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渣體質、渴愛與《涉過憤怒的海》

作者大將軍郭 | 心理諮詢師 | 性感長腿女青年
1
看完電影《涉過憤怒的海》,許久都沒緩過神來,腦海裡不斷閃回電影裡令人震驚的畫面,還有那些撕心裂肺的呼喊,也不由地聯想到前幾日讀者問我的問題“真的有吸渣體質嗎?
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真的有。但與其說“吸渣”是一種體質,不如說是一種創傷,這種創傷的名字叫“渴愛”。
從電影裡的娜娜身上,你能看到人“渴愛”到極致,有多麼痛苦,他們遇到有問題的人,進入扭曲的關係,被折磨被蹂躪,卻不願離開,甚至甘之如飴,無法自拔。
而娜娜的結局也令人咋舌惋惜,電影就是從娜娜的意外死亡謎團展開。
娜娜從小跟父親老金一起生活,長大後出國留學,老金數十年如一日為供養娜娜出海捕魚,未曾想有一日,他接到了女兒娜娜身中17刀被殺害的訊息,最大嫌疑人則指向娜娜的男友李苗苗。
為了跨國追兇,老金終於肯放下手中的活計,但在找到真兇前,他發現自己似乎並不瞭解真正的女兒。
2
娜娜的另一面,破碎,脆弱,陰鬱,每次有娜娜出場的鏡頭,我都覺得她像一個從風暴中倖存下來的人,你永遠無法想象她到底經歷了多少折磨。
娜娜在留學期間偶然結識了李苗苗,在共度一夜後,娜娜醒來發現李苗苗不見蹤影,她憤怒至極,忍受不了被拋棄,於是用自我傷害的方式去酒吧找隨意找男伴,李苗苗發現後,不但暴力報復了娜娜的男伴,還對娜娜說“我好像愛上你了”。
這就是他們戀愛的開始,激烈、矛盾、衝突,血腥,而這也是娜娜確認自己被愛的方式。
她無法忍受平淡的日常,而暴戾乖張的李苗苗,恰好滿足了娜娜對激烈極端之愛的渴求。
他們每次在一起,李苗苗都會把娜娜的鞋扔出窗外,因為扔掉了鞋娜娜就無法離開,她用這種方式一次次感受自己是不會被拋棄的、是被需要的。一次,李苗苗厭煩了扔鞋戲碼,娜娜崩潰跟他大吵,險些被李苗苗推下樓,她確實被拋棄了。
“扔鞋”的類似戲碼,在娜娜跟另一任男友戀愛時也在重複上演。在那段戀愛中,娜娜寧願曠課,也要賴在男友家,甚至不想讓他去上班留在家陪她。
而這段戀情結束的導火索是因為她抱住男友時,睡夢中的男友沒有像往常一樣耐心地哄她給她暖手,而是說了一句她的手“好冰”,她瞬間臉色大變,她覺得男友不愛自己了。
她衝動地翻箱倒櫃尋找她不被愛的證據,把男友家弄得混亂到像是被人搶劫,在翻出男友的畢業紀念冊時,她才收手。
她發現男友的初戀女友已經離世,她承受不了男友這段刻骨銘心的過往,留下血書,在大雨夜離家出走,又去找李苗苗和好,哪怕她知道自己會被他傷害。
在娜娜身上,我看到無數女孩重疊交織的形象,她們害怕孤獨,極度敏感,安全感缺失,情緒衝動,自我極不穩定忍受不了不被愛的生活,因為她們只能用愛來確認自我的存在,感受自己跟外界的連線。
而她們對愛的渴求也到了極致的程度,覺得極端激烈甚至是暴力的方式才是愛。
極度渴愛,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典型表現之一。缺愛已經無法用來形容創傷程度,渴愛是因為幾乎從未得到過健康正向的愛和關注,所以才不惜一切代價留在不健康的關係裡。
那娜娜本來該得到的愛,在誰那裡遺失了?這是否又跟她的意外死亡有關?
3
《涉過憤怒的海》情節緊張刺激,懸疑感拉滿,“到底是誰砍了娜娜17刀,殺死了她”這個疑問一直在我腦海盤旋。
但隨著劇情深入,我越來越確定的是,娜娜人生中遭遇的的第一刀刺傷,來自她的原生家庭。
女兒娜娜意外遇害,父親老金決定追兇,整個影片中他不斷地重複著類似的話“誰不知道是我把娜娜一手養大,小雜種禍害了她,我要弄他”;他見到女兒遺體時,第一反應是嘔吐不止;他跑去女兒離世時住的酒店大哭大鬧;他毫無顧忌地把女兒的私密影片給旁人看。
老金對女兒的愛,更像是對所有物的愛,他擁有的心愛的東西被掠奪走了、被糟蹋了,他必須討個說法,以牙還牙。
但他是在為誰討說法呢?是在為誰找出真相呢?是為他自己。
老金是無法接受真實的娜娜的,他只能接受那個永遠聽話單純、留學上進的女兒形象,因為一個優秀的女兒才是他炫耀和證明自己的勳章。
所以得知娜娜私生活不穩定、生活不幸福、且有創傷的時候,他嘔吐,他感到厭惡,他覺得自己顏面無存,想得是自己這麼多年的付出白費。
但他卻從沒有想過女兒要什麼,已離世的女兒,需要的是體面的告別,需要的是父母的歉意,而小時候的女兒,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4
老金是個典型的“流浪漢型父親”,總是在外討生活,長年累月出海捕魚,把娜娜一個人留在家,娜娜既不知道父親什麼時候回來,也不知道他又會在多久之後離開。
她沒有人陪伴,總是被忽略被拋棄,感到孤獨害怕的時候她就把自己關在櫃子裡,那是她的“安全屋”,在黑暗中,她畫了一個又一個太陽,她渴望愛的光和溫暖。
她沒有獲得來自原生家庭的情感回饋和關注,長大後就需要強烈的補償。而原本,父親就是他的太陽,可以照亮她的世界,可以讓她取暖,但父親反而成了帶給她無盡黑暗的人。
5
電影裡警官問老金“作為父親,你真的愛女兒嗎?”,老金沒有回答,我想他是愛的。
含辛茹苦撫養女兒長大,辛苦不易,付出很多,窮追女兒離世真相時多次冒死負傷,讓人動容,這些都是愛。
但流浪漢型父親的愛,是錯位的愛,他們把孩子當成一條看家的小狗,以為只要留下足夠的餐食,就無需他們投入時間精力和情感去養活。
他們提供的愛是一種所有權,是經濟上的供給,也是情感上的吝嗇,既沒有關心和陪伴,更無消提支援和保護,這就是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和不會愛的父母刺傷無數孩子的第一刀。
而那個躲在黑暗櫃子裡的娜娜,也是無數孩子的縮影,囚禁在暗無天日的不被愛的童年裡,成年後傷痕累累地渴求著愛。
《涉過憤怒的海》不只是一部爽片,除了犯罪片反套路的爽感,還有一種“爽”更難得,爽在它對錯位的原生家庭之愛的批判。
父愛和母愛並不只是一個名詞,它是一個動詞,它需要投入和付出,需要用行動去愛。為人父母的確不易,但如果不愛、不關注孩子,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一生的影響。
它的“爽”也在於對無數渴愛的孩子們的深度共情和理解。
渴愛的女孩們,在經歷了原生家庭創傷後仍然勇敢堅強地努力生活,這正說明她們身上有著不屈的生命力量,這份力量在向外探索之餘,也要保留給自己一些,向內接納、欣賞、讚美、肯定自己。
彌補缺失的愛很重要,但親密關係和他人的愛並不是唯一的救贖,最重要的愛的供給者永遠是自己;渴愛也不是錯,那是因為仍然相信自己值得被愛,這份信念的踐行者也永遠是你自己。
渴愛女孩們,先好好愛自己吧。這世間如果有一份愛是持久永恆不變的,是不會讓你感到失落迷惑的,那這份愛的名字就是“愛自己”。
碩博脫單,用理想島!
截至2023年10月,碩博自助相親平臺,理想島VIP註冊使用者超12萬人!其中,來自985及全球百強高校使用者佔80%
理想島VIP核心功能是搜尋,想找什麼樣就找什麼樣。
關注公眾號後,可直接登陸↓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掃碼關注理想島,提升認知維度。
▼長按二維碼 關注理想島
在看是最好的鼓勵

相關文章