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胡塞達成停火協議

當地時間202556日,特朗普在白宮與來訪的加拿大總理卡尼,進行了會面。
會面期間,特朗普表示,“胡塞已同意停止襲擊美國船隻,我的理解是胡塞已經投降,美國尊重這一決定,將暫停對葉門的空襲。”
特朗普的意思,是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那麼,美國與胡塞的停火協議是怎麼回事?
早在今年3月中旬,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就對胡塞提出了停火方案:我不空襲你,作為交換,你也不能襲擊我和以色列。
胡塞拒絕了。
胡塞的態度是,我可以和你美國互相停火,但不會停止對以色列的打擊。以色列什麼時候停止封鎖加沙,我就什麼時候停止打擊以色列。
雙方的最大分歧,就在於停火要不要涉及以色列。
胡塞的存在,令以色列感到很難受,一是胡塞控制著紅海的南部入口曼德海峽。
透過紅海的船隻,都得看胡塞的臉色。
2023年,以色列有30%的進出口貨物途經紅海,這些貨物中的大部分,在紅海東北角亞喀巴灣的埃拉特港卸貨,埃拉特港是以色列在紅海的唯一港口,意義重大。
同時,埃拉特港也是以色列第三大港口。
胡塞對以色列發動襲擊後,原本運往埃拉特港的貨物,只能改走好望角,在以色列西部的海法港和阿什杜德港卸貨,導致埃拉特港的貨物吞吐量斷崖式下滑。
20247月,埃拉特港正式破產,大量人員失業,生活全靠以色列政府的財政補貼維持。
一直補貼下去,是不現實的。但胡塞不停止襲擊,港口就無法恢復運營,只能繼續補貼。
二是胡塞不時向以色列發射導彈。
比如前幾天,胡塞的高超音速導彈擊中了以色列本·古裡安機場,導致機場暫時關閉。胡塞手裡,有大量高超音速導彈這樣的真傢伙。
每一次向以色列發射導彈,都會令以色列很緊張,生怕被命中要害部位。
葉門距離以色列超過2000公里,以色列對付胡塞的方法不多,只能偶爾空襲一下,但遠距離空襲成本高,光是戰鬥機群來回一趟,油費都得好幾十萬美元。
加上發射的導彈,成本動輒幾百萬美元,實在沒辦法經常空襲,對胡塞起不到震懾作用。想讓胡塞停止攻擊自己,只能請美國出馬。
美國和胡塞邊打邊談,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終於在56日達成了協議。
協議的主要內容是,美國同意停火不涉及以色列。
顯然,並非胡塞向美國投降了,而是特朗普讓步了,為什麼他會讓步?
美國對付胡塞,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透過空襲、制裁等手段,進行極限施壓,迫使胡塞妥協;
中策,策動代理人和胡塞開戰,自己躲在幕後提供支援;
下策,是親自下場。
《美國,為啥不下胡塞武裝?》一文中我們說過,葉門的地形和阿富汗類似,對美軍地面部隊而言是噩夢。
所以,下策直接排除。
中策,策動代理人。美國能利用的代理人,主要是沙特、南方過渡委員會和葉門政府。
過去十年,沙特已經被胡塞打怕了,多次在葉門戰場丟人現眼,尤其是20199月的“奈季蘭戰役”。
在戰役中,沙特組織的兩萬聯軍,在奈季蘭地區一個山谷裡被胡塞伏擊,500人陣亡,2000餘人被俘,剩下的人員均被擊潰,物資和裝備扔了一路。
這是沙特出兵葉門以來,遭遇的最大敗仗。此戰過後,沙特領導的聯軍,再沒有心氣和胡塞戰鬥了,不再主動出擊,基本處於守勢。
20233月,沙特好不容易和胡塞達成停火,輕易不願再開戰端,美國很難讓沙特給自己當打手。
理論上,葉門政府很適合充當美國的打手。
胡塞佔據著首都薩那,但外界並不承認其代表葉門,僅稱為“胡塞武裝”。外界承認的葉門政府,還是盤踞南部的“阿里米政權”。
“阿里米政權”是前葉門中央政府的殘餘勢力,控制區在葉門南部,與沙特關係密切,財政基本靠沙特輸血,就是沙特的小弟。
今年3月,特朗普曾向葉門南部派出代表團,希望說服“阿里米政權”北伐,奪回首都薩那,美國願意提供援助,未能取得成功。
沙特不想開戰,“阿里米政權”即使有心也無力,除非美國想辦法說服沙特。
南方過渡委員會,阿聯酋支援的葉門地頭蛇,主要盤踞於西南部的亞丁省,實力不強,只想偏安一隅,無意和胡塞大規模開戰。
找不到合適的代理人,中策便難以執行,只能極限施壓,但美國轟炸了幾個月,效果不明顯,還發生了兩次意外。
一次是428日,胡塞向“杜魯門”號航母發射導彈,“杜魯門”號緊急機動躲避,慌亂中,不慎把一架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甩了下去。
另一次是56日,也是“杜魯門”號航母,一架F/A18E在降落時,攔阻系統出現故障,致使飛機墜海。
算上去年年末,美軍軍艦上的防空系統擊落了一架自家的F/A18,已經損失了三架F/A18
另還損失了不少無人機。
僅今年3月以來,就有7MQ-9“死神”無人機被胡塞擊落,再和胡塞耗下去,損失更大,特朗普只能同意胡塞的停火方案。
其實,胡塞也不想和美國過於敵對,主要是胡塞有“心病”。
前面說了,胡塞佔據著首都薩那,其控制區的人口占葉門總人口的60%,論實力,胡塞更有資格代表葉門,卻不被外界承認為“葉門政府”。
哪個地方政權,會不想晉升為中央政府?
這是胡塞最大的心病。
2024年美國大選前,拜登曾私底下向胡塞提出,希望承認胡塞為“葉門政府”,換取胡塞不再襲擊以色列。最後雙方沒談攏,原因未知。
胡塞想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註定繞不開美國,也就得和美國改善關係。
胡塞對美國航母的襲擊看似兇狠,實際上,大部分是慢速無人機,對航母威脅不大,屬於雷聲大,雨點小。
要真想和美國撕破臉,胡塞完全可以使用“蜂群”戰術,將大量的導彈和無人機,在短時間內砸向美國航母。
胡塞從未這樣做,說明不想撕破臉,襲擊只是手段,談判才是目的。
停火協議不願意涉及以色列,也是因為,對以色列的襲擊是胡塞手中的重要籌碼,不能輕易用掉。
對這份協議最不滿的,恐怕是以色列。
美國和胡塞談判期間,以色列曾多次出動戰機,空襲胡塞控制區,試圖破壞談判。
特朗普對以色列的態度,其實有些敷衍。
比如,特朗普在上臺前無數次說過,哈馬斯不釋放以色列人質的話,他就對哈馬斯進行瘋狂制裁,斷絕加沙地帶一切的物資進出。
但上臺後,並沒有真的這樣做。
近期,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邁克·華爾茲被解職,是的,就是在“群聊門”中,不慎把《大西洋月刊》主編哥德堡,給拉進群的那個哥們。
《華盛頓郵報》爆出,華爾茲私底下和以色列討論,對伊朗展開軍事打擊。而特朗普明確不想和伊朗開戰,也沒有授權華爾茲和以色列討論打擊伊朗。
華爾茲的行為,屬於違背總統意志。顯然,特朗普不打算為了以色列,再開啟一場戰爭。
就算特朗普想幫以色列,也辦不到,擊敗胡塞武裝根本不現實,只能談判停火。
雖然特朗普的目標很大,想做的事情很多,但上臺這麼幾個月,想必已經充分感受到,治理世界的巨大難度。
很多事情,不是僅靠極限施壓,就能達成的,哪怕是看起來比你弱得多的對手。
澤連斯基在特朗普面前,的確沒什麼牌可打,連脖子都被卡著,但在礦產協議內容上,始終不妥協,最終收穫了一個不錯的結果。
美烏簽訂的礦產協議,看似美國獲得了烏克蘭礦產,實則是烏克蘭透過礦產,綁定了美國。
胡塞在美國面前,牌也不算多,但和澤連斯基類似,始終不妥協,也收穫了一個不錯的結果。後續,“襲擊以色列”這個籌碼,說不定能從美國手中,交換到一些大利益。
事實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外交是很複雜的,不是誰的牌大就誰說了算,有好牌是一回事,會出牌又是另一回事。
經常打牌的都知道,爛牌,也能打出好效果。
如果只知道一味地極限施壓,等於上來就扔王炸,效果大機率是很差的。
————————————–
預告:《觀世界二〇二四》下週上線
————————————–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