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已至,海邊度假有沒有安排上!在沙灘躺椅上吹著海風,什麼都不想眯一小會,給自己充個電。
對不起,今天的主角,來自愛爾蘭的Jessica McGirr,用她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你眯一會,鼻子紅一輩子。
這個慘痛經歷源自五年前Jessica去西班牙特內里費島度假。

她當時24歲,青春洋溢,在一艘陽光燦爛的遊艇上,被海風吹得暈暈乎乎……她犯了一個常見的“輕鬆旅行錯誤”:沒塗防曬就睡著了。
而且——她睡了足足四個小時。
太陽正毒辣,她正好鼻子朝天。等她一覺醒來,才發現自己被曬得像一隻熟透的小龍蝦:
“我當時的鼻子,已經是豔麗的番茄紅了。”
為什麼都對鼻子記憶深刻呢,那是因為別的地方過幾天就恢復了,但她的鼻子從此再沒“消腫”過。

如今,五年過去了,Jessica 30歲了,已經從愛爾蘭搬到美國紐約生活,可她的鼻子,依然保持著五年前剛被太陽親吻完的紅色狀態。
她自己這樣形容:“最開始還只是紅,後來變得粗糙,發炎,還開始出血和結痂。”
最初的水泡一週後消下去,但紅色完全沒退。
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她的鼻子一直是紅腫狀態,伴隨皮膚質感異常、反覆結痂、偶爾滲血。
直到最近兩年,情況稍微平穩些了——雖然鼻子依然像隨時準備去演小丑劇場,但至少不疼不癢、不會滲血了。
她說:“現在的鼻子比較‘穩定’,就是一直紅,像天生帶著高光效果。”

你一定會問:難道她從沒去看過醫生?
答案是,看了,而且不止一個。
她總共看過三位醫生、用了不同的藥膏,也做過血檢和皮膚評估,還嘗試過常規皮膚的藥膏,痘痘類藥物,甚至是強脈衝光治療(IPL,一種常見皮膚雷射手段)。
結果完全無效。甚至醫生給她最離譜的建議是:
“要不你少吃點辣的?”
最讓人崩潰的是:五年了,至今沒人能告訴她到底是什麼病名。
醫生排除了“酒糟鼻”“慢性激素刺激”“玫瑰痤瘡”等常見診斷,因為她紅的只有鼻子,且沒有擴散,也沒有周期性復發。

Jessica本人表示很挫敗:“我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有沒有辦法能治……但所有醫生都說不出原因。”
Jessica現如今在紐約生活和工作。雖然城市很自由,但陌生人也非常直接:
“我只要素顏出門,都會被問‘你怎麼了’‘你是不是感冒了’‘你鼻子看起來有點嚇人’……”
畢竟,她的紅鼻子和一般的胎記或膚色不同,總讓人聯想到喝醉,生病,情緒不穩定,剛剛哭過……
她曾試圖笑著回應,但次數多了,只剩疲憊和尷尬。
她坦白自己這幾年幾乎每天化妝、用遮瑕、打定妝噴霧,即便只是出門倒垃圾,也要遮住鼻子:“我的自信心全被這個鼻子摧毀了,我甚至有點社交恐懼。”

因為找不到確診、治療無效,她後來暫停了一切治療。
她說現在最大的心結是:“我不是不想治療,是覺得每次去都是在白花錢。花了幾百美元,醫生最後還是說:‘不如多吃蔬菜吧?’”
她估算自己在鼻子問題上,至少花費了上千美元,包括藥物、就診費、雷射治療費用等。
現在她只做一件事堅持到底:每天塗防曬,而且是SPF 50。
“現在要有陽光,我就像一隻全副武裝的隱形人。”

最近Jessica把她的經歷和照片發給了外媒《NeedToKnow》,並登上了多個新聞平臺。她的動機並不是想紅,而是希望有人知道她的症狀是什麼,或有皮膚科專家能看到報道並提出建議,再或者,讓世界知道“曬傷真的可能不是小事”。
並向全世界呼喊:
“如果我知道有哪種治療真的有效,我一定立刻去做。只要能讓鼻子恢復正常,我願意試任何方式。”
在Jessica這事曝光後,有不少皮膚科醫生在社交平臺留言提出猜測:
這可能是一種罕見的UV刺激性皮膚炎症,區域性血管擴張型慢性日曬損傷,或者是某類光感性自體免疫反應。
不過沒有人能100%確認,也沒有明確對應的治療路徑。

別看鼻子雖然面積不大,卻是面部最容易受“區域性單點損傷”的區域。紫外線+高溫+角質薄+毛細血管密集,如果再疊加一次重度曬傷,確實有可能留下結構性損害。
雖然Jessica的案例很極端,但她經歷中至少透露出一個警示資訊:
曬傷不是“脫皮拉倒”那麼簡單,哪怕是短時間暴曬,也可能造成長期不可逆的影響!
So,在這個夏天,記得塗防曬哦。
-END-
Ref:
https://needtoknow.co.uk/2025/07/01/irish-woman-left-with-permanently-red-nose-from-holiday-sunburn-says-doctors-are-stumped-by-mystery-condition/
文|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