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
親愛的Juan,我即將30歲,名校本碩,性格溫和,外形較出眾,上學期間追求者眾多,上班後桃花銳減。家境小地方普通體制內,一線城市無助力。工作頭部金融企業,有光環,行情不好年入接近半百。
男友是經朋友介紹認識,相處幾個月不到半年。他是外地人,有一線戶籍,一線城市核心地段小几千萬的大平層無貸款。父母高知。但他本人幾乎無存款,主因創業虧損現在低谷期。學歷基本和我類似,外表不錯。
男友平日情緒價值提供為0,不關心我的喜好和精神世界。物質價值提供幾乎也為0,僅過生日送了一份幾千塊的飾品,我明確表示不喜歡,對方說不知道我喜歡什麼。平日吃飯承擔開銷,沒有出去玩過。
在這幾個月中,對方多次提及真心想快點結婚。我曾兩次提出分手。
第一次因有誤會,對方來找我解釋清楚後和好;第二次因多次聯絡不到對方,我精神內耗提出分手,把對方拉黑一週不見面,後對方透過簡訊和電話和我聯絡,考慮到當時也沒有其他接觸物件,遂又和對方見了幾面,反而見面後相處還可以,比較輕鬆自在,就沒有再提當下是什麼身份。
最近見面,對方問我什麼時候和他結婚,還提出我和他全家一起去旅遊。我沒有正面回覆。
感覺對方想找一個不需要付出的結婚物件,低成本持有,給他生娃。
雖然看似資產上我高攀,但是我實際得不到任何好處,情緒價值和物質價值的付出目前都看不到。體驗很不好,所以後面相處我也減少情緒價值提供,且生氣的時候不會忍耐,會明確說明。
前男友們都能夠提供情緒價值,且自身家境也不錯(有家底的實權t級guan2)。雖然今日不同往昔,但我自身條件匹配男友難道真的算是資產上頂配了嗎?我感到很迷茫,因為得不到情緒價值和付出,僅為了結婚和表面光鮮,實則有精神內耗且對方會要求照顧家庭。
我現在很迷茫。
男友的相處體驗實在不好,我自身也有創富能力但對方只強調我的外貌價值。即使結婚可能也是低濃度過日子。
請問親愛的Juan,什麼樣的物件適合我?
ANSWER:
首先要稱讚題主的一個行為,對本號其他讀者亦有幫助,那就是第二次提分手、對方求再次見面,見面後發現彼此相處算融洽,於是以“沒有再提當下是什麼身份”的形式交往。
這種“無定義身份”的形式,能讓雙方本來已經陷入僵局的關係復活,有了轉生的機會。儘管題主心中對男友有隔閡,但一想到“反正沒有明確恢復男女朋友名頭、就當是普通朋友去見面有何不可”?於是還能見面相處。
而男友作為挽回方,前女友肯恢復聯絡、恢復見面,他就會認為前女友預設已恢復成現女友,只是沒有名號上確認而已。所以他自信滿滿,進一步推進見家長、求婚。
完美主義者或許覺得這種“無定義身份”不清爽,認為要說說清楚雙方到底是什麼關係才叫嚴肅戀愛。如何看待呢?
如果雙方原本就只是普通朋友,或者剛剛相親認識在接觸,那麼進入到下一個階段時確實得“定義身份”,不然很容易談了個寂寞、被歹人玩弄感情等;但雙方原本已確認過是男女朋友,後來女方提分手、男方挽回,女方同意再見面後,用“無定義身份”交往可行。
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從來沒有確認過男女朋友關係時,用“無定義身份”做著事實上男女朋友之間才會有的各種事,沒有“定調”,關係很容易變得散漫,男士也容易猜疑女士是隨便的人。
而曾經確認過男女朋友關係,相處中出現矛盾、拉黑,女士提分手後,男士挽回、女士同意再次來往,重新來往時男士預設延續之前的“定調”,即男女朋友大框架。此時女士沒有明確雙方已恢復男女朋友關係,但在男士看來,那是女士的心因為這段關係受過傷、目前正在恢復期,不著急催促對方確認戀人身份。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情況不太能性轉。假設男士提分手、女士挽回,挽回後男士同意繼續見面但不確認戀人身份,那麼女士後續很可能被男士預設為身體夥伴關係,有一定機率不再視為正式女友或者正式女友候選人。不能性轉的原因是男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異。
能坦然用“無定義身份”交往,題主有一定段位,結合題主其他個人條件,符合在資產層面上嫁的邏輯。
題主說“雖然看似資產上我高攀,但是我實際得不到任何好處,情緒價值和物質價值的付出目前都看不到”,這一點並不準確。因為男友有一線城市戶籍、一線城市全款大平層,和男友結婚後能在婚姻存續期間住進他的大平層,居住價值每個月值小几萬;孩子的戶籍問題也能解決(如果題主自己沒有一線戶口的話)。
題主年近30歲、年收入四五十萬、家裡無助力,但靠著工作體面、顏值尚可,在一線城市結婚能不用還房貸、有個現成的全款好房子住,孩子爹年齡不大、基因好、層次高,已經是很好的結婚收益。不過,這些收益都是在結婚以後才會有,戀愛期間並不體現。
戀愛物質收益和結婚物質收益有時候能重合,但也有大量不重合的部分。
戀愛物質收益主要是“消費類”。男士給女士買包、項鍊、支付旅行費用、米其林餐廳費用等。
結婚物質收益主要是“權益類”。往往看著不花錢,實際很值錢。比如公婆託人給兒媳安排一份清閒待遇佳的工作;比如媳婦能住大平層,房本上沒有自己名字但日常享受到了居住權;比如孩子上哪個學校都不用自己費心,公婆和老公都安排好了;比如生活裡一切需要“找人”的時刻,跟公婆老公說一聲就能“找到人”。
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戀愛時期得到男友充沛的消費付出、婚後男友變老公給到充沛的權益付出,但世間事難有十全十美。男友在戀愛期間物質付出不多,但也能做到平日吃飯承擔開銷、過生日送幾千塊禮物,結婚後題主還能住對方的大平層,總體來說不差。
善意猜測男友給的戀愛消費少,主要因為他目前處於創業虧損低谷期,現金流較少或沒有,還在持續虧從前的存款,在這種現金流狀況下,很難給到女朋友足夠的消費。
但男友的學歷很好,又有創業經歷,只要他願意中止創業、找個班上,現金流就會好轉。
男友不給情緒價值,這一點會長期存在。有一類男人娶妻就是為了過日子、生娃養娃,不關心妻子的精神世界,這一類男人未必不好,只能說要問自己願意不願意接受。從過日子角度,這類男人是很好的日子人;但如果追求精神共鳴,從他們身上不可能得到。
可是,關心妻子精神世界的男人,未必能紮實過日子。這樣的男人可能對外攻擊性弱,在男人之間的戰場打不贏,需要妻子給到精神支撐,那麼,這個妻子能不能接受自己才是家中的支撐力來源?能不能接受家裡有事都需要自己去出頭的重擔?
另有一種男人,他們其實也不關心女人的精神世界,但參悟到去關心女人的精神世界是泡妞的捷徑,讓“被看見”的妞在感動之餘、放寬對“知己”的硬體條件要求。他們會假裝關心女人的精神世界,戀愛期間每天發很多條微信,每天打長電話。他們給女人的感覺是“XX先生和我非常聊得來,彼此看見,相處濃度很高,只是XX先生的條件比其他追求者都差”。
男友在如今創業低谷期都不願意給女朋友提供情緒價值,側面說明他對強男自我設定非常倔強。他依然自認是強男,找條件好的女人結婚就是為了生子和過日子,不打算改變自己去關心女人的精神世界。
從正面理解,男友的精神核心不存在靠女人的選項,有韌性,有自信;從負面理解,以後想要讓男友聽你的、迎合你、順從你,可能性很低了。要論相處體驗,男友給的相處體驗會持續差下去,不會轉好。
男友的優缺點都明明白白,要不要接受男友的求婚呢?要看題主的處境。
題主在一線城市沒有家底,年齡近擇偶末期,工作曾有光環但這兩年大環境影響光環不再,一年四五十萬的收入去掉花銷,在不失業的情況下到40歲能攢個兩三百萬,倘若不結婚的話,就是如此前景。
而嫁給男友,只要男友不繼續創業失敗把房產和父母的錢虧掉,而是到一個止損點就去找個班上,作為他的妻子,到40歲時在一線城市身居幾千萬家底的家庭中、有一個年入大幾十萬到百萬期間(保守估算)的老公、有1~2個孩子,有一份尚可的工作。
所以嫁一個有堅硬支撐生活重量的男人,對題主來說是關乎餘生的大事。既然人家能救你於將來的水火,那麼忍受一下情緒價值缺失也算值得。何況,有一定段位的題主,發現可以用自己也情緒擺爛來對抗,讓自己好受些,男友似乎也能接受。
當然,不同人的忍耐力不同。有人就是忍不了情緒價值為0,那自不必勉強,只是生活的悽風苦雨如何獨自捱過,那就是另一種挑戰。
至於回顧前男友均是家境不錯、情緒價值和物質價值都提供的二代,並無太大意義。國內各個領域的局面往往三五年一大變,五六年前“學霸美女”配置都比今日稀缺許多,相應能得到好待遇;此外女孩年齡變化是個變數,23歲和28歲肯定不可相提並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年短影片的興起,讓大量男女之間的資訊壁壘被打破,年輕男人對女神的濾鏡碎了許多,付出意願普遍有所下降。
男友的心思題主看得透徹:低成本持有生娃過日子。但對題主來說,能得到大平層居住權、能有人幫自己一起養娃,也算有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