛著女主角”這樣的瑪麗蘇劇情,強行安排了各種“小團圓”,彷彿不這樣安排,就會招致演員、劇方捱罵似的。
現實生活中,你見哪個莊國棟會在失去他的玫瑰後,幡然醒悟、緬懷終身的?

絕大多數莊國棟都會在事業有成之後,找了另一朵更漂亮的玫瑰,怎麼可能會再來追求離異帶娃的前女友?
你見過哪個方協文,能在離婚後改邪歸正,突然變成絕世好爸爸、好前夫的?

你又見過哪個離婚後變成大老闆的方協文,面對女下屬的追求不為所動的?他們早就跟女下屬生出好幾個兒子,滿足自己媽媽重男輕女的心願了好吧。
你又見過哪個周士輝,對一個美女的單相思,能持續那麼久的?越猥瑣的男人越不可能,他們搞不好還會去嫖娼。
這種為了安撫觀眾、追求大團圓,而親自打破好不容易給人物立起來的人設、性格、行事邏輯,讓所有的情節都變得不合理的電視劇,好像越來越多了。

04
怎麼講呢?《玫瑰的故事》還是給了我一點感慨的。
一個女人真正的成長,往往是隨青春逝去而開始的。

當你沒法再靠年少、青春獲利(獲得寵愛),就是一個普通人了。你像是電影《封神1》裡發落凡間、失去神力的姜子牙,要在滾滾紅塵中煅燒自己了。
沒有人在乎你會否受傷、是喜是悲,你徹徹底底地站在了一個真實而殘酷的世界裡。
孤零零的,決絕的。

做對了,選對了,世界會獎勵你。

做錯了、選錯了,自己承擔後果。

而在這個時候,你會深切地明白,什麼是自愛。

真正的“自愛”,不是用更好更貴的物質享受去犒勞自己,不是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擁有如何優渥生活,而是熱烈地、“隨心所欲不越矩”地活著。

即———
我要去實現我想要實現的夢想。

我要去追求我想要的生活。

我要和我愛的人在一起。

我要離開所有我討厭的人。

我想愛就愛,想恨就恨,想怎麼做就怎麼去幹。
最重要的,我可以完全為這些決定買單,失敗了也沒關係。

世界只是一個巨大的遊樂場,身邊的人都全部只是我的玩伴。我不抗拒與他們相聚,也無懼和他們分離。
而我,是我自己,永遠的阿修羅。

-END-
作者簡介:晏凌羊,80後,2001年雲南省高考某市文科狀元,在廣州生活的單親媽媽,從體制內離職創業的小白。著有情感暢銷書《願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將來》《願你有徵途,也有退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qiushan08,如需轉載、授權請與作者本人聯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