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宣稱,在他上任第一天,將對華所有商品加徵10%關稅。
這只是一個開始。
我們假定特朗普在任期內將逐步兌現自己競選時候的承諾,最終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60%關稅。
那麼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1 特朗普加稅
我們都記得,上一任的時候,特朗普對華髮起了貿易戰,陸續對華部分商品加徵了15%—25%不等的關稅。
最後導致什麼結果呢?
我們看看資料就知道了。
2017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約在4300億美元。
2023年呢,中國對美出口額為5002.91億美元。
你看,特朗普加徵關稅,本意是減少中國對美出口的,結果呢?
反而增加了!
當然,這期間,也經歷過從2018年的4784.2億美元到2019年的4187億美元的下滑。
但總體來說,對美出口還是有增加的,只不過增加的不那麼快了而已。
為什麼會如此?
主要是因為特朗普加徵關稅的策略出了問題。

首先,特朗普加徵的關稅範圍,並不是全部中國商品,而是分批分類加的。
2018年8月底,美國給5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商品加25%;
2018年9月,美國給20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商品加10%的關稅。
也就是說,加徵關稅的範圍,也就一半多一點。
所以美國人對加徵關稅的感覺,並沒有特別大。
舉個例子。
90塊錢成本的魚竿,在過去,直接出口美國出口價100塊錢,交3%的關稅,經銷商再賺20,賣123塊錢。
然後特朗普加徵25%關稅,經銷商為了銷路,咬咬牙少賺點,只留15塊錢的利潤,那就是143塊錢。
加關稅會影響中國商品的出口嗎?
影響不大,為啥?
因為美國產的魚竿,要300塊錢。
大家看來看去,覺得還是中國商品划算。
再加上漲價的部分被美國代理商承擔了一部分,所以美國人普遍覺得漲價的程度能接受,並不會影響中國商品出口。
第二,部分受影響比較大的中國商品,走了“借道出海”的路子。
我們看一組數字,美國的貿易赤字,2018年中國佔比接近50%,2023年,已經下降到不足30%了。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從2018年的接近4500億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3000億美元。
但問題在於,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確實下降了,但這部分下降的空間,很快被其他國家所彌補了。
其中增長最快的就是越南和墨西哥。
2023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是2790億美元。
對墨西哥的赤字達到了1520億美元,對越南的赤字達到了1050億美元。
為什麼會如此?
這和中國產品“借道出海”有很大關係。
道理很簡單,你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那我把商品出口給越南(反正中越有RCEP),在越南換個“越南製造”的標籤,不就能躲過關稅了?
所以,大量中國商品就像陽澄湖的“洗澡螃蟹”一樣,順利出口到了美國,美國人還是能買到廉價商品。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普通美國人的生活,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但是現在呢?
特朗普再次上臺,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特朗普這次的政策有兩個核心:
第一,加徵的關稅是無差別的。
過去特朗普加徵關稅的範圍也就一半,現在呢?
要拓展到所有的中國商品!
任何商品都逃不掉!
第二,特朗普要掐斷中國商品“借路出海”的通道。
一開始,特朗普的做法是,對進口商品進行溯源(就像歐盟的仿製品數字護照一樣)。
如果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這不是中國商品,那就照收關稅不誤!
但這樣一來,比較麻煩,流程也太長。
所以,最近特朗普又放出話來,上任第一天,就要給“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關稅。
其中,墨西哥和加拿大是所有商品加25%的關稅,中國則是現有25%關稅上面,再加10%,合計35%。
當前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貿易用的是2020年簽訂《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USMCA),繼承了北美自貿區(NAFTA)相關協定,內部是零關稅。
這一下子抬到了25%的水平。
25%什麼水平呢?
中美當前的平均關稅水平是21%。
簡單來說,不管墨西哥出口美國的商品是不是中國商品換皮,統統都要加關稅!
如果特朗普這個政策真實施,相當於存在了33年的北美自貿區解體,中國商品洗澡墨西哥的途徑也堵住了!
特朗普這麼搞,顯然和上次的措施有很大區別。
簡單來說,25%的關稅,美國國內能承受;60%的關稅,美國國內承受不了。
仍然以魚竿舉例。
1個魚竿100塊錢,交32%的基礎關稅(中國被踢出最惠國待遇後)再加上60%的加徵關稅,那就是192塊錢。
再加上經銷商的20塊錢利潤,那就是212塊錢。
一個123塊錢的魚竿,漲價到143,大家覺得勉強可以接受,但你漲到212塊錢,那結果會是什麼?
是廉價商品的大規模短缺!
有時候,廉價商品的短缺,比產能過剩還要嚴重。
產能過剩好歹老百姓買東西便宜了,不會有太大意見。
但廉價商品的短缺,會極大推高生活成本,人民過不下去了!
這也就意味著,佔美國人口多數的低收入家庭會面臨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
我們想想2020年年初的時候,當廉價口罩在藥店買不到的時候,會出現什麼?
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地下市場”!
這是經濟學的必然。
2 地下經濟
其實這種“地下市場”,在美國也是存在過的,甚至“地下市場”本身就是美國的立國之源。
咱們在上學學歷史的時候,都學過一個“波士頓傾茶”事件。

好像是英國人欺壓美國人導致美國人奮起反抗最後導致美國獨立一樣,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那“波士頓傾茶”是咋回事呢?
咱們都知道,英國人很愛喝茶,所以需要花大量的錢從中國進口。
後來好不容偷來了茶種,開始在印度殖民地種植。
也正因為茶葉的消費量巨大,所以茶葉是英國政府最大的財源之一。
東印度公司從印度往英國賣茶,不僅要交25%的從價稅,還要徵收專門的茶稅。
同時,為了壟斷茶葉買賣,英國還規定,所有殖民地(除了印度)要進口茶葉,都要從英國本土買!
你想啊,東印度公司的茶葉,運到英國,交了關稅,然後再運到北美殖民地,再交一次關稅。
那價格還不要飛上天?
所以,聰明的北美殖民地居民就想出了一個法子,我直接走私茶葉不行嗎?
那個時候荷蘭人還在全世界做買賣。
他們從東印度公司和中國買茶葉,然後賣給北美商人。
北美商人運到北美,再轉手賣給北美殖民地的人,甚至有時候北美商人還直接從中國走私茶葉到美國。
因為走私不繳關稅,走私茶葉價格比從英國進口的便宜多了,自然好賣。
所以走私茶迅速佔領了市場。
到了18世紀中期的時候,北美殖民地市場上的走私茶葉,和正規進口的茶葉基本達到了五五開。
到了美國獨立前夕,走私茶葉甚至佔到了90%以上。
結果走私茶氾濫,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賣不出了,大量滯銷。
因為東印度公司的最大股東其實還是英國王室,所以1773年,英國政府透過《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
該條例給予東印度公司直接向北美殖民地銷售積壓茶葉的專利權(不用繞英國),還免繳高額的進口關稅,只徵收輕微的茶稅。
這些積壓茶葉有多便宜呢?
這麼說吧,比走私茶還便宜15%!
這樣一來,受損的是誰呢?
不是普通北美殖民地的人,而是過去走私茶葉的商人。
比如美國國父之一、獨立宣言的第一個簽署人——
約翰·漢考克,就是當時最大的走私商人。
漢考克一看這樣哪行啊,東印度公司茶葉大量傾銷,我的茶葉賣給誰去?
於是在漢考克的帶領下,北美富商們組成了“茶黨”(這個黨一直活躍到今天),開始了全面抗擊英國政府的賣茶行動。
比如1773年12月16日,在漢考克的領導下,60名殖民地人民化裝成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將英國東印度公司三條船上的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入海。
這就是著名的波斯頓傾茶事件,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
所以,為了利潤,美國人搞走私都是有傳統的,哪怕連國父也是如此。
縱觀人類歷史,只要是人為干預自由貿易一定會導致一個後果,這個後果就是走私。
這也是在美國曆史中被反覆證明的規律。
比如,禁酒令。
1920年1月2日,美國出臺禁止釀造和發售酒類的《沃爾斯特法令》。
認為禁酒可以起到“淨化城市”的效果,進而解決很多社會問題,比如酗酒後的家暴和犯罪。
根據這項法律規定,凡是製造、售賣乃至於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以上的飲料皆屬違法,最高可被罰款1000美元及監禁半年。
有意思的是,美國禁酒令的限制只在於酒的製造、販賣和運輸,不包括酒的持有和飲用。
但問題在於,只要市場存在,那麼生產端和銷售端就可能禁止嗎?
不可能啊!
尤其是對於商人來說,政府禁酒,直接的結果就是市場上酒類緊缺,利潤會更加的豐厚。
你想喝酒?
沒關係,商店買不到,黑市可以買到啊!

黑市上的酒,一開始是私人小作坊偷偷釀的,小作坊遍地開花。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主角蓋茨比就是靠販私酒發家的(雖然小說說是造醫用酒精,但其實就是私酒坊)。
但這點私釀的酒,根本不能滿足市場,於是走私應運而生。
走私酒主要分為三條線路。
第一條線路來自加拿大。
陸路的酒販子挖空心思藏匿違禁品,貨車底盤、第二個油箱、車上的暖水壺、購物提籃都是可以裝酒水的地方。
走海路的話,酒類走私犯往往會駕駛一條小船,停留在距離美國海岸3海里處(當時美國領海寬度)。
然後向美國走私犯賣酒,發現美國禁酒局的人,就趕緊駕船逃離。
第二條路線是從法國的聖皮耶與密克隆群島走私。
這個群島位於北美洲加拿大紐芬蘭島以南25公里的北大西洋中,是法國的海外領地,距離美國很近。
位置得天獨厚,走私犯從這裡買酒,半天就能運到美國。
第三條是東岸甜酒走私線。
一般是從加勒比海地區往美國走私,從佛羅里達登岸。
走私猖獗的結果就是,美國的禁酒令根本沒有達到目的,反而導致黑幫做大做強。
這很容易理解,地下市場的走私酒沒有監管,自然也就談不上保護。
一開始都是普通人走私,很容易被政府打擊,無法形成穩定的供貨。
黑幫介入之後呢?
黑幫本身從事的就是不法生意,幾乎沒有“入行門檻”。
而且黑幫有組織地介入後,為了解決跨州甚至跨國運作的難題,打通採購、運輸、分銷多個環節。
同時收買政客,以換取保護傘,甚至明火執仗地武裝走私。
更關鍵的是,私酒產業的利潤,不只有一個黑幫盯上啊!
所以黑幫和黑幫之間為了爭奪市場和渠道,越發喪心病狂。
開始囤積殺傷性武器,為了搶地盤,壟斷貿易,甚至還有黑幫開著飛機去轟炸伊利諾伊州威廉森林的蒸餾廠。
創下美國境內第一次遭受空襲的記錄。
所以,雖然禁酒令的初衷是遏制酒後的臨時起意犯罪。
但事實上,其製造的犯罪活動和犯罪組織,百倍於酒後犯罪。
比如臭名昭著的卡彭集團,就是靠販私酒起家。
他不僅從事酒類走私,還擁有賭場、妓院、酒店等營業場所,甚至還有一個1000人的私人武裝!
據稱他曾每年獲利達1億美元(20年代的1億!),僅每個月打點警察、政客的賄金就高達50萬美元。
為啥黑幫能這麼囂張?
無他,走私酒的利潤太豐厚了。
同樣的道理,當美國市場出現“商品空白”的時候,結果會如何?
走私。
10月份,美國海關CBP公佈了最新進口資料。
2024年第3季度,共查扣來自全球各地6100批貨物,價值超25.59億。
其中7月查扣2230批,價值約12億美元;
8月查扣1997批,價值約9.93億美元;
9月查扣1873批,價值約3.66億美元;
其中,查扣的中國貨物,一共1233批貨物,價值5.1億美元。
這些查扣的貨物,大部分是走私貨物,雖然5億美元並不多,只是中美貿易額的九牛一毛。
但隨著特朗普的上臺,假如對華商品額外加徵60%關稅,如果再堵死中國商品轉口貿易的渠道,必然導致美國走私猖獗。
別忘了,中國每年對美出口是5000億美元,假如特朗普真的對華商品加徵60%關稅。
那麼,這裡面的走私利潤是3000億美元!
這麼大的蛋糕,足以吸引人踐踏任何法律。
那麼,最便捷最有條件而且有靠山不怕查做走私生意的是誰呢?
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美軍。

為啥是美軍?
第一,美軍有便利條件。
先說個冷知識,雖然美軍的主業是打仗,但其實,美軍的物流水平,不亞於任何一家航運公司。
為啥?
因為現代戰爭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打後勤,作為後勤的基礎系統,軍事物流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作用舉足輕重。
二戰時期,美軍就利用運籌學等方法,對龐雜紛繁的軍事物資供應實行系統化管理,使運輸投送效益大幅度提高。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美軍的軍事物流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美軍在其國防部設有供應鏈整合辦公室,國防後勤局統一歸口管理三軍物流活動,運輸司令部統一管理陸、海、空運輸工作。
負責全球上百萬美軍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所需物資的運輸工作。
在美國的物流體系中,長時間編制有大型運輸船,而且美軍在建立軍事物流標準體系之初,就較為充分地考慮了軍地相容問題。
軍用物資的外包裝、使用的裝卸搬運裝置等都採用與民用相一致的尺寸和標準。
以確保在使用民用物流力量運輸時,能夠充分地利用空間,運輸效率不受影響。
也就是說,美軍的軍船,運送民用集裝箱, 一點障礙都沒有。
更妙的在於,美國在亞洲,有大概十幾個軍事基地,軍港也有好幾個,這是走私的絕佳途徑。
運輸是軍港對軍港,沒有什麼亂七八糟的出入關報關手續,更沒有海關的人上來收關稅。
畢竟,軍事物資具有保密性質,哪個不開眼的會查軍艦呢?
我們想象一下:
未來假如某個美國進口商(背後沒準站著某國會議員)找到美軍,我將一批貨櫃運輸到日本美軍基地,讓美軍動用軍艦運輸到國內軍事基地;
然後再安排汽車將這些貨物運輸到各地,其中提供一筆豐厚的報酬,大家猜猜美軍會不會幹?
不幹才是傻瓜!
第二,美軍也有需要。
有人懷疑,加關稅可是政府決策,軍方會陽奉陰違地走私嗎?
其實吧,你太小看美軍了。
我們回顧一下美軍發展史就會發現,美軍和國家利益不一致的時候太多了!
比如阿富汗反恐戰爭,20年,花了20萬億美元,死了幾千人,結果呢?
啥也沒得到。
那美國為啥還要讓反恐戰爭持續20年呢?
因為在美軍(特指高層)看來,戰爭持續越久,他們就越可以大賺特賺。
2016年,美軍被曝花了600萬美元從義大利空運了9只山羊到阿富汗,平均一隻羊6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70萬。
運這些羊幹嘛呢?
軍方最終的回覆是,這是用來改善阿富汗羊絨產業的。
但改善沒有呢?
不知道。
還有,美國空軍採購25個咖啡杯,要3.2萬美元,買個馬桶蓋,也要1萬美元。
還有國會的一個議員拿出一小包螺母摔在美國空軍部部長面前質問他:
這麼一小袋普通的螺母,又不是什麼高科技材料,和普通零部件質量完全一樣,外面100美元就能買到,美軍為什麼要花9萬美元來採購?
美國空軍部長無言以對。
所以,美軍的腐敗,是深入骨髓的。
就算違背國家利益,也在所不惜,這不是換個人就能解決的,而是整個體系的腐敗。
沒有人能和整個體系做對抗。
不信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美軍歷史上最大的走私行動。
60年代末,美軍一邊陷入嬉皮士運動,國內毒品需求大增。
另一邊陷入越戰。巧了,越南離毒品產地金三角很近。
於是,就有毒販子盯上了美軍運輸這條線路。
經過一番聯絡,黑幫大佬弗蘭克·盧卡斯很快和美國軍方高層達成協議。
雙方制定了周密的走私毒品方案,而且堪稱天才:
安排人從寮國和泰國邊境的金三角買毒品,然後用寮國的美軍基地的運輸機運到南越;
然後再把毒品塞到陣亡美軍的棺材裡,乘坐運輸機回國,不用經過任何海關檢查。
這種走私毒品的方法,打死美國緝毒警察也想不到啊!
到最後,還是有內線告密,這條奇葩的走私毒品路線才被曝光。
你想想,這麼褻瀆軍人榮譽的事情,美軍都幹得出來,還有什麼不敢幹的?
只要錢到位,不要去考慮人性。
面對3000億美元的巨大蛋糕,就算是美軍從中分潤1000億美元,這會造就多少個億萬富翁?
關鍵這個生意是年年都有的。以美軍目前腐敗的尿性,不參與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第三,美軍不怕查。
美軍是什麼組織?是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軍隊。
不僅掌握著正面武裝力量,特種作戰力量也相當厲害;
而且和中情局也有千絲萬縷的合作關係,搞死個人,簡直太簡單了。
這也就決定了,沒有人敢得罪美軍。
哪怕總統也不行。
哪怕強如特朗普,上任後,想讓軍方出72億美元給自己出錢修隔離牆,但竟然被軍方拒了!
開玩笑呢!
每年的軍費要多少,怎麼分配,軍工企業拿多少,軍隊拿多少,保守派智庫拿多少,遊說公司拿多少,議員的政治獻金拿多少,早就商量好了。
你從中間拿走72億美元,這個窟窿誰補?
特朗普很不爽,於是就提出,美軍軍費從1990年以來就沒審計過,特別是阿富汗反恐戰爭花了20萬億美元,誰知道有沒有貓膩?
要查。
軍方也不慫,查吧。
結果特朗普派6個審計人員去阿富汗搞審計,結果飛機墜機了。
特朗普不信邪,第二次又派了審計人員去,結果飛機又墜機了。
從此,特朗普再也不提審計的事。
後來,拜登雖然讓美軍撤離了阿富汗這個燒錢的窟窿,但也不敢斷掉美軍的財源,馬上又給美軍開闢了一個新的財源——烏克蘭。
得克薩斯州共和黨眾議員邁克爾·麥考爾指出:
在美國國會分配給烏克蘭的1130億美元中,大約60%用於美國軍隊、美國工人和美國石油儲備的現代化;
只有20%的資金以直接預算援助的形式直接提供給烏克蘭政府。
就這樣,海量的美國財政資金,變成了“訓練專案”,進到了美軍的口袋裡。
烏克蘭得到的,只是“訓練服務”罷了。
曾經有個調查員想調查軍方與烏克蘭在軍援中腐敗案件,但是剛到烏克蘭,就莫名其妙地死了。
對於這樣一個利益集團,誰查他們,就是與他們為敵!
所以,美軍參與走私中國商品,不僅條件具備,而且毫無心理負擔,更沒有人敢去調查。
這樣一來,未來中國的商品可能會順著美軍的渠道,源源不斷地進入美國,填補美國的“商品空白”。
3 蝴蝶效應
說實話,美軍一旦參與走私經商,會產生什麼影響後果是很難評估的。
會不會和中國產生什麼心照不宣的默契?
就像美軍高層給中國打電話一樣?
會不會順帶著向中國走私一些不該走私的東西?
反正回程空著也是空著。
會不會踢掉經銷商,直接自己採購自己運輸自己賣?
更關鍵的在於,會不會挑動臺海戰爭?
別忘了,特朗普曾經宣稱,如果中國實施武統,將對華關稅加徵到200%。
那麼,如果這一情況發生在美軍深度參與到中國商品走私生意中的時候,那麼美軍會不會主動挑起事端,逼中國武統?

畢竟從走私的利益來說,加徵200%的關稅與加徵60%關稅相比,走私的利潤會高出一個數量級啊!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想。
但在特朗普上臺這個大形勢下,發生任何蝴蝶效應,都是可能的。
本來特朗普對華加徵關稅目的是與中國經濟脫鉤斷鏈,逼迫製造業迴流美國。
假如最後加徵關稅的結果卻造成美軍大規模走私中國商品,並且與中美經貿利益深度繫結,導致美軍快速腐化墮落。
這算不算是一個意外的結果呢?

閱讀全文,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訂閱貓哥的知識星球:

關鍵詞
關稅
就是
英國
美軍
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