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1塊錢退學的她,在24歲喝下農藥自殺|人間

她積年累月地穿著姐姐們的破衣爛鞋,揹著一捆比她還高的豬草艱難地行走在山坡上,遠遠望去,像是一捆蠕動著的豬草,豬草下面是她被壓彎的稚嫩身軀。
配圖 | 《暖春》劇照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場賭博,而你在開局就不幸拿到了一手爛牌,你會負氣離開賭桌,還是灰心配合著別人直到散場,或者是用盡全力反敗為勝?
有人用一生回答了這個問題,她叫張雪梅。
童年
1972年,張雪梅出生在華北地區一個小縣城農村的多子女家庭,她是父親第二個老婆生下的第三個女兒,家裡的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中,最無足輕重的那個。
父母於她無愛護,家裡資源短缺,嚴格遵守著將女孩排除在外的分配規則;兄弟姐妹於她無幫扶,不是一個母親所生的他們,感情淡漠。
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裡出生、長大,張雪梅的童年毫無幸福可言。
她所在的可以稱之為家嗎?
一個牢籠罷了,在這個牢籠裡,張雪梅不能有思想,否則她將看到她父母怎樣剝削、蠶食她的一生;張雪梅不能有知識,否則這個牢籠將捆不住她這個最廉價順從的勞動力。
十歲時,當張雪梅還沉浸在讀書改變命運的美夢中時,因為嫌一塊錢的學費貴,父母把聰穎好學的她從學校生拉硬拽回來,畢竟“女孩子將來是要嫁人的,書讀的再好也是別人家的”,張雪梅炙熱的夢就這樣被冷酷的現實擊碎了。
哪怕風雨中走過半生,每憶及此事,張雪梅還是會心酸落淚。
一塊錢,竟然就這樣草率地決定了她未來的命運,更讓張雪梅心寒的是,多年後父母去世,她在遺物中發現了不少發黴的鈔票。他們寧願把錢鎖在櫃子裡發黴,也不肯給她這個“女兒”使用絲毫。
輟學後,張雪梅開始了給出嫁大姐帶孩子和割草餵豬的生活。
她自己都還只是一個孩子,卻被迫擔起一個“家長”的角色,她慌亂地應付著哭鬧不止的嬰兒,手足無措地照顧著他們的吃喝拉撒。
她積年累月地穿著姐姐們的破衣爛鞋,揹著一捆比她還高的豬草艱難地行走在山坡上,遠遠望去,像是一捆蠕動著的豬草,豬草下面是她被壓彎的稚嫩身軀。
為了穿一件新衣裳,張雪梅像個陀螺一樣忙個不停,她以為只要自己幹得多、幹得快,就可以討得父母的歡心,實現自己的願望。可張雪梅乾得渾身痠痛、手腳抽筋,父母依舊對她的央求置之不理。
甚至在伙食上也很苛待她,家裡的肉和蛋總是先緊著父母和兄弟姐妹們吃,整日干著髒活累活的張雪梅卻只能打掃殘羹剩飯。
婚姻
張雪梅有一個閨中密友陳建鳳,同樣出生貧寒的兩人卻過著截然相反的生活。
建鳳的父母捨不得讓女兒幹農活,總是鼓勵女兒出去多多見見世面,而張雪梅的父母卻給她安排幹不完的重活,還常常因為嫌棄張雪梅乾活慢對她非打即罵。
十六七歲時的張雪梅個子又瘦又小,頭髮又黃又稀,枯黃的臉上總是掛著憂鬱的表情。
建鳳則出落得高挑白皙,經常穿著最時興的衣服,這讓同村的姑娘們羨慕不已。
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建鳳父母仔仔細細地為女兒選定了一個在縣城裡公安局上班的青年才俊。張雪梅的家裡人則在媒婆天花亂墜的遊說下將她倉促地指給一個鄰村的小夥。
情竇初開的張雪梅,滿懷著對意中人的幻想卻只見到一個沉默寡言、呆板無趣的小夥子。眼前的人與張雪梅理想中的丈夫毫不相符,她做不到和這樣一個人終日相對,一起生活。
張雪梅第一次反對了父母的安排。
“我要退婚”,張雪梅鼓起勇氣果決地對父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張雪梅的父親認為子女的婚姻應該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自己做決定,況且退婚還得返還男方支付的1000元訂金,煮熟的鴨子哪有到手還飛了的道理?
張雪梅絕望了,她以為只能認命嫁給那個無趣的男人了,這時候卻出現了一線生機。
建鳳介紹給張雪梅一個別村的青年,對方黑瘦矮小,但風趣健談,青年對張雪梅大獻殷勤,並表示願意替她支付1000元的訂金,只要張雪梅同意嫁給他。
張雪梅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
雙方訂婚的時候,男方家徒四壁的景象卻讓張雪梅猶豫了。可她實在拿不出退婚的1000元,於是她只能靠著青年的甜言蜜語和改變生活的自信賭氣般地嫁了過去。
這是錢第二次決定張雪梅的命運,1000塊,她被迫將自己賣了。
————————————————
事實證明張雪梅帶著美好願景,匆匆跳進的是婚姻的地牢。
張雪梅的婚姻從一開始就過於勉強。婚禮上,她穿著一身寬大的粉白色喜服,頭上潦草地插著幾朵假花,臉上浮誇地塗著兩坨胭脂,在男方的鄰居、親友喜氣洋洋的氛圍中,她失落得像一個局外人。
婚後,張雪梅很快發現丈夫遊手好閒,而且脾氣暴躁易怒。
同村的青年都去下煤窯,他卻整日在家睡大覺。張雪梅好言相勸,要丈夫和她一起為共同的小家庭努力,不要依賴年邁的父母,反而惹得他一頓奚落,說她是個沒有用的女人。
張雪梅跟公婆傾訴,寄希望於他們對丈夫的規勸,但公婆始終充耳不聞。
張雪梅跟丈夫的矛盾也越來越深。有時候與丈夫爭吵到情緒激動的時候,公公衝進屋指著張雪梅罵道,讓她滾出這個家,他要給兒子另娶一個老婆。婆婆也對張雪梅口出惡言,說她是個剋星,剋死了自己的母親。
張雪梅敗下陣來,隨即被氣得大哭,但所有的委屈無處訴說。
張雪梅沒有一分錢,她無助地坐在陌生的窯洞裡,擦乾眼淚跟自己說:“既然指望不上別人,就自己想辦法把日子過下去”。於是,張雪梅到城裡去跟著一個老裁縫做學徒,順便賺點生活費。
張雪梅逐漸瞭解到丈夫的虛榮,他看不上那些粗活,對於開車這種體面活倒是感興趣,她希望丈夫有一技之長,能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於是她就用日夜不停踩縫紉機所得的收入給丈夫湊了學車的錢。
丈夫帶著錢去市裡考了好幾次後才拿到了駕駛證,耗時費錢張雪梅隻字不提,她想著丈夫有了這個本事,家裡以後就有了經濟來源。然而沒想到丈夫自從給一個做生意的親戚開車後,逐漸開始夜不歸宿,賺到的錢也不知所蹤。
生子
結婚一年後,張雪梅懷孕了,她的身子很弱只能在家保胎,學裁縫的事情就擱置下來了。
孩子的降臨並沒有讓她體驗到初為人母的快樂,反而成了困住她雙手的枷鎖。
生產那天,21歲的張雪梅孤零零地躺在黑暗的窯洞裡,身體劇烈的陣痛、對生產前所未有的恐懼,讓她特別希望丈夫能陪在自己身邊,好讓她可以靠在他的膝蓋上,內心得到一點力量。
於是張雪梅無力地呼喚在院子裡晾曬麥子的婆婆,請求她去將丈夫從麥田裡叫回來。婆婆卻厲聲呵斥道:“哪有女人生孩子不疼的,大呼小叫幹什麼!”
張雪梅餓得有氣無力,同村接生的大娘看著她實在於心不忍,就回家裡給她帶來幾個餃子,一個一個餵給她吃。為了有力氣生產,張雪梅含淚嚥下已經冰冷的餃子,在撕心裂肺的叫喊聲中,生下了一個孩子。她多麼希望是個兒子,這樣就能得到婆家的認可,改變自己的境遇。
但天不遂人願,第一胎卻是個不爭氣的“女兒”。張雪梅極度虛弱,又十分失望,面對襁褓之中剛剛墜地而惶恐哭泣的女兒,她竟狠心地沒有去看一眼。
結婚兩年後,張雪梅終於如願生下兒子。
她以為她拼死拼活為夫家延續了香火,終於可以抬起頭來生活,但公婆對她的欺辱不僅沒有減弱,還愈演愈烈。                        
婆婆會因為張雪梅多吃了她家的一碗剩飯,叉著腰對她破口大罵,甚至趁張雪梅不在家,將她描述成一個尖酸刻薄的女人和無情無義的母親,慫恿年幼無知的女兒一起攻擊她。
孩子原本天然地渴望著與母親的親近,卻因為這被故意植入的敵意而仇恨著母親,導致母女兩人即使在日後努力和解,也始終存在一道無形的鴻溝。
丈夫開車接觸到了一大群“朋友”,不工作的時候就去打牌。為了怕他沉迷賭博把孩子的奶粉錢輸掉,張雪梅去牌桌上勸說丈夫回家,丈夫卻嫌她管的太多,當著眾多人的面,滿腔怒火地打了她一個耳光。
這強有力的男性的巴掌,把剛生產不久的張雪梅打得暈頭轉向,也打掉了她的自尊。
那天,麻木的張雪梅不記得自己是怎麼走回的家。
麻繩專挑細處斷,生活總欺窮苦人,張雪梅剛出生的兒子老是接二連三的生病。那段時間,她獨自守著上吐下瀉的兒子待在醫院裡,好不容易兒子痊癒了,自己倒因為沒日沒夜熬著而病了,但她手裡已經沒錢買藥了。
張雪梅抱著孩子幾經周折才在親戚那裡找到了還沒出車的丈夫,丈夫卻冷冷地質問她:“你是怎麼等到我發工資的?”他丟下張雪梅走了,沒給她一分錢。一旁的親戚實在看不下去了,邊指責張雪梅丈夫的不是,邊給了她一點錢。
這一幕張雪梅幾十年來都沒有釋懷,每次說起來都忍不住心酸落淚。
輕生
磨滅一個人生活的勇氣的往往不是最重大的那件事,而是無數件小事的總和。
張雪梅熱切地渴望著親情。每當與婆家鬧了矛盾,無處棲身的時候,張雪梅總會去找她同父同母的姐姐。但是考慮到妹妹已經出嫁,姐姐也不好留她久住,有時候乾脆給點錢打發張雪梅去住一夜賓館。
有一次是大年三十,外面熱鬧的鞭炮不絕於耳,到處洋溢著團圓的氛圍,張雪梅孤獨地坐在賓館狹窄的床上。她像是被世界遺忘的人,哪怕在賓館呆坐一夜,也沒有人找她。
最後,張雪梅因為掛念著家裡的兩個孩子,只能揹著自己的包裹,硬著頭皮回了婆家。
整天面對著捉襟見肘的日子和哭喊不停的孩子,張雪梅變得越來越暴躁,有時她甚至控制不住地對孩子發火,冷靜下來又非常內疚。
她時常想起曾經與她退婚的那個小夥子,對方也已經結了婚,在父母的幫襯下,和妻子的日子過得和諧美滿。如果自己當初沒有任性退婚,選擇嫁給他,她的命運是不是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不堪?
張雪梅無數次想過離婚,但是卻得到了孃家人的一致反對。他們生怕張雪梅離了婆家,又沒有手藝,以後會賴上他們。
走投無路的張雪梅情緒變得越來越低落,以淚洗面成了常態。
想到冷漠的父母兄弟,絕情的丈夫一家,兩個孩子不堪重負的未來……張雪梅不知道自己的人生還有什麼盼頭,她已經沒了往日的信心,人徹底地垮了。
24歲那年,張雪梅衝動之下服了農藥自殺。她沒有意識地躺在窯洞冰冷的地上,被村裡人團團圍住。3歲的女兒就站在跟前,驚魂未定地看著村長拿著手電筒翻開媽媽的眼皮檢查了一通,而後一群人七手八腳把她送進醫院洗胃。
然而張雪梅的行為只是周圍人眼中的一場鬧劇,很快眾人便一鬨而散,只有她悽慘地躺在醫院裡,被折磨至胃酸反流。
張雪梅哭著笑自己,死有什麼用?不過是多了一個不甘心的亡魂,以及兩條孤兒般的生命罷了。
想到孩子,她突然對自己不理智的行為感到後怕、後悔,作為他們在這世上唯一的依靠,她怎麼能忍心撇下這兩個小生命呢?他們這麼小,沒了母親,有人會給他們吃一頓飽飯嗎?天冷了有人給他們加一件衣服嗎?會不會有人趁機欺負他們這沒孃的孩子?
張雪梅的心忽然變得很柔軟,同時又很堅韌。鬼門關走過一遭,閻王爺都不敢收她,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從今天開始,她不要再做面對命運束手就擒的奴隸了。她要有尊嚴地活著,為了孩子和自己,並向所有人證明張雪梅可以不依靠任何人活下去。
自立
從那之後,張雪梅不再像往日那樣自怨自艾,而是化悲憤為力量,想盡一切辦法賺錢。
沒有手藝,張雪梅就帶著兩個孩子種地。她種了幾十畝地的玉米,秋天到了把玉米穗賣掉換成錢,維持著他們的基本生活。
女兒不喜歡去地裡掰玉米,張雪梅就教育她:“不要看不起土地,土地是最寶貴的財富,因為它孕育的糧食,你和弟弟才能有吃的。”
母子三人的生活依舊過的很拮据,家裡很少吃肉,過年才會買一件新衣服,孩子們也沒有什麼玩具。但兒女們都很懂事,從來不問媽媽要什麼。
兒子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對香蕉很好奇。有一次上街看見賣香蕉的小販,就湊到跟前問人家:“你的香蕉多少錢?”得到回覆後,他知道家裡沒錢,不哭不鬧拉著媽媽的手走了。
張雪梅覺得對不起孩子,連他們小小的心願都滿足不了,她流著淚告訴自己,一定要讓孩子們過上好的生活。
為了不再住狹小陰暗的窯洞,娘仨能有個敞亮的住處,張雪梅在她32歲時,決定用這些年種地的積蓄在村裡分的地基上建兩間磚房。
她是同村那一代人中最早張羅著建房子的,雖然沒有經驗,但張雪梅自己學著設計房子的格局,跑建材市場買便宜結實的鋼筋、水泥,同時僱了幾個有經驗的工人,倒也有聲有色地幹起來了。
動工之後,張雪梅乾勁十足,白天給大家做飯,晚上工人下班後她就自己接著幹。有一次扛鋼管的時候劃傷了臉,儘管傷口很深,她也只是一聲不吭地去診所包紮了下,回來後還是照幹不誤。
新房建好以後,張雪梅在院子裡收拾起一塊菜園子,種滿了土豆、南瓜、西紅柿、茄子、小蔥等家常蔬菜,方便自己吃的同時還可以拿去賣錢。因為孩子們愛吃草莓,她又嘗試著在園子的角落裡栽培了一些草莓苗。
住進新房子不滿兩年,就在張雪梅以為自己苦盡甘來的時候,丈夫卻毫無徵兆地消失不見了。
直到有人上門討債,她才知道原來丈夫一直在外面倒騰木材,這次生意失敗為了躲避債主離家出走,還給張雪梅留下了5萬元的債務。
那時候的5萬元,對一個靠著種地、賣菜謀生,還要養育兩個孩子的女人來說,不亞於天文數字。
公公得知自己兒子闖下了禍,出面負責了一部分的債務。但剩下的一大部分,還是要由張雪梅來還。面對這一晴天霹靂,她一時間不知道怎麼面對,經常在夜深人靜時默默地哭泣。
鄰居大嬸得知後,讓張雪梅不要理會這個爛攤子。債又不是她欠的,債主不能拿他們孤兒寡母怎麼樣。
但是債主們在家裡頻繁出入,時常會嚇到兩個孩子,張雪梅又是個很要強的女人,不想讓人在背後對他們一家指指點點。於是,張雪梅向債主承諾她會還清欠款,讓他們不要再騷擾她們娘仨。
她明白這個時候親戚們唯恐避之不及,肯定沒人願意借錢給她,只能自己想辦法再找一個工作。
張雪梅幾經艱難終於打聽到附近國有單位的廚房正好缺個廚工。懷著忐忑的心情,張雪梅主動找上門。試了幾天工後,領導看她為人誠懇,做事妥當,身為女性,也同情張雪梅的遭遇,便把廚房採買、掌勺做飯、餵養警犬的事情全部承包給了她。不僅如此,還默許張雪梅的孩子們在這裡吃飯。
這是張雪梅當時唯一能還清債的機會,她想都沒想就一口應下了。
張雪梅開始一個人應付十幾個員工的一日三餐,一個人買菜、做飯、洗碗,一度瘦到不到80斤。
有一天,正在上小學的女兒聽村裡人說爸爸拋棄了他們,她和弟弟馬上就不能唸書了,被嚇得大哭。張雪梅知道後,一邊怒氣衝衝地警告那些多嘴的人,一邊對女兒保證,她砸鍋賣鐵都要讓姐弟倆上學。
兩年後,債終於還完了,丈夫也回來了。張雪梅看著醉醺醺躺在床上的丈夫,心裡對他很鄙夷,一個男人,欠了點錢就驚弓之鳥般地躲起來,連兩個孩子都不要了,真是沒有一點擔當。
這時張雪梅看到丈夫的衣服口袋裡掉出一張陌生女人的照片,她默默地塞了回去。從丈夫離家出走開始,就有風言風語傳到張雪梅的耳朵裡,說有人見過他做木材生意時,跟一個年輕女人在外面同居。
幾天後,有人給丈夫送東西,其中有一大袋女性衣服,很明顯是那個女人知道他沒錢了連衣服都不要,就倉促地離開了他。丈夫卻拿來讓張雪梅穿,她沒有搭理他,叫來收廢品的全部拉走了。
儘管張雪梅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她的內心早已痛苦不堪。
她責備自己選錯了男人,害苦了兩個孩子;她嘲諷自己為他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替他還債,到頭來卻被枕邊人反覆作賤;她怨恨命運無情地玩弄,踐踏她為生存所做的種種努力。
但是一想到孩子們還有爸爸,張雪梅得到了一點安慰。
張雪梅和那個年代大多數女性一樣,對男人有著令人費解的執念:即認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一個父母俱全的家庭,哪怕家裡的男人早就形同虛設,哪怕她們不得不忍受著不堪的夫妻關係。
自強
與丈夫得過且過、及時享樂的態度不同,張雪梅不滿足現狀,她不甘心事事不如人,總是焦慮地為一家人未來能有美好的生活打算著。
張雪梅很重視孩子們的教育,因為她知道,孩子們只有考上大學,將來才有好出路。
女兒的學習成績從小學到初中每次都是名列前茅,不需要大人操心。但兒子不如女兒聰慧,為了他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張雪梅努力說服丈夫,找人託關係把在中心校上小學的兒子轉到城裡一所學校。
同時為了方便照顧兩個孩子,張雪梅辭掉了收入不錯的單位廚房的工作,在兒子和女兒的學校附近租了一個單間,並在超市裡找了個工作。
丈夫這回頭的浪子卻沒有絲毫悔改,他找不到工作,經常喝得醉醺醺的,把自己無能的怒火發洩在張雪梅身上。張雪梅不堪其擾,但為了孩子們,她只能紅腫著雙眼照常奔波於超市和家中。
女兒升入初三後,升學壓力很大,她學習更加刻苦。為了讓女兒學習之餘放鬆一下自己,張雪給她買了一個當時很流行的MP3(迷你多媒體播放器),女兒特別開心,放學後經常戴著聽音樂。功夫不負有心人,女兒中考考上了縣一中,作為母親,張雪梅的心裡說不出的自豪。
兒子這時也上了初中,老師反映他的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也總是上不去。為此張雪梅沒少操心,她苦口婆心地教育兒子,要把心思都放在學習上,還給他報了學校老師開的課後補習班。
丈夫靠著外面的朋友,終於混了個閒散的職業,每個月只拿800塊錢工資,自己吃吃喝喝,到了月底兜裡比臉還乾淨。
為了提前攢好孩子上大學的學費,張雪梅去飯店裡面打工,但是她在悶熱狹小的餄餎店從早忙到晚,也只能賺25塊錢。
她打聽到有人來當地收藥材,村裡人都拖家帶口,爭先恐後地往山裡跑。但丈夫怕蛇蟲鼠蟻不願意去,張雪梅就自己一個人帶著點乾糧和水,在深山老林一待就是一整天。雖然辛苦地勞動了兩個月,但是卻比其他的活掙得多,數著手裡的錢,張雪梅心滿意足地笑了。
後來,女兒順利地被市裡一所大學錄取。她是親戚裡第一個上大學的孩子,也是村裡幾十年來僅有的幾個大學生。兄弟姐妹們聽聞都來恭喜張雪梅,同村的人也議論紛紛,誰也想不到曾經日子過得最差的兩口子這麼有本事,竟能養出個好女兒來。
這回張雪梅終於能抬頭挺胸地做人了。
新生
女兒離家去上大學,兒子也讀了職校,張雪梅終於可以搬回自己家住了。
她一雙手依舊是閒不下來,除了每年固定的時間種玉米、摘藥材外,張雪梅還經常打些短工——給工地上臨時做飯,給果農摘蘋果,給菜販子種菜苗……
丈夫從來不申領村裡針對困難戶而發放的補貼,因為他覺得不光彩,哪怕兩人的收入既不穩定又很微薄,還要供養一個大學生和一個職高生。張雪梅卻看不上丈夫這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樣子,因此她總是為了自家的利益主動地向村長爭取。
有了以上這些零零散散的收入,再加上張雪梅在生活中極盡儉省,她的手頭上逐漸寬裕了起來。
看到鄰居們紛紛買了車,張雪梅琢磨著也該有一輛了。村裡畢竟離城還有幾公里路程,一家四口冬天擠在一輛摩托車上出行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她出錢接手了一輛舊的桑塔納,而這輛車一開就是十來年。
好景不長,張雪梅的公婆日漸衰老,先後住到了她的屋簷下。公婆當初對待她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那些都是張雪梅一輩子忘不了的痛苦。現在她卻要被迫承擔起贍養他們的責任,為此張雪梅與丈夫經常發生爭吵,好不容易過起來的日子又變得十分難熬。
話雖如此,但孩子們和老人很親,尤其是女兒,因為小時候爺爺奶奶帶她多,一直對他們很孝順。一方面張雪梅明白大人之間的恩怨不應該牽連到孩子,另一方面老人年紀也大了,她自知再和他們計較舊事也無趣。因此儘管有時候氣不過還是會和公婆有些摩擦,但是在老人的吃穿用度上,她也從不含糊。
公公得了老年痴呆,沒幾年就撒手人寰。這個曾經對張雪梅惡語相向的老頭子,最終因為噎食,在她的面前嚥了氣,張雪梅卻沒忍住流下了同情的淚水。
婆婆的身體也逐漸衰弱了,曾經劍拔弩張的氣焰驟然熄滅了,罵她時直挺的腰板也彎了下來,咄咄逼人的腔調也變得有氣無力。婆婆成了一個低眉順眼的老人,連吃飯都開始小心翼翼地看張雪梅的臉色。
北方冬天特別寒冷,婆婆生不了火,張雪梅只得讓婆婆和她住在一個房間。婆婆打呼嚕聲音很響,而且頻繁地起夜,這讓本就神經衰弱的張雪梅經常很難睡一個好覺。
婆婆高壽,張雪梅就這樣照顧了十年。婆婆過世那天,她的心情非常複雜,面對一條生命的逝去,她怎會無動於衷?但想到自己所忍受的一切終於結束了,張雪梅內心如釋重負。
————————————————
由於常年無節制地操勞,張雪梅在48歲的時候患上了類風溼性關節炎。
她經常說這是不死的癌症。每年季節交替,張雪梅的各處關節就會變得疼痛而遲鈍。為了節約錢,她只在病情嚴重的時候,吃一些中藥調理,平時則是靠止痛藥維持。
雖然女兒已經研究生畢業了,兒子也勉強拿到一個大專文憑。但兒女們都還沒有成家,張雪梅還有心事未了,不肯輕易動用手裡的積蓄。
看著村裡的大齡光棍越來越多,這讓她很有危機感,連忙四處託人給兒子打聽物件。很快有人給兒子介紹了個年紀相仿的姑娘,兩人一拍即可,張雪梅當即拿出彩禮、三金,給兒子辦了一場闊氣的婚禮。不久之後,兒媳生下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張雪梅高高興興地當上了奶奶。
張雪梅自己當過兒媳婦,知道公婆不慈的心酸,更瞭解小家庭起步的艱難。因此為了年輕人能安心地工作,張雪梅開始主動在家帶孩子,做家務,還經常在背地裡告誡兒子要體貼媳婦。
兒子和兒媳也懂得感恩張雪梅的付出,經常給她買禮物、帶她出去吃飯、帶她旅遊。小兩口的感情很好,每天一起嘻嘻哈哈地上下班,週末就帶著孩子出去玩。看著這個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聽著不到2歲的孫子咿咿呀呀地叫著奶奶,張雪梅覺得非常知足和幸福。
對於女兒的婚姻,張雪梅卻選擇任其自然。因為作為一個社會底層的女人,她深知一段錯的婚姻無異於一場災難。為了避免女兒重蹈覆轍,張雪梅從女兒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育她不要幻想依靠男人,千萬不要把愛情看得高於一切,並用各種現實的例子警示她在婚戀選擇上不慎重的後果。
事實證明,張雪梅這些年的諄諄教導沒有白費,女兒鮮少為情所困,她一心投入到學習上和事業上,用一次比一次更優秀的成績來鋪著通往未來的道路。
張雪梅鼓勵女兒要勇敢地去嘗試戀愛,直到找到契合自己的伴侶,和他攜手相伴一生。
張雪梅時常回顧自己的前半生,隨著很多人和事逝如雲煙,過去的恩怨糾葛,早就被歲月這條長河稀釋,她的內心現在變得平靜如水。更重要的是,人生短短幾十年,她要去愛值得的人,而不是去恨無關緊要的人。
丈夫的脾氣比年輕時收斂了很多,曾落在張雪梅身上鋼鐵般的拳腳現在變成不痛不癢的爭吵,偶爾還能得到一些遲來的關心。他們做了30年的夫妻,既談不上愛,也不必費心去恨,只是兩個人搭夥過著日子,看著兒女成家立業,一天天慢慢地衰老。
曾經冷眼旁觀她的痛苦,不肯施以援手的兄弟姐妹與張雪梅來往頻繁了起來,她記不清這種改變是從哪一刻開始的,不過這種久違的親情,她還是熱烈地回應了。
張雪梅或許是人世間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但她卻是自己人生的主宰。
在人生這場賭博中,張雪梅確實開局不利,但是命的不公和運的無情並沒有摧毀她生存的鬥志,遍佈荊棘的人生之路也沒有阻礙她赤裸的腳步。
張雪梅不放棄每一個可以博弈的機會,她用盡手中一切籌碼,因為她相信,拿到一手爛牌的情況下,少輸即是贏。
編輯 | 瀠栩(實習)   右七         實習 | 李白
真真假假
90後製藥行業從業者,業餘文學愛好者。
  • 本文頭圖選自電視劇《暖春》(2003),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特此宣告。
  • 本文系網易人間工作室獨家約稿,並享有獨家版權。如需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
  • 投稿給「人間」,可致信:[email protected],稿件一經刊用,將根據文章質量,提供不少於千字100元的稿酬或不設上限的分成收益。
  • 其它合作、建議、故事線索,歡迎於微信後臺(或郵件)聯絡我們。
有你「在看」,人間會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