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痴迷玩泥我把握好安全後,居然玩的花樣百出

芊芊從小就喜歡玩兒泥,什麼水晶泥,起泡膠,液態玻璃等等,各種名字的泥幾乎都被她玩兒遍了,這些名字花裡胡哨的東西,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史萊姆(英文名Slime,指爛泥狀、粘液狀的物體)
對於她玩兒泥這件事我最開始還是有一點兒牴觸心理的,因為我看那些軟不拉幾的泥,真不知道這東西有什麼可玩兒的。
可畢竟芊芊喜歡 ,說玩泥特別解壓,尤其是芊芊是個高敏感的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出口也挺好的,所以我就一直忍著,慢慢也就接納了。
其實我周邊好多朋友孩子都玩泥,雖然我們都不能理解,但對孩子來說確實是某種解壓方式(現在的小孩面對的壓力環境和咱們小時候真不一樣了,我們也都慢慢接納)
這一接納,反而發現孩子玩泥真的有收穫,比如芊芊會自己找素材,學習各種diy泥的配方。她有段時間追求用泥搭出一個大泡泡,自己會試錯各種配方,成功做出過大泡泡,不過只能做一次

後來我找到一種安全性巨高(透過嚴苛的歐盟檢測)

沒想到泥的延展性也很好,可以玩各種花樣,我閨蜜她兒子用這個泥做的巨大泡泡,能反覆彈好幾次。

今天我也會給你分享芊芊和閨蜜孩子們的各種玩法。
現在,我從牴觸她玩泥,變成給她選安全性好的泥,玩得放心就好。
開始芊芊玩兒泥是跟著芊姥在學校旁邊文具店和小賣鋪裡買的那種廉價的三無產品,顏色都特別豔,還有特別大的香味兒。
我研究後發現好多廉價的史萊姆的配料裡面都添加了大量的硼砂(硼砂能幫助這些泥增加韌性,更好地塑性,還能夠保持泥裡的水分,緩解乾燥,還有防腐的作用)但是硼砂是化學成分,超過一定的劑量,對人體是有害的毒
尤其是孩子長時間玩泥,而且玩完泥以後沒洗乾淨手就吃東西,或者碰嘴巴,碰到破的傷口什麼的,毒素就會進入體內,這個毒性還是積蓄性的,會不斷地累積增加。
後來,那種廉價的泥,我就不敢再讓芊芊玩兒了。我一直在網上給她學麼那些有歐盟認證,國際權威檢測的泥,國內3C的我都不放心,但是找到能符合標準,玩起來拉伸和炸泡效果又好的,太難了,沒幾家能提供的。
被逼無奈,芊芊就開始在網上按照教程自學DIY各種泥,家裡的洗髮水,洗潔精,沐浴露,手工白膠,粘土,麵粉,牙膏,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小零碎兒,都是她的配料。
很多DIY的教程裡都需要成型水,仙女水神馬的,其實也是含有硼砂的硼砂水

,不過是其換了個說法而已

為了做出不含硼砂的泥,芊芊沒少做實驗。她說網上教程裡好多不加成型水就能成功,可她照著試了好多都失敗了。只有一種她屢試不爽,每次都能成功,具體怎麼做,我在下面具體說。
自己DIY的泥相對安全,雖然拉伸效果和起泡效果都有,但比那些加了硼砂的水晶泥還是差一些,不僅容易有顆粒,整體比較軟,質感上更像是嚼過的口香糖

不過,今年我給芊芊找的泥,不僅沒用硼砂,安全性巨高,而且顏值高,味道也是淡淡的,泥的延展性甚至比添加了很多化學成分的都好。
它配料表裡只有去離子水,聚乙烯醇(製作膠水的主要原料)和甘油。
而且是國內國外16種權威專業檢測報告全部達標的,成分很安全。
而且芊芊說玩的手感也不錯,不粘手,抻拉效果也不輸那些加了硼砂的泥。
不透明的發泡泥抻拉發泡以後體積會膨脹變大,變得非常柔軟順滑。
質地像奶霜一樣。
透明的水晶泥一開始就很水潤,拉伸效果和柔韌度都很優秀。
拉伸後,起泡多,炸泡也響,發泡後,每捏一下都能發出清脆的炸泡兒聲,還別說,真挺解壓的。
透明的水晶泥還能搭出超級大的帳篷(她們玩泥的說法,我也是跟芊芊學的)。我把它安利給我好幾個閨蜜,她們都跟著我給孩子入了,也都玩兒得特別溜,還老給我發影片顯擺。
一個賽一個的會玩兒。
我呢,好不容易找到放心又好玩兒的,所以每次都是給芊芊囤一大堆。因為玩兒上一段時間,泥髒了,或者在玩兒的過程中水分逐漸流失,延展性減弱了,她就會換新的接著玩兒。
說實在的,人身上手指和腳趾是觸感末梢神經分佈最多的地方,手指體驗各種軟硬度的觸感,加上搓、揉、捏、貼、拍、壓平等動作可以鍛鍊孩子手部的精細化動作,還能解壓,還能讓孩子自由發揮創造力,玩泥的好處其實還是挺多的

所以,今天我想跟妞們說說泥的各種玩兒法和自己在家如何DIY。家裡有跟芊芊同好的孩子的,不僅可以發給孩子看看,順便妞們也能get到孩子玩兒泥的樂趣。

接下來,我從現成泥的各種玩法和DIY安全泥兩方面,分別跟妞們說:
  • 現成泥的各種玩法
  • DIY安全泥

現成泥的各種玩法
實話實說,同樣安全的泥,自己DIY的這個泥,確實不如我這次給芊芊買的現成的泥效果好。這次買的現成的泥,雖然也沒有新增硼砂,但韌性,彈性,拉伸,起泡都很優秀,玩兒法也多。
1.基礎玩法

①手戳
把泥攤一堆兒,用手指肚戳泥,體會那種Q彈柔軟的觸感。

②抻拉
可以直接放手裡抻拉,體會由緊到松的順滑感。
也可以藉助起泡貼,跟抻拉麵似的,拉出更長,紋路更清晰的。
③捏泡
抻拉的時候,空氣進入泥中,往下落的時候盤個花,就能出好多泡泡,用手使勁兒捏,就能聽到噼裡啪啦的炸泡兒聲,確實挺過癮的。
④搭帳篷
就是把泥抻薄,然後快速地翻蓋過來,形成一個大氣泡。
2.花式玩法
①雙人大帳篷
這個用我給芊芊買的水晶泥能搭出來超級大的帳篷,還能上下來回抖,芊芊和我閨蜜家孩子都能搭出來,以前芊芊玩兒的那些泥都不行。
②吹氣球
還可以取一小塊水晶泥,抻薄一點,放在吹風機的風筒上,開最小檔,冷風,能吹出一個大氣球(這樣玩兒會加速水晶泥中的水分流失,影響它的延展性,所以要單獨取出一小塊來玩兒,別用整盒玩,要不然忒浪費)
③混泥/小配件等體驗不同顏色和手感
把不同顏色的發泡泥混合在一起,可以得到一塊兒炫彩泥。
在泥里加小亮片之類的,可以體會不同的手感,blingbling的還很好看。
④做手工
史萊姆其實並不是只能拉著,捏著玩兒,還可以用來做手工。
比如,把發泡泥抻拉發泡後再裝回盒子裡,用做餅乾的模具拓印個圖案。一個蓬鬆的哆啦A夢紙杯蛋糕就做好啦。
比如,用水晶泥直接揉捏,做個噴水的小鯨魚。
捏好的小鯨魚賣相非常可愛了,但它不會像輕粘土那樣容易幹掉,拼完一個,直接揉了可以接著做別的。
比如,用發泡後膨脹的發泡泥捏個小臉蛋,給她加上活動眼睛,用毛根做頭髮和嘴巴。

一個立體的,愛笑的小女孩就做好了,而且臉蛋兒還是有彈性的。不過史萊姆裡面的水分多,膠質多,放幹了會回縮哦,不如輕粘土的速乾和穩定性好。

再比如,發泡泥如果玩兒時間久了,水分少了變硬,延展性和發泡性都變差了,也先彆著急扔掉,可以搭著手工材料把它像輕粘土那樣捏東西玩兒。
比輕粘土還多了一份透亮勁兒。
再再比如,把發泡泥鋪在紙盤裡,滴上色素,讓顏色自然的混合,流動。
滴完顏料後,放平,靜置不動。
因為泥裡面的水分多,顏色會慢慢地融合。表層曬乾後的泥,成了一塊自然暈染的色板,可以拿它當背景放上一些裝飾物做畫(泥要鋪得儘量薄,乾的過程中會抽抽變硬哦)。
⑤尋寶遊戲
這是芊芊最愛玩兒的一個,每次玩兒都能得到挖掘的快樂。有時候還讓我和她爸挖。
用泥玩兒這個遊戲好就好在可以重複利用,東西好放也好往出拿。

DIY安全泥
DIY安全泥,用到的主要原料就是膠水(透明的膠水比手工白膠做出來的效果要好一些),而且不用含有硼砂的成型水。
芊芊做泥買的都是得力的液體膠,超大桶的膠水,便宜大碗兒。
配料就多了去了,牙膏,洗衣液,洗髮水,小蘇打,鹽水,洗潔精,甘油,隱形眼鏡護理液,洗衣粉,肥皂,熱水,香氛精油,色素,小配件等等。
先給妞們排個雷,說說不靠譜兒的那些配方,最後再跟妞們說個靠譜兒的基礎泥的配方,而且材料一般家裡都有,不用額外去買。
1.不靠譜兒的網傳教程
牙膏,洗衣液,小蘇打,鹽水,洗潔精,這些芊芊都試過了。用它們DIY成型水,混合膠水,都不能成型,都像圖裡這麼稀,不知道網上那些人是怎麼做成功的。
2.屢試不爽的成功配方
這個配方里包含透明膠水,輕粘土,洗髮水,清水,肥皂屑,熱水,是芊芊每次做都能成功的。
①輕粘土和透明膠水1:1混合。
②加入比膠水少一半的洗髮水。
攪拌均勻,直到成為十分粘稠的液體為止。
③DIY成型水,是用洗衣服用的黃肥皂刮下來的肥皂屑和熱水混合製成的肥皂水,放入的量和洗髮水差不多,與等量的膠水混合攪拌。
④混合了肥皂水的透明膠水,隨著攪拌逐漸變成不透明的粘稠液體,大概到這種程度就差不多了。
⑤攪拌好以後,把它們全部加入到步驟②裡攪拌好的液體裡。
⑥繼續攪拌,直到把兩種粘稠的液體攪拌均勻,感覺越來越抱團兒,跟和麵似的。
⑦直到和出個小麵糰兒,然後分批,少量多次的加入小蘇打,並攪拌均勻,直到不粘手為止,泥就做好了。
自己DIY的,不含成型水的泥,手感比較軟,也不粘手,抻拉性很好,缺點是彈性和韌性比買現成的那種要差一些,炸泡和搭帳篷的效果也是買現成的更好一些,自己做的搭不出可以抖的大帳篷。
好啦,怎麼玩兒泥和DIY泥今天就說到這裡了,撒尿和泥玩兒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孩子都玩兒史萊姆,但前提是給孩子玩兒安全無毒的。
最後,特別感謝芊芊,是她教會了我關於玩泥的一切。
給芊芊買東西前我都會認真做功課,都成職業病了。不過做完攻略後入的東西,孩子用的時候心裡還是踏踏實實的:
END

另外,我每週也會在圈裡分享我帶芊芊玩什麼、學什麼、吃什麼、用什麼的小日常。

感興趣的妞,可以長按識別👆加芊媽小助手,她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同步我髮圈的內容~~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女兒初二也沒近視,自用兩年電動反轉拍後,我換了款更好用的(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讓女兒背書更快更好的神器出現了,即時返聽真的更好記憶(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61真的能帶孩子走進“空間站”,就靠這本2米多長的全景立體書(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