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bcbaynews)
與公眾普遍印象相反,加拿大統計局一項最新報告指出,加拿大公民身份實際上更多體現了移民對這個國家的承諾,而非一種便捷手段讓他們離開,去別處尋求更好的生活。

事實上,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來自發達國家的移民,以及那些花了更長時間才獲得公民身份的人,反而更有可能在取得公民身份後離開加拿大。
“在已歸化(取得公民身份)的移民中,入境10年後的‘活躍存在率(active presence)’通常超過90%。”該報告在週五釋出時指出,“而這個比例在不同教育程度、官方語言能力、移民年齡和移民類別之間幾乎沒有明顯差異。”
這項研究駁斥了所謂“便利性公民”(Canadians of convenience)的說法,即一些移民僅僅為了擁有加拿大護照的便利性而獲得公民身份,卻並無意願真正留在並融入加拿大社會。
“這基本上打破了這樣一種論調:人們只是為了方便移動才獲得公民身份,然後就離開去其他國家發展,”加拿大公民身份事務專家安德魯·格里菲斯(Andrew Griffith)表示。
“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公民’其實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少。公民身份本身其實是對加拿大長期承諾的一種體現。”

資料揭示“入籍者”更願意留下
這項研究基於移民資料和所得稅申報記錄,分析了移民取得公民身份之後是否仍“活躍”地生活在加拿大的關係。
雖然一個人沒有報稅記錄可能代表其已離開加拿大,也可能是仍留在國內但未報稅,但統計局指出,對移民來說,在獲得公民身份後繼續報稅通常是為了獲得福利和服務的前提,因此停報稅而實際仍留在加拿大的可能性較小。
以2008至2012年間被接納的移民群體(入境時年齡在25至54歲之間)為例:
* 93% 的已入籍者在入境10年後仍活躍於加拿大;
* 而未入籍者的活躍率僅為 67%。
這個活躍比例相比2003至2007年接納的移民群體有所提升:
* 當時已入籍者的活躍率為 91%,
* 未入籍者為 58%。
這表明,近年來的移民在獲得加拿大公民身份後更傾向於長期居住在加拿大。
發達國家移民更容易離開
報告進一步指出,在取得加拿大公民身份的移民中,那些來自發達國家的人,在10年後留在加拿大的比例低於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移民。
例如:
* 來自菲律賓的已入籍移民中,有 97% 在入境10年後仍活躍居住在加拿大;
* 而美國和法國移民則低約10個百分點;
* 英國移民則低6個百分點。

沒入籍者為何更容易離開?
對於沒有獲得加拿大公民身份的移民來說,是否留下來更多地取決於其他因素:
* 擁有研究生學歷的移民;
* 能講英語或法語的移民;
* 以經濟類移民身份入境的移民;
這些群體在入境10年後活躍於加拿大的比例顯著更低。
加拿大吸引高階人才的能力面臨挑戰
加拿大公民身份研究機構“加拿大公民研究所”執行長丹尼爾·伯納德(Daniel Bernhard)表示,目前加拿大公民身份的申請率正在下降。
他指出,加拿大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說服那些擁有“全球選擇權”的人才長期留在這裡,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我們選擇了很多高學歷的人,他們本身就具備流動性。而如今加拿大的現實也發生了變化 —— 成功變得更困難,買房、生活壓力更大。大多數人是來尋求更好生活的,如果我們提供不了,他們自然會帶著家人和才華另尋他處。”

部分未報稅者也已入籍,不代表全部都已離境
這份報告還追蹤了沒有任何稅務記錄的移民群體,發現其中約 28% 實際上已經獲得了加拿大公民身份。
在這些“非活躍”移民中,不同國家背景的入籍比例差異如下:
* 伊朗:約 50% 的非活躍移民已入籍;
* 巴基斯坦:39%;
* 哥倫比亞:36%;
* 相比之下,美國移民中非活躍者的入籍比例僅為 14%。

加拿大入籍門檻是否有效?
目前,申請加拿大公民身份的永久居民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 在過去5年中居住至少3年(1095天);
2. 具備英語或法語語言能力;
3. 透過加拿大知識公民考試;
4. 正式宣誓成為加拿大公民。
安德魯·格里菲斯表示,這些規則整體上是有效的:“你可以繼續探討是否應該改進,比如修改誓詞之類的,但從整體上看,拿到身份的人基本都留下來了。即使存在保留率問題,但公民和非公民之間差異並不大,我認為我們整體上找到了合適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