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昨天(29日)下午,胡錫進發布文章:《老胡個人建議:各地不要繼續大規模建方艙醫院了》。
大致內容:目前要求居家隔離自愈者越來越多,建議各地重新評估大量建方艙的必要性,把停止或壓縮省下來的錢,用於增加正規醫院的床位云云……
老胡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但是隨後,他很快又刪掉了(全網)這條推送。老胡此舉,我想很可能跟下面的這條新聞有關。

29日的疫情釋出會,市衛健委負責人介紹了北京方艙建設及使用情況,間接回應了老胡的“提議”:
1、將大部分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收治方艙,目的是在確保感染者及時得到救治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感染者的家人和友鄰安全。
2、截至11月29日6時,全市現已啟用方艙醫院共23家,共計收治床位23892張,在院人數19032人,床位使用率79.7%。
綜上就是:不集中收治,容易造成更大面積的感染;目前方艙床位僅剩不到20%,以目前北京的疫情增速,很快就不夠用了,你說還要不要再擴建?
事實是昨天我所在業主群發了個通報,小區幾位陽性感染者仍在家中,尚未完成收治。
對於居家隔離是否可行,北京日報的這個採訪,也出了比較專業的解答和補充:
一是有些人可能會發展成重症病例,二是目前社群還做不到“一家一策”。

綜上,也就是說,誰都知道居家隔離對大多數患者更有利,但至少在現階段,臣妾辦不到啊!
02
北京通報23家方艙醫院投入使用,沒有查到具體的名單;百度地圖搜尋,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以新國展方艙醫院為例。
11月13日開倉,主要收治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共有6個倉室。以下是11月25日晚,北京日報記者的實地探訪影片。
延慶區方艙醫院,11月23日啟用,針對的同樣是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
最近多所高校(包括北師大、北航、華北電力、北京舞蹈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等)出現的陽性病例,基本就在這裡隔離。


(延慶方艙醫院,來源:北京延慶)
也許是初期使用,很多方面尚需完善。因此有入住的感染者反映,艙內在衛生環境、物資保障、藥品供應方面存在不足。
03
網上看到對方艙的一些吐槽。
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所見所感也不一樣。
有說廁所衛生的:


說餐食的:

說保暖的:

一位女士,因為丈夫19日抗原陽性,一家六口20日被安排到三個地點。轉運過程中(凌晨2-6點),她和孩子老人飽受折騰,導致孩子高燒感冒。
其中她提到了方艙的住宿條件(未明確是哪一家)。

正如下面這位網友所言,去方艙如同開盲盒,就看你開到了哪一個。

04
北京向來是一個能夠較好聽取民意的城市。
群眾對方艙的不滿,一定隨著近日的大風降溫,迅速傳遞到相關領導耳朵裡。因此近日的疫情釋出會,都提到了方艙的問題。
29日還特別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嚴格按照“國家方艙醫院管理規範標準”進行管理。
同時承諾,將進一步最佳化流程、改進服務、提高效率,持續做好方艙醫院的規範管理,不斷提升方艙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
其實我更喜歡“方艙無小事”這一提法。
不僅簡潔,而且有力,還同時強調了緊迫感和嚴峻度。

既然目前居家隔離尚不具備條件,集中隔離不可避免,那麼方艙的軟硬體就必須到位。
義不容辭、共克時艱,提升對患者的服務保障能力——北京,要給全國打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