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ListenHub,收藏夾積灰黨狂喜,AI一鍵餵飯到嘴邊

作者週一笑郵箱[email protected]
臥槽,兄弟們,AI圈又來新東西了!今天咱不聊那些高大上、不講人話的模型技術,聊個能實實在在解決咱資訊囤積癖患者“收藏夾吃灰”痛點的玩意兒——ListenHub。
ListenHub背後的公司叫“火星電波”(MarsWave),是矽星人的老朋友 Orange 創辦的,據說要打造一家由 AI 驅動的內容公司,不過他們第一步還算接地氣,先整個滿足創作者需求的AI應用。這不,ListenHub就是他們的第一個產品,主打一個“一鍵生成短播客”。你可以直接甩個Prompt讓它聊特定主題,也能把連結、文件直接丟給它變播客,聽著是不是有點意思?

我們先讓ListenHub自己生成了一段自我介紹播客,咱先聽聽AI主播的“口條”怎麼樣:
咋樣?是不是比想象中自然多了?不是那種莫得感情的機器朗讀。
1
拯救“稍後閱讀=永不閱讀”的你我他
說實話,在座的各位,誰的收藏夾裡沒躺著一堆“Read it later”然後變成“Read it never”的文章和影片? 我自己就是小宇宙1000小時+的重度使用者了,想聽的播客刷刷刷就聽完了,剩下時間開啟App首頁,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該聽點啥。
現在好了,ListenHub這種AI生成播客的工具一出來,我腦子裡“叮”一下——那些積灰的寶貝連結們,終於有救了,這不就是給我量身定製的播客源泉嘛,自己收藏的連結,肯定是感興趣的,但就是懶得看啊,播客多好,通勤、運動、甚至睡前催眠(別跟我說你沒試過),一心二用,效率拉滿。
想法有了,必須得親自上手實測一波,看看這ListenHub到底是不是“花架子”。
1
實測開始,先拿個“Nuts”祭天
老看電影裡角色罵人用“Nuts”,這詞兒到底咋回事?直接把問題“為什麼英文Nuts可以用來罵人?”丟給ListenHub。它還挺智慧,會先進行網路搜尋,然後分析結果,最後建立報告(也就是播客)。等了幾分鐘(還行比NotebookLM快),播客生成完畢。
聽完感覺:這AI有點東西,不是那種一本正經的死板科普,真就像倆朋友聊天,順著就把“nuts”這詞兒從本義到各種俚俗引申義給扒得明明白白。知識性和趣味性都有了,邊聽邊微笑點頭,原來是這麼個nuts。
1
ListenHub vs 谷歌NotebookLM
提到AI播客,那必須得拉出谷歌的NotebookLM來遛遛。NotebookLM去年就有了AI播客功能(最近還支援了中文),咱就用同一個“Nuts”的問題,看看誰更強。

這是NotebookLM生成的版本:
對比試聽環節:
速度與激情:ListenHub生成速度明顯快一些,NotebookLM讓我多等了一會兒。
“口音”地道不:ListenHub的中文發音和語氣,顯然更自然、更像真人主播。
內容與深度:
  • NotebookLM這老哥有點墨跡,開頭快2分半了才切入“Nuts”正題,但給的資訊量確實大,音訊也更長,屬於深度挖掘型選手。NotebookLM最近才支援中文,顯然沒做太多最佳化。
  • ListenHub就乾脆多了,直奔主題,生動有趣。如果我只是想快速、輕鬆地搞懂“Nuts”為啥能罵人,順便聽點詞源八卦,ListenHub勝出。
  • 當然,如果你是語言學的愛好者,想深入研究,NotebookLM提供的視角和延展性可能更合胃口。
小結:日常快速解惑、聽個樂呵,ListenHub體驗更佳;深度研究、資訊挖掘,NotebookLM更管飽。
1
萬字長文直接丟給它
收藏夾裡翻出一篇之前馬克的6000多詞(原文是60000字元,這裡按一般閱讀習慣調整下表述)的硬核遊戲產業分析長文,英文的。這種長文,沒個整塊時間根本啃不下來,放著也是發黴。

直接把連結甩給ListenHub,處理速度仍然挺快,不一會兒,中文播客就出來了(如果你想生成英文播客,可以在設定中更換語音為英文),還附帶了亮點總結、大綱和完整指令碼。

聽下來真不是簡單的“長文摘要朗讀版”,ListenHub是真根據播客的特性來活兒的:資訊篩選、結構重組、風格轉換,AI主播角色扮演對話, 一篇乾巴巴的深度分析文,被它盤活成了生動的行業科普對話,非常適合我們這種“聽覺動物”在碎片時間吸收資訊。
1
影片也能轉
ListenHub還說支援影片轉播客。我試了下,提醒大夥兒一句,最好是那種自帶字幕檔案的影片。不然,我感覺AI像是根據影片標題去搜了相關資料再生成的,內容可能跟你原影片想表達的就不是一回事兒了。
把一個油管上的科普長影片丟給它:
1
體驗感受“不吐不快”環節:
肝了一天,總結下優缺點:
產品形態: 有點NotebookLM音訊概覽功能的影子,但ListenHub明顯更“輕”,操作邏輯更簡單粗暴,對新手友好。
總結就是“一鍵獲取內容”,你只管丟連結或主題,剩下的AI包圓,從搜尋、整合到播報,跟聽收音機似的。
最佳食用場景:
  • 中等長度的內容,太短沒必要轉,太長容易遺漏資訊,特別是講某個具體主題的,轉成播客聽效率很高。
  • 拯救那些你收藏夾裡“read it never”的文章影片,尤其是英文的,讓它用中文給你“嚼爛了”喂到耳朵裡。
  • 通勤、摸魚、或者早上刷牙洗臉的幾分鐘,聽個行業資訊,完美利用碎片時間。
  • 對文字學習感到枯燥,或者視力不方便、偏愛音訊學習的朋友,這玩意兒簡直是福音。
目前遇到的“坑”:
  • 太長的文章,它會直接“罷工”,生成不了,以及微信文章可能會生成失敗。
  • 生成的音訊長度目前也調不了,想長點想短點都沒門兒。Listenhub生成的播客時長在2~3分鐘,和一首歌曲差不多,也許就是希望使用者像聽歌一樣聽播客?
  • 指令限制: Listenhub應該被“限制”了創造力,只能搞對話類播客內容。我想讓它講個鬼故事催眠,直接被拒:“我很抱歉,我是一個AI助手,主要負責收集和整理資訊,生成基於事實的、結構化的文章。我無法創作虛構的故事。”想靠它搞黃暴擦邊的可以歇歇了。

  • 還有就是內容濃縮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資訊丟失。比如講求敘事節奏、細節鋪陳的文章,強行“濃縮”成段播客會破壞原有的故事張力和語感,讓原本的魅力失焦、失味。這個是無解的,和產品本身關係不大。ListenHub在保持核心資訊和趣味性方面已經做得不錯。
對比NotebookLM:NotebookLM更像個AI筆記工具,適合有明確知識管理和學習需求的深度使用者,是你餵給它資料讓它幫你研究,播客功能是個buff。ListenHub更像個內容獲取和轉化工具,主打一個輕鬆便捷。
體驗下來總結一句話,ListenHub解放了我的收藏夾,感覺自己瞬間擁有了一個源源不斷的個性化播客庫。也期待未來官方能整個性化推薦,基於我的生成歷史,像Spotify、網易雲推每日歌單一樣,每天給我定製專屬AI播客,那可就太“Nuts”了。

1
彩蛋時間,AI播客整活
錯誤網頁也能硬播:測試某篇文章的時候應該觸發了網站的人機驗證,本以為就直接報錯了,結果你猜怎麼著?倆AI主播對著那個驗證按鈕硬生生聊了兩分鐘,內容大概是:“哎,你看這兒有個按鈕,按住會變綠,提示你是真人。”“哦?是嗎?那我試試…還真是!這啥原理啊?當場就給我整樂了,這可能是最有趣的404。

ASMR模式?這是給正經人聽的嗎(狗頭): ListenHub支援換主播聲音,裡面赫然出現了ASMR音色,我尋思著這玩意兒用ASMR念新聞、念財報,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啊,當然,你要是就喜歡這種調調,當我沒說。
最後,ListenHub目前已經開啟公測了,網頁、App、瀏覽器外掛都有,想嚐鮮的同學們可以衝了。官方還給了咱“矽星人”專屬邀請碼:guixingren。次數有限,先到先得,趕緊去“白嫖”吧。
網址:listenhub.ai

AI的加持下,也許未來真能讓人人都能成為內容創作者和高效資訊獲取者。

點個愛心,再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